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一考点扫描考点名称考点热度(1)对诗中词语、句子意思的正确理解(2)意境分析(主旨把握)(3)名句赏析(4)考查诗歌写作特点(5)品味诗词中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二、考题特点:1.重在语言品味、内容理解、情感把握;2.以简答题为主,分值6分。3.题材大多选用课外的绝句,涉及各种主题。三常见题型:1. 寻找意象: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一般说来,在创作时,诗人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情言志向,化客观事物为意象。这类题目通常要求找出诗歌中写到的景象、事物、人物等意象。实际上是考察对诗歌的整体把握。提问方式:诗中写到了雨中(雪中、春
2、天等)的哪些景物?2. 描绘画面:是考察对诗中词语、句子意思的正确理解,要求展开联想,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某句诗的画面。3. 理解意境(把握主旨):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融合而创造出的让人产生联想与想象的艺术境界。它包括景(境)和情(意)两个方面。提问方式一般是: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作者借对某种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理想?4. 品味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诗词中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或:某句诗中你认为哪一个字应
3、该重读?为什么?5. 句子赏析。古诗词中的名句,有的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有的抒情真挚,感人肺腑;有的写景自然,怡人耳目。赏析名句,主要着眼于诗句所蕴涵的丰富内容,有时也可以分析其语言技巧。有的诗句,作者当时用意未必如此,可读者在长期的阅读理解中给它赋予了新意,有了引申义,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6. 写作技巧分析。这种题型用来考查对诗歌写作特点的理解。常见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四、知识梳理与归纳(一)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古典诗词中,意象数量繁多,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春光秋露、鸟啼蝉鸣、柳絮
4、榆荚、清霜白露、冷雨寒窗、银烛青灯、晨钟暮鼓、古寺幽径、橙黄桔绿、小荷残菊,包罗万象。意象不仅数量多,而且形象最生动、意蕴最丰富、使用最灵活、表现力最强。蝉高洁莲花清纯不染松柏坚贞、孤傲鸿雁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愁、远大志向杨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表达离愁别绪。鹤、松、菊、东篱、桃源、采药等象征脱俗的隐士人格。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二)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
5、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应注意的问题: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李白的诗歌雄奇夸张,愤世嫉俗,乐观自信;杜甫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王维超凡脱俗、恬淡悠闲;苏轼旷达豪放,意境超脱;辛弃疾悲壮豪迈,意境开阔;李清照细腻深情,婉约凄切;陶渊明恬淡自然、醇厚隽永。2、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唐诗,尤其是边塞诗,
6、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贺雁门太守行等。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宋朝,已经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诗人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陆游的诉衷情等。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忽视。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复杂
7、的情感。如杜甫的春望,表达了诗人忧国、感时、恨别、思亲的复杂情感;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有无罪而被贬的愤慨,有为国除弊的义无反顾的决心,有思念家人、伤怀国事的悲凉,有交代后事的凄楚。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的风格之外的创作。(四)古典诗歌的分类及赏析要点1、怀古诗: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
8、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内容特点:(1)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2)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3)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4)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9、2、咏物诗:咏物诗在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形式标志:(1)以物象为题。 (2)咏(题、赠、赞)+物象。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1)写的是什么物,有什么特征。(2)寄托什么志。3、山水田园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
10、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内容范围: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人景。山水田园诗的主题:(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3)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绝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分析重点:景物特征。4、边塞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1、形式标志: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是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5、行旅诗和闺怨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基本主题: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行旅诗:主要表现行
12、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写作手法: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6、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
13、,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五)诗歌常用写作方法:1. 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主要有
14、: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白描、工笔、以乐景写哀情等。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等。 2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比、互文、通感、双关、设问、反问、对偶、衬托、引用典故、化用典故或诗句、反复等。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引用典故、铺垫、比兴、白描、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虚实结合、以动(声)衬静、化静为动等。 4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有开门见山、首尾照应、层层深入、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15、先总后分、以小见大、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这通常是分析整首诗,中考题中较少出现)五、解题方法指导:赏析诗歌,应该通过反复吟诵、联想,抓住诗词(曲)中的意象,深入体味作品的意境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品味诗词(曲)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应正确理解其在诗歌中的含义,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1.寻找意象: 读诗作解诗意找意象【例题解析】双调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曲中写了哪些秋景?(2分)【参考答案】曲中写到了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 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渲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表达自己漂泊
