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大成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5234338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大成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1-2022学年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大成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大成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大成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白银大成学校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一、选择题.梭伦的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积山、丰衣足食而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 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这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而言A.雅典的自由民B.雅典平民C.雅典的执政官D.雅典贵族K答案U DK解 析H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制度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梭伦改革沉重的打击了贵族的利益,且只有贵族才可能财物积山,丰衣足食,因此D 符合题意。而A,B多处于被压迫地位,C是统治者,他不可能抨击自身。综上,此题选D。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背景.梭伦公布“解负令”的目的在于A.废除债务奴隶制B.促进

2、雅典城邦开展C.打破贵族世袭特权D.实现公民真正平等K答案2B(解析梭伦改革公布“解负令”的目的是维护贵族利益,扩大统治基础,从而促进雅典 城邦开展,B正确;废除债务奴隶制是“解负令”的内容,A错误;“解负令”没有打破贵 族的世袭特权,C错误;梭伦改革最终是维护贵族利益,不可能真正实现公民的平等,D错 误。应选故.打破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局面的关键性措施是A.公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D.设立公民陪审法庭K答案X Bk解析u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依仗世袭特权垄断政 权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奴隶主开辟了参与政

3、治权利的途径,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 知,“解负令”使贵族兼并土地受到制约,逐渐失去扩展实力的物质基础,但与题意“关键 性措施”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是标志 着民主程度的加深,与材料“打破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国家政权局面”不符,K答案工AK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范仲淹认为积弱积贫局面的形成根本原因是吏治不整,因此, 改革主要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即庆历新政的核心是整顿吏治,选A,排除BCD。27.王安石说:“保甲立,那么亦所以使民不散;不散,那么奸究固宜少。”这说明王安石推行 保甲法主要是为了A.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B.平息农民的对抗斗争C.

4、减少政府开支D.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K答案BK解析H “奸究”指坏人,由内而起叫奸,由外而起叫完。由“民不散”那么“奸究固宜少” 可知实行保甲法的目的在于平息农民的对抗,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因此K答 案工为B; 根据材料可知保甲法主要是解决政权内部阶级矛盾,而非对外,选项A排除;实行保甲法能 减少军费开支,但这并不是其主要目的,选项c排除;王安石变法初衷是解决被动积贫积弱 问题,并不是为了个人仕途,选项D排除。28 .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参加经 义策论的考试,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A.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B.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C.否认了科举制度D.根

5、除了 “恩荫”选官的弊端K答案BK解析I根据材料“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 的旧制,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可得出,王安石变法非常注重对有实用价值的人才的选拔, 故B项正确;材料考查的是科举改革,不是要解决财政问题,故A项错误;王安石只是改革 了科举制并未否认科举制,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恩荫选官制,故D项错误。29 .王安石变法力图解决的主要矛盾是A.北宋政府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B.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的矛盾C.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矛盾D.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K答案H BK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是针对北宋三冗危机和土地兼并问题而进行的一

6、 场富国强兵运动,其变法核心是“富国和强兵”,其原那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其解决 的主要是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的矛盾,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不符合王安石 变法需要解决的矛盾,排除。30 .以下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K答案cK解析王安石变法从富国、强兵两方面入手,其改革措施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 局面,故c项正确;王安石变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北宋积贫积弱的局 面及解除辽和西夏的威胁,排除ABD三项。应选C项。二、非选择题31.

7、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 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 农桑,兴富民之本”。魏书高祖纪材料二 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 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储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 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魏书高祖记材料三 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拟。图三:挽晋的汉人胡食画像砖(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北魏孝文帝的什么改革措施。它能抑制“富者兼山泽”吗?为什么?(2)从材

8、料二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3)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K答案2(1)均田制;不能抑制,因为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 有大量土地,土地兼并必然还会开展起来。(2)信息:孝文帝对先进的汉族文化十分喜好;影响:促进鲜卑族学说汉话,积极接受汉 族先进文化,促进了移风易俗。(3)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开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加速少数民 族政权的封建化;促进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国家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K解 析U (1)根据材料“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等信 息,可知是均田制;均田制只是分配政府

9、掌握的土地,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 僚地主依然占有大量土地,这样土地兼并必然还会开展起来,所以不能抑制“富者兼山泽”。(2)信息一问,根据材料“雅好诗乂书,手不释卷” “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赋、 铭、颂,有兴而作”等信息,可以概括出孝文帝对先进的汉族文化十分喜好;影响一问,根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从促进汉化、移风易俗等角度回答。(3)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其改革改革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开展、 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封建统治、加速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促进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 国家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等角度谈认识即可。3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公元前6世纪初

