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点.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2216344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考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心理学》考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考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考点.doc(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心里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个性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个体心理学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健康,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心理动力主要 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映.人生理的需要也有社会的需要人有物质的需要,也有精神的需要。兴趣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趣过程和意志过程,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的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的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人在认知客观世界时。会对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引起满意喜

2、爱,爱慕厌恶憎恨等主观体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的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气质与性格优势统称为人格,人的心理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四个方面人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由一系列的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引起行为的各种因素叫刺激。语言刺激具有特别的重压的意义.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醒觉察的心理活动。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群体与个体一样,存在着群体需要群体价值群体规范,群体舆论,群

3、体目标等心理特征。笛卡尔是一个二元论者笛卡尔还相信“天赋观念经验论: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从经验中获得的外部的经验是感觉,内部的经验是反省西方心理学的理论包括,1构造主义2机能主义3行为主义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学派教育心理学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结合的产物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雪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首要的任务就是揭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体力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心理规律。揭示学生学习活动与心理发展与教育条件和情境的依存关系。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效

4、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区于和普通教育的不同。1教育任务不同2教育对象不同3社会职能不同4地位作用不同5培养方式不同高等教育学的心理学学科特征1是学校教育信了邪的分支学科2是反应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3研究对象的主题是大学生4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和应用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大学生教学心理研究的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大学生认知与记忆发展的规律,教材的直观与知识的感知教材的概括与知识的理解知识的识记与信息的编码知识的保持与细腻的存储的讨论:2对学习策略心智技能的实质特点及其相互的关系学习策略的培养与应用心智技能的形成于培养途径等的理论3对问题的解决的实质理论模型

5、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条件,创造能力及其培养等理论德育心理研究具体的四个方面内容:1对自我意识培养的途径等的讨论。2对态度与品德的基本结构态度与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态度与品德的培养主要途径等理论,3对群体及其相互作用的种类,大学生班集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与调试等的讨论4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咨询原则与方法等的讨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估:1.对教学设计的作用与基本观点,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媒体选择的设计的说明。 2. 对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涵义与种类,教学测验的编制与应用的说明。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1.有助于提高师

6、资水平 2.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教育性原则高等教育学的研究的具体的方法?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三调查法】四个案法】角色亦称社会角色它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大的社身份和社会地位,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利来履行相应的社会职责的行为 角色期望:社会按照各类社会角色的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要求每个社会成员被称为角色期望 教师扮演的社会的角色?一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二父母长着、朋友和管理员。三、榜样和模范公民。四学生灵魂的塑造者。五教育科学研究人员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学生中心的

7、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待、热情的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条是有声的言教,另一条是无声的身教在现实的生活中,当某个成员在特定的职业岗位上工作时,便充当者特定的职业角色。、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一角色认知阶段二角色认同阶段】三角色信念阶段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1正确认识教师职业2树立学习榜样3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效能感

8、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的进行各种成就的主管推测和判断包括结果预测和效能预期两个部分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1.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2.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3.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4.教师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一般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教师自身的因素,外部的因素包括社会风气、为教师发展所提供的条件、人际关系等。教师自身因素包括价值观及自我概念等。教学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

9、坐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有三种:一是对活动的反思这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想法和做法的反思二是在活动中的反思,个体在作出行为的过程中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自己的想法、做法进行反思;三是为活动反思,这种反思是以上两种反思的结果,是以上述两种反思为基础来指导以后的活动。教学反思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具体经验阶段2观察与分析阶段3重新概括阶段4积极经验阶段教学反思的成分?1认知成分2批判成分3教师的陈述教学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行动研究。教学能力的特征?能动性,普遍性,有效性决定教学监控水平的

10、直接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能否正确全面的发现和察觉自己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二是教师是否具备了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的足够的知识经验三是已有的知识是能和现存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而进行合理的有效的知识重组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1.从他控到自控2.从不知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3.敏感性逐渐增强4. 迁移性逐渐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及技术?1角色改变技术2教学反馈技术3现场指导技术教学机智的涵义?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的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个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解决问题的特殊的能力,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1对工作和对学习的态度2意志的

11、自治性和果断性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多的积累 教育机智的表现形式?1善于因势利导2善于随机应变3善于对症下药4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教师威信多的涵义?是指教师具有的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的心理上的行为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教师威信的形成1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2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3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4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5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1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2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

