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与处理规范.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1836121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与处理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与处理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与处理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与处理规范.doc(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一、疼痛(一) 发生原因1 注射前患者紧张、恐惧。2 配制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速度过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3 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或操作手法欠熟练。4 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二) 临床表现1 注射部位疼痛感尖锐,推注药物加重。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三) 预防及处理1 给予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患者配合。2 原则上选择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准确配置药物,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3 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4 选用口径较小、锋利无倒钩的

2、针头进行注射。5 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6 疼痛剧烈者,予以止痛剂对症处理。二、局部组织反应(一) 发生原因1 药物本身对机体的刺激,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疫苗等)2 药物浓度过高、推注药量过多。3 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使用已污染的注射器、针头。4 皮内注射后,患者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5 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高,局部发生变态反应。(二) 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瘙痒、水泡、溃烂、破溃及色素沉着。(三) 预防及处理1 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2 正确配置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避免因剂量过大而增加局部组织反应。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4 让患者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不可随意搔抓或

3、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可随时告知医务人员。5 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起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6 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患者勿抓、挠、用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泡者,先用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泡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溃,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三、虚脱(一) 发生原因1 主要有心理、生理、药物、物理等因素引起。心理原因主要由于患者过度紧张及对护士的不了解产生的恐惧。生理原因主要由于患者身体虚弱,对各种外来刺激敏感性增强。2 护理人员操作粗暴、注射速度过快、注射部位选择不当,如注射在硬结上、疤痕处等,引起患者剧

4、烈疼痛而发生虚脱。(二)临床表现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出汗、乏力、眼花、耳鸣。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严重者意识丧失。(三)预防及处理1注射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并且态度热情,有耐心,使患者消除紧张心理,从而配合治疗;询问患者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在硬结疤痕等部位注射,并且根据注射药物的浓度、剂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做到二快一慢。3对以往有晕针史及体质衰弱、饥饿、情绪紧张的患者,注射时宜采用卧位。4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停止注射,立即做出正确判断,区别是药物过敏还是虚脱。如患者发生虚脱现象,护理人员首先镇静,给患者及家属以安全感;

5、将患者取平卧位,保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患者清醒后给予口服糖水等,数分钟后即恢复正常。少数患者通过给氧或呼吸新鲜空气,必要时静推50%葡萄糖等措施,症状可逐渐缓解。四、过敏性休克(一) 发生原因1 操作者在注射前未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2 患者对注射的药物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二) 临床表现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而引起胸闷、气促、哮喘与呼吸困难;因周围血管扩张而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口唇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因脑组织缺氧,可表现为意识丧失、抽搐、二便失禁等;其他过敏反应表现有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三)预防及处理1注射前仔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

6、敏史,尤其是青霉素、链霉素等易引起过敏的药物,如有过敏史者则停止该项试验。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疾病史者应慎用。2皮试观察期间,嘱患者不可随意离开。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异常不适反应,正确判断皮试结果,阴性者可使用该药,若为阳性结果则不可使用。3注射盘内备有0.1%盐酸肾上腺素、尼可刹米、洛贝林注射等急救药物,另备氧气、吸痰设施等。4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组织抢救:1)立即停药,使患者平卧。2)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1ml,小儿剂量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3)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呼吸受抑制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肌肉注射尼

7、可刹米、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有条件者可插入气管导管,借助人工呼吸辅助或控制呼吸。喉头水肿引起窒息时,应尽快实施气管切开。4)根据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或琥玻酸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内静脉滴注;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如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5)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扩充血容量。如有血压仍不回升,可按医嘱加入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滴注。6)若心跳骤停,则立即进行复苏抢救。如实施体外心脏按压,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等。7)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患者呼吸、脉搏、血压、神志和尿量等变化;不断评价治疗与护理效果,为进一步处置提供依据。

8、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低血糖反应】(一)发生原因皮下注射所致低血糖反应多发生在胰岛素注射期间。一般以血浆血糖浓度小于3.9mmol/L(70mg/dL)为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诊断标准。1 胰岛素使用不当。胰岛素剂量过大或病情好转时未及时减少胰岛素剂量;注射混合胰岛素时,长效胰岛素剂量的比例不当,长效胰岛素比例过大等,易出现夜间低血糖。2 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对胰岛素的吸收不好,使胰岛素吸收的量时多时少易产生低血糖。3 注射胰岛素没有按时进餐,或因食欲不好未能吃够正常的饮食量。4 临时性体力活动量过大,没有事先减少胰岛素的剂量或增加食量。5 肾功能不全患者,在使用中长效胰岛素时易出现低血糖。(二)临床

