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教学设计.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243643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PDF 页数:261 大小:16.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教学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1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教学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教学设计.pdf(26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分子热运动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节主要由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三部分构成,这三部分内容也是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的三个方面。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间存在空隙,分子直径约在10 m 数量级,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永不信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分子都在无规则运动;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叫热运动;由于固体和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小,存在较大的作用力,所以固体和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对外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缩小时,对外表现为斥力;气体分子间距离很

2、大,几乎没有作用力,所以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教学难点是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理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能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及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认识到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通过实验验证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3).利用弹簧的弹力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实验和

3、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教学难点是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课前准备课前准备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板、烧杯、红墨水、水、胶头滴管、两个铅柱-10和钩码、弹簧和橡胶球、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趣味引入故事导入:怒掷酒瓶振国威香惊四座夺金奖1915 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中国馆正式开幕后,贫弱的中国政府送出的包装简陋茅台酒未能引起评委重视。我国代表急中生智,拿起一瓶茅台酒佯装失手,酒瓶嘭的破在地上,陶罐一破,顿

4、时浓郁的酒香征服了评委,茅台酒获得金奖,从此享誉全球。这酒香是如何进入宾客鼻子里的呢?【板书课题】13-1分子热运动【设计意图】以故事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设计意图】以故事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二、探究新知:(一)物质的构成建立情境:原来这与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关,现代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请看图片。(教师出示图片)【板书】: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课件展示: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人们通常用10 m为单位来量度。1cm 的空气中大约有2.7

5、10 个分子,现在大型计算机每秒100亿次,如果人数数的速度也达到每秒100 亿次,要想数完需要 80 多年。(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提出问题:那么组成物体的这些数目众多的分子,你认为它们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过渡 同学们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验证分子是否在运动。演示实验:我们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1)空气瓶中颜色变化了,说明了什么?(2)二氧化氮瓶中颜色变浅了?其原因是什么?(3)实验中要把装有密度大于空气的二氧化氮气体放在上方行不行?为什么?说明:这个实验演示的是一种扩散现象。同学们是否可以根据刚才的现

6、象给扩散下个定义呢?教师总结出扩散的定义:-10319总结并板书: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走入生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气体扩散现象很常见。请你们举出几个例子。【设计意图】真正的课堂在生活中,让物理知识很好在生活中得以运用。【设计意图】真正的课堂在生活中,让物理知识很好在生活中得以运用。提出问题:不同的气体可以彼此进入对方,那么,不同的液体之间是否也有这种现象发生呢?播放视频:1.播放 CuSO4溶液的扩散现象的视频。播放视频:金与铅的扩散现象。师生总结:气体、液体及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其中气体扩散的最快。【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各种情况的扩散现象,更形象、具体。并通过

7、气体、液体及【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各种情况的扩散现象,更形象、具体。并通过气体、液体及固体间的扩散来认识到这些现象的实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固体间的扩散来认识到这些现象的实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2、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温度提出问题:腌咸菜往往要十天半个月后菜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后菜就咸了,说明扩散是有快慢的,那么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呢?设计实验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冷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中滴入两滴红墨水,比较 两 杯 中 的 红 墨 水 扩 散 情 况。总结并板书: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温度3、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

8、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板书:分子热运动学以致用:“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分子加快,说明当时的环境温度突然。【设计意图】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常用【设计意图】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方法。4、扩散现象的推理结论师生总结大量事实和实验证实扩散现象能够表明:(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也是扩散现象产生的原因。(2)分子之间有间隙。(三)、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提出问题:(师拿起一本书)既然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又在不断

9、运动,那么这本书的分子怎么没有飞散开来,最后书消失不见呢?观察实验:表面光滑、干净的铅块压在一起,下挂钩码也不能把他们拉开。是什么力使两个铅块紧贴在一起?【总结并板书】分子之间存在引力2、分子之间存在斥力亲身体验:用橡皮帽将注射器孔堵住,用力将活塞向下压缩注射器内一段被封闭的水。引导: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怎样的作用力?【总结并板书】分子之间存在斥力设疑: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当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加时(如拉伸)或距离减小时(如压缩),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还是斥力呢?3、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动手实验: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我们现在模拟体会一下当分子之间的

