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2届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专题17 古诗词赏析(解析版).doc

上传人:秦** 文档编号:5154262 上传时间:2021-12-0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2022届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专题17 古诗词赏析(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备考2022届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专题17 古诗词赏析(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考2022届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专题17 古诗词赏析(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2022届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专题17 古诗词赏析(解析版).doc(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17 古诗词赏析(解析版) 古代诗歌的概念、分类等体裁特点,具体了解诗、词、曲的相关知识。对诗歌常用意象的了解;对诗歌常见主题的了解;对诗歌常用手法的了解。考点:1.识记诗歌的基本常识。 2.鉴赏诗歌的形象。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4.鉴赏诗歌的语言。5.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2019年题组】1.【2019届中考湖南郴州卷】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答题。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2、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上片:_下片:_【答案】上片:望月下片:怀人【解析】这首词上片重点写“望月”。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下片重点表达“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也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据此理解概括作答。(2)宋代胡仔若溪渔隐

3、丛话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请从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作出分析。 【答案】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的流露。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解析】考查对诗词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的理解。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特,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内容方面来说,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上片是对历代神话的推

4、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下片“人月”双及,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从布局方面来说,全词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去”与“回归”的矛盾和困惑,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的心胸,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希望,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据此理解分析作答。2.【2019届中考湖南衡阳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_两方面

5、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答案】听觉和视觉【解析】“角声”写战斗的号角之声,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燕脂凝夜紫”写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写颜色,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2)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B.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C.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D.尾联“

6、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答案】C【解析】诗中“不起”是指因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结合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现出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可知,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依然是斗志昂扬,毫不气馁。3. 【2019届中考湖南怀化卷】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睛。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是宋代词人陈与义晚年追忆洛

7、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B.这首词的上片写词人在往昔岁月中沉湎于午桥宴饮,流连于洛城繁华,昼夜游乐,豪情不再。C.下片中“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一句表现了词人对世事沧桑的感喟:经历国破家亡的流离之苦,看破尔虞我诈的宦海沉浮D.“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一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答案】D【解析】此题综合考查对词抒情手法、内容概括、思想感情的把握。D项,此词作者在最后表达的是消极和无奈,旷达和解脱没有。(2)这首词的上下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分别是_和_,全词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答案】(2)记叙议论(抒情)对

8、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解析】此题考查对词的表达方式和思想感情的理解。四、【2018届中考湖南湘潭卷】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请赏析“城春草木深”一句中的“深”字。 【答案】“城春草木深”写作者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渲染了残破凄凉景象。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情景交融。极富表现力。【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做此题要在了解写作背景的

9、基础上熟悉古诗内容,再进行赏析。“深”字用得好,这个字体现了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以此表现国家残破、人烟稀少,视野从满城到花鸟,给人以满目凄然的感觉。(2)诗人时年四十多岁,却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原因是什么? 【答案】国家残破(忧国);惦念远方亲人的安危(思家)。【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意思是: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诗人的愁绪源自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对亲人的思念还有对自己前途的担忧。【2018年题组】一、【2018届中考湖南湘西卷】阅读登飞来峰,完成下列小题。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1此诗最能体现

10、人生哲理的诗句是_,_。【答案】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句子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这首诗,意思是: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其中“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体现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2这两句诗包含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答案】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哲理的赏析。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

11、句诗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二、【2018届中考湖南益阳卷】阅读杜甫登岳阳楼一诗,完成下面小题。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下列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为律诗。律诗属近体诗,成熟于唐朝,分五言、七言两种。B首联是说久闻洞庭湖大名,今天终于来到。这与春夜喜雨望岳开头一样,都是平淡叙述,没有形容,亦没有运用修辞,我们由此能看出杜甫五言律诗的风格。C颔联是说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开,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

12、之中一般短短十个字,写出了洞庭湖壮丽生动的图景,意境开阔。D尾联写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写“我”凭栏眺望之所感。“凭轩”一句与题目“登楼”遥相呼应,收束全诗,从而使全诗浑然一体。【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B春夜喜雨中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所以“都是平淡叙述,没有形容,亦没有运用修辞”说法有误。2请写出这首诗的抒情诗句;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这些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抒情诗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情感:诗歌后两联写登临之感:战乱

13、不休致使诗人与亲朋之间音讯不通,贫病交加的自己只得生活在一叶孤舟之上,况且北望关山,战乱频仍,唯有老泪纵横。这些抒情诗句既抒写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穷愁潦倒、壮志未酬),更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虑)。【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及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三、【2018年中考湖南岳阳卷】阅读王维的少年行(其二),完成下面小题。少年行 王维(唐)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1诗中少年形象具

