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电力信息化行业深度报告.docx

上传人:X** 文档编号:5224286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电力信息化行业深度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22年电力信息化行业深度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电力信息化行业深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电力信息化行业深度报告.docx(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电力信息化行业深度报告1、电力信息化:“双碳”政策积极,能源IT大有可为1.1、“双碳”承载国家意志,政策催化行业景气向上全球“减碳”趋势明确。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 为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在此背景下,全球减碳趋势势在必行,在巴黎 协议的框架下,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举措。根据高 瓴产业与创新研究院引自 ECIU、“一带一路”网数据,截至 2020 年底,全球共有 44 个国家和经济体正式宣布碳中和目标,包括已经实现目标、已写入政策文件、提出或 完成立法程序的国家和地区。其中,英国 2019 年 6 月 27 日新修订的气候

2、变化法 案生效,成为第一个通过立法形式明确 2050 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发达国家。1.2、“双碳”时间紧,任务重,能源数字化成“双碳”落地重要支撑“双碳”目标减排总量大、时间紧。2020 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 110 亿吨, 居世界首位。碳达峰要求碳排量控制在 120 亿吨。碳中和意味着实现全社会碳排放 与森林、草原、土壤等碳汇集能力持平,对应碳排放总量约 15 亿吨。欧美发达国家 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普遍超过 50 年,而我国目标 30 年内减排 95 亿吨, 减排压力大,时间紧。能源数字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应有之义。据数字能源产业智库,传统能源行 业仅关注瓦特流,“发

3、-输-配-储-用”节点之间彼此孤立,难以协同,导致电力生产效 率低;且全链路存在大量“哑设备”依靠人工维护,运维效率低。因此传统能源基础 设施运行方式难以应对“双碳”发展带来的新挑战。能源数字化通过引入 5G、AI、 大数据、IoT 等数字化技术,可有效提升能源生产效率、运维效率和能源效率,最终 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我们认为“双碳”目标有望催生能源 IT 行业景气高位向上, 打开龙头成长天花板。2、电力信息化:老树发新芽,龙头乘风起2.1、驱动1:“双碳”目标催生电力消费需求,电网投资有望持续景气“双碳”目标催生电力消费需求高增长。在宏观经济平稳增长的背景下,中国电 力消费规模逐年增长,全社会

4、用电量由 2011 年的 46928 亿千瓦时增长至 2020 的 75110 亿千瓦时。 据中国 2060 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电能是一种清洁、高效、零排放的能源, 产生的经济价值相当于等当量煤炭的 17.3 倍、石油的 3.2 倍。推动电能替代、提高 电气化水平是降低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量的关键。2020 年中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 费比重达到 26%,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30、2060 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 占比需要分别达到 35%、70%。用电需求拉动电网投资高景气。根据“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南 方电网“十四五”规划电网投资约 6700 亿元,较十三五 4400 亿元电网投资总

5、额增 长超 50%,资金投向包括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和现代化电网进程,推动以新能源为主 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等。根据国家电网 2020 年社会责任报告,国家电网 2021 年电网投资预计 4730 亿元,较 2020 年的 4605 亿元保持高位向上。我们认为“双碳” 目标催生电力消费需求,进而拉动电网投资持续景气,产业龙头有望确定受益。2.2、驱动2:电力领域减碳形势严峻,数字化成新型电力系统投资重点电力部门为碳排放最大来源。2020 年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量约 39 亿吨,占碳排 放总量比重约 35%,为中国碳排放量最大来源。此外,电力行业还要承接其他领域 转移碳排放,国家电网预计 2030 年

6、通过电能替代减少其他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约 5.5 亿吨。提升新能源比重为电力行业碳中和的必由之路。中国电力结构目前仍以火力发 电为主,2020 年火电占全国总发电量比重高达 68%。逐步降低煤电占比,提升可再 生能源占比,是电力行业减碳的必由之路。据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碳中和目标要 求 2060 年中国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90%,清洁能源装机达到 76.8 亿 千瓦,是现有模式延续情景的 2 倍。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成为未来电网投资核心。现有电力系统已无法 适应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接入,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电网运行需求,因此需要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以保障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并网

