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东软集团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东软集团研究报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东软集团研究报告1.东软集团:软件能力为底座,汽车智能化驱动发展历史沿革:三十年深耕软件,以汽车与医疗为核心迈向多元发展东软集团是行业领先的全球化信息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公司成立于1991年,前身为东北大学下属的沈阳东大开发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和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有限公司。公司于1996年上市,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业务覆盖日本、美国、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自成立以来积极探索软件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赋能全球数万家大中型客户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公司以软件技术为核心,业务主要包括智能汽车互联、医疗健康与社会保障、智慧城市以及企业互联与其他等四大方向。智能汽车业务
2、上,通过三十年的积累与发展,公司建立了与国内外诸多车厂的长期合作,产品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构建了以中国、德国、美国、日本、马来西亚为中心的全球产品研发与交付网络;医疗健康业务上,公司拥有600余家三级医院客户、2,700余家医疗机构客户,并以云HIS产品覆盖全国50,000余家各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助力医疗健康领域的数字化新基建;智慧城市业务上,公司已签订智慧城市战略协议50余个,构建了覆盖政府、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产业集群。企业互联业务上,公司打造了覆盖智能商务、智能监管、智能制造的智能化管理体系,以信息技术服务于政府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及产业优化升级。股权结构进一步稳定,利于公司
3、长期发展;公司目前股权结构相对分散,不存在实际控制人。公司目前第一大股东为大连东软控股有限公司,截至到2021年年底,持股比例约为14.02%。其中大连东软控股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康睿道管理咨询为管理层持股平台。同时据公司2021年11月公告,公司第二大股东东大产业集团所属东北大学,根据国家推动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决定将进一步减持持有的东软集团股份到5%以下,目前此项减持计划正在实施中。预计当减持完毕后,公司的股权结构将进一步稳定,有利于公司未来管理以及长期发展。截止到2021年,公司共有75家参股公司,其中有59家直接控股子公司和16家直接持股联营公司及其他被投资单位。这其中
4、包括东软医疗、东软熙康、望海康信、东软睿驰、融盛财险等创新业务公司。公司创新业务逐步出表,开始独立上市计划。其中东软医疗与东软熙康于2016年7月出表,望海康信于2017年12月出表,以及东软睿驰于2021年10月出表。其中东软医疗和东软熙康目前已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望海康信进入上市辅导阶段。汽车业务驱动业绩较快增长,公司费用率稳中有降汽车业务利好兑现,公司营收体现增长。随着国内局部疫情影响减弱,汽车智能化推进拉升公司汽车业务,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均呈现增长态势。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6%至85.35亿元;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11.73亿元,同比增长794.35%;202
5、1年扣非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增长123.42%;公司2021年归母净利润爆发性增长的原因是东软睿驰于2021年带来的权益确认。2022年一季度,尽管受宏观环境、疫情持续以及汽车芯片短缺等共性影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78亿元,同比增长8.89%;实现归母净利润-0.30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67亿元。如去除东软睿驰出表的影响,即按照上年同期扣除东软睿驰后的营业收入作为基准,则2022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55%,实现了逆势增长。受创新业务公司如东软医疗、东软熙康、望海、东软睿驰等业绩不稳定,研发投入大,以及拆分操作影响公司报表稳定性等影响,公司近年来业绩稍有起伏。未来随子