10、距离变化时作用力的变化。把弹簧的两端系上橡胶球,让学生感受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自然放置。2、用力压缩。3、用力拉伸短距离。4、使一根弹簧拉伸长距离后不能缩回。师生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出:分子间距离变大,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离变小,表现为斥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设计意图】用弹簧两端连接着小球来类比分子,引导学生做这一实验充分体现学生【设计意图】用弹簧两端连接着小球来类比分子,引导学生做这一实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实验完全放给学生,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成功的主体地位,把实验完全放给学生,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成功的喜悦

11、,探究的乐趣。同时把微观现象形象化,突破学习的难点的喜悦,探究的乐趣。同时把微观现象形象化,突破学习的难点。4、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状态的关系提出问题:物体在不同状态下,分子间的距离一样吗?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一样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 页前三自然段,并结合图片,完成表格。物态微观特性分子间距离固态液态气态教师点拨: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大,所以固体很难被压缩和拉伸;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的稍小,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具有流动性;气体分子的间距很大,分子之间作用力极小,具有流动性,易被压缩。(四)、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常见的物

12、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三、盘点收获(1)你学到了哪些物理方法?(2)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学生的见解,教师都应予以肯定。教师最后画龙【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学生的见解,教师都应予以肯定。教师最后画龙点睛,简要概括。点睛,简要概括。四、课堂检测较大很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大较大宏观特性有无固定形状有无固定体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一、案例的“亮点”1、分子运动比较抽象,本节课通过讲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本节课通过大量的实验,使学生对分子运动有了很深刻的认识,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

13、2、体现新课程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创设民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参与到课堂中去。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的体验感知,实验观察。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讨论、交流总结有效地完成了既定的学习目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3、为了突破分子间的作用力这一教学难点,通过让学生动手利用弹簧和橡胶球这一模型来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效果相当不错。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1、二氧化氮是有毒气体,此实验最好不要在课堂上做,利用flash 动画既能形象地说明气体间的扩散,又减小了污染。2、由于液体、固体扩散较慢,所以利

14、用课件展示。从学生的反应情况来看,效果不是太好,以后教学中,特别是液体扩散最好提前自己做好。3、在做分子力的实验时,两个铅块一定要削平削干净。否则此实验不易成功。内能内能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节由“内能”和“物体内能的改变”两部分内容组成。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及机械能的基础之上的,根据分子动理论可以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由动能的知识可以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利用类比的方法还可以得出分子具有分子势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就是内能,所以通过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概念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有两种方法:热传递和做

15、功,这两种方法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是本节教学重点之一。热传递是发生在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的,能量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转移能量的多少就是热量,热量反映的是物体内能的变化量,它是一个过程量,可以使用“吸收”或“放出”来描述,不能使用“含有”或“具有”来描述,所以热量概念的建立也是本节一个教学重点。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教学难点是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

16、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3、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养成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使学生养成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温度、内能、热量概念的辨析。课前准备课

17、前准备教师用:多媒体、空气压缩器、乙醚、棉花、广口瓶、带导管的橡皮塞、打气筒。学生用:粗铁丝、酒精灯、烧杯、热水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视频】:蒸汽火车和火箭升空提出问题:推动火车和火箭的能量来自哪里?从而引出新课。【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以及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体现出从生活走向【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以及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物理的新课程理念。二、新课教学(一)内能的概念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知识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你能回答出这些问题吗?1、物体由于_具有的能叫做

18、动能。2、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_和_。3、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_。4、分子热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5、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观察对比】1、运动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吗?小结:分子作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动能2、树上苹果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具有势能,分子间也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分子具有势能吗?小结:互相吸引的分子具有势能3、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小结: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所以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势能。【构建概念】最后由学生归纳