7、和消纳,从而实现打造清洁低碳 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根据安永研究,与传统电力系统相比,新型电力系统要能全力 支撑新能源规模化发展、并网与消纳;其次,新型电力系统的电网智能化、数字化水 平大幅提升,同时要具备更加强大的安全防御体系和灵活柔性的调节能力。数字化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重要抓手。根据双碳目标驱动的数字化新型电力 系统,数字化作为“电力 CPS 协调规划的基础、大电网稳定运行的保障、配电网价 值提升的途径”,有望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主要抓手和建设重点。伴随电网数字 化水平提升,电力系统网络攻击挑战将更为严峻,电力信息安全需求更为迫切。我们 认为,在电力领域具备丰富行业 know-how 的电

8、力信息化厂商和电力信息安全厂商, 有望享受碳中和时代红利,进入业绩高增长通道。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电力信息化落地,十四五期间高景气有望延续。国家电 网电子平台关于电力信息化建设招投标显示,2019 年国家电网信息化设备(调度硬 件类)招标数量为 57886 台/套,同比增长超 60%,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拉动电力信息 化招标进度显著加速。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有望持续景气,龙头 业绩增长可期。3、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景气,催生“虚拟电厂+储能”蓝海市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势在必行,储能和“虚拟电厂”应运而生。新能源装机比例及 用户侧间歇性负荷的进一步增长,对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要求日益提高,以

9、新能 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势在必行。储能和虚拟电厂在新能源消纳方面能够发 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进入 快速发展阶段。3.1、虚拟电厂: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开启蓝海市场“虚拟电厂”通过软件系统,实现多种分布式资源的聚合和协同优化。根据虚 拟电厂基础特征内涵与发展现状概述的定义,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 不是一个真实的物理电厂,但起到了电厂的作用:发出电能,参与能量市场;通过调 节功率来参与辅助服务市场调峰、调频等。作为一个特殊的电厂,参与电力市场和电 网运行的协调管理系统。它既可以作为“正电厂”向系统供电调峰,又

10、可作为“负电 厂”加大负荷消纳配合系统填谷。虚拟电厂是对安全高效进行新能源消纳的有效手段。以风能和太阳能为代表的 新能源具有显著的间歇性和强随机波动性,若将单一形式的多台新能源发电机组规 模化地接入大电网,将产生较严重的系统稳定性问题,制约新能源电力大规模开发 利用。虚拟电厂是满足新型电力系统需求侧互动响应能力提升重要工具。虚拟电厂 提供的新能源电力与传统能源和储能装置集成的模式,能在智能协同调控和决策支 持下对大电网呈现出稳定的电力输出特性,成为安全高效利用新能源电力有效抓手。电力供需趋紧背景下,虚拟电厂经济效益突出,前景可观。根据 36 氪数据,在 需求侧,我国东西部电力供需关系趋紧,电力

11、峰谷差矛盾日益突出,各地年最高负荷 95%以上峰值负荷累计不足 50 小时,亟需可靠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在供给侧,技术 日渐成熟促使虚拟电厂成本不断下降。根据 36 氪引自国家电网数据,通过火电厂实 现电力系统削峰填谷,满足 5%的峰值负荷需要投资 4000 亿;而通过虚拟电厂,在 建设、运营、激励等环节投资仅需 500-600 亿元。我们认为虚拟电厂显示出较强的经 济性,有望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方向。欧美虚拟电厂率先建设,中国尚处试点阶段,前景可观。从全球来看,虚拟电厂 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亚太地区虚拟电厂需求将进一步增长。咨 询机构 P&S 预计,全球虚拟电厂市场将从

12、2016 年的 1.92 亿美元增长至 2023 年的 11.88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率超 30%。我国虚拟电厂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供需两侧 发展潜力可期。 中国虚拟电厂处于邀约型向市场型转型阶段。根据璞跃中国(Plug and Play China),中国虚拟电厂尚处于邀约型向市场型转型阶段,仍需要政府补贴行业发展, 典型如广州市 2021 年 6 月发布的广州市虚拟电厂实施细则。未来伴随虚拟电厂 在交易运行规则、资源聚合范围、新能源协调控制策略、调度算法等方面标准的统 一,有望迎来较大的市场化发展空间。虚拟电厂在国内多点开花。根据支撑虚拟电厂互动的信息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展望总结,近年来国内

