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提问造就有效教学.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2001118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提问造就有效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艺术提问造就有效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提问造就有效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提问造就有效教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艺术提问造就有效教学转载摘要:教学提问艺术,是一项随教学活动发生就存在的教学技能艺术,这一领域的研究对语文教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教学提问艺术是教师娴熟地综合运用教学提问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具有科学性、独创性的教学提问活动。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内在的学习需要,即认知需要(好奇心),交往的需要(自居作用),自我提高需要(上进需要,而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化则为激发这一心理需要提供了方法和情境,强化主体加工活动,同时也增强了师生双边交流,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因而造就了有效教学。关键词:艺术提问 造就 有效教学一、提出并简论观点:艺术提问可以造就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当前教育战线上的热门

2、话题,是教师们共同追求的教学目标。所谓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1有效果:只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2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教学活动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只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程度的评价。 什么是艺术提问呢?艺术提问,这里指教学提问艺术化。教学提问艺术是教师娴熟地综合运用教学提问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具有科学性、

3、独创性的教学提问活动。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内在的学习需要,即认知需要(好奇心),交往的需要(自居作用),自我提高需要(上进需要),而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化则为激发这一心理需要提供了方法和情境,强化主体加工活动,同时也增强了师生双边交流,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阅读教学成功全在于如何提出问题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成功的教学必须是有效的教学。可见,艺术提问对造就有效教学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艺术提问可以造就有效教学。我国教育家余映潮、宁鸿彬、钱梦龙、魏书生等在教学上之所以取得如此重大突破,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都很重视、讲究课

4、堂提问的艺术性,并在提问艺术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对语文教学很有指导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此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可以说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互动及教学进程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独立思考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实践证明: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参与式教学方式的成功运用,给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师生的共同成长。笔者在多年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十分重视参与式教学方式的运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总结出:能否成功构建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关键在于提问设计精巧与否,

5、即能否提出艺术性的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促使师生从知识能力转化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也就是说,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化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二、追求艺术提问实现有效教学的必要性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媒体,它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十分广泛,然而尚有很多老师特别是农村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还存在着大量的弊端,这集中表现在:1问题随意性很大,缺乏针对性,无助于教学目标实现;2问题零碎,逻辑性差,节奏松散,思维跳跃性大,缺乏连贯性。3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或问题过难,启而不发;4问题过多,没有层次梯度;5提问抽象,笼统,表意不明等等。这些弊端导致了课堂教学

6、中学生的负效学习。因而,课堂提问实效性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提问艺术化应该成为我们设计课堂问题追求的目标。三、如何精巧设计,才能做到提问艺术化,从而造就有效教学呢如何精巧设计,才能做到艺术提问,从而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思索、去分析、去探求解答,进而造就有效教学呢?我认为,教学提问艺术依据不同标准的分类有多种不同的提问形式,应根据学生认知的水平和文本处理的需要,做出具体的选择。教学提问艺术的要求也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既有对所提问思维方面的要求,也有对操作者行为态度方面的要求。在此,我站在初中语文实践者的角度仅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一)巧用语言,激活思维教师教学语言的对象是学

7、生,而教师又肩负启智增慧的社会责任,因此教师教学提问的语言必须恰当巧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艺术性使用课堂提问语言,一要富有启发性、激励性;二要语汇丰富,提问和解答妙语横生,流畅自如,形容得当,措辞清新,必要时画龙点睛,一语道破;三要语言风趣。幽默含蓄,耐人寻味;四要语言精练。对每个词句都能加以斟酌推敲,言简意赅。同时要恰当地使用轻重音和停顿。这样就可有效创设课堂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敏捷思考,迅速答问,引发创造性,进而实现师生的有效教学。 案例,我教美猴王课例片段:师:孙猴子是我们家喻户晓

8、,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对不对?生1:应该说“孙悟空”,不能说“孙猴子”生2:应说“孙大圣”,因他是“齐天大圣”生3:应该说“美猴王”,因课文题目这样称。师:大家说得好!美猴王孙大圣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本身有个发展过程。他是神、猴和人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最初是石猴,由于本领高强,又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便成了猴王,而且前面加了重要的字:美。那么美猴王究竟美在哪里呢?这片段是导入设问。第一问一开始用与课文、平常称呼有点区别、略带贬义而又显幽默的“孙猴子”的提法。这提问的语言激励性很强,激发出学生的交流欲望,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独特感受值得与同学们交流,导向明确。问题一出,马上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和浓烈