19、得出内能的概念。【讨论交流】(1)炽热的铁水有内能吗?(2)北极的冰山也有内能吗?(3)同一灯泡暗和亮,内能谁大?同一杯水,不同温度时,内能谁大?根据以上几个问题,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结论: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物体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2、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物体温度有关【思维拓展】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还有哪些呢?(1)1kg 的铁块和一个 100g 的铁钉,温度都是 15,它们的内能一样大吗?(2)0的冰加热熔化变成 0的水,它的内能一样大吗?(3)根据以上两个问题,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小结:物体的内能还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和状态有关3、内能与机械能

20、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思维拓展】内能和机械能是同一种形式的能吗?内能:分子具有的能;与物体内分子的热运动及相互作用有关的能。机械能:物体作为整体所具有的能;与物体机械运动有关的能。【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会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会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1.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与物体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发生变化,内能就会发生变化,那么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普通的一根铁丝,我们能通过哪些方法使它的温度升高?(即使它的内能增加)(1)两人一组讨论,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2)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B B

21、、用力来回弯折、用力来回弯折E E、放在沙子上磨、放在沙子上磨F F、用锤子敲打、用锤子敲打做功做功结论: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设计意图】由感性认识归纳出结论,通过探究实验,达到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设计意图】由感性认识归纳出结论,通过探究实验,达到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激发其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兴趣。【回归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小结:“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过渡:除了克服摩擦,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外,还有别的方法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设计意图】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设

22、计意图】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1)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演示实验一】压缩空气点火教师演示实验,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并思考:空气被压缩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时内能增大(1)我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2)物体燃烧的条件是温度 ,达到着火点(燃点);(3)迅速向下压活塞,空气的内能 ,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空气的内能。小结:压缩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2)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回归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是通过对物体做功改变内能的?过渡:既然压缩空气,对空气做功,内能增加,那么,反过来空气膨胀对外做功,会

23、出现什么情况?【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树立辩证思想。【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树立辩证思想。【演示实验二】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当瓶塞跳出时,瓶内的变化。并思考:空气推动塞子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减少时内能减少当瓶塞跳飞出时,是对_做功,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液滴,于是就观察到“白雾”现象。小结: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2.热传递【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呢?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热传递的定义:热传递:是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

24、分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温度如何变化,是吸热还是放热?低温物体又是发生哪些变化。低温物体低温物体高温物体高温物体吸收热量吸收热量放出热量放出热量内能增加内能增加内能减少内能减少(1)发生条件:存在温度差发生热传递的唯一条件是存在温度差,与物体的状态,物体间是否接触都无关。(2)实质:内能的转移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3)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用字母Q 表示,单位:焦耳(J)。一根铁丝要使它的温度升高,可以通过做功的方式,也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所以: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上是等效的,做功的实质是能量

25、之间的转化,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提炼升华】温度、内能、热量三个物理量之间的辨析项目内容区别义单位联系【课外拓展】阅读“科学世界”部分地球的温室效应。定物体的冷热程度摄氏度()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焦耳(J)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焦耳(J)温度内能热量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的“亮点”一、教学设计的“亮点”1、在将内能时要注意内能的普遍性,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要注意纠正低温物体没有内能的误解。2、温度与内能的关系是一个要点,要教会学生从温度变化去了解、理解内能的变化。在讲解温度与内能的关系时,可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下的扩散速度,启发学生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猜测温度与内能大

26、小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比较热传递和做功的有何异同,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作铺垫。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由“给学生一根粗铁丝,两人一组,想办法让它的温度升高。再让学生展示自己所设计的方法。”进行分类引出,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1、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它们在概念上极其相似,要注意区分,可以从概念、组成、运动形式等方面进行对比区别,并举实际例子加以说明。2、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学生生活中不太注意,应该做功、重点强调一下。3、“演示实验二:气体膨胀对外做功”中的乙醚、棉花可以用硝化棉代替。比热

27、容比热容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节是由“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两部分组成的。本节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体温度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即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概念本身比较抽象,所以课本先是从生活现象提出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再利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比热容不同的物体,在吸热或放热时,对外温度变化的表现不同,进而总结出比热容的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分析事实到抽象出概念,从而建立了比热容的概念。为了再提升对这个概念内涵的理解,从物理走向应用,可以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从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出发,利用数学推导出热量的计算公式,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有助于学生对比热容