10、,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 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 他的年总收入到达了 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 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 有何不同?K答 案R (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联资格)。(2分)立军功(2分);努力耕织(2分)(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2分)商鞅:不畏

11、权贵,严刑峻法。(2分)K解析H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 和任职资格)。根据所学得出立军功;努力耕织(2)根据所学可得出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33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熙宁五年三月丙午)宋神宗诏曰:“天下商膺旅物货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 困,往往折阅(即减价出售)失业。至于行辅稗贩,亦为取利,致多穷窘。宜出内藏库钱帛, 选官于京师置市易务。”材料二中书奏”遇有客人物货出卖不行,愿买入者,许至务中投卖,勾行人牙人 与客人平其价。据行人所要物数,先支官钱买之以抵当物力多少,许令均分赊清,相度 立一限或两限,逆

12、纳价钱,假设半年纳,即长进一分,一年纳,即长进二分。”材料三熙宁五年初,魏继忠上言:“宜假钱别置不至伤商;贵那么少损价出之,令 不至害民,出入不失其平,因得余息以给公上,那么市场不至于腾踊,而开阖敛散之权不移于 富民,商旅以通,移民以遂,国用以足矣。”以上三那么材料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 什么社会现象?(2)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北宋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措施有什么结果?K答案U(l)北宋中期大商人囤积居奇,操纵市场,哄抬物价以牟取暴利,兼并中小商贩, 阻碍商品交换。(2)设市易务。一方面平抑物价,另一方面政府收购客商不能出售的货物,然

13、后客商从官 府赊取货物出售,向政府交纳一定息钱。(3)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人囤积居奇现象,控制了市场物价,有利于商品交 换和商品经济开展,也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但是由于保守派反对,最后这些措施被废除。K解析(1)结合材料中的“天下商膺旅物货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宜出内藏库钱 帛,选官于京师置市易务”,并结合所学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分析解答。(2)根据“宜出内藏 库钱帛,选官于京师置市易务”,得出措施是设市易务。(3)依据所学王安石变法中设置市 易务的作用和结果解答即可。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设立公民陪审法庭属于司法方面的措施,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应选B项。4.梭伦在中选为执政官之前,曾经

14、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 亚最老的地方,竟至于绝境,”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最指A.雅典面临外族入侵的危险B.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斗争激烈C.奴隶主之间的斗争D.自然灾害的威胁K答案工BK解 析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贵族的专横和压榨激 起了平民的对抗。局部调整无法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因此社会政治改革成为必然。故 此题正确K答 案工为B。ACD三项与题意不符。5.作为一位雅典的公民,阿帕亚年收入100麦斗,他不能拥有以下哪项权力()A.参加公民大会,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B.通过抽签,成为陪审法庭的陪审员C.按照“遗嘱法”,把遗产交付给自

15、己的侄子基尔德D.中选为“四百人会议”中的一员K答案U DK解析U试题分析: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等级名称财产标准享受权利应尽的义务第一等级年收入500斗以上担任一切官职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马匹)第二等级年收入300500麦斗任除司库外的高级官职第三等级年收入200300麦斗担任低级官职提供重装步兵(自备军械、军装,是军队主要成分)第四等级年收入200麦斗以下不能担任任何官职,只有选举权,无被选举权轻装步兵和水手(只带棍棒)阿帕亚年收入100麦斗,属于第四等级,因此选D.考点:梭伦改革点评:梭伦改革是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它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 辟了道路,奠定了雅

16、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对梭伦改革主要措施和基本特点的掌握和运用,是 高考备考的重点。6 .古代雅典主要政治体制出现 先后顺序正确的选项是A.民主制一一贵族制一一君主制B.贵族制一一君主制一一民主制C.君主制一一民主制一一贵族制D.君主制一一贵族制一一民主制K答案1 DK解 析X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政治体制出现的顺序是君主制一一贵族制一一民主 制,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7 .梭伦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提高雅典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是A.禁止粮食出口,抑制粮食涨价8 .规定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种手艺C.改进水渠灌溉系统D.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K答案U DK解析H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7、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有利于提高雅典的对外贸易竞争力,D 选项符合题意。禁止粮食出口主要是由于希腊地理环境决定的,A选项排除。规定雅典公民 必须让儿子学会一种手艺主要有利于提高雅典公民的生存能力,B选项排除。改进水渠灌溉 系统的措施与提高雅典的对外贸易竞争力无关,C选项排除。9 .梭伦改革的局限性主要表达在()A.以财产资格确定政治权力多少B.废除债务奴隶制C.禁止粮食出口D.创立了 “陶片放逐法K答案H AK解 析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梭伦改革的内容表达在经济和政治两大方面,其中政治方面的“确立财产等级制 度”,在当时有这样的进步意义:进