9、的兴趣,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接着按照学生提到的称呼用带有激情的语言顺势推出根据学习重点目标设定的第二问。用简洁的语言,形象概括了美猴王的形象特点和它成为美猴王的过程,突出其“美”然后发问,流畅自如,措辞清新,富有启发性。这一问直接明了切入主题,一上课就把学生的注意事力吸引到课堂上、文本中。学生积极、热情参与,合作探究,很快分析出了美猴王美之所在,即美猴王天地生成,聪明灵巧,本领超强,有胆有识,深孚众望的灵性和特点。就是因为运用了富于启发性、新鲜感和吸引力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了预定的情境中,使学生与教师在思维、语言上同步一致,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稍作

10、点拨,他们便轻松愉快地接受了知识。(二)巧选角度,变中求异艺术的提问需要教师对文本深入的把握,更需要教师跳出文本对全文进行整体处理。而整体处理离不开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是高效阅读教学的一种基本手段,它着眼于课文内容的优化,从那些值得探究品读的地方入手。这样的教学切入迅速,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悬念,也可以避免提问的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谈,避免总在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人物形象、写作特点上绕圈循环,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从而有效获取知识。生成新问题,形成能力。 案例1:上文的案例中,为了让学

11、生掌握美猴王中美猴王性格特点而设的问题就是从新的语言角度设问才产生了显著效果,如果直接从要理解性格特点切入,问:美猴王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或说:为什么称孙悟空为美猴王,他是怎样一个形象?等等,用这种陈旧的、概念化的说法,学生就会生厌,那就不会收到上述那种设问的效果。案例2:我在基础相当的两个班教社戏,根据课文“体会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一重点目标,在第一个班上课时,我抛出问题:请同学们谈谈课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从文中找依据。学生经过教师点拨,思考后大致上能讲出,但课堂气氛感觉平淡,学生似乎只在配合教师完成彼此认同的课堂上教与学的任务,缺乏课文人物形象应让人感受到的意趣之美,而且参与回答面小

12、。于是在第二个班教学本课,我从另一角度,换了一种方式提问:我们在阅读时应该跳进作品中去,与里边的人作心灵的沟通,设想一下,如果你来到了平桥村,你愿意与哪位小伙伴交朋友呢?呵!一石激起千层浪。“交朋友”,这本是少年中学生感兴趣的事,还要跳到作品里,那就更喜出望外了,问题从这个角度切入,一瞬间,课堂上呈现出与前一节课截然不同的热烈气氛。一生说:“我愿意和双喜交朋友,因为他大胆、有魄力、又如课本中是他向迅哥儿的祖母和母亲打包票的,迅哥才有机会和他们一块去看戏。”有一生说:“我愿意和阿发交朋友,虽然他出场不多,可我从他的一句话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从这句话中我觉得他没什么心眼,慷慨大方,不像有的人

13、斤斤计较”大家争着说,异彩纷呈。我抽了十多个学生起来说,并一一用一句话给予评价,精彩极了。学生非常兴奋,兴趣盎然,他们这么充满意趣,表明他们在积极思考,达到了对人物形象的体会把握这个目标。这就是巧选角度设计问题的奇功!(三)抓紧时机,引发生成教师在课堂上能抓紧有利时机,巧设问题,引发学生质疑,再依势组织学生解答,可以扩散学生思维,让思维能力向纵深方向发展。这样学生就能从所提问题发散开来,从而生成很多新鲜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使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达到有效教学。案例1:我们听罗丽娜老师上塞翁失马,她扣住课文题目提出了三个问题:1:你从题目可读出什么?2:你从题目联想到了什么?3:看到题目你想知

14、道什么?这三问,妙啊!可以说它是一个思维过程,即从文本发散生成的过程。三问各有侧重,而又都具有发散性。这样的一组问题在开课时同时抛出,一开始就点燃了学生各种思维(特别是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指定目标引着走,又可以充分自由发挥。三个问题带着学生自主去反复“质疑讨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思维能力。学生积极参与,不仅把课文既定目标的内容把握好了,还生成了很多新活的问题和知识。 案例2: 我和罗环林老师两人设计的研究课我爱那土地一文的教案片段:朗读指导:1自由读诗2节奏时长指导读评价3重音强调指导读评价披情入文,把握内容4大家反复