28、的了解。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比热容的概念和应用,以及热量的计算;教学难点是比热容概念的建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比热容的概念。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会进行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1亲身经历参与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并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2通过交流与分析,利用比热容解释相关现象及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性学习,产生乐于探索自然规律的情感,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2通过探究活动,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重

29、点:通过实验得出比热容的概念并联系生活应用其分析解决一些简单问题。难点: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教师用: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学生每组:学生每组:天平、温度计、秒表、电加热器(2)、烧杯(2)、水、食用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播放视频】情境一: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但海水却非常凉爽;傍晚,沙子很快凉了下来,但海水却还暖暖的。同样的日照条件,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情境二:糖炒栗子,为什么要加入沙子一起炒呢?情境三:汽车水箱中加水有什么作用呢?【揭示课题】学习了本节课比热容的知识,你就能解释其中的奥妙了。【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30、体现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物理知识。【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体现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物理知识。二、合作探究,建构知识(一)比热容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体验生活】1.家里来了客人,为了让客人尽快的喝上开水。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2分别把一壶水和半壶水烧开,哪个吸热多?3把一壶水烧开和烧成温水,哪种情况需要吸收更多的热?【想一想】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师生总结】同一种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有关系。同一种物质,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设计意图】启发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得出物体吸热多少与质量和升高温度的关系,并【设计

31、意图】启发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得出物体吸热多少与质量和升高温度的关系,并结合海水和沙滩的温度差异进行合理猜想,提出探究课题。结合海水和沙滩的温度差异进行合理猜想,提出探究课题。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1.【提出问题】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也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一样吗?2.【设计实验】【想想议议】1你计划采取什么科学方法来研究自己的实验课题?2如何设计实验方案?讨论中,学生主要集中(课件出示):(1)怎样比较水和油吸收热量的多少?(2)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需要哪些实验器材?(4)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利用手中的器

32、材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教师巡视,并给予必要的点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问题设计实验和选择【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问题设计实验和选择器材的能力。器材的能力。【归纳总结】师生讨论后,归纳方案如下: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水和食用油),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加热时间的多少(吸收热量的多少)。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出示【友情小提示】1注意温度计、天平的正确使用;2实验中注意安全;3.小组同学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实验。鼓励学生动手实验,收集记录数据,鼓励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收集数

33、据升高的质量液体m/kg(t-t0)/水煤油0.10.1101042多少时间t/min多少温度加热吸热【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实验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实验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使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法的使用。神。使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法的使用。4.【分析论证】组织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归纳总结】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不相同的。5【评估】在刚才的探究实验中运用了哪些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从实验中你还有什么新发现?【深化引导】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

34、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相同的,即不同种物质的吸热能力是不相同的。怎样比较不同物质这种性质上的差别呢?【比一比】哪种物质的吸热能力强情境一:升高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质量不同物质铅铜质量3 kg1 kg升高的温度10 10 吸收的热量0.3910 J0.3910 J44情境二:质量、吸收的热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不同物质水沙石质量1 kg1 kg升高的温度10 45 吸收的热量4.210 J4.210 J44情境三: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均不同物质水煤油质量2 kg3 kg升高的温度5 10 吸收的热量4210 J6.310 J44【类比速度】在运动的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时,我们是怎样比较运

35、动快慢的?【小结】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均不同,求出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的比,比较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设计意图】学生类比速度交流讨论出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方法【设计意图】学生类比速度交流讨论出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方法,使比热容的概念的,使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水到渠成,突破教学难点。建立水到渠成,突破教学难点。过渡:为了表示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不同,物理学中引入比热容这个物理量。【问题导学、自主学习】请大家阅读课文,完成问题导学内容。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类比速度的定义方法,用比值的方

36、法定义比热容的概念。)用符号c表示。说明: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 J/(kg)【找规律】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物质水酒精煤油蓖麻油冰4.21032.41032.11031.81032.1103J(kg)砂石铝干泥土铁、钢铜-1比热容/物质J(kg)0.291030.881030.841030.461030.39103-1【总结规律】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物态不同,其比热容也不同;水的比热容最大。c水=4.2 103 J/(kg)物理意义:表示 1kg 的水,温度升高 1所吸收的热量是 4.210 J。【合作研讨、深化认识