13、各地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电网公司的号召,相继发布适应本 地现状的 VPP 相关政策,并开展虚拟电厂实践示范,典型如江苏、浙江、上海、冀 北等地。此外,山西、广东等积极打造汇聚多种负荷类型的需求响应资源池,参与电力辅 助服务市场交易,实现调峰调频及源网荷友好互动。2022 年 5 月 20 日,部署于国电 投深圳能源的虚拟电厂平台发出指令,调度尚呈新能源蛤地智能充电站将 50 千瓦时 电量从 0 时转移至 4 时,根据 5 月 26 日广东电力现货市场数据,深圳能源通过此次 试验获利,平均度电收益 0.274 元,成为国内首个虚拟电厂调度用户负荷参与电力现 货市场盈利的案例。2022 年 6 月

14、23 日,山西省能源局发布虚拟电厂建设与运营管 理实施方案,为目前国内首份省级虚拟电厂运营管理文件。竞争格局:多领域玩家纷纷布局,电网信息化企业占据主流。虚拟电厂因可观 行业发展潜力,吸引了众多领域企业入局。根据 36 氪整理,主要包括三类玩家,一 是电网信息化企业,依托在电力、通信领域经验技术和电网公司丰富的信息通信资 源,具有开展虚拟电厂业务的先天优势,成为当前示范项目主力,如国电南瑞、国网 信通、远光软件等;二是智慧能源和 IT 领域方案提供商,主要依托能源领域系统开 发、控制计量、数字化转型等技术储备实现虚拟电厂系统优化,通过与能源领域企业 合作实现资源整合与业务拓展,如恒实科技等;三

15、是新能源、新型储能等领域企业也 开展虚拟电厂技术研发和布局,如国能日新等。3.2、储能:新能源消纳刚需,成长空间广阔储能为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关键支撑。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随机 性特征十分明显,高比例接入电网系统,会对电网的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储能技术 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结合应用,可以平抑新能源发电功率波动,增强电力系统的灵 活性,是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量增长迅速,份额不断扩大。储能行业整体处于多种技术路 线并存的阶段:抽水蓄能发展最为成熟、装机最多;电化学储能是新型储能中发展最 为迅速的技术。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数据,2020 年中国

16、新型储能累计装机 容量为 3.27GW,2021 年达 5.73GW,同比增长 74.5%。 以新型储能中占比最大的电化学储能为例,2015-2021 年中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 机量从 0.16GW 提升至 5.51GW,平均年增速为 80.37%;相比同期抽水蓄能累计装 机量年增速仅为 9.78%。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截至 2020 年底,我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为 3,269.2 兆瓦,则十四五期间我国预计新增电 化学储能装机规模近 26,730 兆瓦。根据南网科技招股书,按照配置储能时长 2 小时 (53,460 兆瓦时)、市场预期储能系统单位成本 1.5 元/瓦时计算,未来

17、 5 年相应的储 能系统技术服务的市场规模约 800 亿元。 另据国家电网发布的中国能源电力发展展望 2020预测,2060 年新型储能规 模将达到 400,000 兆瓦,较 2025 年大幅增长,相应的储能系统技术服务规模也将呈 现指数级增长。4、智能电网如火如荼,重视配网、用售电IT投资机遇4.1、概述:智能电网产业链拆分智能电网产业链涉及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及用电五大环节。电源侧为发电环 节,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与不可再生能源发电,国内发电环节主要由华能集团、中国 电力投资集团、大唐集团、国电集团和华电集团五大电厂建设。电网涵盖智能变电、 智能输电、智能配电和用电环节,主要由国家电网、承

18、建。用电环节为目前智能电网投资主要环节,配电侧占比有望提升。据国家电网 智能化规划总报告,用电环节占智能化投资的占比最高,主要因用电信息采集等项 目建设投资规模较大。其次是配电环节、变电环节,主要由于配电自动化、智能变电 站新建和改造等项目的建设。4.2、发电:新能源发电不稳定性,催生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需求新能源电力具有波动性和不稳定性特征。新能源发电量大小与风力大小、光照 强弱密切相关。风力和光照强度不确定性较大,导致了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呈现出 波动性和间歇性特征,进而导致新能源发电量与用电量的不匹配。以光伏为例,在一 天的凌晨及傍晚,由于太阳辐照强度不够,发电端的发电出力不足,此时会出现用