9、表现 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包括心慌、出汗、饥饿、无力、手抖、视力模糊,面色苍白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定向力下降、吐词不清、精神失常、意识障碍、昏迷。部分患者在多次低血糖发作后出现无警觉性低血糖,患者无心慌、出汗,视力模糊、饥饿、无力等先兆,直接进入昏迷状态。持续时间长(一般认为大于6小时)且症状严重的低血糖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甚至不可逆转。(三) 预防及处理1 严格遵守给药剂量、时间、方法,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更换注射部位。2 准确抽吸药液剂量。3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把握进针深度,避免误入肌肉组织。如对体质消瘦、皮下脂肪少的患者,应捏起注射部位皮肤并减少进针角度注射。4

10、 避免注射皮下小静脉血管中。推药前抽回血,无回血方可注射。5 注射后勿剧烈运动、按摩、热敷、日光浴、洗热水澡等,并准时用餐。6 注射胰岛素后,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发生低血糖症状,立即监测血糖,同时口服15-20g葡萄糖或馒头等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严重者可静推50%葡萄糖4060ml。7 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对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多次反复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胰岛素注射有关知识的宣教,直到患者掌握为止,让患者携带糖尿病急救卡;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家属要进行相关培训。肌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神经性损伤】(一) 发生原因主要是药物直接刺激和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二) 临床表现注射当时即出现

11、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和活动范围减少。约一周后疼痛减轻。但留有固定麻木区伴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发生于下肢者行走无力,易跌跤。局部红肿、疼痛,肘关节活动受限,手部有运动和感觉障碍。受累神经及神经损伤程度:根据受累神经支配区运动、感觉障碍程度,分为完全损伤、重度损伤、中度损伤和轻度损伤。分度标准如下: 完全损伤:神经功能完全丧失; 重度损伤:部分肌力、感觉降至1级 中度损伤:神经支配部分肌力和感觉降至2级; 轻度损伤:神经支配区部分肌力和感觉降至3级。(三) 预防及处理1 周围神经药物注射伤是一种医源性损伤,应在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等方面严格把关。2 注射药物应尽量选用刺激

12、性小、等渗、pH值接近中性的药物,不能毫无科学根据地选用刺激性很强的药物作肌肉注射。3 注射时应全神贯注,注意注射处的解剖关系,准确选择臀部、上臂部的肌肉注射位置,避开神经及血管。为儿童注射时,除要求进针点准确外,还应注意进针的深度和方向。4 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射痛,应考虑入神经内的可能性,须立即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5 对中度以下不完全神经损伤要用非手术治疗法,行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将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中度以上完全性神经损伤,则尽早手术探查,做神经松解术。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一、静脉炎(一) 发生原因1 无菌操作不严

13、格,可引起局部静脉感染。2 输入药液过酸或过碱,引起血浆pH值改变,可以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机能而发生静脉炎。3 输入高渗液体,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发生萎缩、坏死,进而局部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并释放组织胺,使静脉收缩、变硬。4 由于较长时间在同一部位输液,微生物由穿刺点进入或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或静脉留置针放置时间过长、各种输液微粒的输入均可以因机械刺激和损伤而发生静脉炎。5 输液速度与药物浓度的影响: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抗癌药物多系化学及生物碱类制剂。6 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如青霉素,浓度过高可使局部抗原抗体结合,释放大量的过敏毒

14、素,最终引起以围绕在毛细血管周围的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渗透性炎症;长期使用,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形成红肿型静脉炎。(二) 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病后因炎症渗出、充分水肿、管腔变窄而致静脉回流不畅,甚至阻塞。(三)预防及处理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操作中局部消毒不严密或者针头被污染。力争一次穿刺成功,穿刺后针头要固定牢固,长期静脉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注意保护血管。2选用上肢静脉,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尽量选用粗的血管。3严格控制药物浓度和输液速度,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浓度要适宜,且输注的速度要均匀而

15、缓慢,因药物浓度过高或输液速度过快都易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4严格掌握药物配伍禁忌。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抗炎能力。5一旦发生静脉炎,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根据情况局部进行处理:1)局部热敷;2)用50%的硫酸镁行湿敷;3)中药如意金黄散外敷;4)云南白药外敷等;5)土豆片外敷。二、药液外渗性损伤(一)发生原因引起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主要有:药物因素;物理因素;血管因素;感染因素和静脉炎;穿刺不当,致穿破血管,而使药液漏出血管外;患者躁动,针头固定不牢,致药液外渗;当患者长时间休克,组织缺血缺氧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特别是在