37、】1、一桶水与一杯水比较,谁的比热容大?2、比热容与物体的质量、吸收的热量、升高的温度有关吗?【强调】某一种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的质量、吸收的热量、升高的温度无关。物质的比热容由物质的种类(本身特性)、物态决定。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用比热容来鉴3别物质的种类。【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回归生活】“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点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具有的重要意义。1、【想一想】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现象释疑:沿海和内陆地区为何昼夜温差不同呢?你能说出它的道理吗?师生总结:水的比热容较

38、大利于调节温度。2、【议一议】我国北方楼房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把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带到房屋中取暖。用水做输送能量的介质有什么好处?在生活、各种产业中,还有没有用水来加热或散热的情况?师生总结:水的比热容较大,用水作冷却剂和取暖效果好。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利用了物质的这一属性?【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比热容与生活的联系,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比热容与生活的联系,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扩展性实验】

39、用传感器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实验演示。)【练一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一半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C物质的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体的质量、吸热多少、温度高低无关D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一定相同2海边昼夜温差变化比沙漠_,适于居住,原因是_ 比_ 大。(二)热量的计算【想想议议】由水的比热容知质量为 1kg 的水,温度升高 1所吸收的热量是 4.210 J,那么质量是 5kg 的水,温度升高 1所吸收的热量是_。质量为 1kg 的水,温度升高 10所吸收的热量是_。质量为 5kg 的水,温度升高 10所吸收的热量是_。如果

40、用Q吸代表物体吸收的热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m代表物体的质量,t0和t分别3是加热前后物体的温度,通过以上计算,可以总结出一个计算热量的公式:Q=_如果要计算物体降温时放出的热量,那么公式又应是Q放=_。总结为:【典例剖析】吸一个质量为 250 g 的钢件,加热到560,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室温为20,这个钢件在冷却过程中放出多少热量?提问:解答物理计算题的有哪些基本要求?【练一练】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B物质放热越多,比热容越大C物质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D物质的比热容与质量和温度无关2以下四种现象中,与水的比热容有很大关系的是()A汽车的发动机用循环流

41、动的水来冷却B生活中往往用热水取暖C夏天洒水降温D滩涂湿地温差小3将质量、初温分别相等的铁块和铝块(c 铁U额UU额把各小组设计的记录表格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组织学生讨论,逐步完善记录表格。(三)设计实验步骤(三)设计实验步骤根据实验要求,你认为实验步骤是什么?先让学生在组内和班内展示实验步骤,然后师生共同逐步形成最终方案: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2、合上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 3.8V,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3、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约为额定电压的 0.8 倍即 3V,记录电流表示数,观察灯泡发光情况。4、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

42、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值的12 倍即 4.5V,观察灯泡发光情况,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5、断开开关依次拆除电路,整理仪器。【进行实验】【进行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注意巡回指导,温馨纠错。(一)连接电路(一)连接电路为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出示下列问题的提示,指导学生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1、根据电路设计,本实验需要哪些器材?检查所给的器材是否够用。2、在连接电路时,应该怎样连接滑动变阻器?开关处于什么状态?闭合开关前,滑片要放在什么位置?3、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的连接是否正确?4、你选用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是否合适?展示小组的连接电路,对出现的连接错误进行集体

43、讲评。温馨提示:温馨提示:请同组的同学互相检查一次,确保无误。(二)实验操作,收集数据(二)实验操作,收集数据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温馨纠错。在实验之前,要先弄清滑片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使灯泡两端的电压发生相应的变化。【分析论证分析论证 得出结论得出结论】学生实验完成后,计算表中每次灯泡功率,回答下面的问题:1、小灯泡在什么情况下正常发光?在什么情况下小灯泡比正常情况更亮?什么情况下小灯泡比正常情况下暗?2、计算小灯的电功率,分析数据,灯泡亮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灯的亮度取决于什么?3、小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一定等于额定功率吗?【评估交流评估交流】请同学们对实验过程进行回顾和分析,思考:

44、1、在实验过程中还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你是如何改进的?2、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或故障?你是如何解决的?3、测量结果有哪些误差?你是如何尽量减小的?【想想做做】【想想做做】选择亮度与小灯泡相当的发光二极管,测量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计算它的电功率。调节加在它两端的电压,获得几组数据。将所得的电功率数值与小灯泡相比,在亮度相当的情况下,哪一个的电功率较小?【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和上一章学习的“伏安法测电阻”相比,两个实验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伏安法”测电阻也是要求测三次,和这个实验中的测三次目的一样吗?能否依据三次测量数据计算小灯泡的平均功率,为什么?四、巩固运用四

45、、巩固运用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师生共同解决和总结科学实验的流程: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评估交流反馈练习五、检查评价五、检查评价1、课堂检测2、布置作业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一、教学中的“亮点”一、教学中的“亮点”1.实验探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的实验方案,第二阶段是探究小灯泡的实际电功率跟它两端电压的关系,第三阶段作为巩固,测量并比较亮度相同的发光二极管和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大小,这样的实验顺序分散了教学重点、难点,可以逐个突破。2、采取开放式实验的形式。从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总结归纳到交流评估都是在老师出示问题

46、后,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探究空间、展示空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验探究能力。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1.部分同学对于电流表、电压表和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不熟悉,特别是在接线过程中由于导线接触不良出现电路故障,花费时间较多;有的在做实验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去做,损坏了小灯泡,没有得出实验数据。2.在设计实验方案上用时较长,在探究实验用时有些少,反馈练习环节有些仓促,在整个教学环节上显得“头重脚轻”。3.发光二极管与小灯泡两者的亮度比较不是很明显,各组观察情况不一致,导致各小

47、组的测量数据误差较大。焦耳定律焦耳定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焦耳定律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定律之一,它是对前面电功、电能理解的提升。本节通过实例认识电流的热效应,结合实例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猜想,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实验得出电热的大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得出它们的定性的关系,具体的定量关系就是焦耳定律。利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电热在实际中的利用和防止。本节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并确定研究方法及实验操作中各个环节应注意的问题。难点是对焦耳定律的理解及焦耳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流热效应

48、的现象及能量的转化。2、通过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能够利用焦耳定律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会利用焦耳定律解释一些生活中简单现象。4、举例说出生活中利用电热的实例,了解电热的危害和防止方法。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的能力和理论分析的能力,体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进行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树立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服务的观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焦耳定律、电流热效应的应用、电热的计算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电热大小的影响因素的猜想和实验设计。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49、、电阻丝(1 个 10 欧、3 个 5 欧的电阻丝)、密封容器(2 个)、U 形管(装有颜色的液体)、橡胶管、烧瓶(1 个)、煤油、温度计(1 个)、学生电源(12V)、开关、秒表、导线(若干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一、复习旧课电流通过灯泡一段时间后,灯泡温度有何变化?这说明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二、激发学习动机二、激发学习动机2008 百年一遇的雪灾席卷整个南方,电线上结了厚厚的冰,竿倒线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造成经济损失2000 亿。科技人员攻关研究出“直流融冰”新技术,对冰熔化,避免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你知道这种新技术的基本物理原理吗?三、讲授新知识三、讲授新知识

50、(一)电流的热效应(一)电流的热效应【引入】【引入】:像电暖气等生活中很多用电器,通电以后会产生热量。你还知道哪些电加热的设备吗?【小结】【小结】: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要发热,电能转化成内能,: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要发热,电能转化成内能,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电流的热效应。“小太阳”电暖气和电炉都是由电炉丝发热,电炉丝 A 和导线 B 相连,通过它们的电流相同。为什么电炉丝热的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热呢?换句话说,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请同学们作出合理猜想。电流产生热量有多有少,你能从提供的器材中,比较出热量的多少吗?电阻丝、密封容器(带有小孔)、U 形管(装有颜色的液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