19、电 负荷大于发电出力;而在一天的中午,由于太阳辐照强度较好,发电端的发电出力大 于用电负荷。新能源电力不稳定性,催生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的需求。由于新能源发电的不 稳定性,新能源大规模直接并网可能打破电力系统的平衡,对电网造成严重的冲击。 对新能源发电功率进行预测,可方便电网企业预先了解不同时间段内新能源电力的 发电规模,通过提前作出发电规划,实时调节各类电力的发电量等保证电力系统的 平衡和电网的稳定。此外,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也是发电企业内部管理的必要手段。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市场加速增长。根据沙利文的中国新能源软件及数据服 务行业研究报告,截至 2019 年,中国发电功率预测市场的市场规模约为

20、6.34 亿元, 自 2014 年到 2019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3.90%。根据沙利文预计,中国新能源发电 功率预测市场 2019 年至 2024 年平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 16.2%,到 2024 年市场规 模将增长至约 13.41 亿元,其中光伏发电功率预测市场规模预计为 6.51 亿元,风力 发电功率预测市场规模预计为 6.90 亿元。我们认为,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市场规模加速增长的驱动力包括:(1)新生新能 源发电功率预测服务性价比较高,推动渗透率快速提升;(2)光伏电站和风电场数量 快速增长,催生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需求增量。 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年均服务单价约 5-8 万。根据国能

21、日新招股书披露的经营 数据,新能源功率预测服务平均每年的服务金额较低,通常为 5-8 万元。对新能源 电站而言,从高质量服务中取得的收益远大于服务采购成本,从而推动新能源发电 功率预测服务的渗透率较快提升。新能源电站装机容量和比例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国家能源局,截至 2021 年底,中国风电装机达到 3.28 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 3.06 亿千瓦,分别占全国 总发电装机容量的 13.8%和 12.9%。根据沙利文中国新能源软件及数据服务行业研 究报告,新能源装机规模有望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到 2024 年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 量将达到约 4.77 亿千瓦,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约 3.0

22、6 亿千瓦。我们认为,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持续突破,有望催生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市场可观增量。国能日新为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市场的领跑者。根据沙利文的中国新能源软 件及数据服务行业研究报告,国能日新为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市场的领跑者,2019 年在光伏发电功率预测市场和风能发电功率预测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 22.10%和 18.80%。除国能日新外,光伏发电功率预测市场的主要企业还包括南瑞继保、东润环 能、中科伏瑞,其市场占有率分别为 17.70%、16.20%和 6.90%;风力发电功率预测 市场的主要企业还包括金风慧能、远景能源、东润环能和南瑞继保,其市场占有率分 别为 14.90%、13.30

23、%、11.70%和 6.30%。4.3、输电:受益输电线路里程增长和智能化改造渗透率提升三种输电线路智能运维管理方式相互补充。输电线路智能运维管理根据实现方 式的不同,主要分为通道可视化及本体状态监测、无人机巡检及机器人巡检等方式。 通道可视化及本体状态监测是能够全天候全时段在线自动运行监测的方式,能够及 时发现输电线路通道的安全隐患及对本体整体运行状态进行评估。无人机巡检作为线路特巡的一种手段,对线路进行巡视,用于发现线路较为细节的缺陷,需要专业人 员在现场操控才能完成对线路的巡视。机器人巡检主要用于电缆隧道场景应用,按 照设定的线路或铺设的导轨对重点点位进行巡视。三种输电线路智能运维管理方

24、式 应用于不同的具体场景,相互补充,共同参与完成整个输电线路的智能运维管理。中国输电线路里程呈持续增长态势。近年来,在国家智能电网建设及跨区输送 电量需求不断增长等因素的驱动下,中国输电线路里程呈持续增长态势。根据国家 电网及2020 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国家电网 110 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累计 长度由 2016 年的 93.2 万千米增至 2020 年的 114.2 万千米, 110 千伏及以 上输电线路累计长度由 2016 年的 20.8 万千米增至 2020 年的 24.9 万千米。输电线路智能运维装置潜在需求数量约百万级。根据智洋创新公司招股书,以 山东省为例,110kV 输电线路杆塔间

25、距通常约为 250 米、220kV 输电线路杆塔间距 约为 330 米,电压等级越高输电线路杆塔间距越远。根据智洋创新公司招股书披露 的输电线路杆塔安装间距为 250-500 米的假设,以及国家电网及 2020 年底 110 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 139 万千米计算,全国预计可安装输电可视化装置 278- 556 万台(基于逐级安装测算)。4.4、变电:智能变电站向状态化发展,催生百亿级潜在市场智能变电站要求电力设备检修监测向自动化、状态化发展。电力设备维修方式 包括事故检修、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电气设备监测一般分为在线监测、带电检测和 离线检测。带电检测、在线监测一般与状态检修模式相匹配;