16、肢端末梢循环不良部位处出现外渗;血管弹性差、穿刺不顺利、血管过小,或在注射过程中药物推注过快。(二) 临床表现注射部位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低。血管收缩药物引起毛细血管平滑肌收缩,局部表现肿胀、苍白、缺血缺氧。高渗药液外渗,使细胞严重脱水死亡。阳离子溶液外渗,氯化钙等,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性,产生剧痛。(三) 预防及处理1 认真选择有弹性的血管进行穿刺。2 选择合适的头皮针,针头无倒钩。3 妥善固定针头,避免在关节活动处进针。4 加强巡视,尽早发现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杜绝外渗性损伤,特别是坏死性损伤的发生。5 推注药液不易过快,一旦发生推药阻力,检查穿刺局部有无肿胀,如发生药液外渗,应终止注

17、射。6 发生药液外渗后,根据外渗药液性质及局部情况采取对症处理。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一、过敏反应(一)发生原因1 输入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2 患者呈过敏体质,输入血液中的异体蛋白质同过敏机体组织细胞结合,形成完全抗原而致敏所致。3 多次输血的病员,可产生过敏抗体,抗原和抗体相互作用而产生过敏反应。(二)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发生在输液后期或即将结束时,也可在输血刚开始时发生。轻者出现皮肤局限性或全身性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轻度血管神经性水肿(眼睑、口唇水肿);严重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腹痛、腹泻、神志不清、休克。(三)预防及处理1 既往有输血过敏史者尽量避免输血,因病情需要一定要输血时

18、,应输注洗涤红细胞或冰冻红细胞,输血前半小时口服抗组胺药或使用类固醇类药物。2 仅表现为局限性皮肤瘙痒、荨麻疹或红斑时,可减慢输血速度,不必停止输血,口服抗组胺药物。输血反应重者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畅,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根据医嘱给予肾上腺素。3 过敏反应严重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予以高流量吸氧;有呼吸困难或喉头水肿时,应及时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防窒息。二、溶血反应(一)发生原因1 输入异型血:供血者和受血者血型不符,造成血管内溶血,一般输入10-15ml即可产生症状。2 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发生溶血:如血液贮存过久、保存温度不当(恒温4摄氏度)、血液震荡过剧、血液内加入高渗或低渗

19、溶液或影响pH值的药物、血液受到细菌污染等,均可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3 Rh因子所致溶血,一般在输血后12小时发生,也可延迟至67天后出现症状。(二)临床表现1 为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开始阶段,由于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可引起头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和胸闷等症状。中间阶段,由于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散布到血浆中,可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等症状。最后阶段,由于大量的血红蛋白从血浆中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变成结晶,致肾小管阻塞;又因为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使肾小管内皮缺血、缺氧而坏死脱落,也可导致肾小

20、管阻塞。患者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可迅速死亡。2 溶血程度较轻的延迟性溶血反应可发生在输血后7-14天,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等。3 还可伴有出血倾向,引起出血。(三)预防及处理1 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严格三查七对。2 采血时要轻拿轻放,运送血液时不要剧烈震荡,严禁使用变质血液。3 一旦怀疑发生溶血,应立即停止输血,维持静脉通路以备抢救时静脉给药,及时报告医生。保留血袋并记录。4 核对受血者与供血者姓名和ABO血型、Rh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做ABO血型、Rh血型、不规则抗体及交叉配血试验。5

21、 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以排除细菌污染反应。6 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防止或减少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7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尿色的变化并记录,对于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如出现休克症状,给予抗休克治疗。动脉穿刺抽血法操作并发症一、皮下血肿(一) 发生原因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血管同一部位穿刺使血管形成多个针孔造成皮下渗血;抽血完毕穿刺部位按压时间及压力不够,或按压点不正确;穿刺针针头太大;穿刺时用力过大,针头穿过血管壁,造成血肿。(二) 临床表现穿刺点周围皮肤苍白、毛孔增大,皮下肿大边缘清楚。次日,穿刺点周围皮肤青紫,肿块边界不清,水肿加剧;患者局部疼痛、灼

