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大专培训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解剖生理大专培训资料.doc(9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口腔解剖生理大专-绪论一、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定义、任务定义: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口腔医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研究人体口腔、颌面、颈部等各层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的一门学科。任务:阐明人体口腔颌面部颈部的层次关系和各器官形态结构特点、掌握其功能活动原理,从而为口腔医学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二、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发展与地位口腔解剖生理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例如:公元前14世纪我国商朝武丁时代的殷墟甲骨文中和我国最早的医书内经素问及埃及的古医学史书埃伯纸草文中均有口腔、牙齿和牙病与全身疾病关系的记载。公元前3世纪黄
2、帝内经中有关于口腔解剖生理知识的广泛记载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有对颞下颌关节脱位整复手法的详细记载解放前从事口腔解剖生理教学科研的人员屈指可数,我国仅有5所牙医学校。解放后口腔医学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全国数十所医学院校相继成立口腔医学院、系,并且都有相应的师资、教辅人员与教学设备。在科研方面,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的张震康教授对颞下颌关节和颌骨血供及颜面美学的研究王毓英教授对牙合与下颌运动等的研究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王惠芸教授对牙体解剖和牙合等的研究四川大学口腔医学院徐樱华教授对牙合的研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沈文微教授对口腔功能的研究均取得了可喜的研究。三、口腔解剖生理学与专业临床课的关系1、
3、组成部分: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人体解剖学及生理学的组成部分2、专业基础课:为其他专业基础与专业临床课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3、紧密联系:与组织病理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及其相关学科密切相关。4、互相促进:每一个进步都直接或间接的促进口腔医学各学科的发展四、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一)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二)形态与功能相互联系的观点(三)动态发展的观点(四)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第一章:牙体解剖学牙体解剖学是研究牙的进化、牙体形态、生理功能、牙的萌出及牙体与牙周组织关系科学,学习本章的目的在于为口腔临床学科奠定必要的基础。第一节:牙的演化一、鱼类鱼类的牙,主要功能为捕
4、捉食物,无咀嚼功能。全口牙的形态为等长的三角片或单椎体形,故称为同形牙。每个牙的舌侧、均有若干后备牙,牙脱落后由新牙补充,去旧更新,终生不止,故称之为多牙列。牙数极多,约200个,分布于上下颌骨、腭、蝶、犁等骨,甚至在舌、腮、咽、食管表面。此类牙无牙根,借纤维膜附着于颌骨的边缘,称之为端生牙。二、两栖类两栖类的牙仍为单椎体、同形牙、端生牙、多牙列,数目较鱼类减少。但是仍分布于颌、腭、犁、蝶骨等的表面。三、爬行类爬行类的牙仍为单椎体、同形牙、多牙列,牙已集中与上下颌骨上。牙附着于颌骨的方式有两种:一类为侧生牙、不仅牙的基部与颌骨相连,牙的一侧也附着与颌骨的内侧,但是此类牙尚无完善的牙根。另一类有
