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学校一班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学校一班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教版学校一班级数学上册教案 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把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一起看看苏教版学校一班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查阅! 苏教版学校一班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究并把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把握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同学的计算力量。 2培育同学学习和应用数学的爱好。 教学预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课前预备 考考你。师说数,生说数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出示情境图,松鼠妈妈和小松鼠采松果,依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 三、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1.小松鼠和妈妈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 通过多媒体演示,同学摆小棒、拨计数器等过程,让同学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 练习:32+5= 5+74= 74+3= 2. 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1(个) 生经受动动手、动动脑,试着总结出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练习:38-6= 77-3= 四、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1.生独立完成课本52页第4题,集体纠错、订正。 机动作业:课本第1题、第3题。 五、课堂小结 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采松果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松鼠
3、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 25-4=21(个) 苏教版学校一班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详细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究并把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4、经受与他人沟通算法的过程,培育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力量。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师: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美丽的动画,请你仔细看,然后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播放多媒体动画,最终定格为教材主题图画面。) 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松鼠妈妈正在教小松鼠学本事。你看,小松鼠跳动、爬树
4、、翻跟斗,学得多仔细啊!松鼠妈妈说:“你不是最喜爱吃松果吗?咱们去采松果好不好?”“好啊,咱们比比看谁采得多。”小松鼠边说边向树上爬去。最终,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只采了4个松果。(教室里响起热闹的掌声,该生兴奋地笑了。) 师:这么好听的故事,听完后你知道了什么?从中发觉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小松鼠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生2:我知道了松鼠妈妈采的松果多,小松鼠采的松果少。生3: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生4:有2只松鼠。生5:有两块数字牌和许多许多的大树。 (二)争论探究 1.提出问题 师:大家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1: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说什么呢? 师:谁情愿帮他解
5、决这个问题? 生2:妈妈说:“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生3:小松鼠说:“妈妈,我能帮你干活了。” 师:你对他们的回答满足吗? (生1微笑点头。同学齐说:“满足。”) 生4:我的问题是: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5:请问大家,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生6: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7:我还有一个问题:小松鼠采的松果和妈妈相差多少个?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师将生4,生5,生6,生7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2.探究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谁知道如何列出算式呢? 生:25+4=?(同学大部分已经能够说出
6、结果。) 师:同学们真聪慧!在小组内沟通一下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临时没有算出来的同学,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计数器等,也可以恳求同组的同学来帮忙。(同学动手探究,相互争论沟通;老师巡察,适时参加引导。) (同学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1:我是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就是25,再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个位上就有9个珠子,就是29。 生2:我摆小棒。我先摆上2捆,再摆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边摆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 生3:我是口算出来的。5+4=9,再加上20就是29。 生4:我也是口算出来的。看着25然后把4直接加到个位的5上,
7、就是29了。 生5:我是列竖式计算出来的,是我妈妈教我的。(向大家展现自己的竖式。)生6:我是口算出来的。反正我一看就知道25加4等于29。 师:同学们真聪慧!能够想出这么多的算法。那么你觉得在计算时要提示大家留意些什么呢? 生1:要看清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要弄错位置。 生2:要个位加个位,不要加到十位上。 生3:大家要仔细计算,不要马虎。 师:刚才大家想到的这些算法:拨计数器、口算、摆小棒、列竖式,都是很好的计算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洁? 生1:我认为口算最简洁。 生2:我也是认为口算简洁,由于列竖式我还不是很会。 3.类推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
8、面还有三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共同去解决。(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争论解决问题。老师参加其中一个小组的活动,并随时留意其他小组的活动。) 师:请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汇报给大家听。 组1:我们解决的问题是“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我们的算式是25-4=21。直接用5-4=1,20再加上1就是21。 师:谁听懂他们组的意思了?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生1:他们的意思是用5减4就足够减了,还剩下1,20根本用不着。所以25-4=21。 组2:我们解决的问题是“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算式也是25-4=21,也是用口算得出来的。 组3:我们解决的是“小松鼠和
9、妈妈相差多少个”这一问题,算式和口算方法与他们小组是一样的。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三个说法不一样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却是一样的呢? 生1:由于都是在算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差的个数。 生2:由于妈妈比小松鼠多的就是小松鼠比妈妈少的。 师:今日学习的计算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生:也可以是一位数加两位数。 生:只要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就会计算今日学习的算式。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第1题(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同学独立读图,解决问题,全班沟通。) 生:19-9=10(颗)。 2.第2题(出示情境图)。 师