15、朗读了诗歌,你读出了什么内容?我们首先设计学生自由读文,接着分别进行节奏时长、重音强调指导及评价,之后即提问:大家反复朗读了诗歌,你读出了什么内容?这一问,妙在“读出”一词,它包揽了课文要求掌握的所有内容和课外的相关知识,比之“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是什么?写作特点是什么?”包揽的内容更广更深。这问题抓住学生反复朗读之后抛出,学生读懂了的内容和积蓄在脑海里的相关知识会马上涌现在他们的脑海里,促使他们快速思维、发散思维,进行有机地整合,使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发散性得到有机的训练、培养、加强,引发问题的生成,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从这一问中就可以领悟到“包罗万象”的内容。(四)深题浅问,问

16、题适度课堂提问必须根据文章设定的目标、重难点来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如果问题难度太大,就会导致学生冷场卡壳,达不到提问的目的,激不起学生的思索,更激不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无法让学生进入深层的思维状态中,因而提问就会失去应有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对于那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设计追问,作降低难度处理。提问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层次,有坡度,有台阶,要能使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实现有效学习。案例1:对石钟山记中写到的笑的理解,如果直接问:这三笑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农村的学生,恐怕很难跨越问题的鸿沟,那么可设计两个

17、较容易的问题对其降低难度处理:苏轼三次笑的内容分别在什么场合?内容各是什么?这样问,使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就能逐步达到对原来问题的理解。案例2:王学东教师的一个教例(详见中学语文教学1991年6期)。第一组提问:1粗读课文生,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2“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这八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第二组提问:4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五句)5(讲析“苔痕”两句的环境,两个用得好的动词、写景的顺序之后)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不多。从“苔痕上阶绿”可以看出)6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鸿儒)7作者

18、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呢?(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雅之士,以显现自己“德馨”)8朋友走了之后做些什么呢?(调素琴、阅金经)9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 (教学中顺势板书:景、友、趣)第三组提问:10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11作者自叱“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12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的抱负)13由此看来,这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14全文结局照应了文中哪一句?(惟吾德馨)(讲析中穿

19、插诵读、背诵训练)第四组提问:15同学们能交流一下自己的座右铭吗?16同学们愿意欣赏仿铭新作吗? 这个教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提问链”或一个“问题群”。是一个很有艺术性的网络式问题群。提问分四组,首先,四组提问在布局上很艺术:第一组的提问意在“切入”,开讲便触及到课文主旨;第二组提问意在“顺承”;第三组提问意在“深化”;第四组提问意在“引申”,四组提问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似“起承转合”,有一气呵成之美。有助于学生一步步、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再看16个问题的连接,采用“连环问”“顶计问”的设计艺术,16个问题就像“成语接龙”似的一个衔着一个,形成一种形式美妙的“追问”,把全篇课文的讲析

20、内容全部带了出来。这样使得学生易于接受,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逐步把握课文知识。第三,个体的提问的设计:有的提问起铺垫作用,有的提问起过渡作用,有的提问起引思作用,有的提问起活跃气氛作用。此中最具有艺术的,是不少的“曲问”或“逆问”,例如第5、6、7问,带着学生深深地进入文本。它们一反文言文教学中的串讲,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的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五)把握整体,妙在一问“把握整体,妙在这一问”是“提问大师”余映潮的“主问题”设计的精髓所在。“主问题”指的是对课文阅读能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他的问题设计很有见地,很具艺术性。余映潮的阅读教学艺术50讲236240页对此已经有很好

21、的论述,在这里我不再多作分析。他的问题教学非常成功,他的理论对我们阅读教学提问设计很有指导意义,值得我们用心学习和借鉴。 总之,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可以说,没有好的提问就不会有成功的教法,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只有艺术的提问才可造就有效的教学。因此,慎重地对待课堂提问应该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切不可把提问当作课堂教学的点缀,只求表面上轰轰烈烈,而不讲求实效。参考资料:1阅读教学艺术50讲余映潮2中学语文教学1991年6期王学东教师教例3为了教育的和谐发展新乡市有效教学课堂评价标准解读(二) 4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海南出版社5有效教学继续教育丛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