26、离线监测则与被动检 修、定期检修的模式相匹配。 随着电网规模扩大,电力设备数量增加,运行标准要求的日趋严格以及电网智能 化发展的快速推进,以运维巡视和停电试验为主的传统运检手段已不能全面评估设 备的健康状况,尤其对大型设备、全封闭型设备的潜伏性缺陷更不易提前发现。设备 检修监测从人工化、定期化向自动化、状态化过渡,是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最核 心的区别之一,对智能电网建设意义重大。电力设备状态监测检修模式降本增效突出。根据美国电力研究院(EPRI)和施 工规范协会(CSI)的统计数据,电力系统实施状态检修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 2%-10%, 节约检修费用 25%-30%,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10%

27、-15%。 “十四五”期间智能变电站改造有望催生百亿市场。根据前瞻研究院2020-2025 年中国智能变电站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的测算分析,十四五期 间,中国智能变电站新增在线监测系统市场容量约 511 亿元,传统变电站改造的在 线监测系统市场容量约 33 亿元,合计约 544 亿潜在市场空间。4.5、配电:有望成十四五电网建设核心环节配电环节有望成为十四五电网建设核心环节。202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 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配电网为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支撑平台、多元海量信息数据平 台、多方市场主体的交易平台,在以“碳中和”、“碳达峰”国家战略性减碳目标为牵 引的能源革命大背景下

28、,配电网有望逐渐成为电力系统的核心。 万亿级配网投资十四五期间有望落地。国家电网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 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1-2030)中计划,十四五期间配电网建设投资超过 1.2 万 亿,占电网建设总投资超 60%。十四五规划提出,在配网领域投资 3200 亿 元,占电网总投资比重约 50%。配网建设门槛有望提升,行业龙头充分受益。根据输配电设备泛在电力物联 网建设思路与发展趋势,配电业务接入数据种类、网络复杂度和应用多样性等方面 均比输变电设备复杂。我们认为,配电网建设有望提速,且技术复杂度提升有望优化 行业格局。4.6、售电:电力营销2.0蓄势待发,从试点落地到全国推广营销 1

29、.0 系统已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国家电网、使用的第一代营销信息 系统(“营销 1.0”),自 2007 年至今已历经“SG186”建设和“SG-ERP”专业化完善 提升两大阶段,共建成 24 个系统,基本覆盖营销专业各项业务内容。但在十余年建 设运行过程中,营销 1.0 系统逐渐暴露出系统扩展能力差、需求响应不及时、迭代周 期长、运营管理复杂、数据模型标准不统一、基础硬件设备高负载等问题,在业务支 撑、数据共享、平台扩展等方面均不能满足发展要求,系统升级改造工作迫在眉睫。营销 2.0 系统升级大势所趋。营销 2.0 系统由业务应用前台、业务服务中台、营 销业务服务、营销数据服务、物联应用中心等部

30、分构成。具体架构为:向上面向企业、 个人、员工、管理、伙伴、政府 6 类用户支撑内外部业务开展、服务交互、生态培 育,实现内外部客户聚合;向下由物联应用中心协同客户侧源网荷储协同服务,实现 客户物联;横向实现跨专业、跨领域数据与应用最大化共享复用,以客户服务业务中 台支撑公司级中台建设,实现业务融通、数据共享。从试点落地向全国推广,电力营销 2.0 持续景气。2019 年 2 月,国家电网正式 启动营销 2.0 系统研究建设工作。2020 年 12 月,营销 2.0 系统在江苏率先上线。现 阶段,营销专业待演进系统 25 套,以省侧营销核心业务系统为始,分四阶段梯次完 成现有系统演进,至 20

31、23 年 12 月底,完成总部、省侧所有营销业务系统演进。我 们认为目前国家电网或已初步完成试点验证工作,省侧营销 2.0 系统建设蓄势待发。4.7、 用电: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催生充电桩万亿市场需求中国充电桩保有量快速增长。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双重作用下,中国电动汽 车充电设施网络建设显著提速,2017 年以来中国充电桩保有量快速增长,2017-2021 年充电桩 CAGR 高达 55.64%。截至 2021 年底,根据公安部数据,新能源汽车保有 量约 784 万辆;另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全国充电桩保有量达到 261.7 万个,车桩比进一步从 2017 年的 3.4:1 下