22、热、活动受限。(三) 预防及处理1. 掌握穿刺进针的角度和深度,防止穿破动脉后壁。避免在一个部位反复穿刺,以免引起动脉痉挛,增加对动脉的损伤度,造成出血不止。2. 血肿轻微,肿胀局限不影响血流,暂不处理;肿胀加剧立即按压穿刺点同时用硫酸镁湿敷。3. 血肿发生后24小时内用冷敷,24小时后采用热敷,50%的硫酸镁湿敷使血肿消退,减轻疼痛。二、筋膜间隔综合征及桡神经损伤筋膜间隔综合征是由于筋膜间隙内容物的增加、压力增高,致筋膜间隙内容物主要是肌肉与神经干发生进行性的缺血、坏死。(一) 发生原因桡动脉穿刺后按压不正确导致出血,致使间室内容物体积增加,筋膜间室内组织压升高,压迫神经所致。(二) 临床表

23、现1. 疼痛:早期因损伤部位和程度不同各有差异,随病情发展疼痛加剧,呈持续性、难以忍受的剧痛。当压力上升,感觉神经纤维麻痹时,疼痛随之减退或消失。2. 肿胀及压痛:解除压迫后迅速出现受压区局部肿胀,有压痕,皮肤发亮,有光泽,张力增高,肌肉变硬,局部广泛性压痛;被动牵拉受累区远端肢体时,产生剧烈疼痛,这是该征早期的可靠体征;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先出现肌肉无力,进一步发展则可致完全丧失其收缩力。3. 受累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异常,表现为感觉过敏,减退或消失;饶神经损伤出现垂腕、功能障碍、个指弯曲呈鹰抓状、拇指对掌功能丧失。4. 脉搏:肢体远端脉搏在早期可比减弱,因此脉搏存在不能否定本综合征的存在。脉搏

24、消失和肌肉坏死挛缩为本征的晚期表现。(三) 预防及处理1. 同血肿的预防及处理2. 尽快给患者止痛,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利多卡因行神经阻滞麻痹效果好,也可肌肉注射止痛药。3. 注意观察肢体血运、感觉、运动情况如肢体双侧温差3摄氏度以上,皮肤颜色苍白,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及时请骨科医生作处理。4. 骨筋膜间室切开减张术可避免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口腔护理法操作并发症【窒息】窒息是指异物滞留在食管、气管或支气管,阻塞呼吸道而引起呼吸困难或发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一)发生原因1 医护人员为昏迷患者或使用了某些抗精神病药物导致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行口腔护理时,由于粗心大意,棉球遗留在口腔,导致窒息。2 有假牙

25、的患者,操作前未将假牙取出,操作时假牙脱落,严重者造成窒息。3 为兴奋、躁动、行为紊乱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因患者不配合操作,造成擦洗的棉球松脱,掉入气管或支气管,造成窒息。(二)临床表现窒息患者起病急,轻者呼吸困难、缺氧、面色发绀,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小便失禁、鼻出血、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停止。(三)预防和处理1 操作前清点棉球数量,每次擦洗时只能夹一个棉球,以免遗漏棉球在口腔,操作结束后,再次核对棉球的数量,认真检查口腔内有无遗留物。2 对于清醒患者,操作前询问其有无假牙;昏迷患者,操作前仔细检查牙齿有无松脱,假牙是否活动等。如为活动假牙,操作前取下存放于有标记的冷水杯中。3 对于

26、兴奋、躁动、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尽量在其较安静的情况下进行口腔护理,操作时,最好取坐位;昏迷、躁动、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应采取侧卧位,棉球不宜过湿以防误吸。夹取棉球最好使用弯止血钳,不易松脱。4 如患者出现窒息,应及时处理。迅速有效清除吸入的异物,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采用一抠、二转、三压、四吸的方法。一抠即用中食指从患者口腔中抠出或用血管钳取出异物,这是最迅速有效的方法。二转即将患者倒转180,头面部向下,用手拍击背部,利用重力作用使异物滑落。三压是让患者仰卧,用拳头向上推压其腹部,或让患者站立或坐位从身后将其拦腰抱住,一手握拳顶住其上腹部,另一手握住此拳,以快速向上冲力反复冲压腹部,利用空气压