12、威信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师爱的涵义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师爱的特征1职业对象性:要求教师必须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责任心的表现。2原则性:不仅是关心和爱护,而且要有严格要求,按照培养目标去严格要求每个学生。3广博性:博大无私,对学生一视同仁。师爱的心理功能1激励功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2感化功能(感化人格,陶冶情操)3调节功能(了解学生内心,有的放矢的教育,不断调节教育方式方法)4榜样功能师爱的表现形式1关爱和爱护学生 2尊重和信任学生 3同情和理解学生 4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

13、 学习的实质与特性(一) 学习的心理实质 广义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学习是一个介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广义的学习是动物和人类所共有的心理现象(二) 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 次广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它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的,是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学习的一般分类 (一)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

14、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智慧技能 2.认知策略 3.言语信息 4.动作技能 5.态度(三)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 1.知识的学习 2.技能的学习 3.行为规范的学习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一)学习内容上的特点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2.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经验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 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 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 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高等教育的联结学习论基础:在SR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

15、习惯。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景出现,习得的习惯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高等教育的认知学习论基础: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认知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的过程(1新知识的获得2知识的转化3评价)结构教学观 教学理论是约定俗成的,是一种规范化的理论,他阐明有关获得知识与技能形成最有效的方法和规则教学的目的: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机动原则:3种基本内在动机:好奇内驱力(求知欲)胜任内驱力(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内驱力(和睦共处)结构原则:为了使学习者容易理解教材的一般结构,教师必须采取最佳的知识结构进行传授 程

16、序原则:教学就是引导学习者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问题或知识的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和迁移的能力。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当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重要的一环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意义学习的实质 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只是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行的联系。意义学习的条件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满足能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要求。

17、 主观条件: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的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心向);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性质:接受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1.动机阶段2.领会阶段3.习得阶段4.保持阶段5.回忆阶段6

18、.概括阶段7.作业阶段8.反馈阶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基本观点: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这种构建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3.学生观(1构建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2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

19、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3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学习动机及培养学习动机的涵义动机指引起和维护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具有三种功能:1激活功能(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活动)2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3强化功能(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一)学习需要与内驱力 学习需要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学习驱动力:1.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上得到满

20、足。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它可以使学生把学习行为指向在当前学校学习中可能取得的成就以及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行为指向未来学术和职业方面的成就和地位。它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3.交往内驱力: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是为了从长者或同伴那里获得赞许和接纳。 (二)学习期待与诱因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它是构成学习动机机构的另一个基本要素。(三) 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的关系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两者密切相关。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

21、活动的最根本动力,没有这种自身产生的动力,个体的学习活动就不可能发生。学习需要在学习动机机构中占主导地位。学习动机的种类 (一)高尚的、正确的动机与低级的、错误的动机 (二)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三)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一)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1.报答性和附属性学习动机 2.自我实现和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 3.谋求职业和保证生活的学习动机 4.事业成就的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间接性 (三)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四)学习动机的职业化学习动机的理论观点一、强化动机理论 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 二、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一种努力克服

22、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的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这种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它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四、自我实现理论 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既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

23、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五、自我效能感慨论 自我效能感慨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强化分为三种:一是直接强化,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二是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三是自我强化,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二是由于人认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形成了对下一强化的期待。期待有两种:一是结果期待,指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二是

24、效能期待,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 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具有四大功能:1.决定人们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学习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人们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3.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4.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学习需要的形成和培养一、 人类原始学习需要的形成 原始的学习需要时一个健康的人类有机体生来就有的一种生物学本能。二、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需要 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如果学习效果好,主体在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与所取得的收获成比例,主体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从而巩固了新的学习需要,使主体以更高的学习积极性

25、去从事今后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更有成效。三、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需要 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一是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二是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多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学习需要形成的两条途径要配合使用,不可偏废。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一、

26、设计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问题情境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具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五、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学习迁移的涵义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学习迁移的分类1、 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

27、起促进作用,负迁移起干扰或阻碍作用2、 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层次的各种学习间的互相影响。横向迁移指处于同一抽象概括层次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3 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4 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 特殊迁移只是将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 普遍迁移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二 学习迁移的作用学习的迁移贯穿于整个教学系统。学习迁移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是使习得的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一 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灵”又“意志”、“记忆”、“思维”、“推理”

28、等官能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是各自分开的实体,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各种官能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练习来增强力量。二 相同要素说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种机能。五 认知结构说对学习迁移产生直接的影响是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 1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实质性的内容特征 2学生个人的知识的组织特征 3原有认知结构的巩固性六 经验整合说学习迁移的过程就是一个经验的整合过程,经验整合的实质就是要构建一种一体化、网络化的心理结构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一.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两种学习材料或对象在客观上具有某些共同点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通过共同因素促进迁移,一般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二.