6、公司陆续拆分,公司业绩稳定性与可穿透性将有望得到明显改善。公司收入结构变化,汽车业务占比持续上升。公司的主营业务模式包括智能汽车互联、医疗健康和社会保障、智慧城市、企业互联及其他,2021年的收入占比分别为39.02%、17.66%、20.09%、23.24%;其中智能汽车互联业务是近些年的主要增长点。2017年至2021年,汽车相关业务营收由11.58亿元增长至34.0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2021年在疫情持续和汽车芯片短缺的双重影响下,汽车类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2.05%,考虑到去除东软睿驰出表的影响,母公司汽车相关业务实际增速近50%。据公司2021年年报,其当年新获车厂定点订单
7、额度再创历史新高,有望持续拉动公司业绩增长。公司营收占比整体向智能汽车互联板块倾斜。智慧城市、医疗健康与社会保障和企业互联及其他业务收入占比下降,降幅最快的智慧城市业务占比从2017年的30.5%下降至到2021年的20.1%。东软睿驰出表,公司智能汽车业务主体聚焦,盈利能力提升。2021年11月脱表的东软睿驰在2020年仅占到公司智能汽车互联业务营收的24.6%,且2021年以来公司在智能汽车互联板块的业绩提升主要来自于自身在智能座舱、T-BOX等业务领域的销售增长,所以东软睿驰出表预计不会对未来公司的营收情况构成较大影响,同时其净利润变更为权益法核算也会减少对公司的负向影响。公司费用率稳中
8、有降,研发投入力度高于行业平均。公司2017-2021费用率稳中有降,由于规模效应以及剥离创业业务的影响,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均出现一定程度下降,整体费用率从2017年的29.49%下降至2021年的25.01%。相比于其他汽车软件作为主营业务的公司,东软集团的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比重处于较高水平。2.汽车业务:智能化浪潮驱动,公司立足软件能力行业概况: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变革,拉动汽车软件市场快速发展电动化拉动智能化发展,汽车E/E架构开发难度提升。2021年的国内汽车销量达到2627.5万辆,同比增长3.8%,是自2018年来首次实现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52.1万辆,
9、同比增长超160%,市场渗透率达到13.4%。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大幅拉动汽车电子化率,也使得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变得更加复杂,传统的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导致开发难度大且开发周期变长。逐渐复杂的汽车功能推动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变革。在汽车新四化的发展趋势下,汽车功能以及技术的迭代速度加快,传统的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难以承载汽车的复杂功能,对用户体验造成了影响,也使得汽车开发周期变得越来越长。在传统的分布式架构的汽车供应链中,整车企业高度依赖Tier1企业提供的ECU,但不同的ECU来自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嵌入式软件和底层代码,导致在整车层面形成了相当大的冗余,且车型不具备持续升级能力,无法应对
10、智能化、网联化变革趋势,持续追踪消费者使用需求。软硬件解耦,软件成为定义整车功能的关键。为了满足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需要。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正从传统分布式架构正在朝向域架构、中央计算架构转变,车内控制系统趋于形成统一的架构标准及通用的软硬件平台,预计各类控制功能逐渐演变为统一平台下的各类应用。在这种变革下,软件和硬件在零部件层面解耦,软件独立成为核心零部件产品,且将成为定义整车功能的关键。同时汽车软件将获得更多的车辆数据和控制权限来实现复杂的功能。预计这会导致汽车代码量出现指数级增长,开发难度明显上升,传统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技术储备难以满足开发需求。预计现有的汽车产业格局和供应链体系将受到冲击,
11、汽车软件研发能力强的企业会在这轮变革中核心受益。“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来临,汽车软件市场持续扩张。硬件逐渐变得同质化并有向标准品发展的趋势,因此,软件将决定用户的体验和汽车配置并逐渐成为汽车差异化的核心,对于汽车软件的需求会不断增大。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全球汽车软件市场规模将从目前的340亿美元增长至84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9%。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汽车软件的复杂度也在不断提升。大众汽车预测到2025年,由于高级自动/辅助驾驶的普及等因素,单一车型代码的总行数将超过十亿行。座舱智能化渗透率持续提升,2030年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600亿元。随着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趋势