10、: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 生:25-2=23(米)。 3.第3题:同学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沟通。 4.第4题:想一想,填一填。 师:认真观看每组中两个算式,你发觉了什么? 生:我发觉每一组的两个算式的得数是一样的。 生:我发觉每组两个算式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了位置。 师:你能试着自己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吗? 同学乐观举例: (1)34+5=39,5+34=39; (2)21+7=28,7+21=28; (3)83+4=87,4+83=87; (4)52+7=59,7+52=59; 师:假如不用你计算得数,你还能快速地举出类似这样的算式吗? 生1:47+68=,68+47=。 生2
11、:395+126=,126+395=。 生3:1000+800=,800+1000=。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能自己发觉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发觉其中存在的规律。那么你认为这节课自己表现如何? 生1:这节课我发言特殊乐观。 生2:在小组内我算得最快。 生3:我觉得自己发言不是很乐观,我会努力的。 师: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一下。 (同学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进行评价。) 师:这节课,大家表现都特别好!能够做到仔细思索,乐观发言,有效合作。盼望下一节课连续努力。 苏教版学校一班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把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
12、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沟通,初步经受在详细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力量。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同学学习的爱好和主动探究的意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同学回答春天)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也该出来活动了,你们看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课件显示情境图) 谁能把这幅漂亮的画面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同学讲故事说图意) 原来是小兔在请他的小伙伴们吃果子呢!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评析老师与同学情感接触,以谈话的形式自由沟通,并正确敏捷地运用情境教学,使同学融入想像的世界,激发同
13、学的学习爱好,获得乐观的情感体验。)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探究加法的计算方法 (1)师:你能依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吗?同学思索后,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一共有几盘果子?一共有多少个果子?重点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果子”的问题。 (2)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好吗?同学操作。(关心同学建立加减法的表象。) (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怎样列算式呢?依据同学回答板书:20+30=或30+20= (4)师:那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会算的同学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其他同学可用学具代替果子摆一摆。) 组织全班同学沟通算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用摆小棒
14、的方法计算,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由于2+3=5,所以20+30=50;由于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用数一数的方法10,20,30,40,50;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再拨3个珠子,合起来5个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师:那你喜爱哪一种方法呢?把你喜爱的方法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同学沟通。) (评析通过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育同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在计算时,同学思索的角度和方法都会存在肯定的差异,老师能充分敬重这些差异,并为同学供应沟通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沟通
15、让同学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同学的思维力量都得到进展,较好地体现了算法多样化。) 2.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请看发生了什么事情?(课件显示其次幅情境图,同学说图意。) 师:依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把你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好吗? (小组内沟通。老师巡察,对有困难的小组引导关心。)(全班沟通,依据同学回答板书:50-10=40或50-40=10。) (评析在同学已探究出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同学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学很简单由加法类推到减法,由此培育同学初步的学问迁移力量。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培育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力量。) 3.学
16、习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师:在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每一个数都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假如有的同学知道,就让同学介绍。) 边说边板书如下: 20+30=5050-10=40 加 加 和 被减 差 数 数 减 数 数 (老师再次举例说明。)(评析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再次激起同学求知的欲望,充分敬重同学已有的学问阅历,让同学体验到胜利的欢乐。)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长 1.师:吃完了果子,小兔子还给同学们出了几道题呢!(课件显示下图) (同学口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2.师:小猴子、小兔子、小刺猬玩得特别兴奋,又来了几只小动物,他们做起了找伴侣的嬉戏,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
17、的伴侣吗? 3.师:它们做完了嬉戏,高兴奋兴地去参与森林联欢会,很多小动物都来参与了。看!它们正在布置会场呢!(课件显示情境图)它们在说什么呢? (同学叙述图意,并解答。可能出现的算法有:80-30=50(张);30+(50)=80(张)。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师:开完了联欢会,小动物们也该回家了,你们看(课件显示)。 师:这两辆车够坐吗?你是怎么想的?(同学说思索过程,只要说得合理,都应赐予确定。) (评析以故事的形式贯穿练习,生动、好玩、层次分明。这样设计既符合儿童的特点,又为同学的思维供应足够的素材、足够的空间,使每个同学的思维力量、解决问题的力量都得到进展,特殊是“乘车”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培育了同学敏捷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兴奋吗?你学会了什么? 苏教版学校一班级数学上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