29、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三.认知技能与策略四.定势的作用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一.合理确立教学目标 二.科学精选教学材料 三.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四.有效设计教学程序五.教授学生学会学习感知及大学生的观察感知与观察感知是感觉与知觉的总称,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最基本的认知形式。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和特征。人的感觉主要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等形式。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意识的,主动的和系统的知觉过程也叫“思维的知觉”,它包括有理解。思考的成分,是有意知觉的高级形式。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1 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知觉的理解性在学

30、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 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思维与思维品质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失误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品质主要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方面。人类个体思维的发展历程1言语前思维阶段2,直觉行动思维阶段3,具体形象思维阶段4,形式逻辑思维阶段5,辩证逻辑思维阶段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1 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2 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著发展3 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教材直观与只是的感知教材直观指主题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信息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

31、加工,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条件 (一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二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运用强度律、差异率、活动率、组合率等感知规律(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教材概括与知识的理解教材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类型1感性概括:感性概括即直觉概括,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2理性概括:理性概括是在前任认识的指导下

32、,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和联系的过程。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一般过程教材的概括与知识的理解过程就是思维过程1分析与综合 2比较 3抽象和概括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记忆发展与知识的巩固记忆的实质: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记忆的类型:1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2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3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知识的

33、识记与编码的实质:识记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知识的识记与编码的主要方式:1视觉编码 2语音听觉编码 3语义编码 4语言中介编码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1材料的数量与性质2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3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4组块化编码5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6觉醒状态7识记的信心知识保持与存贮的涵义与方式保持是记忆过的经验在人们头脑中的巩固过程,也就是信息的存储过程人们保持的经验有以下几种形式的变化:1保持的内容比原来识记的内容更简略、更概括,一些不太重要的信息趋于消失而主要内容极其显著特征被保持;2保持的内容比原来识记的内容更详细、更具体、更完整、更合理和有意义

34、;3使与那里识记内容中的某些特点更夸张、突出或歪曲,变得更生动、离奇更具特色。知识保持与存贮的组织形式:1空间组织2系列组织3联想组织4网络组织5更替组织知识遗忘的过程与特点:一.遗忘及其进程: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就是遗忘二.知识遗忘的特点:1短时记忆遗忘的特征 2长时记忆遗忘的特征三.记忆遗忘的理论解释:1衰退说2干扰说3同化说4动机说合理复习防止遗忘1复习时机要得当2复习方法要合理3复习次数要适宜知识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关系知识、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涵义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知识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狭义

35、的知识概念仅指陈述性知识;广义的知识概念包含三类知识,即陈述性知识、对外办事的特殊的程序性知识(智慧技能)和对内调控的一般性程序知识(认知策略、策略性知识)。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一)认知策略的实质: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程序性知识。(二)元认知与元认知策略元认知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个结果的意识。元认知策略是个体调节和控制认知行为的方法与规则,它是个体在学习中随经验的增长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三种: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三)学习策略的实质学习策略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三、心智技能的实质与特点心智技能,也

36、叫智力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它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一) 区别于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是一种动作经验(二) 区别于操作技能,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內潜性和简缩性(三) 区别于习惯行为,心智技能是合法则的活动方式注意策略 注意策略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在阅读材料中附加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注意策略,并观察其对学习的影响。教师可以采用外部手段来控制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学生采用适当的注意策略,以促进学习与保持。编码与组织策略信息要长久地保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和组织。编码个组织策略是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集合成一个整体并表示出它们

37、之间的关系。组织教材知识的结构主要有五种:枚举结构、概括结构、系列结构、分类结构和比较结构。精细加工策略 精细加工是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活动,即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做笔记的过程包括三个步骤:在笔记本每页的右边(或左边)留出几厘米的空白记下听课的内容,但保留所留的空白整理笔记,在留出的空白部分写上批注、评语、或简要的总结等。复述策略:复述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对于复杂知识的学习,复述策略包括边看书变讲述材料,在阅读时对材料的重点、难点和要点用划线圈点加注符号等方式将其突现出来。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1在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