5、完善的牙根,位于牙槽窝内,称为槽生牙。四、鸟类现代的鸟类均无牙,但化石鸟是有牙的,上下颌各有一排单椎体牙。五、哺乳类哺乳类的牙已发展为异形牙,可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四类。一生只换牙一次,称之为双牙列。牙数显著减少,牙根发达,深埋于颌骨的牙槽窝内,主要功能为咀嚼食物,故能承受较大的牙合力,为槽生牙。综合上述,动物在由低等到高等发展的过程中有以下特点:1、牙的数目从多到少2、牙形由单一同形牙向异形牙演化3.、牙数由多到少4、牙根从无到有5、牙的分布由广泛至集中于上下颌骨上6、牙附着于颌骨的方式由端生牙至侧生牙、最后向槽生牙演化第二节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一、牙的组成(一)外形观察从外观上,牙
6、由牙冠、牙颈及牙根三部分组成1.牙冠有解剖牙冠和临床牙冠之分。解剖牙冠为牙釉质覆盖的部分,也是牙发挥生理功能的主要部分。牙冠与牙根以牙颈为界。临床牙冠为牙体露于口腔内未被牙龈覆盖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为龈缘为界。牙冠的形态随其功能而异,功能较弱而单纯的牙,牙冠形态也比较简单;功能较强而复杂者形态也比较复杂。2.牙根与牙冠相对应,牙根亦分为解剖牙根与临床牙根。解剖牙根是指牙体表面被牙骨质所覆盖的部分。临床牙根系指牙体在口腔内不能显露的部分。正常情况下牙根包绕在牙槽窝内,是牙的支持部分,其形态和数目也随其功能而异。前牙用以切割和撕裂食物,功能简单,故为单根;前磨牙用以捣碎食物,功能较复杂,故为1-2根
7、,磨牙用以磨碎食物,功能更为复杂,故多为2-3根。多根牙未分叉部分称为根干或根柱。牙根的尖端为根尖。每一根尖都有一小孔,为根尖孔,为牙髓的神经、血管及淋巴管进入牙的通道。3.牙颈牙冠与牙根的交界处为牙颈。为一弧形曲线,又称为牙颈线。正常情况下在牙的唇(颊)、舌面牙颈线凸向根尖,并相互均匀联系,如同波浪状;在牙的近、远中面牙颈线底端凹向切缘,彼此互不联系。(二)剖面观察1.牙釉质:构成牙冠表层的硬组织,半透明状、淡黄或乳白色,也是牙体组织中高度钙化的最坚硬的组织2.牙骨质:是构成牙根表面的硬组织,淡黄色,硬度介于釉质与本质之间。牙颈部较薄,根尖及根分叉部较厚。3.牙本质:是构成牙体的主质,位于牙
8、釉质与牙骨质的内层4.牙髓:是充满在髓腔中的蜂窝组织,内含血管、神经和淋巴管主要功能为形成牙本质、营养功能、感觉功能、防御功能、修复功能。二牙的分类(一)根据牙的形态和功能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二)按存在的暂久分类1、乳牙(一) 2、恒牙三、牙的功能咀嚼(二) 发音和言语保持面部的协调美观第三节牙的萌出牙的发育过程分为发育、钙化和萌出。一、乳牙的萌出萌出顺序:乳中切牙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二、恒牙的萌出乳、恒牙更替的关系:乳牙:恒牙:12345678恒牙萌出顺序:上颌为6-1-2-4-3-5-7或6-1-2-4-5-3-7下颌为6-1-2-3-4-5-7或6-1-2-4-3-5-7第
9、四节牙位记录一、牙列分区二、临床牙位记录法(一) 部位记录法(二) Palmer记录系统(三) 通用编号系统(四) 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第五节牙体解剖应用名称与解剖标志一、牙体解剖应用名称1、 中线(medianline)2、 牙体长轴(longaxis)3、 接触区(contactarea)4、 外形高点(heightofcontour)5、 线角(lineangle)与点角(pointangle)6、 牙体三等分(divisionintothirds)二、牙冠各面的命名1、 唇面(labialsurface)或颊面(buccalsurface)2、 舌面(lingualsurface)或腭面