14、有怎样的特征? 【答案】慷慨从军、英姿勃发、不畏艰难、视死如归、充满豪侠气概和英雄主义精神。(围绕“侠骨豪情” “英雄气概”“爱国精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解析】考查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前提和基础。这四句诗的意思:刚刚离家就当上了皇家禁卫军的军官,随后又跟从骠骑大将军参加了渔阳大战。谁不知道奔赴边疆从军的艰苦和危险呢,但是为了国家纵然战死也无悔无怨。塑造了一个侠骨豪情、英姿勃发、视死如归的少年英雄的形象。2最后一句“纵死犹闻侠骨香”中运用“_”和“_”两词,以顿挫的用笔,更有力度地展示了少年的内心世界。【答案】(1)纵、 (2)犹【解析】考查根据题干要求对诗歌中重要字眼

15、的提取。也就是根据题干所给语境“以顿挫的用笔,更有力度地展示了少年的内心世界”提取关键词。答此题一要读懂诗句,二要读懂题干。“纵”和“犹”有“顿挫”特点,也准确地展示了少年的内心世界。了解和积累相关典型的诗词及作者,积累经典名篇。了解诗词鉴赏命题的类型,找准诗词鉴赏的切入点,做到有的放矢。如:常用意象、常见主题、常用手法湖南地区的题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一般设有2-3道题,以两道题的为多数,分值为68分。 内容有七九年级课本上的古诗赏析和课本外的古诗赏析。解题技巧:1内容鉴赏,品出诗歌的血肉。此类考题往往要求学生从诗词的用语与诗句着手,通过理解诗词描绘的意象,结合作者的创作风格和写作

16、背景,全面理解和剖析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准确的推断、描绘和概括。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2主题挖掘,挖出诗歌灵魂。 此类诗歌鉴赏题,重在挖掘诗歌的主题,要求学生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认识到诗歌所要表达的某一主题,即阐述的某一哲理,抒发的某一感情。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3手法鉴赏,悟出诗歌技巧。诗歌的创作手法是诗歌体裁较为独特的特征。该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创作手法的认知理解。这要求学生要明确常见的衬托与对比、联想和想象、寓情于景、情

17、景交融、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活用典故等创作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并能鉴赏其表达作用。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总结为:这首诗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4语言赏析,赏出诗歌美感。品味诗歌语言,主要是品味关键字词,古人写作诗歌讲究对字的推敲,所以有“炼字”“诗眼”之说。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18、【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流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解析】本题是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流水流出等画面。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本诗表达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2请简

19、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答案】虚实结合。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解析】本题是对虚实结合的手法的考查。结尾两句从溪水飘流落花来写溪流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有暗示美景更在深山幽境之意。这两句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充分引发了读者的想象。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二)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春光好欧阳炯天

20、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注】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金丝:金丝般的柳条1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诗人笔下的初春有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原作,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从原作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来分析作答即可。作者在诗中写了天气初暖,阳光和煦,各处花儿竞相开放,天地万物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从而表现出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欢和内心的愉快之情,据此可作答。2“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

21、阳?”这一句颇为后人称道,试做赏析。 【答案】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柳条映衬斜阳的美景,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从问句的角度答题:运用了问句的形式,写出词人陶醉于美景之中,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理解与掌握。要结合句子意思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意思是:透过那金丝般的柳枝,看得见一轮落日,仿佛柳枝就挂在斜阳上。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柳条映衬斜阳的美景,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22、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 请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山谷的阴面纵横散步着百丈坚冰,万里长空凝结着惨淡的阴云。【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描绘诗句画面的能力。题目要求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一诗句所展现的画面,答题时,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瀚海”“冰”“愁云”进行描述,并加以适当的描写。2.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了什么

23、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歌抒情的方式以及作品表现作者情感的能力。诗歌抒情的方式一般有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两种。这两句诗中“山回路转”“雪”属于景物描写,友人已远去,诗人还在驻足远望,这个举动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因友人归京产生的惆怅之情,所以诗歌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四)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A.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B.“小

24、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答案】B。【解析】解答这题,要在熟悉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如B项的“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是环境描写,营造的是一种幽静冷落的气氛,更增添了凄凉与愁苦之情。故该项的陈述错误。(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 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谦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

25、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什么?_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_【答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以及被贬的失意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词词句的赏析。1.表面指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合和月圆。实际是词人当时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落和对团圆