12、之一,作为汽车智能化的首个环节,也是消费者感知的首要环节,座舱智能化成为各主机厂商的发力重点。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统计,2021年1-6月国内新车(自主+合资品牌)搭载座舱域控制器(包括简单的仪表和车机ECU合并)上险搭载量为45.91万辆,该机构预计到2023年,座舱域控制器(以升级版一芯多屏、多功能模块融合为主)前装搭载量将突破300万辆。根据IHSMarkit预测,到2025年,中国智能座舱的新车渗透率将从2020年的48.8%提升至75.9%,远高于全球平均值。同时,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由2021年的660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超1600亿元,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将从当前的23%上升到37%
13、左右,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智能座舱市场。车联网发展进程加快,预计中国车联网市场将于2025年达到6140亿元。继智能手机之后,汽车是下一代的移动互联流量入口。伴随着路测设施RSU的逐渐普及,T-Box、C-V2X的渗透率提升,以及5G通讯网络的完善,车联网的功能会更加完备,且用户体验会得到进一步提升。我国车联网用户的规模也将持续扩大,行业渗透率将进入加速增长期。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6140亿元,2020-2025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0.26%。产业政策支持汽车智能网联化发展,新能源汽车出厂标配TBOX。随着汽车产业“新四化”趋势变革,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涉及智
14、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推动智能网联产业的健康发展。自2017年1月1日起,国家已经规定对新生产的全部新能源汽车安装车载控制单元即T-BOX。2018年,工信部制定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预测到2020年,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30%以上,新车驾驶辅助系统(L2)搭载率达到30%以上,联网车载信息服务终端的新车装配率达到60%以上。2019年,国务院发布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要求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及系统开发。2021年3月,工信部成立智
15、能网联汽车推进组,指出智能网联汽车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提出通过持续优化政策环境,打造创新产业生态,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在不断推出的政策支持下,预计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将在未来迎来快速增长。公司优势:全方位服务能力,从Tier2转型Tier1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历史悠久,客户广阔。公司自成立至今已经深耕汽车电子三十余载,从1991年与阿尔派公司合作成立东软并通过软件解决了车载电子产品的技术难题从而进入日本市场,到后续成为全球汽车产业链中重要的软件供应商。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有着多年来的技术以及人才储备,截至2021年年报,拥有专利900余项,软件研发人员近6,000人,其中45%以上具备
16、5年以上汽车行业工作经验。同时公司与众多国内外主机厂有着长期合作关系。截至2021年年报,在全球前30大汽车厂商中,85%使用了东软的软件与服务。客户资源叠加丰富的产品线,公司在产业变革中优势凸显。随着“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来临。在这场产业链的变革中,汽车软件公司从Tier2向Tier1转变。东软在这样的机遇下,积极转型并面向中国市场快速布局,推出了智能座舱、全球导航平台、T-Box/5GBox、车路协同C-V2X、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AR-HUD等一系列产品。公司丰富的产品线使其具备了从硬件到软件的一体化服务能力,凭借自身的客户资源以及技术储备,在产业变革中优势突显。目前公司成功从Tier2
17、转型为产业链上游的Tier1供应商并处于国内第一梯队,业务快速放量,积累了大量在手订单。公司的智能汽车互联业务主要分为三个板块。一是智能座舱等车载量产产品,包括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智能座舱域控制器、T-Box/5GBox、全液晶仪表、全球导航解决方案OneCoreGo、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AR-HUD等前装产品,以及与前装产品相关的软件功能解决方案业务;二是汽车网联,以车路协同C-V2X产品为主;三是东软睿驰下的汽车基础软件产品NeuSAR、ADAS及自动驾驶、车云一体软件及服务、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控制器及软件、能量及热管理系统、共享出行服务平台。同时也会根据车厂的需求提供软件定制化服务,深度