10、(palatalsurface)3、 近中面(mesialsurface)与远中面(distalsurface)4、 牙合面(occlusalsurface)和切嵴(incisalridge)三、牙冠表面标志(一) 牙冠的凸起部分1、 牙尖(dentalcusp)2、 切缘结节(mamelon)3、 舌面隆突(cingulum)4、 嵴(ridge)(1) 切嵴(incisorridge)(2) 轴嵴(axialridge)(3) 边缘嵴(marginalridge)(4) 三角嵴(triangularridge)(5) 牙尖嵴(cuspridge)(6) 横嵴(transverseridge
11、)(7) 斜嵴(obliqueridge)(8) 颈嵴(cervicalridge)(二) 牙冠的凹陷部分1、 沟(groove)(1) 发育沟(developmentalgroove)(2) 副沟(supplementalgroove)(3) 裂(fissure)2、 点隙(pit)3、 窝(fossa)(三) 斜面(inclinedsurface)(四) 生长叶(lobe)四、牙髓腔各部分名称(一) 髓室1、 髓室顶与髓室底2、 髓室壁3、 髓角4、 根管口(二) 根管系统1、 根管:位于根管内的大部分髓腔。恒牙根管分四型:(1) 单管型(2) 双管型(3) 单双管型(4) 三管型2、 管
12、间吻合:为发自根管间的交通支。3、 根管侧支:为发自根管的细小分支,常与根管呈接近垂直角度,贯穿牙本质和牙骨质,通向牙周膜。4、 根尖分歧:为根管在根尖分出的细小分支,此时根管仍存在。5、 根尖分叉:为根管在根尖分散成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细小分支,此时根管不复存在。6、 副根管:为发自髓室底至分叉处的管道。7、 根管系统内部连接处的名称:根管口、副根管口;根管侧支口、根尖分歧口、根尖分叉口8、 根管系统在牙根表面开口的名称:根尖孔、副孔、侧孔补充内容一、 髓腔的增龄变化及病理变化随年龄的增长,髓腔内壁有继发性牙本质沉积,使髓腔的体积逐渐变小,髓角变低,根管变细,根尖孔狭小,有的髓腔部分或全部钙化阻
13、塞。髓腔解剖的生理意义第六节恒牙的解剖形态一、切牙类1、 上颌中切牙(maxillarycentralincisor)(1) 牙冠(dentalcrown):1) 唇面(labialsurface):切颈径大于近远中径,切缘于近中缘相交而成的近中切角近似直角,与远中缘相交而成的远中切角略为圆钝。2) 舌面(lingualsurface):中央凹陷成窝称为舌窝,在牙颈部有舌面隆突。3) 邻面(proximalsurface):近中面近似三角形,呈V字形;远中面稍短而圆突。4) 切嵴(incisorridge):侧面观察,切嵴在牙体长轴的唇面。(2) 牙根(rootoftooth):单根,粗壮而直
14、,唇侧宽于舌侧。2、 上颌侧切牙(maxillarylateralincisor)(1) 牙冠(dentalcrown):1) 唇面(labialsurface):窄小、圆突,近中切角似锐角,远中切角呈圆弧形。2) 舌面(lingualsurface):舌窝窄而深。3) 邻面(proximalsurface):近远中接触区均在切1/3。4) 切嵴(incisorridge):向远中舌侧倾斜度大。(2) 牙根(rootoftooth):细而稍长。3、 下颌中切牙(mandibularcentralincisor)(1) 牙冠(dentalcrown):1) 牙冠宽度为上颌中切牙的2/32) 唇面
15、狭长,光滑平坦,近远中切角约相等3) 舌面窝浅4) 近远中接触区均在切1/3(3) 牙根(rootoftooth):单根形扁,远中面的长形凹陷较深4、 下颌侧切牙(mandibularlateralincisor)特点:(1) 牙冠较下颌中切牙稍宽(2) 唇面的切缘略向远中倾斜(3) 邻面,近中接触区在切1/3靠近切角,远中接触区在切1/3距切角稍远(4) 牙根较下颌中切牙稍长,根尖偏向远中5、 上颌切牙与下颌切牙区别:(1) 上颌切牙的牙冠宽大,唇面发育沟明显;下颌切牙的牙冠窄小,发育沟不明显(2) 上颌切牙的舌面边缘嵴明显,舌窝较深;下颌切牙的舌面无明显边缘嵴,舌窝较浅(3) 侧面观,上颌
16、切牙的切嵴在牙体长轴的唇侧;下颌切牙的切嵴靠近牙体长轴(4) 上颌切牙牙根粗壮而直;下颌切牙牙根窄而扁,近远中面凹陷呈沟状二、尖牙类1、 上颌尖牙(maxillarycanine)(1) 牙冠(dentalcrown)1) 唇面(labialsurface):似圆五边形,近远中斜缘在牙尖顶相交约呈90度,外形高点在中1/3与颈1/3交界处的唇轴嵴上2) 舌面(lingualsurface):舌面隆突显著,舌轴嵴将舌窝分成近中舌窝和远中舌窝3) 邻面(proximalsurface):远中面比近中面更为突出短小4) 牙尖(dentalcusp):由四嵴和四斜面组成(2)牙根(rootoftoot