32、降至 2021 年的 3:1。新能源销量提升,叠加 1:1 车桩比目标,催生充电桩万亿级市场。据工信部新 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新车销量比重目标 达到 25%。赛迪顾问预计到 2030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 6420 万辆,根 据车桩比 1:1 的建设目标,未来 10 年,中国充电桩建设仍然存在约 6300 万的缺口, 预计将形成 10253 亿的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中国充电桩行业高度集中。充电桩产业前期投入高和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导致行 业高度集中的竞争格局,少数头部运营商已形成规模优势。据中国充电联盟,截至 2022 年 5 月,

33、第一梯队的星星充电、特来电和国家电网公共充电桩总保有量分别为 27.81、27.66 和 19.65 万个。大部分中小规模企业仍未打开市场,面临着融资困难和 持续亏损的困局。我们认为充电桩行业未来优胜劣汰有望加剧,行业集中度有望进 一步提升。5、重点企业分析5.1、朗新科技:深耕廿载的能源数字化龙头公司深耕行业 20 年,能源数字化系统建设和平台运营双轮驱动。公司聚焦“能 源数字化+能源互联网”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一方面,公司深耕能源行业,通过完整 的解决方案,助力国家电网、燃气集团、光伏电站等客户实现数字化升级; 另一方面,公司通过构建自有的能源互联网服务平台,深度开展能源需求侧的运营 服务,

34、携手战略合作伙伴,通过支付宝、银联、城市超级 APP 等入口,为终端用户 提供多种能源服务新场景,包括家庭能源消费、电动汽车充电、能效管理等服务,促 进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和场景化。业绩增速提振,乘“双碳”东风长期空间可期。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6.39 亿元,同比增长 36.98%,较过去 5 年收入增速大幅提高。我们认为,公司具备深厚 技术积淀,卡位优质客户资源,运营场景持续丰富,未来有望充分享受“双碳”政策 红利,业绩进入高增长通道。能源数字化:电力营销 2.0 系统带来成长确定性。公司能源数字化业务收入 2021 年实现 34.99%高增长,验证下游能源客户数字化转型需求高景

35、气。展望未来,国网 公司电力营销 2.0 系统升级带来高成长确定性。公司参与国网首个电力营销 2.0 试点 项目,参与的能源互联网营销服务系统(“营销 2.0”)率先在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上 线试运行,先发优势显著。此外,公司持续加码研发,2021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57.48% 至 5.72 亿元。我们认为,公司项目经验和技术储备充足,有望受益电网行业高景气, 业绩持续提升。能源互联网:聚合充电前景广阔,成长边界有望持续拓展。能源互联网业务突 破亮眼,2021 年收入增长 43.58%。截至 2021 年末,新电途聚合充电平台累计接入 充电桩运营商超 400 家,实现了和国家电网、特来电、星星充

36、电、云快充 等头部运营商的平台互联互通,在运营充电桩数量超 32 万,服务新能源充电车主数 超 210 万,累计充电量超 6.3 亿度,用户数和活跃度持续快速提升。我们认为,受益 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充电桩保有量增长,聚合充电业务有望保持高增长;同时 伴随能量运营服务场景丰富,光储充一体化场站、充电+售电等业务有望进一步打开 成长天花板。5.2、远光软件:电力集团管理软件龙头,携手国网数科扬帆起航公司以财务系统起家,专注大型企业管理信息化。1985-2001 年为财务信息化发 展阶段。公司成立之初,主要推广财务管理系统,并确立了以服务电力集团企业为主 的战略方向。2002-2012 年为集

37、团管控发展阶段。公司 2002 年开始大力发展集团管 理信息化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家电网、南网、国电等公司实施应用。2013 年至 今为智能互联发展阶段。2020 年,公司推出企业数字核心系统远光达普(YG-DAP)。 远光达普(YG-DAP)采用“云原生”技术,实现了从芯片到操作系统、数据库、中 间件等全栈国产化适配,满足自主可控需求。目前,公司围绕“数字企业、智慧能源、信创平台、社会互联”四大领域布局,核心竞争力持续巩固提高。公司在电力能源行业长期领先。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以服务电力集团企 业为主的战略。经过 30 年的积累,公司先后参与了国家电网、等多家大型 能源集团的重点信息化工