18、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的剩余,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 础,但从长远来看,以财产资格确定政治权力多少,是有巨大局限性的,广大平民被排除在 民主殿堂之外。故,正确K答 案U选A; BCD三项均不正确。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10 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A.废井田开阡陌封疆B. “世卿世禄”制 C.推行郡县制D.连坐制K答案DK解 析U根据材料“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的限定语,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 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保证了社会统治 秩序,为征收赋役创造条件,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可靠

19、保证,D项正确;A项从 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不符合题意, 排除;C项加强了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排除。应选D项。11 .商鞅变法中有利于社会转型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成认土地私有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K答案AK解 析X商鞅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意义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变革了旧的生产关系, 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所以A正确;BCD不是导致社会转型的根本措施,不符 合题干要求,所以BCD错误。12 .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A.变法得到新兴地

20、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开展K答案BK解析X联系史实可知,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 开展,这是商鞅变法的影响而非原 因,故可排除;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 的历史潮流、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以上三项都是变法成功的原 因,A项侧重于从阶级方面论述、B项侧重于从社会更替角度论述;D项侧重于从祖国统一角度论述,三项中B项是最深层次的原因。故此题应选B项。H点石成金全面认识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1)顺应了变法的潮流,顺应了历史开展的

21、 趋势,合乎秦国国情,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所在。加上秦位处西 陲,避开外力干扰;且秦固有文化低落,易吸收较高的文化。(2)法家思想的传播,商鞅对 守旧势力的论战,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扫除了变法的阻力。(3)秦孝公全力支持, 绝对信任商鞅;变法措施执行坚决,改革措施全面彻底。(4)有充裕的时间,施行十年,令 百姓能适应及接受。(5)厉行法治,赏罚清楚,人民遵守。(6)重农抑商,令百姓温饱,故获 人民拥护。(7)策略得当。商鞅制定了全盘计划,有步骤的推行其改革措施。12 .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 鞅变法采取了A.奖励

22、军功B.奖励耕织C.燃烧诗书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K答案U DK解析X根据材料“薄恩礼,好生分”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陌生,而“什伍连坐和告奸制 度”就使人与人之间相互防范、相互监视,从而造成关系紧张,D项正确;奖励军功是以军 功的大小选官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奖励耕织是鼓励农耕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排除B项;燃烧诗书是加强思想领域里的控制,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应选D项。13 .左传记载,襄公四年(前569年),“土可贾焉”,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土地可以买卖B. 土地禁止买卖C.农业水平提高D. 土地私有出现K答案I DK解析I据材料“土可贾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土地可以买

23、卖的现象,其本 质是当时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出现,故D项正确;题干设问的是本质问题,“土地可以买 卖”属于现象,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土地禁止买卖,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农业水 平提高的问题,故C项错误。14.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A.阶级立场的不同B.政治主张的分歧C.社会性质的差异D.经济结构的变化K答案工DK解析X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的“重农抑商”是基于小农经济逐步形成的背景下提出 的,而黄宗羲的“工商皆本”那么是基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背景下提出,都反映了他们各自历史 背景下经济结构的变动,应选D。商鞅和黄宗羲代表的都是地主阶级,阶级

24、立场一致,排除 A;重农抑商和工商皆本都属于经济主张,排除B;社会性质在鸦片战争后开发生变化,战 国时期和明末清初社会性质一致,排除C。15 .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实行县制C.奖励耕战,废除贵族特权D.限制工商业者活动K答案2AK解 析解题关键词是“影响最深远”。废除了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确立了封建社会 的土地私有制,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故排除BCD,选A。点石成金:此题易错选C项,认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为统一全国而努力,废 除贵族特权,影响深远。16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开阡