17、h):单根,粗壮,根长约为冠长的两倍,根尖顶弯向远中2、下颌尖牙(mandibularcanine)特点:(1) 牙冠窄而细长(2) 唇面为狭长五边形,切颈径明显大于近远中径。近远中斜缘的交角大于90度(3) 舌面略凹(4) 邻面观察牙冠与牙根两者的唇线相连约呈弧线(5) 牙尖顶明显偏近中(6) 牙根单根,扁圆细长,近远中根面有浅的长形凹陷,根尖偏远中3、上颌尖牙与下颌尖牙的区别(1) 上颌尖牙体积大,牙冠宽大;下颌尖牙体积较小,牙冠窄小(2) 上颌尖牙唇颈嵴、唇轴嵴、舌轴嵴和舌面隆突较明显;下颌尖牙则不很明显,舌窝较浅(3) 上颌尖牙近中缘自切缘向近中展开;下颌尖牙近中缘与牙根近中缘相连呈直
18、线(4) 上颌尖牙近远中斜缘相交近似直角;下颌尖牙成钝角(5) 上颌尖牙牙尖顶偏向近中;下颌明显偏向近中(6) 上颌尖牙牙冠、根的唇缘相连不成弧线;下颌相连成弧线(7) 上颌尖牙牙根粗长,颈横切面呈卵圆三角形;下颌尖牙牙根细长,颈横切面呈扁圆形三、前磨牙类1、 上颌第一前磨牙(maxillartfirstpremolar)(1) 牙冠(dentalcrown):1) 颊面(buccalsurface):颊尖偏向近中,外形高点在颈1/3的颊颈嵴上2) 舌面(lingualsurface):光滑圆突,舌尖偏近中,外形高点在中1/33) 邻面(proximalsurface):约呈四边形,近远中接触
19、区均靠颌缘偏颊侧4) 牙合面(occlusalsurface):轮廓显著的六边形,颊边宽于舌边。*近中沟为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特有解剖标志。(2)牙根(rootoftooth):形扁,多在牙根中部或根尖1/3处分为颊舌两根。根尖偏向远中。2、上颌第二前磨牙(maxillarysecondpremolar)特点:(1) 牙合面较对称,牙尖较圆钝。(2) 颊面颈部宽,牙合缘二牙尖嵴交角所成的颊尖圆钝,偏向近中。(3) 近中面颈部少有凹陷(4) 中央窝浅窄而短。(5) 扁形单根,多不分叉。3、下颌第一前磨牙(mandibularfirstpremolar)(1) 牙冠(dentalcrown):1) 颊
20、面(buccalsurface):颊面向舌侧倾斜。颊颈嵴呈新月形,外形高点在颈1/3。2) 舌面(lingualsurface):为颊面的1/2。3) 邻面(proximalsurface):近远中接触区在牙合缘偏颊侧。4) 牙合面(occlusalsurface):呈卵圆形,横嵴将牙合面分成较小的三角形近中窝,与较大的长圆形远中窝。(2) 牙根(rootoftooth):单根,扁而细长,颊侧宽于舌侧,根尖略为弯向远中。4、下颌第二前磨牙(mandibularsecondpremolar)(1) 牙冠(dentalcrown)1) 外形方圆,牙冠牙合颈高度、颊舌高度和近远中宽度相近。2) 颊轴
21、嵴较圆。3) 舌面与颊面大小相近。4) 近远中接触区均为牙合缘偏颊侧。5) 牙合面发育沟有HYU三种形态。(2) 牙根(rootoftooth):单根,扁圆,近中面无分叉痕迹。5、上颌前磨牙与下颌前磨牙的区别(1) 上颌前磨牙的牙冠较直,略偏牙体长轴的颊侧;下颌前磨牙的牙冠向舌侧倾斜。(2) 上颌前磨牙的牙冠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牙冠狭长;下颌前磨牙的牙冠,颊舌径与近远中径相近,牙冠方圆。四、磨牙类1、 上颌第一磨牙(maxillaryfirstmolar)(1) 牙冠(dentalcrown)1) 颊面(buccalsurface):略呈梯形,近远中宽度大于牙合颈高度,近中缘长而直,远中缘稍短
22、而突,外形高点在颈1/3。2) 舌面(lingualsurface):大小与颊面相近,少数近中舌尖的舌侧有第五牙尖。3) 邻面(proximalsurface):颈部平坦,外形高点在牙合1/3处。4) 牙合面(occlusalsurface):呈斜方形。近中舌尖是主要的功能尖。斜嵴是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征。(2) 牙根(rootoftooth):由三根组成,一舌根和两颊根,颊舌根分开较远。2、 上颌第二磨牙(maxillarysecondmolar)特点:(1) 牙冠较窄。(2) 牙冠颊面自近中向远中面舌侧的倾斜度大于第一磨牙。(3) 牙合面不明显,有远中沟。(4) 三分叉根比较靠近,且向远中
