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卷)备考2022年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考试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卷)备考2022年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考试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试题命制中心备考2022年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1)关关雎鸠,_。(诗经)(2)最爱湖东行不足,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长风破浪会有时,_。(李白行路难)(4)夜来城外一尺雪,_。(白居易卖炭翁)(5)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天接云涛连晓雾,_。(李清照渔家傲)(7)为篱下黄花开遍,_ 。(秋瑾满江红)(8)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9)衔远山,吞长江。_,_。(范仲淹岳阳楼记)(10)劝说是一门艺术,当朋友陷入困境,找不到出路时,你可以借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
2、鼓励其坚定信念,勇于开拓。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初唐“四杰”是指杜牧、王勃、骆宾王、王维。B普希金,俄国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D陋室铭的“铭”和马说的“说”都是古代的文体。3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6分)朗读者精心挑选经典美文,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旨在实现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展现真实的人物情感。节目呈现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它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理念。其mèi力并不仅仅在于朗读本身,嘉宾分享的故事同样精彩。这些简单的过往经历却有着深刻的【甲】
3、(底蕴 内涵)或动人的情感在里面。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在节目中畅谈与儿子之间的矛盾、分歧、隔hé 乃至冲突,与观众【乙】(分享 共享)对儿子的教育心得及父子间的相处之道,令人感慨。不少人把朗读者喻为传播文化的一股清流,以此肯定该节目的创办意义。(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选择题只填序号)。(2分)mèi力(_) 隔hé(_)(2)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2分)【甲】_ 【乙】_(3)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出来。(2分)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5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
4、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这首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体。B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贴切。C颈联运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典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对前途的忧虑。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感人至深。5诗的尾联是千古名句,请分析诗人在此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6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
5、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 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中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
6、,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贵义) 【注释】冠履:帽子和鞋。一言:一句话,指关系到义与不义的句话。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鱼,我所欲也 欲:_ (2)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_(3)万事莫贵于义 于:_ (4)予子天下 予:_7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B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C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分)(2)何故
7、?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2分)9乙文提出了什么论点?是怎样层层深入论证的?请引用原文作答。(5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2分)牡丹真美张丽钧好友的女儿新婚不久,随丈夫到乡下去探望丈夫的姨姥姥。一进院门,她就大叫起来,因为,院子里有一株跟她差不多高的牡丹,开满了硕大的白色花朵。她顾不上跟姨姥姥过多寒暄,就自顾自转着圈儿为那牡丹拍起照来。大家都笑她,她也笑自己,但却根本停不下来。后来,一大家子人陪她吃饭, 她却忍不住低头翻看手机中的牡丹照片。她没有注意到姨姥姥的离席,甚至也没有注意到老公的离席 临走的时候,姨姥姥送给她十朵半开的白牡丹,嘱她回家插到花瓶里,清水里放一点点白糖,可以开
8、上半个月。她欢喜得要命,不住声儿地叨咕:“牡丹真美!牡丹真美!”回程的路上,丈夫告诉她说:那棵白牡丹是姨姥姥的婆婆过门儿后亲手所栽,已经一百多岁了;姨姥姥不准任何人碰那棵牡丹,别说摘花,就是揪一片叶子,姨姥姥都要跟那人拼老命;为了讨你喜欢,姨姥姥破天荒亲手为你剪了十枝花!趁你在屋里吃饭,她净了手,在牡丹前烧了三炷香,跪下跟牡丹说:那孩子可待见你呢!求你舍她十枝花吧好友的女儿是含着泪跟我讲这段故事的,末了,她把手机举到我面前说:“你看你看,多美的牡丹! 美得就像画出来的!”这个可爱的故事,被我在心里温习了一遍又一遍。我总忍不住拟想:简陋的农家小院里轰轰烈烈地盛开着夺目的白牡丹究竟是怎样一种情形?
9、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这家的房屋定然不止一次翻修过吧?这家的家庭成员定然有过生老病死吧?旱涝虫灾的年份里,这株牡丹定然跟其他的植物一样难捱吧?但是,这一切的更迭变故、灾祸劫难,都没有成为这株牡丹枯焦萎谢的理由。她被爱,她被欣赏,她被视为神物,她始终处于怀抱的中心。她怎敢衰枯?她怎忍心不在每年春天开出最打眼的花?我喜欢这种升华了的人与花的关系。神圣的善待,将彼此深藏的美都发掘了出来。不管那个农家小院多么简陋寒碜,我都相信那位“姨姥姥”定然是多福多寿的为了看护好她心爱的牡丹,为了一年一度的隆重会晤,她必须活得好、活得久。我问自己:我的牡丹在哪里?我愧赧地检视自己的人生院落我没有看见牡丹。可以肯定地