18、参与汽车软件设计方案,加强客户粘性。东软睿驰虽然当前已经出表,但能够与东软集团母公司的汽车业务形成良好的联动与互补,共同为主机厂的新能源化、电动化成型服务,从而争取头部主机厂的订单。自主研发智能座舱业务,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东软的智能座舱系列解决方案主要包括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全液晶仪表、全球导航解决方案OneCoreGo、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AR-HUD等。其中东软自主研发的智能座舱系统采用东软自主研发的虚拟化技术,支持多尺寸屏幕、双系统共存。在系统内集成ADAS、AVM、AR导航、V2XT-BOX等功能,能满足车载市场对座舱系统的不同需求,覆盖从入门级到中、高端座舱系统。
19、座舱域控制器市场份额领先,大屏帮助东软实现弯道超车。公司的大汽车战略使得自身成为车载系统的整体供应商,结合在汽车电子行业三十年所带来的客户资源,帮助自身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及智能座舱应用于红旗、吉利、奇瑞等多款车型并持续量产交付。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的统计,2020年东软在我国乘用车智能网联座舱域控制器一级供应商前装市场中份额第二、达10.32%,仅低于德赛西威;2020年东软在我国新车信息娱乐系统大屏(十英寸及以上)前装搭载市场的份额达8.62%,位于第四名,显著高于其在传统信息娱乐系统前装市场3.51%的份额。自汽车软件开发业务为起点,公司成功以座舱业务为切入点,向软硬件一体化的TIER1转
20、型。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排名,2021年,从企业规模、资本实力、研发能力、经营能力、行业影响力、成长潜力等六个因素排名,东软集团在国产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供应商市场中竞争力排名第五。我们认为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式架构向域控制器架构转变,东软的域控制器业务和车机大屏业务会产生协同效应并帮助东软在智能网联座舱市场中实现弯道超车。积极推动车联网发展,深度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公司从2012年就开始研发车载智能互联终端(T-BOX)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监控,并参与国标GB/T32960的编写。目前,公司作为C-V2X标准的重要制定者及产业化推动者,深度参与了30余项V2X国际/国内行业标准的制定。公司推
21、出了中国第一套自主研发的V2X整体协议栈,并拥有完整的车路协同解决方案及端到端C-V2X产品。截至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车路协同系统,已在国内的主要主机厂商和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获得广泛应用。此外,研发的5GBOX率先获得工信部认证,并获得国内领先车厂的量产订单。T-BOX产品受到认可,国内乘用车前装市场份额第二。随着工信部在2017年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规定对新生产的全部新能源汽车安装T-BOX以及燃油车网联化,公司的车载前装T-BOX产品出货量连年上升,应用于沃尔沃、奥迪、长城、吉利、红旗等众多车厂车型。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的统计,公司2021年T-BOX产品的搭载量达
22、到95.23万台占8.47%,市场份额排名第二。东软睿驰:布局ADAS与汽车基础软件层核心技术,与母公司深入协同东软集团在2004年开始研发辅助驾驶,截至2021年年报拥有包括智能视觉、传感器融合、车辆控制相关国内外专利千余项,覆盖视频分析、嵌入式高性能计算、传感器融合等辅助驾驶系统相关领域。同时拥有专业的测试和评价团队,系统的测试流程及配套设施。具有包括自动驾驶域控制器ADAS一体机X-Cube3.0,自动驾驶域控制器X-BOX3.0,行泊一体域控制器、整车通用域控制器等面向SOA的新一代标准化域控制器产品,以及基于开放SOA架构和NeuSAR的L3/L4级别新一代自动驾驶中央计算平台。东软
23、睿驰作为集团内部专注于自动驾驶、汽车底层软件、新能源相关产品研发、生产的子公司,于2015年成立并于此后在一级市场独立融资。L0-L2级ADAS量产产品上市,商用车智能驾驶国产供应商综合排名第一。东软睿驰目前已完成L0-L2级ADAS产品的量产上市,与国内大型商用车集团合作开发的L3级域控类产品也即将量产。截至2021年末,东软睿驰ADAS量产产品的客户包括一汽解放、东风柳汽、陕汽、福田、戴姆勒、江淮、红岩等众多车厂。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的数据,2021年东软睿驰在中国市场商用车(营运货车)法规双预警前装标配搭载供应商中排名第一,在商用车智能驾驶国产供应商中综合排名第一。汽车基础软件能力领先,提前
24、布局底层软件生态。集团子公司东软睿驰作为AUTOSAR组织的高级开发会员,致力提高汽车软件的可复用性。公司自主研发出NeuSAR产品,兼容AUTOSAR最新标准。在传统的ECU开发中,NeuSAR系列软件复用度高、可移植性强,解决了ECU软件开发个体差异大、开发周期长且成本高的问题。在新的域控制器架构中,目前各OEM的域控制器硬件平台趋于采用面向服务的SOA架构,其需要比较复杂的软件分层架构支持,aCore/cCore产品作为SOA架构下的基础软件中间件,为用户提供成熟的中间件和工具链,帮助用户关注在应用层的开发,快速构筑差异化的应用层开发能力。同时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统计,东软睿驰在202