23、倾斜。(5) 近中舌尖占舌面的大部分。3、 上颌第三磨牙(maxillarythirdmolar)特点:(1) 形态变异最多,冠小根短,牙冠各轴面中1/3较圆突。(2) 远中舌尖很小或缺如,牙合面呈三角形。(3) 牙根多合成一锥形根。(4) 变异形态有前磨牙型、多尖型及多根型。4、 下颌第一磨牙(mandibularfirstmolar)(1) 牙冠(dentalcrown):1) 颊面(buccalsurface):约呈梯形,牙合缘长于颈缘,近中缘直,远中缘突。可见近远中颊尖和远中尖的半个牙尖。外形高点在颈1/3。2) 舌面(lingualsurface):小而光滑圆突,无明显轴嵴,外形高点
24、在中1/3。3) 邻面(proximalsurface):近中接触区在近牙合缘偏颊侧;远中接触区在靠近牙合缘中1/3处,远中面小于近中面。4) 牙合面(occlusalsurface):略呈长方形,四条边缘嵴,五个牙尖,远中颊尖三角嵴最长,远中尖三角嵴最短。舌尖的舌斜面与对颌牙无咬合接触。有五条发育沟。(2) 牙根(rootoftooth):双根,扁而厚,根干短。5、 下颌第二磨牙(mandibularsecondmolar)(1) 牙冠(dentalcrown):牙合面可分为4尖型和5尖型。4尖型发育沟分“+”和X形两种。(2) 牙根(rootoftooth):近远中根相距较近,皆偏远中,有
25、时聚成一锥体形。6、 下颌第三磨牙(mandibularthirdmolar)特点:1) 为全口牙中形态、大小和位置变异较多者。2) 5尖者似下颌第一磨牙,4尖者似下颌第二磨牙。3) 牙冠各轴面光滑,外形高点在牙冠中1/3处。4) 牙根常融合成锥体,也有分叉成多根者。7、上颌磨牙与下颌磨牙的区别(1) 上颌磨牙的牙冠牙合面呈斜方形,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下颌磨牙的牙冠牙合面呈长方形,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2) 上颌磨牙的牙冠较直;下颌磨牙倾向舌侧。(3) 上颌磨牙的颊尖锐而舌尖钝;下颌磨牙的舌尖锐而颊尖钝。(4) 上颌磨牙多为三根;下颌磨牙多为双根。补充内容:恒牙应用解剖1、 切牙应用解剖(1)
26、 切牙位于牙弓前部,易受外伤,缺损后影响面容和言语。(2) 切的邻接区及上颌侧切牙的舌窝顶端,自洁作用差,是齲的好发部位。(3) 上颌中切牙之间偶有额外牙。(4) 上颌中切牙牙根圆直,拔牙时应用旋转力。(5) 上颌侧切牙变异较多,也偶有先天缺失。2、 尖牙应用解剖1) 牙冠各面光滑,无裂沟点隙,自洁作用好。2) 上颌尖牙位于口角,起到支撑口角的作用。3) 由于尖牙牙根长,是口内保留时间最长的牙,常做基牙。4) 上颌尖牙牙根为圆锥形单根较直,拔除时用旋转力;下颌尖牙根扁圆,拔除时用唇舌向脱位,或松动后使用较小的旋转力。3、 前磨牙应用解剖(1) 牙合面的点隙、沟及邻面都是龋的好发部位。(2) 牙
27、根扁或双根,拔牙时用摇力。(3) 由于第一磨牙萌出早,易缺失第二前磨牙常作为基牙。(4) 上颌前磨牙与上颌窦接近,根尖感染波及上颌窦,取断根时避免用推力。(5) 前磨牙易发生错位、易位或多生牙。(6) 下颌前磨牙常作寻找颏孔的标志。4、 磨牙的应用解剖(1) 上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关系,对建立正常咬合起重要作用。(2) 第一磨牙萌出早,牙合面窝沟点隙多,充填修复时注意恢复正常解剖形态。(3) 第三磨牙易出现先天缺失或形态位置异常。(4) 上颌磨牙与上颌窦接近,摘断根时避免用推力;下颌磨牙与下颌管邻近,摘断根时不宜用压力。(5) 第一磨牙与第二乳磨牙形态相似,应注意鉴别。(6) 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相
28、对的颊粘膜有腮腺导管口;上颌第三磨牙可作为寻找腭大孔的标志。拔除上下颌磨牙时,应注意牙根数目、分叉度和方向。第七节乳牙的解剖形态乳牙特点:(与恒牙的主要区别点)1、 体积小,牙冠短而宽,乳白色。2、 颈部缩窄,唇颈嵴、颊颈嵴突出。牙合面缩窄。3、 宽冠窄根是乳前牙的特点,上颌乳中切牙为宽冠宽根。4、 上颌乳尖牙牙尖偏向远中。5、 下颌第二乳磨牙三个颊尖等大。一、乳前牙1、上颌乳中切牙(1) 牙冠:近远中径大于切颈径,牙冠宽短。近中切角近似直角。牙冠颈部很厚,冠根分明。(2) 牙根:单根,宽扁,根长约为冠长的二倍。宽冠宽根是该牙的重要解剖标志。2、上颌乳侧切牙(1) 牙冠:外形与上颌乳中切牙相似