38、认知2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3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4在具体的学科内容中教授认知策略5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1心智技能原型的模拟:心智活动是实践活动的反映。2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 1)原型定向2)原型操作3)原型内化3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问题和问题解决一.问题的实质与类型问题,就是疑难或称“难题”,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问题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成分:给定目标障碍 根据问题的明确程度可分为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

39、根据问题的结构形式可分为排列问题、结构推到问题和转换问题三类。二.问题解决的实质与特点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其基本特点如下。1问题情境性2目的指向性3操作序列性4认知操作性 问题解决有两种类型:一是常规性问题解决,指解决的是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只需使用现成的方法来解决:二是创造性问题解决,指解决的是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是通过发展新方法、新步骤实现的。问题解决的早期模型(一) 桑代客的尝试错误模型(二) 苛勒的顿悟模型 尝试错误是顿悟的前奏,顿悟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结果,是尝试错误的飞跃。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观点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问题解决就是搜

40、索问题空间,寻找一条从起始状态通向目标状态 的通路,或应用算子使起始状态逐步过渡到目标状态。问题解决过程的四个阶段(一)问题表征、(二)选择操作(三)实施操作(四)评价当前状态。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一) 发现问题(二)明确问题(三)提出假设(四)检验假设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 有关的知识经验(二) 定势与功能固着 1. 定势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2. 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三) 问题情境(四) 酝酿效应(五) 原型启发(六) 情绪和动机状态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一) 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基本步骤1. 建

41、立接纳意见的气氛2. 鼓励学生仔细地界定问题3. 教育学生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4. 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5. 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点6. 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7. 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并给予反馈问题解决策略的训练采用主动的接受学习方式,辅以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和主动解决问题的经验,有分析,有批判地进行特定学科的教学。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造适当气氛,以利于解决问题。让学生熟悉学科在基本理论、认知论和方法论方面的问题,熟悉该学科所特有的发现知识的策略,使学生养成有分析地提出异议的态度和准确地使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解题过程的习惯。创造性的实质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独特成品的能力或特性。创造性与智力与人格(一)创造性

42、与智力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二) 创造性与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能从多种设想出发,不按照常规地寻求变异,使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法相辐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它有三种基本特性: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构成1. 直觉思维与 分析思维相结合2. 辐射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3.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4. 再造想象基础上的创造想象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 创造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高度容忍标新立异者和偏离常规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43、”。2. 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的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暂缓做出评价,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3. 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术自我意识的意义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自我意识的结构(一)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识的,情感的和一直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二)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实现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从自我观念来看,可分为实现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三个维度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个体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一) 自我

44、中心期(二) 客观化时期(三) 主观化时期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一) 自我意识的分化(二) 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1. 以学习成才为中心的自我探究2. 以社会活动为中心的自我探究3. 一个人未来的前途和发展为中心的自我探究4. 以自我的社会价值为中心的探究(三) 自我意识的统一1. 自我肯定型2. 自我否定型3. 自我矛盾型4. 自我扩张型5. 自我萎缩型自我意识的转化与稳定一、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一)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总体发展水平较高,大多数的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别人对他的评价是比较一致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基本是协调统一、同步发展的,自我

45、意识已经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大学生自我意识总体上是随年龄上升发展。三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调控发展较低,大学一、二、四年级基本上随年纪而发展。大三学生的自我体验最为强烈,大一、大二、大四反战趋势基本一致。 (二) 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发展特点6. 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7. 自我评价能力在增强,但仍有片面性8. 自我概念的变化(三) 大学生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1. 自我体验的丰富性和波动性2. 自我体验的敏感性和情境性3. 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四) 大学生自我调控的发展特点 自我设计、自我完善的愿望强烈;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反抗倾向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一、 全面认识自

46、我(一) 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二) 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三) 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四) 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五) 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六) 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二、 积极悦纳自我 培养学生积极悦纳自我的态度,首先要引导他们积极的平角自己。其次,要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三、 努力完善自我(一) 确立正确理想自我(二) 努力提高实现在我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一. 态度的实质与结构(一) 态度的实质态度是通过学习而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态度的三个基本特征:1. 态度是一种“内部状态”,是一种行为的倾向性或发应准备状态,不是实际反应本身。2. 态度与能力不同,能力决定人们能否顺利完胜某些任务,态度则决定人们的行为选择,即决定人们愿不愿意完成某些任务。3. 态度是通过经验组织或学习而形成的。(二) 态度的结构1、 态度的认知成分2、 态度的情感成分3、 态度的行为成分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一) 品德的实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