25、2汽车本土基础软件供应商中市场竞争力排名第一。在自身客户资源和产品力的双重加成下,2021年,东软睿驰获得多家车厂及Tier1厂商订单,基于NeuSAR开发的自动驾驶系统、车联网系统、智能座舱和中央控制系统已在众多领先车型上得到广泛应用,以NeuSAR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初步形成。东软睿驰同样提供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包PACK、云端电池大数据平台BatteryCare在内的EV动力域产品体系,在第三方BMS市场持续排名第一,在头部车企中形成了稳定可靠、质量过硬的良好口碑。行业比较:行业增速领先,规模迅速扩展从财务、产品、客户三个维度将东软与可比公司进行对比,东软的汽车业务在近五年中保持着较
26、快增速,从整体规模来看,与华阳集团汽车电子业务规模接近。从产品覆盖的角度上来说,东软集团、德赛西威、华阳集团等三家都实现了对智能座舱、车联网、以及智能驾驶的全覆盖。从产品的收入构成上来说,三家公司都以汽车信息娱乐系统或车机中控为主,对HUD、液晶仪表、域控制器、T-BOX、ADAS及智能驾驶等业务进行了布局。其中东软集团在座舱域控制器、T-BOX、商用车ADAS、以及汽车基础软件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从客户结构上来说,三家公司的客户均覆盖了日韩、欧美、自主品牌等多个车系。东软集团及东软睿驰的产品目前已经被国内外50多个主流车厂所使用,覆盖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200多款车型上配套使用,主要客户
27、包括日系的日产、本田,欧系的沃尔沃、奥迪,自主品牌的吉利、红旗、长城、奇瑞等。公司在自主品牌车型上持续开拓新客户,自身客户关系持续丰富。3.行业信息化:医疗医保IT龙头,传统业务平稳发展核心业务:医保信息化龙头,医疗+医保信息化政策推动下核心受益东软集团从1994进入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领域以来,持续将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与医疗健康业务需求相结合。在信息化的浪潮下,近年来公司在医保信息化市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市场占有率持续保持第一。同时业务覆盖卫健委、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商保、养老等行业领域。在医疗信息化业务领域,公司的RealOneSuite为大型医疗机构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产品主要
28、包括医院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系统EMR等,覆盖近600家三级医院。同时公司的CloudOneSuite为中小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相对应云原生的产品与服务,包括SaaS服务模式的云HIS等,截至2021年末,已覆盖1,800多家中小医院、50,000多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客户。同时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数字化新基建”的驱动下,为各级卫健委和疾控中心,提供卫生健康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区域内人口健康信息的大数据汇聚、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截至2021年末,公司业务已覆盖160多家卫健委客户,包含国家卫健委、18个省级卫健委、44个地市级卫健委。医疗业务云化趋势明显,2021年中国医疗行业I
29、T支出达494亿。在十四五时期,随着医改的持续推进,以及医疗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软件已经成为保障医疗业务运行的基础能力,医疗行业IT支出也屡创新高。据IDC测算,2021年中国医疗行业IT支出为494亿元,并会在2026年达到920.7亿元;中国医疗软件解决方案市场的规模也会从2021年的160.4亿元增长至2026年的296.1亿元。同时医疗IT基础设施有在向云计算平台迁移的趋势,医疗行业云模式变得愈加清晰,以专属云为中心、公有云支持、私有云和边缘云辅助的医疗行业云正在快速建立,并在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管理、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等方面做出了额外贡献。医疗信息化市场份额领先,受益政策推动市
30、场增长。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在2019年1月发布的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要求三级公立医院要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将“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指标列为国家监测指标,病历的信息化成为继医院核心系统后的另一个医疗IT市场的主要增长点。据IDC数据,2020年中国电子病历系统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17.4亿元,同比增长19.2%,IDC预计到2025年会以15.7%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36.1亿元。同时,2020年东软集团在电子病历市场中市占率达9.3%,是第四大供应商。同样据IDC数据,2020年中国医院核心系统HIS的市场规模为53.9亿元,同比增长18.3%。预计该市场