16、多年、功名未就、有家难归的思想感情。2、描绘画面: 找全意象展开联想,形成画面运用恰当的修饰语或修辞通顺流畅地表达。【例题解析1】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问题: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以内)。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想象描述类诗歌鉴赏题,有字数限制,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画面”即要求将下片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再现出来。描绘时要将天外之“星”、山前之“雨”、“路转溪头”忽然呈现出来的社林“茅店”等形象无一遗漏地一一再现。此外,答题时还需要注意用语的简洁优
17、美。【参考答案】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例题解析2】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的描述出来。【参考答案】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市、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3、理解意境、主旨:(1)抓住意象和关键词语,再现画面;(2)运用恰当的形容词概括特征。【例题解析1】钟山即事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
18、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注释钟山:山名。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相对:对着山。问题: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解析:按应对策略所述,解答这类题目时,先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通过“涧水无声”“一鸟不鸣”“山更幽”这些词语可以概括出钟山环境清幽的特点。然后联系写作背景,王安石晚年变法失利后,辞官隐居钟山,过上了闲适的生活,这首诗是作者日游钟山时所写的。【参考答案】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意思基本对也给分)【例题解析2】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问题: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这首诗是
19、通过写景来抒情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前三句,作者描绘了计时的漏壶在静夜响起了“丁丁”滴水声、月亮时而遮住时而又露出、暗处的秋虫通宵在鸣叫的三幅画面,这是失眠的女主人公在秋夜的所见所闻。通过这些形象,再结合诗人婉约的诗风,我们可揣测诗人的思想感情为:思念丈夫。【参考答案】这首诗表达了思妇独守闺中的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意对即可)【例题解析3】十 五 夜 望王 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情景?(2分)【参考答案】 诗人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创设了一种万籁俱寂的情景,衬托了自己孤寂的心境,为下文写“秋思”作了铺垫。(2
20、分,意思对即可) 一句“落”在炼字上颇有妙处,试做简要分析。(2分)【参考答案】结尾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同时也与“无声”相契合,凸显月夜的静。(2分,意思对即可)4、品味炼字:品味炼字题型,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等来分析。(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如:黄河
21、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边塞之荒凉,朝廷对边关将士的不关心,深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例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青青”不仅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而且突出了杨柳青翠嫩绿的情态。 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抓住表现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感、
22、节奏感。 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婉转,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若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例题解析1】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问题: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解析:“闲”字面应为“清闲、闲适”的意思,但不能孤立的分析这个词的作用。按应对策略所述,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通过第三句可以看出,这首诗描绘的是妇姑浴蚕的劳动生活情景,事实上没有一个人闲着,是栀子花“闲着”,用了反衬、拟人的手法
23、。【参考答案】“闲”字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例题解析2】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参考答案】“断”是“断绝、隔绝”的意思,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
24、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例题解析3】湖 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萧鼓几船归。 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参考答案】写出了诗人愉快(高兴、愉悦等)的心情。从“人意好”(“好”“意好”)可以看出来。 第一句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妙?找出来并简析。【参考答案】“乱”字用得最妙。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繁花密林中传出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林间枝头的动感。(意思相近,答到其中一点即可)5、赏析句子:(1)看句子是否运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3)分析该方法的表达效果和语境作用,传达出诗人怎样
25、的感情。【例题解析1】春 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问题: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表现手法类试题,要求赏析三、四句,注意题目要求中的“修辞的角度”,这两句写白雪盼春,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雪花比作“飞花”,是比喻,然后再说出这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内容(或抒发了什么感情)。【参考答案】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例题解析2】新 柳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
26、柳影引他长。 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2分)【参考答案】颜色浅黄,形态纤长、轻柔。(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2分)【参考答案】“引”字照应了“百尺”一词,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倒影相连的画面,优美而有动感。(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例题解析3】咸 阳 值 雨温庭筠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略作分析。(2分)【参考答案】示例一:“悬”字是“悬挂”的意思,雨丝好像悬挂在天地之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咸阳雨景的雨脚如麻,连绵不绝的特点。示例二:“隔”是“隔开”之意,千千万万点雨丝将钓船隔开,写出了“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空濛的意境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分)【参考答案】示例一: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境全诗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答出“虚实结合”即可得满分)。示例二:诗人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诗人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答出“联想”即可得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