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062010)一、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人才培养总是同一定的社会需要和经济发展相联系的,脱离实际的人才培养是没有出路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我们认为把握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变化、立足我们自己的优势、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培养计划是十分重要的。在制定培养计划中,我们将坚持以下几点:“厚基础、精专业、重操作、强能力”;把握学科体系,既符合教育部本科专业设置目录的要求,又具备一定特色;课程设置科学合理,不简单灌输,更注重能力培养。 (一)厚基础、精专业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和我们的认识,我们认为在培养方
2、案设计中的一个总体思想是:“厚基础、精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属于管理学范畴,从人才成长、发展的阶段考虑,应在拓宽专业,加强管理学、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再考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问题。另外从人才的社会适应性考虑,较宽的专业背景有助于毕业生的就业和进一步深造。(二)重操作、强能力在教学安排上,大学三年级开始进人专业课教学阶段后,要注重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采用前面几个星期集中安排理论教学,余下的时间集中安排实践性环节,一方面,加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实验课力度,通过实验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到企业中去,或者到人事部门、咨询公司去,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
3、力,实现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向有指导的探索、研究式的学习转变。 同时,要注重学生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作的胜任力的培养。高校应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富有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等各种形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适应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服务意识、亲和力、学习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承受压力能力、适应力、主动性等。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力资源胜任力,培养其自身良好的专业气质。(三)突出专业特色人力资源管理之所以从工商管理学科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立专业,本身就意味着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人力资源管理正成为管理的核心。人力资源管理
4、具有自身内在的规律和特点,这就要求本专业的人才应该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特有的一些理论、方法、技术,并且具备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全面系统把握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能力,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门人才的急需。(四)定位于微观管理层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管理类专业下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我们的毕业生也主要面向企业,所以,专业定位不应该偏重于宏观管理层面,而应该着重于企业管理中的特定职能。二、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不明确现行的教学计划中对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规定较为笼统,缺乏具体内容,没有体现出自
5、身特色。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来讲,究竟是培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专业管理人员,还是培养企业人事或人力资源经理?是突出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还是突出若干人力资源管理操作技能?对这些具体问题的把握体现出认识上的模糊和矛盾。 (二)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结构不合理在设置课程体系上,既担心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系统的整体把握,又担心学生对人力资源职能细分的深度专业掌握;专业课程之间缺乏系统整合,各门课程在内容划分上常常交叉重叠,同一个内容在好几门课都讲。 (三)没有较为成熟的专业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作为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体系,是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形成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独特专业教学模式
6、,是一个专业成熟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MBA教学模式可以说是我国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但这种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对案例内容有切实的把握。这是本科学生所无法达到的。因此,研究探索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点相适应,能满足新世纪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需要的本科专业教学模式,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师资力量薄弱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和教育者绝大多数从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甚至经济学转行而来,还有部分是 MBA的毕业者,他们把综合的学科知识和灵活的教学思想带入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中来。但是,我们很难在教育界发
7、现真正的从事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教师,这也就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高高架空、不务实的源头。 (五)缺乏在校期间的实验训练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来说,一是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学好工作分析、人力资源测评理论与方法、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劳动法学、培训与开发管理等课程;二是要深入了解人资源管理的实践,并强化对理论的认识和运用。单靠学生的毕业实习提高学生的人力资源的专业设计能力,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显得极为重要。三、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措施(一)明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定位 1、走宏观还是微观的道路。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包括宏观和微观两大部分。从宏观上看
8、,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战略、政策环境、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等都是决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大问题。同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即社会保障问题,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商品化等改革方案,实际上都是宏观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这就要求高校能够培养出在宏观层面上制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政策的人才。从微观上看,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密切相关,侧重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需要。我们认为,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去向主要为企业,因此应该着重于微观层面。 2、走战略还是战术、技术路线。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层面、多维度的,既有战略和决策层面 (人力资源总监或副总裁),又有战
9、术层面(组织变革与企业文化的设计与推行)、还有技术层面(薪酬制度设计、工作分析与设计、绩效标准制定、员工关系协调)等不同层面的人才要求。当前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无论是决策层还是技术层都极度缺乏专业人才。结合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层次和兴趣方向,我们认为本专业应着重技术路线。 (二)加快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设途径 1、突出专业特色模块的设置。在 “厚基础、精专业、重操作、强能力”的原则指导下、在特色模块设置中,以管理学为基础,以人力资源管理各专业模块为主导,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从应用型人才培养角度出发,课程安排的重点放在专业讲授与训练上。 2、细分专业方向,建立导师制
10、。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自身的发展定位,可在三、四年级开展较多的选修课程,针对学生未来不同职业定位方向的具体方面开设一些相应的基础课程。比如对于希望从事宏观人力资源政策制定的学生,可以开设一些法律、教育、人口学、社会学等方面的课程。而针对那些希望在企业内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可以开设一些较为实用的实务性操作、技巧方面的课程。在师资允许的情况下,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为学生建立专业兴趣做好引导工作。 3、注重专业技能训练,活化实践教学。(1)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设计专业实验课程。管理课程的实验不需要太多的实验设备和原材料,主要模拟办公环境和办公正规气氛,借助现代化的办公手段。建立人力资
11、源管理基础实验室,购置相应的硬件设备和一套先进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块项目对接实验,使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操作和实现方法。 (2)帮助学生开设虚拟公司,完成教学环节和实践任务。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可自发以团队的形式建立起主题公司,在公司内部轮流各司其职,对学习期间的每项任务进行有组织高效率的分工合作。这种形式有利于帮助学生亲历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从容地进行角色转变,包括从学生思维到职场思维的转变,从学生行为到职场行为的转变,从学生角色到职场人角色的转变。4、加大师资培养力度。作为一个新设立的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的短缺、现有教师专业教学与研究水平是可以理解的。但要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从校外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专门人才,尤其是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另一方面,立足本校,加大师资培养力度,通过担任专业课授课任务,参加有关科研课题的研究培养教师;也可以通过送出去进修、参加本专业学术会议等培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