27、力将异物冲出喉咙,如果让腹部对准椅背或桌角用力向上挤压,效果更佳;但应注意避免腹腔内脏器,尤其是肝脏挤压伤。四吸即利用吸引器负压吸出阻塞的痰液或液体物质。5 如果异物已进入气管,患者出现呛咳或呼吸受阻,先用粗针头在环状软骨下12cm处刺入气管,以争取时间进行气管插管,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解除呼吸困难。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胃食管返流、误吸】是胃内食管经贲门、食道、口腔流出的现象,为最危险的并发症,不仅影响营养供给,还可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一) 发生原因1. 体弱、年老或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反应差,贲门括约肌松弛而造成返流。2. 患者胃肠功能减弱,鼻饲速度过快,胃内容

28、物潴留过多,腹压增高引起返流。3. 吞咽功能障碍使分泌物及食物误吸入气管和肺内,引起呛咳及吸入性肺炎。(二) 临床表现鼻饲过程中出现呛咳、气喘、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咳出或经气管吸出鼻饲液。患者出现体温升高,咳嗽,肺部闻及湿性啰音和水泡音。胸片有渗出性病灶或肺不张。(三) 预防及处理1. 选用管径适宜的胃管,坚持匀速限速滴注。2. 昏迷患者翻身应在鼻饲前进行,以免胃因受机械性刺激而引起返流。3. 鼻饲前确定鼻胃管位置,每隔4小时回抽胃液,观察并监测胃内潴留情况,胃内容物大于150ml,暂停鼻饲。4. 对危重患者,鼻饲前应吸净气道内痰液,以免鼻饲后吸痰憋气使腹内压增加引起返流。鼻饲时和鼻饲后取半坐

29、位,借重力作用防止返流。5. 误吸发生后,立即停止鼻饲,取头低右侧卧位,吸取气道内吸入物,气管切开者可经气管套管内吸引,然后胃管接负压瓶。吸痰法操作并发症一、低氧血症(一) 发生原因1. 吸痰过程中供氧中断,导致缺氧或低氧血症。2. 吸痰时负压抽吸将肺内富含氧气体吸出,从吸痰管周围卷入的气体是氧浓度较低的空气,导致吸入氧浓度降低。3. 气道内注水易引起小气道阻塞和肺不张,导致低氧血症。4. 原有缺氧性疾病,吸痰前未将吸氧浓度提高。5. 吸痰时负压过高,时间过长、吸痰管外径过粗、置管过深等均可引起低氧血症。6. 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在吸痰过程中脱离呼吸机的时间过长。(二) 临床表现呼吸加深加快,脉

30、搏加强,脉率加快,血压升高,肢体协调动作差等,进一步缺氧时,表现为疲劳,精细动作失调,注意力减退,反应迟钝,思维紊乱;严重时出现头痛、紫绀、眼花、恶心、呕吐、耳鸣、全身发热,不能自主运动和说话,出现意识丧失、心跳减弱、血压下降、抽搐、张口呼吸、甚至呼吸停止,继而心跳停止。(三) 预防及处理1. 吸痰管口径选择适当,不阻塞气道。2. 给予未带气管插管患者吸痰时,如吸痰过程中患者出现咳嗽,应暂停操作,让患者将深部痰液咳出。需要时再继续吸痰。3. 给予未带气管插管者吸痰时,可刺激气管隆突处引起患者咳嗽反射,但注意不宜反复刺激。4. 吸痰不宜深入至支气管,以免堵塞呼吸道。5. 使用呼吸机患者吸痰时间不

31、超过15秒,吸痰前给予纯氧吸入。6. 吸痰时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动脉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7. 发生低氧血症者,加大吸氧流量或给予面罩加压吸氧,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二、呼吸道黏膜损伤(一) 发生原因1. 吸痰管质量差,质地僵硬、粗糙、管径过大。2. 操作不当,缺乏技巧,炎症时鼻腔充血肿胀,鼻腔狭窄易更加狭窄,造成损伤。3. 患者烦躁不安、不合作、头部难固定,吸痰过程容易黏膜损伤。4. 呼吸道黏膜有炎症水肿及渗出时,易损伤。(二) 临床表现气道黏膜受损可吸出血性痰;纤维支气管检查可见受损处黏膜糜烂、充血肿胀、渗血甚至出血。(三) 预防及处理1 使用优质、前端钝圆有多个侧孔的吸痰管,吸引前用生理盐水润滑前端。2 选择型号适合的吸痰管,吸痰管插入长度为患者有咳嗽或恶心反应即可,有气管插管者超过气管插管12cm,插入动作轻柔,特别是经鼻腔插入时不可用力过猛;禁止带负压插管,抽吸时吸痰管必须旋转向外提,严禁提插。3 吸痰前评估患者的出凝血指标。4 吸痰时负压不应过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