38、厂。公司对电力央企需求有深刻理解,获得了集团客户尤 其是电力行业客户的认可,集团管理等核心产品在电力行业长期领先。公司是国网数科旗下唯一上市平台。国网数科于 2019 年 3 月入股公司,2019 年 11 月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认可,国网数科自 2020 年 12 月逐 渐在二级市场公开增持公司股份。截至 2022Q1,国网数科持有公司约 13.25%的股 份。我们认为,公司专注电力企业信息化三十载,对公司对电力央企需求有深刻理 解,集团管理等核心产品在电力行业长期领先,有望携手国网数科进入全新发展阶 段。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对象广泛。2022 年 6 月,公司发布 2021

39、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 (草案修订稿),授予数量为 3349.48 万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 2.53%,授予价格为 8.51 元/股。本次激励计划的授予对象共 665 人,包括向万红等公司高管及管理技术 骨干。本次股票期权激励对象广泛,有望绑定公司骨干,利好长期业绩释放。5.3、东方电子:智能电网“小巨人”公司为全产业链布局的智能电网“小巨人”。公司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进入电力 自动化领域。历经四十年沉淀,公司产品体系覆盖智能电网“发输变配用”全环节, 培育出调度自动化、变电站保护及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智能辅助监控系统、配电自动 化、配电一二次融合、网络安全装置、虚拟电厂、电能表及计量系统等

40、全面解决方案, 在电力行业“源-网-荷-储”等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在调度、配电、智能电表 领域市占率居于行业前列。公司调度、配电等核心产品市场份额居于行业前列。公司深耕电力自动化领域 多年,调度自动化市场占有率居于行业前列,调度自动化系统覆盖国内多个网省级、 地区级、县级调度主站,尤其在地调层级优势突出,在系统处于领先地位。 公司是全国最早进入配电领域的厂商,为国家电网七大配电主站供应商之一,配电 终端全国集招份额名列前茅。公司在手订单饱满,业绩高增可期。公司旗下威思顿公司 2021 年连续中标国家 电网电能表项目,两批次合计中标金额约 7.9 亿元,市场份额连续 6 年位列三甲。特 别

41、是国家电网首次集中招标的两种新产品,整合原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和能源控制器 两种产品的新规范台区智能融合终端,针对水淹灾害提出的 IP68 高防护等级电能表, 威思顿均实现中标。此外,公司在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开发项目,中标 11 个包,合计金额约 5210.22 万元,在已有主站厂商中取得最高中标额。5.4、云涌科技:智能电网守护者,拐点有望到来公司为国内电力信息安全先锋,受益“双碳”建设带来的智能电网行业高景气, 电力信息安全业务有望快速放量,同时发布充电计费单元进军万亿级充电桩市场, 前瞻布局 DC-DC 电源、物联网、零信任等领域静待未来放量。 国内电力信息安全先锋,构建电力网络安全保障

42、。公司研发的工业安全通信网 关设备及工业安全态势感知设备在电力调度与配网自动化得到广泛应用,广泛应用 于电力中心调度、电力现场调度以及电力配电接入等场景,是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 护的核心组成部分,构成电力信息安全关键环节。联合国网电动开发充电计费控制单元,进军充电桩业务。公司凭借与国家电网 多年合作经验和技术积淀,切入充电桩业务。目前,公司已与国网电动公司合作完成 充电安全计费控制模块产品的设计开发,并形成了 SBC-0003TCU 安全计费控制单元 系统软件等相关技术成果。目前公司安全充电计费控制单元相关产品,已成功应用 于国家电网充电桩建设项目中,主要实现安全认证和数据加解密、认证结算、充电

43、控 制、掉电检测等控制及安全防护功能。5.5、鼎信通讯:智能配用电领域核心供应商公司为智能配用电领域核心供应商。公司主营电力配用电领域和智能消防两大 板块。在电力配用电业务领域,公司作为智能电网领域重要的参与者,是国家电网、 及各省级电力公司等客户认可的核心供应商。根据公司年报,2021 年公司 中标国家电网项目 6.28 亿元,进入第一梯队;中标订单 2.12 亿元,排名第 六。在各级省网公司的招标中共计中标 147 包,在上千家中标厂家中名列第十。产品矩阵持续拓展,能量路由器取得突破。公司已逐步从单一的电力线载波通 信方案提供商,转变为涵盖中低压本地通信方案、电能量测设备、中低压营配监测终