29、,但较小且短窄。近远中径小于切颈径。近中切角为圆角,远中切角呈圆弧形。舌窝浅。(2) 牙根:单根,较窄而略厚,根尖偏向唇侧,略为斜向远中。3、下颌乳中切牙牙冠:切嵴较直,近、远中缘对称,近、远中切角较锐。切缘较薄。(1) 牙根:单根,较细长,根长约为冠长的二倍。牙根较直,根尖部偏向唇侧。4、下颌乳侧切牙(1) 牙冠:唇面的近中缘长,近中切角为一小圆角,远中切角为一圆钝角。(2) 牙根:单根,长度比下颌乳中切牙稍长,牙根自唇面向舌侧缩窄,根尖微向唇侧,略微斜向远中。5、上颌乳尖牙(1) 牙冠:唇面牙尖长大,约为牙冠一半,牙尖偏远中,近中斜缘长于远中斜缘。唇轴嵴很突,颈嵴最突,颈缘弧度很小,几乎平
30、直。(2) 牙根:单根,细长较直,根尖偏远中并弯向唇侧。6、下颌乳尖牙(1) 牙冠:与上颌相似,牙冠较短而窄。牙尖偏近中。颈缘平直,近中缘长直,远中缘较短圆突。(2) 牙根:单根,较上颌乳尖牙的牙根稍窄。二、乳磨牙1、 上颌第一乳磨牙(1) 牙冠:1)颊面的宽度大于长度,近中缘长而较直,远中缘短而较突,颈部缩窄。颊尖略偏近中。2)舌面较颊面小而圆突。3)牙合面1/3显著缩窄,颊侧颈1/3非常突出。4)颊牙合缘嵴长于舌牙合缘嵴,近颊牙合角为锐角,近舌牙合角为钝角,远颊牙合角和近舌牙合角近似直角。(2)牙根:细长,三根分开甚远,根干较短。根分叉接近牙颈部。2、下颌第一乳磨牙(1)牙冠:1)近中缘长
31、而直,远中缘特短且突。近中颊尖大于远中颊尖,近中颈嵴最突,两颊尖之间有沟。2)舌面可见长而尖的近中舌尖和短小而圆的远中舌尖。近远中缘的长度约相等。颈缘较直,二舌尖之间有沟。3)牙合面为不规则的四边形,其中近中边缘嵴特短。4个牙尖中,近中颊尖最大,远中颊尖很小,近中颊舌尖的三角嵴几乎相连,但有中央沟相隔。中央沟两端有较小的近中窝及较大的远中窝,二窝均较深,牙合面沟嵴不清晰。(2)牙根:分近中及远中根。3、上下颌第二乳磨牙与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的外形区别(1)第二乳磨牙的牙冠较小,色乳白。(2)第二乳磨牙的牙冠颈部明显缩小,颈嵴较突,牙冠由颈部向牙合方缩小。(3)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及远
32、中尖的大小约相等,而下颌第一恒磨牙此三尖中,以远中尖最小。(4)上颌第二乳磨牙为三根,下颌者为二根,单根柱短,牙根向周围张开。(5)口腔混合牙列中,同颌一侧牙列上,从近中向远中若有两个相似的磨牙,则位于近中较小者即为第二乳磨牙。因第一、第二、第三恒磨牙的体积从近中向远中依次减小。补充内容(四)乳牙应用解剖1、婴儿生后约半岁乳牙开始萌出,约2岁半萌出20个乳牙。67岁至1213岁,乳牙逐渐脱落,为恒牙所代替。此时应注意口腔防护保健。2、完整的乳牙列,能发挥良好的咀嚼功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3、咀嚼力通过牙根传至颌骨,能促进颌骨的成长发育。4、乳牙位置正常,可引导恒牙正常萌出。5、乳前牙牙根舌侧
33、有恒前牙胚,乳磨牙分叉根内有恒前磨牙胚。第二章口腔、颌面部与颈部解剖第一节骨与关节(A)骨颌面部的骨性支架由14块骨组成,其中除了下颌骨和梨骨之外其它均为左右成对。一、上颌骨位置:颜面中部,左右各一,与邻骨相接,参与眼眶底部、口腔顶部、鼻腔侧壁和底部、颞下窝和翼腭窝、翼上颌裂及眶下裂的构成。(一)外形(分为一体四突)上颌体前面(脸面)1)境界:上界眶下缘,内界鼻切迹,下方移行于牙槽突,后界颧突及颧牙槽嵴。2)表面标志:眶下孔、尖牙窝(2)后面(颞下面)1)参与颞下窝及翼腭窝前壁的构成2)表面标志:颧牙槽嵴、上颌结节、牙槽孔(3)上面(眶面)1)构成眶下壁的大部2)表面标志:眶下沟、眶下管(4)
34、内面(鼻面)1)参与鼻腔外侧壁的构成2)表面标志:上颌窦裂孔、翼腭管2、四突(1)额突:位于上颌体的内上方,其上、前、后缘分别依次与额骨、鼻骨和泪骨相接。参与泪骨构成。(2)颧突:向外上为颧骨,向下至上颌第一磨牙处形成颧牙槽嵴。(3)腭突:为水平骨板,参与口腔顶部和鼻腔底部以及硬腭的前3/4。其上有切牙孔。(4)牙槽突:又称牙槽骨。为上颌骨包绕牙根周围的突起部分。两侧牙槽突相连为牙槽弓。上颌牙槽突与腭骨水平部构成腭大孔。(二)结构特点1、牙槽突结构特点(1)牙槽窝:为牙槽突容纳牙根的部分。固有牙槽骨、筛状板、硬骨是同一部位。(2)牙槽嵴:指牙槽窝的游离缘。(3)牙槽间隔:指两牙之间的牙槽突。(