31、在未来五年都将持续发展,以14.8%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的107.6亿元。2020年东软集团在医院核心管理系统市占率第二为9.7%,仅次于卫宁健康。在医保信息化领域,东软集团是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的承建厂商之一,面向各级医疗保障部门提供的业务包括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大数据分析与决策等的解决方案和服务。2021年,公司参与了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和全国24个省级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承担了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在全国200多个医保统筹城市的建设,在新一轮医保平台升级过程中,东软承接的省级医保信息平台数量、省级平台核心经办系统数量、中标项目数量、中标金额均为行业第一。同时新进入北京
32、、陕西、山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省级医保业务的市场。在“十四五”时期,国家将“智慧医保”作为医疗保障产业数字化的重要发展目标。近年来,国家级和省市级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推动IT支出快速增长。根据IDC数据,2020年中国医疗保障IT支出为39.4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54%,IDC预计2021年将增长29.0%达到50.8亿元人民币,预计其2020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9.9%,到2025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97.8亿元人民币。据IDC数据,2020年东软集团在中国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市占率第一为27.9%,持续保持自身的领先优势,是该赛道的绝对龙头。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领域,公司深度参
33、与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国家平台标准制定和顶层设计,并已承建10余个省份的人社“省集中”和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对接改造工作。并在实现了在广西、云南、黑龙江等省级养老保险统筹平台建设中的突破。至2021年末,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整体招标进度近半,公司继续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创新业务:医疗创新子公司经营状况改善,东软医疗+熙康赴港IPO公司旗下子公司东软医疗是国内领先的医学影像解决方案及服务提供商,拥有CT、MRI(磁共振)、DSA(血管机)、GXR(X线)、US(超声)、PET/CT等医学影像设备以及MDaaS平台解决方案。从1998年创立以来,实现了在医疗影像领域的多个中国国内第一的突破,包括第一台C
34、T扫描仪、第一台DR、第一台超导MRI扫描仪、第一台16层、64层、128层、256层和512层CT扫描仪,以及美国FDA批准的第一台泌尿CAD。凭借自身的技术创新优势,庞大的医学影像设备安装基础,以及对医疗影像市场的了解及其丰富的客户资源,公司已建立市场领导地位和先发优势。从细分收入结构来看,CT扫描仪业务在近四年占到公司营收的一半,在2021年上半年为58.11%,同时公司在医疗数据上的布局MDaaS已经超越了MRI扫描仪和GXRX射线扫描仪成为公司营收第三大板块,占比为6.05%。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测算、预测(转引自东软医疗招股说明书),中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由2016年的580亿元增至2
35、020年的9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2%;预计到2025年,该市场将以9.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1418亿元。同时,技术进步正在迅速改变中国乃至全球的医疗服务行业。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测算、预测(转引自东软医疗招股说明书)中国医疗影像数据服务市场2020年的市场规模为人民币3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至人民币22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9.7%。据医招采数据统计,我国2021年CT公开招标采购采购数量总计3677台/套,成交金额达人民币234亿元。其中东软医疗从销售数量和销售收入上都位列第五,销售数量市场份额为11.58%,销售收入份额为7.91%。因为国产CT价格相比进口产品较低,所