44、 端、电能质量监测与治理等领域的电网营配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提 供商。根据公司 2021 年报,公司自研、基于能量路由器的“光储充”一体供电系统投入使用,一期工程功率 800kW,全年发电量 115 万 kWh,可减少碳排放 990.7 吨。2021 年公司收入实现超 30%快速增长。公司 2021 年收入快速增长,一方面验 证智能电网高景气,另一方面得益于公司产品矩阵不断拓展,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 在电网公司客户市占率持续提升。5.6、南网科技:背靠,业绩高增长公司主营产品以电源清洁化和电网智能化为主线。公司通过提供“技术服务+智 能设备”的综合解决方案,保障电力能源系统的安全

45、运行和效率提升,促进电力能源 系统的清洁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公司技术服务包括储能系统技术服务和试验检测及 调试服务 2 个类别,智能设备包括智能监测设备、智能配用电设备和机器人及无人 机 3 个类别。公司的技术产品应用于电力能源系统的电源侧(发电环节)、电网侧(输 电环节、变电环节、配电环节)和用户侧(用户环节)相关环节,涵盖智能电网全产 业链。为南网科技间接控股股东。公司控股股东广东电网及主要股东南网产 投均为全资子公司,通过广东电网及南网产投实际控制公司 70.06% 股份,通过广东电网、南网产投和南网能创合计间接持有公司 75.45%股份, 为公司间接控股股东。背靠,公司对主营业务产品品类

46、和自主核心技术的 数量快速增加,为未来业务的持续增长奠定良好基础。公司提供储能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所提供的储能系统技术服务是指根据电源、 电网和用户侧客户对储能系统的应用需求,针对性提供电化学储能系统整套解决方 案,包括系统方案设计、建模仿真、设备系统集成、工程实施、参数整定、控制优化、 系统调试及并网测试、性能评估等全流程技术服务,全面提升电力系统的优化调控 能力、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提高清洁能源消纳水平。公司连续中标大体量项目,综合能力持续验证。根据公司 2021 年报,公司储能 系统技术服务合同额 2.81 亿元,同比增长 75.34%。2022 年 3 月,公司成功中标三峡 新能源阳江

47、沙扒海上风电的储能电站 EPC 项目和国家能源集团广东公司台山电厂储 能 EPC 项目,中标金额合计约 2.5 亿元。综上公司储能在手订单 5 亿元左右。7 月 12 日,公司在采购交易平台发布2022-2024 年储能电池单体框架协议采购 项目招标公告,项目采购标的 0.5C 磷酸铁锂电池单体,预计采购规模 5.56GWh。 我们认为公司在储能领域具有丰富技术积淀和工程交付经验,大体量订单不断 落地彰显公司综合能力,有望支撑业绩持续高增长。公司智能监测设备收入高增长。智能监测设备是指加载传感器、定位、图像识别 等功能模块的设备,基于智能识别算法平台和输变电全域智能监测平台,对电力设 施及其所

48、处场景和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预警,实现电力作业行为及输变电状 态的“可视化”。公司智能监测设备收入从 2018 年的 0.01 亿元增至 2021 年的 2.28 亿元,CAGR 高达 443.62%,受益于智能电网高景气和公司产品竞争力提升,公司智 能监测设备收入实现高增长。智能配用电设备是指对配电设备的监测、诊断和控制,以及用户用电数据的采集 和分析的设备,满足电网智能化对配用电数据全局感知、设备高效运维、配网故障快 速处理、供电质量可靠调控、智能化算法快速扩展的高要求。公司智能配用电设备收 入从 2018 年的 0.05 亿元增至 2021 年的 2.12 亿元,CAGR 高达 25

49、4.32%。机器人及无人机主要用于电力行业智能巡检运维,解决变电站和输配电线路巡 检场景下,人工巡检重复性强、劳动强度大、人身风险高等问题,实现巡检作业代替 人、辅助人、拓展人的高阶应用,减少基层班组用工,减少安全事故,减少人为因素 失误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公司机器人及无人机收入从 2019 年的 0.40 亿元增至 2021 年的 1.86 亿元,CAGR 高达 116.07%。公司业绩持续高增长。2018-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从 3.04 亿元增长至 13.85 亿 元,CAGR 达到 65.74%;公司净利润从 0.14 亿元增长至 1.43 亿元,CAGR 达到 119.37%。2022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44 亿元,同比增长 67.70%;实现净 利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