35、4)牙根间隔:指多根牙诸牙根之间的牙槽突。2、上颌窦:位于上颌体内。上颌窦的底壁距上颌第一磨牙根尖最近。3、支柱及支架结构(1)尖牙支柱(鼻额支柱)(2)颧突支柱(3)翼突支柱(三)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1、血供:上牙槽动脉、上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蝶腭动脉等。2、淋巴回流:咽后、下颌下及颈深诸淋巴结3、神经:上颌神经二、下颌骨(一)外形1、下颌体(1)外面:正中联合、髁结节、外斜线、髁孔(2)内面:上颏棘、下颏棘、内斜线、舌下腺窝、二腹肌窝、下颌下腺窝(3)牙槽突:与上颌牙槽突相似,但较小,牙槽突内外骨板均为较厚的骨密质,除切牙区外,很少有小孔通向骨松质。(4)下颌体下缘:外
36、形圆钝,为下颌骨骨质最致密处。2、下颌支(下颌升支)(1)喙突:呈扁三角形,有颞肌和咬肌附着。(2)髁突(关节突):髁突上端有关节面,关节面上有一横嵴,将关节面分为前斜面和后斜面。其上有髁突颈部、关节翼肌窝、乙状切迹。(3)内面:下颌孔、下颌小舌、下颌隆突、下颌舌骨沟、翼肌粗隆(4)外面:咬肌粗隆、下颌支外侧隆突、下颌角(二)内部主要结构1、下颌管:位于下颌骨骨松质间的骨密质管道。下颌管与下颌第三磨牙根尖较近。2、肌力轨道与牙力轨道(三)薄弱部位1、正中联合2、颏孔区3、下颌角4、髁突颈部(四)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1、血供:下牙槽动脉、骨周围软组织的动脉2、淋巴回流:下颌下及颈深淋巴结
37、3、神经:下牙槽神经三、腭骨:为一对L形骨板,位于鼻腔后部,上颌骨与蝶骨翼突之间,分为水平部和垂直部。1、水平部:构成硬腭的后1/4。2、垂直部:构成鼻腔的后外侧壁,其上有翼腭沟、翼腭管、蝶腭切迹、蝶腭孔、椎突四、蝶骨(一)蝶骨体:居蝶骨中部,有蝶窦、蝶鞍、垂体窝(二)小翼:为成对的三角形骨板,构成眶顶的一部分,上有视神经孔。(三)大翼1、大脑面:圆孔、卵圆孔、棘孔2、颞面:颞下嵴3、颞下面:圆孔、卵圆孔、蝶骨角棘4、眶面:眶下裂、眶上裂(四)翼突为一对蝶骨体与大翼连接处伸向下方的突起,由外板和内板构成。其上有翼突窝、翼钩、翼突上颌裂、翼颌连接。五、颞骨(一)颞鳞1、外面(颞面):构成颞窝的主
38、要部分,其下部有伸向前方的颧突,与颧骨的颞突相接构成颧弓。颞鳞下面颧弓根部内侧、鼓部前方有关节窝,为颞下颌关节的组成部分。关节窝的前界为关节结节,后界为鼓鳞裂和岩鳞裂,顶部与颅中窝之间有一薄骨板相接。2、内面(大脑面)(二)乳突:乳突切迹(三)岩部:三叉神经压迹、三叉神经节、内耳门、颈动脉管外口、颈动脉管内口、面神经管、茎乳孔(四)鼓板:鼓乳裂、鼓鳞裂、茎突、茎乳孔(B)颞下颌关节颞下颌关节由下颌骨髁状突、颞骨关节面,居于二者之间的关节盘、关节周围的关节囊和关节韧带所组成一、下颌骨髁状突:头略成椭圆形,两侧髁突的水平轴与下颌支表面垂直.但不平行而略偏向背侧,成145160角.从侧面观分前斜面(
39、功能面、负重区)、后斜面;从后面观分内斜面(与侧方运动的非工作侧有关)、外斜面(与侧方运动的工作侧有关)。二、颞骨关节面1、关节窝:似三角形前边为关节结节,外边为颧弓的后续部分,内后边为岩鼓裂、岩鳞裂和鼓鳞裂,外边与内后边相交于关节后结节。顶部有脑膜中动脉通过,后方与外耳道、中耳相邻。关节窝以鼓鳞裂和岩鳞裂为界,前容纳髁突,后充满结缔组织和部分腮腺。2、关节结节:位于关节窝的前方,颧弓根部。分前斜面(斜度小,便于最大开口时,越过嵴顶向前滑行);后斜面(斜度大,和髁状突的前斜面构成功能面和负重区)三、关节盘1、前带:较厚,前后径窄,由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组成。有小动脉、毛细血管和神经,以及颞前附着
40、(起自关节盘上方前缘,止于关节结节的前斜面),和下颌前附着(起自关节盘下方前缘,止于髁突前斜面)。关节盘前缘在颞前附着和下颌前附着之间为翼外肌上头的肌腱。以上2点附着,翼外肌上头肌腱和关节囊融合在一起又称关节盘的前伸部。2、中间带:中间带最薄,前后径窄。介于关节结节后斜面和髁突前斜面之间,由胶原纤维和细弹性纤维组成,也是关节盘穿孔、破裂的好发部位,无血管和神经。3、后带:后带最厚,前后径最宽,介于髁突横嵴和关节窝之间。后带的后缘位于髁突横嵴的上方,无血管和神经,表面有滑膜覆盖。4、双板区:上下两层之间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是关节盘最好发的穿孔、破裂部位。四、关节囊和关节腔1、关节囊:由纤维结缔组织