25、 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该材料涉及到商鞅改革的措 施有废井田奖励耕织废分封,行县制统一度量衡A.B.C.D.K答案H cK解 析工根据材料“开阡陌封疆”可知废井田,符合材料内容;“集小(都)乡邑聚为 县”可知废分封,行县制符合材料内容;“平斗桶权衡丈尺”可知统一度量衡符合材料 内容;故C项正确;奖励耕织材料中没有涉及,故A、B和D项错误。心点石成金II此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有效的提取关键信息开阡陌封疆等,结合选项做出判断。17.吕氏春秋记载:“公作那么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那么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现 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

26、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B.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开展K答案R AK解析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当时农民在井田上劳动时有所藏匿;而在自己的土地 劳动时那么积极性比拟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井田制严重阻碍 了生产的开展,表达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故A项正确;“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 始瓦解”只是现象,没有表达本质,所以B错误;材料没有表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所以C错误;“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开展”不是材料的主旨,所以D错误。18.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最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是A.整顿吏治B.汉化政策C.实行府兵制D.公布均田

27、令K答案U DK解析U结合所学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作用,可知D项符合“最”具“开创性意义” 的要求;“整顿吏治”在中国官僚政治开展史上较为常见,不能满足“创新”的要求,A项 不符合题意;“汉化政策”迎合了民族融合和社会开展,但不符合要求中的“最”意,B项 错误;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的,C项不是最正确选项;只有均田令的推行,适应了 当时北方各族社会开展的需要,增强了封建经济,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19 .南朝谢灵运写道:“北境自染逆,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矣”,反映了()A.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B.鲜卑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C.柔然侵扰北魏D.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K答案H BK解 析材

28、料说明鲜卑族赋税严重,横征暴敛,B正确;A属于民族歧视不符合材料主旨; 柔然侵扰北魏属于军事方面,C错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20 .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性措施是A.实行均田制B.与汉族通婚C.迁都洛阳D.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K答案AK解析可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政策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识记教 材基础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 一般从经济的角度来思考,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 不属于根本性措施,排除;C项不属于根本性措施,排除;D项不属于根本性措施

29、,排除。 应选Ao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概况21 .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A.把农民原有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B.把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C.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D.对全国所有的耕地重新进行分配K答案CK解 析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为保证国家赋税来源,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九年 (公元485年)公布均田制并开始执行。均田制实行的前提是政府手中掌握大量无主荒地, 实质是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故C正确。22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枢,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 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大庆。”材料说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解决平

30、城粮食供应困难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K答案U DK解析根据材料“伊洛中枢,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大 庆”可知,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因为洛阳位于中原,地理位置重要,控制了洛阳就控 制了中原华夏,由此可知,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D项正确; 材料强调迁都洛阳的目的是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和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革除阻碍改 革的保守势力、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无关,排除ABC项。应选D项。23 .从社会开展和进步、顺应历史潮流的角度看,以下事件最符合这一标准的一组是A.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

31、革B.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C.管仲改革和魏文侯变法D.商鞅变法与庆历新政K答案H AK解 析11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春秋战国时期,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开展是历史潮流,而商鞅变法和魏文侯变法适应了这 一潮流,管仲改革属于奴隶主阶级的改革,没有顺应历史潮流;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少数民族 汉化的过程,有利于民族的融合,故顺应了历史潮流,故A项正确;B项中王安石变法不属 于;C项中的管仲改革不属于;D项中庆历新政不属于。所以K答案u选A。考点: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中国古代的改革-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24 .我们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因为改革A.

32、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开展B.得到了汉族地主的支持C.解除了南朝的威胁D.巩固了鲜卑贵族的统治K答案X AK解析北魏社会的开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功绩。应选Ao BC项明显错误,D项只是从其政权的角度进行分析。而没有从社会开展的角度。 考点:孝文帝改革点评:孝文帝改革,北魏政权逐渐地封建化,开始采用汉族人的农耕文明,生活逐渐地定居 下来。同时孝文帝改革,也适应了北方已经存在的农耕化的趋势,加速了民族的融合。这些 都是我们肯定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原因。25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B.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C.游牧民族农业化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开展和巩固K答案X DK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形成就是历史上各民族相互影响和 融合的结果,故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开展和巩固, D项正确;A、B、C三项都不是主要历史作用,排除。应选D项。26 .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座右铭的范仲淹,为了革除北宋时弊,主张 改革。其改革的核心是A.整顿吏治B.轻徭薄赋C.精简军队D.限制“恩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