26、的向往。回答第2.题时,可先描述题所选诗句的意境,并分析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然后分析诗句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六) 品读下面的散曲,按要求回答问题。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曲中“踌躇”一词用的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诗人在经过潼关的时候,看到阿房宫变成一片废墟,不禁大发感慨,联想到国家,不禁悲从中来,回首长安,心情止不住的忧伤。“踌躇”一词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叹,表达了心中情绪激动,作者怀古伤今,自己心中暗叹。【解析】这首散曲的主旨是在漫长的封建

27、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踌躇”一词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叹,表达了心中情绪激动,怀古伤今,自己心中暗叹。(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答案】思乡【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的领悟。由尾联可领悟到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2“海日生残

28、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_【答案】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描写的是: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显然表现了时间变化、季节交替的自然之趣。第二问可从诗句所描写的意境之妙、用词的巧妙、运用修辞的作用等方面分析。(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小题。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

29、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2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号_居士。【答案】 东坡【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3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潋滟”意为波涛汹涌,写出雨后水量充沛。B“空蒙”即朦胧,暗示作者饮酒后醉眼朦胧。C一、二句赞美了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西湖美景。D三、四句写出淡妆浓抹的西施没有西湖美丽。【答案】 C【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

30、诗词内容要点、鉴赏古代诗歌作品语言的能力。 A项对“潋滟”的理解错误,潋滟:形容水波流动,并非“波涛汹涌”;“雨后水量充沛”理解错误,应是: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 B项理解错误,“空蒙”意思是: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而非“作者饮酒后醉眼朦胧”。D项理解错误,三、四句是诗人神来之笔,巧用比喻,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而不是说“淡妆浓抹的西施没有西湖美丽”。(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卜算子 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

31、作尘,只有香如故。1. 词的上阕通过描写梅花所处的环境,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_【答案】寂寞、苦闷、凄清【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所描写的意境的领悟。梅花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渲染了一种寂寞的氛围。“已是黄昏独自愁”描写的是苦闷而凄清的氛围。1. 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_【答案】表达自己孤傲、隐忍的品格与高洁的报国志向。【解析】本题考查对词作言外之意的领悟。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写出“孤傲、隐忍的品格”和“高洁

32、的志向”即可。(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苏 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_【答案】出猎时英姿潇洒,出猎的队伍浩大,观看出猎的百姓众多,以孙郎自喻。【解析】本题是对诗词相关内容理解和关键句子鉴赏能力的考查。第1题,就上阕内容而言,从出猎时的装束气派和“倾城随太守”的庞大气势以及“亲射虎,看孙郎”的雄心壮志,都是“少年狂”的具体表现。2.细读全词,请品析下阕中划线的句子。

33、_【答案】将拉开的弓箭比作满月,运用“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欲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解析】本题是对诗词相关内容理解和关键句子鉴赏能力的考查。从拉弓如满月的力度和“射天狼”的决心来看,表现了诗人大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展现了他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五)阅读钱塘江春行完成下列题目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对颔联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具有画面感。构图的背景是“暖树”和“春泥”,主体是“早莺”和“新燕”。B.具有动态感。一个“争”字,一个“啄”字,把飞鸟的灵动与欢快

34、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C.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几处”?“谁家”?妙在说不清,让读者放飞想象。D.给人丰富的生活知识。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了解了“早莺”和“新燕”的生活习性。【答案】D【解析】早莺争暖”,新燕啄春泥搭窝,这里作者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在突出湖上春的活力与生机,并不是有意写“生活习性”。2.对为尾联中“最爱”一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之情B.画龙点睛,突出了诗人喜爱钱塘湖的原因。C.巧用白描,突出了钱塘湖畔绿色醉人的景象。D.刻意渲染,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依恋之情。【答案】A【解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观赏钱塘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

35、而“最爱”一词直接吐露诗人对西湖的由衷喜爱。3.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兴趣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的春意。B.“渐欲”“才能”两个词语,动态地表达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C.这首诗观察点不在某一处,而是边行走,边观察,多角度描写钱塘湖春景。D.这首诗处处紧扣季节特征,把春天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答案】C【解析】诗的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明确了所写春景的方位,也便明确了观察点之处钱塘湖。4.与本诗感情基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

36、阵子)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答案】B【解析】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A项咏梅坚强不屈的精神。B项是写清明节后的景物:池上碧苔,叶底黄鹏,白天渐长,飞絮轻盈,写出一幅美好的春景图,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与钱塘湖春行的感情基调相近。C项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D项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六) 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回答问题。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答案】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的把握。诗歌一般有送别诗、边塞诗、山水诗、田园诗、怀古诗、思乡诗、爱国诗、咏物诗等等分类。本诗的尾句“仍怜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