41、构成,形成韧性很强的纤维囊。1)囊内有四种感受器:鲁菲尼小体、高尔基腱器官、帕西尼小体和游离神经末稍。2)毗邻:上前方附于关节结节顶之前;上后方附于鼓鳞裂;前内方与翼外肌上头融合;外侧附于颧弓、关节窝的边缘和关节后结节;内侧止于蝶骨角嵴;下方止于髁颈。2、关节腔1)上腔:大而松,允许关节盘和髁突作滑动运动,称滑动关节,又称盘-颞关节。2)下腔:小而紧,只允许髁突在关节盘上做转动运动,称铰链关节,又称盘-颌关节。3)关节内窥镜下:上腔:滑膜后小憩、中间区、滑膜前隐窝下腔:滑膜后小憩、中间区、滑膜前小憩五、关节韧带1、颞下颌韧带2、蝶下颌韧带3、茎突下颌韧带第二节肌一、表情肌(一)口周围肌上组1、
42、笑肌2、颧肌3、上唇方肌4、尖牙肌(二)口周围肌下组1、三角肌2、下唇方肌3、颏肌(三)口轮匝肌:呈扁环形,由围绕口裂数层不同方向的肌纤维组成。主要作用是闭唇,参与咀嚼、发音等。(四)颊肌:位于颊部,呈四方形。主要作用是牵拉口角向后,并使颊部更接近上下牙列,从而参与咀嚼和吮吸。二、咀嚼肌(一)咬肌:起自上颌骨颧突和颧弓下缘的前2/3,止于咬肌粗隆和下颌支外侧面的下半部。作用是下颌骨上提,参与下颌侧方运动。(二)颞肌:起自颞窝及颞深筋膜深面,止于喙突及下颌支前缘直至第三磨牙远中。作用是下颌骨上提,参与下颌侧方和后退运动。(三)翼内肌:深头起自翼外板内面和腭骨锥突;浅头起自腭骨锥突和上颌结节。止于
43、下颌角内侧面和翼肌隆突。作用是下颌骨上提,参与侧方运动。(四)翼外肌:上头起自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和颞下嵴;下头起自翼外板的外侧面。大部分止于髁突颈部的关节翼肌窝。作用是使下颌前伸下降,参与下颌的侧方运动。三、颈部肌(一)颈浅肌群1、颈阔肌:起自三角肌和胸大肌的筋膜,止于下颌体下缘或面下部皮肤。作用是协助将下颌骨和牵拉下唇与口角向下。2、胸锁乳突肌:胸骨头起自胸骨柄前面的上部;锁骨头起自锁骨的胸骨端。止于颞骨乳突。作用是使头后仰或倾斜。(二)颈中肌1、舌骨上肌群2、舌骨下肌群(1)肩胛舌骨肌(2)胸骨舌骨肌(3)胸骨甲状肌(4)甲状舌骨肌(三)颈深肌第三节血管一、 动脉(概述)(一) 颈总动脉:左
44、侧颈总动脉起自主动脉弓,较长;右侧颈总动脉起自头臂干,较短。颈总动脉分叉处结构:1、颈动脉窦为颈内动脉起始处或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彭大部分,窦壁内有特殊压力感受器。2、颈动脉体系一棕色的椭圆形扁平小体,由结缔组织连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壁或其附近。颈动脉体内有化学感受器。(二)颈外动脉1、甲状腺上动脉:发自颈外动脉起始部的前内侧壁甲状软骨外侧甲状腺上极甲状腺2、舌动脉第一段:从平舌骨大角处舌骨舌肌后缘第二段:舌骨舌肌深面第三段:舌骨舌肌前缘处分为舌下动脉、舌深动脉3、面动脉(颌外动脉)(1)下唇动脉(2)上唇动脉(3)内眦动脉(4)颏下动脉(5)腭升动脉4、上颌动脉第一段:又称下颌段。翼外肌下缘髁突
45、颈部深面耳颞神经浅面1)脑膜中动脉2)下牙槽动脉(2)第二段:又名翼肌段。翼外肌下头颞肌翼外肌两头翼上颌裂(3)第三段:即翼腭段。翼上颌裂翼腭肌窝1)上牙槽后动脉2)眶下动脉3)腭降动脉4)蝶腭动脉5、咽升动脉:颈外动脉起始处咽侧壁颅底6、枕动脉:二腹肌后腹乳突根部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之间枕部皮下7、耳后动脉:颈外动脉后壁腮腺深面面神经主干外耳道与乳突之间耳廓后部8、颞浅动脉:颈外动脉外耳道软骨上方腮腺上缘颞骨颧突根部颅顶部(1)面横动脉(2)额支(3)顶支二、静脉(一)口腔颌面部浅静脉1、面静脉(面前静脉):内眦静脉咬肌颧大肌、笑肌、颈阔肌的深面及颊肌、咬肌的浅面颈部下颌下三角下颌下腺、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面总静脉)-舌骨大角颈内静脉*面部危险区2、颞浅静脉:头皮内的静脉网颧弓上方颧弓根部腮腺-下颌骨髁突颈部下颌后静脉(二)口腔颌面部深静脉1、翼从:位于颞下窝内,分布于颞肌及翼内外肌之间,凡与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2、上颌静脉3、面后静脉(三)颈部浅静脉1、面总静脉2、颈外静脉3、劲前静脉(四)颈部深静脉1、颈内静脉2、锁骨下静脉第四节淋巴结与淋巴管一、 环形组淋巴结群(一) 枕淋巴结:位于斜方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