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导学案:兰亭集序(第1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导学案:兰亭集序(第1课时).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8课兰亭集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 .积累文中的名句,掌握“修、期、致、临、次、一”等词的多义性。2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引导学生抓住感情这根线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3 .科学地指导学生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树立积 极进取的人生观。【学习重点】.掌握“修、期、次、致、临”等实词的多义性,积累文中词类活用及特 殊句式。1 .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2 .品味文中精炼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学习难点】深刻体悟作者的心路历程,正确积极地看待生死问题。【学习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掌握文中字词读音,能熟读课文2 .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句【知识链接】.作者简介
2、王羲之(3之一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 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晋书 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 布,挺然秀出”。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其子 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 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 等。其中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1 .写作背景: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 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
3、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 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 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殛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 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 这就是兰亭集序。王羲之写这篇序时,已经喝醉了酒,下笔如有神助,醒后 自己也感到惊异;他日更书数十本,比起原来的这一稿本,终莫能及。稿本珍藏 在王家,到了唐初为太宗所得,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并命虞世南、欧阳询、 褚遂良等临写了几本。被呼为“行书之龙”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古代书 迹里,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耀着东晋以来我国书体的前进道路。3.文体知识文体“序”
4、,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情况,也 有对作品的评论和相关问题的阐发。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称“后序” 或“跋”。4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例如:辛亥革命戊戌变法辛丑条约.兰亭是怎么来的?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兰亭地处绍 兴城西南12. 5公里的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 汉代 为驿亭所在,因名兰亭。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5 .兰亭集序又怎么来的?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xi) o东晋永 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
5、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 遁等41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 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 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那么罚酒。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的 41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 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 是著名的兰亭集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学习过程】一、读课文读准字音给以下加点字注音癸(gui) 会稽(kudiji) 修 禊(xi) 湍(tudn)流 流 觞(shang)管 弦(xian) 悟(wu
6、)言 万殊(shu) 嗟(jie)悼彭炀(shGng) 形 骸(hdi) 感慨系(xi)之 游目骋(ch eng)怀修禊(xiu xi)事也流觞(liu shang )曲水 趣(q。)舍万 殊二、参考译文:永和九年,这年是癸丑年,三月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 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 也有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 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环形水渠里 来,让酒杯漂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 齐奏的盛况,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
7、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吹来心情舒畅。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 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尽视和听的乐趣, 实在快乐啊!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抱负志趣,(与朋友) 在一室之内面对面交谈;有的人随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 放纵地生活。尽管各人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各不相同,但当他对所接 触的事物感到高兴,一时很自得,快乐而满足,竟不觉得衰老将要到来;等到他 对自己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就随着产生了。 从前感兴趣的事,转眼之间,已成为陈迹了,还不能不因此而引起心
8、中的感慨; 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终归于尽。古人说:“死和生是一件大事啊。”这 怎么不叫人悲哀万分呢?每当我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 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本来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 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思想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命这件大事吧。三、结合翻译,完成以下文言知识点的归纳。1 .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会面
9、 虽趣舍万殊“趣”通“取”,趋向 耳2 .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贤德之人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况修短随化寿命长寿命短(2)(2)形容词作动词(3)名词作动词:(4)(5)产生。(6)死生亦大矣:齐彭殛为妄作映带左右环绕数词作动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大事把看作相等一觞一咏喝酒等同,把看作一样。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使(怀)兴,即:使感叹足以极视听之娱耳目3 .古今异义:(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古义:全、者今义:有盐味)(2)列坐其次(古义:水边。今义:居于次一等的)(3)俯察品类之盛(古义:自然界。今义:种类)(4)或取诸怀抱(古
10、义:胸怀抱负。今义:抱在怀里)(5)所以游目骋怀古:用来。今:连词,表因果关系(6)茂林修竹古:长;今:常用义为修理、修饰(7)曾不知老之将至古:竟; 今:无此义(8)向之所欣过去;今:常用义为方向(9)终期于尽古:至,及 今:无此义(10)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 今:常用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4 .【特殊句式】(一)写出文中判断句:死生亦大矣。(二)倒装句:(写出正常语序)介宾短语后置(于+宾语也叫状语后置):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 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当其欣于所遇一当其于所遇欣定语后置:虽无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仰观宇宙之
11、大,俯察品类之盛仰观大宇宙,俯察盛品类5.省略句:(写出省略成分)省主语: (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群贤)引以为流觞曲水省介词宾词:引(之)以为流觞曲水省介词“于”: 映带(于)左右 悟言(于)一室之内.出自本文的成语: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6 .重点字词意思:群贤毕至 全 映带左右环绕 引以为 引导少长咸集都流觞曲水 古代酒器 列坐其次排列而坐 悟言一室之内面对面交谈取诸怀抱抱负、志趣放浪形骸之外 放纵暂得于己快乐而满足 情随事迁心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翻译以下句子。(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分
12、)译文: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分)译文: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3)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3分)译文:有的人随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4)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 将至。译文:尽管各人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各不相同,但当他对所接触 的事物感到高兴,一时很自得,快乐而满足,竟不觉得衰老将要到来(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殛为妄作。(3分)译文:我)本来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
13、妄造的。四、课文研读1 .讨论:第一局部(12)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时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时节难得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聚地清雅目的:修禊事欢欣之事A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名士相聚乐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优美乐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优美活动:流觞曲水,一觞一咏活动有趣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气候宜人交代了哪些内容?良辰 美景 赏心 乐事环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环境感慨: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悦目赏心2 .思考:找出和作者生死观有密切联系的一句话,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 生观?参考:“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殛为妄作。”作者批判了时人的人生虚化的思想,认为生就是生,死即死,不可等同视 之。介绍背景:
14、东晋时人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意志消沉,不求进取, 认为人生无常,生死等同。(先概括东晋时期的这种风气,再谈为何会有这种思想。)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最黑暗的时代,统治集团内部互相 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 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思想虚无。死 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生就是死,死就是生,即所谓“一死生,齐彭殛”。比拟王羲之笔下春景与其他文人笔下的的春景有什么不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参考:忆江南和晚春写的是花红水绿,尽显春色之浓艳;兰亭集序:映入眼帘的只有山、水、竹、天、风而已,可以说,真是洗 尽铅华。写竹,只言其“修”而舍其翠绿,写水,只言其“清”而弃其碧波,尽 显春色之素淡、雅致、清幽,这样的山水,正可以韬养宁静淡泊的心性。清风拂 面,水声泠泠,在这里,足以让人心境澄明,心旷神怡,物我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