36、以营收并不能完全匹配销售数量。同时据东软医疗招股书披露,在2021年上半年,东软医疗的数字化医学诊疗设备以及设备服务与培训共占到其总营收的90.3%。预计随着医疗市场影像设备市场的发展,以及汇率上升带来的出口收入增长,东软医疗对东软集团带来的影响会从负面转向正面,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公司旗下子公司东软熙康是中国领先的基础医疗服务平台,在宁波打造了中国首个以城市为入口的云医院平台,通过连接政策制定者、医疗机构、患者及保险公司,使得传统线下进行的医疗健康服务可于在线实现。截至2021年末,通过在其他城市复制这种模式,熙康已在28个城市拥有云医院平台,建立起了云医院网络,提供基于平台的互联网诊疗、远
37、程医疗、互联网护理、电子处方、健康管理等业务。根据东软熙康招股书披露,在同样以城市为入口的中国新医疗服务市场参与者之中,按2020年市级战略合作的城市数量计,东软熙康排名第一。股权激励导致亏损增加,东软熙康经营情况持续改善。东软熙康目前已经从早期的系统建设阶段逐步过渡到变现阶段。但其仍处于变现的早期阶段,并预计将继续产生大量的销售及市场推广费用、研发费用和行政费用。同时,因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增加,公司在2021年支付了15.36亿股薪酬。公司定价体系使用竞争性定价战略,以提升自身智能医疗健康产品业务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市场份额为导向。以上多个原因导致2021年的母公司综合收益总额出现一定下降。
38、公司经营状态近些年持续改善。随着营收快速增长,东软熙康的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持续降低。2021年由于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增加的影响,公司的管理费用率从2020年的22.56%升至2021年的34.72%。如将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影响剔除后,我们可以看到,公司的管理费用率保持稳定,且公司的总费用率从2019年的65.3%下降至2021年的45.9%。医院资源积累叠加先发优势,网络外部性强化公司竞争力。我们认为云医院赛道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在于网络外部性和专业性。网络外部性指随着接入平台的医疗机构以及用户越来越多,平台对潜在用户的吸引力会变大,因为患者可以获得到更多样化的医疗资源,而医疗机构可以
39、更有效地配置自身的医疗资源。专业性指平台所拥有三级以及二级医院的数量,因为目前患者更信赖声誉良好的医疗机构的医生,平台通过接入三级以及二级医院获取一定先发优势,利用平台医疗资源的专业性来吸引患者。公司子公司望海康信致力于医疗机构精益运营与供应链管理,在医院HRP、医院成本一体化、DRG智能审核与支付、医疗卫生资源监管等领域保持优势地位。2021年,望海推出全新产品ODR(以运营数据中心为驱动的医院运营),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医疗智能分析、评估、调动、监测相结合,升级管理模式与场景的应用。望海康信目前仍在科创板上市辅导阶段,但其营业收入从2018年1.54亿以44.0%的年复合增长率
40、增长至2021的4.60亿,归母净利润也已从2018年的-4.59亿提升至2021年的-1.28亿,经营状况有明显改善。其他业务:智慧城市与企业服务业务平稳发展深度参与“东数西算”,持续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东软致力于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驱动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智慧云城市”战略,已签订智慧城市战略协议50余个。此外东软还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构建了覆盖政府、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产业集群,形成了智慧云城市解决方案与服务。在国家“东数西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公司为建设主力电信运营商提供新型算力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与服务。公司在融合网关、云网安
41、全、信息安全等运营商传统业务领域,一直有着与三大运营商的深度合作。截至2021年末,东软安全产品及服务已覆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总部及29个省分公司。东软企业服务以三大平台帮助企业数字化转型。东软推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技术融合,为了解决企业云化、数据化的共性技术需求,公司推出了数据中台和智能运维产品来为企业提供跨域的数据融合治理和数据服务创新能力,帮助企业用户完成数字化转型。公司面向金融、民生、医疗、教育、交通、新媒体等多个领域,以三大系列,即UniEAP业务基础平台、SaCa云应用平台、RealSight大数据高级分析应用平台,以及几十个行业领先的高级分析应用平台提供一站式的数据中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