10、说,这双辛劳的手也曾侍弄过一些应时的花花草草,这颗枯涩的心也曾被多情的春光照耀。但是,跟那位“姨姥姥”比起来,我的虔心、精心、仁心、恒心是多么有限啊!我没有学会为自己心爱的花儿焚香,没有学会娓娓地跟她说贴心话, 没有学会在干渴难耐的日子里还惦记着给她喂水,没有学会在花儿凋谢一秒钟后即开始欣悦地期待来年的花开,没有学会拿出大半生的时光甘心服侍一株植物,没有学会在每一朵盛开的花中幸福地照见自己的面影我患了可怕的“牡丹缺乏症”。我的病友很多很多。“神圣感”抛弃我们有多久了?它还会怜惜地返身回来向可怜的我们施以援手吗?我们这些被“物质”跋扈地绑架了的人,精神世界已贫瘠得开不出一朵寒素的小花。夜读木心,
11、听他讲“实在不惯于地上走,鹰说”,竟兀自笑出了声。我问木心笔下的那只鹰:高翔的鹰啊,你究竟俯瞰到了什么?当你看到大地上那些匍匐而行还自鸣得意的人,你冷笑了吗?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姨姥姥”或许正在与她的牡丹幸福对视吧?那被插进远方花瓶里的十朵牡丹惹她牵念了吗?那花枝上十处扎眼的伤口惹她心痛了吗?春光正好。我好想飞临那个农家小院,安静地站在“姨姥姥”身旁,由衷赞一声:牡丹真美。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详写好友的女儿探亲时一系列失礼行为,含蓄地批评了现在年轻人太缺乏家庭礼仪教育。B文章巧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我”和“姨姥姥”对待花草的不同态度做比较,突出文
12、章的主旨。C文章第段只有一句话,过渡简明,紧承上文所写的牡丹及感想,引出下文对自己生活的检视。D文章第段“我”读到木心的话,“笑出了声”,既是自嘲,也笑那些“匍匐而行还自鸣得意”的人。11文章开头叙述了“姨姥姥”和好友的女儿的什么故事?请简要概括。(4分)12阅读文中相关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1)第段加点词“定然”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2分)(2)第段划线句子“我患了可怕的牡丹缺乏症”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13第段说“我喜欢这种升华了的人与花的关系”,“升华了的人与花的关系”是什么关系?请具体说明。(4分)14文章以“我”的想象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
13、全文简要分析。(6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阅读是永恒的,载体却不断更新。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纸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不变的却是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经典作品的魅力,并没有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而消散,相反,阅读方式和载体的丰富,让人们可以更轻松地接触经典。近两年,中国互联网界最引人关注的现象之一,就是风起云涌的“知识付费”。通过缴纳一定的费用,用户可以收听收看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各种知识讲座,甚至可以让专家为自己答疑解惑。诸如傲慢与偏见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这些被认为“高冷”的文学经典,通过这一方式收获了大批听众。而一
14、位作家主讲的关于红楼梦的节目,更是创下2.2亿人次的播放量。移动互联时代的经典作品,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释放出延绵不绝的魅力。一部作品从诞生到成为经典,就是“经典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因为有了无数读者的参与和拣选,成为一项大众文化事业,体现出专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气质,构成了经典的谱系。其实,已经进入经典谱系的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通常也和大众有着亲密的关系。简·奥斯汀的作品在成为经典之前和之后,都是很多英国家庭晚饭后的谈资;美国西进运动中的拓荒人,结束一天的伐木后也会读上一幕莎士比亚;对于不少有一定年龄的中国人来说,听老人摇着蒲扇讲三国演义的情景,又填满了多少个夏日黄昏?正是在大众
15、的口耳相传之中,成就了人类文明史上延绵不绝的经典作品。因此,我们阅读经典作品,也要以优质的创作、精纯的阅读、大众的文化参与,成就今天的经典。前几天,美国纽约客杂志网站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位作家:金庸。文章称他在中国的文化价值,大约相当于哈利·波特加星球大战。这一评价,恐怕也是看中了金庸作品作为大众文化“今典”的价值。当然,“经典化”的过程难免泥沙俱下,大部分风靡一时的流行读物都成了泥沙。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学、知识群体以及负有文化责任的媒体做出引导,让年轻人在更广阔的世界里,以更高质量的阅读,形成自己的精神视野。移动互联时代,知识正以裂变般的速度更新,人们期待更多经典作
16、品。今天,我们阅读前人经典,更要成就当代“今典”。技术发展赋予我们时代的读与写更大的开放性,需要我们好好把握,善加运用,让久远的经典面目可亲,让优秀的当代作品脱颖而出。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人类阅读载体和阅读方式在不断地丰富,但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却从未改变。B堂吉诃德等“高冷”的文学经典,因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释放出永恒的魅力。C有文章认为,金庸作品在中国的文化价值与哈利·波特加星球大战大致相当。D今天,我们要把握好技术的发展,并善加运用,使当代“今典”超越前人的经典。16请简要分析文章第段的论证思路。(6分)17文章认为,在移动互联时代一部文学作品要
17、如何才能成为“今典”?请简要概括。(3分)(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材料一】“尊师”体现在对教师的尊重,也体现在呵护教师的尊严。习近平总书记把教师视为中国的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他强调要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材料二】现实中,学生公开顶撞、谩骂甚至殴打教师等情形时有发生,学校束手无策,这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尊严。当教师的尊严荡然无存时,我们的教育怎么能成功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在分析教育工作变得更棘手的原因时,曾指出:家庭对孩子教育方式的不当,特别是尊重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目无尊长”。【材料三】2016年
18、12月30日,青岛市十五届人民政府第12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以市政府令第252号发布,于今年3月20日起施行。其中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或者适当惩戒;视情节给予处分。学校的惩戒规定应当向学生公开”。据了解,这是全国或地方教育性法规中,首次提出“惩戒”的概念。有媒体对“教师惩戒权”进行调查,赞成者高达81%,反对的只有19%。【材料四】 一幅漫画 18对材料四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在当下社会环境中,教育工作者身份尴尬,教育权利受到束缚,无法实践平等的教育行为。B漫画中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简单粗暴,此举不仅践踏了信
19、息的尊严,也“毒害”了孩子的一生。C这幅漫画幽默而又不失犀利,意喻深刻,意在警戒老师:“少爷们”碰不得,“老爷们”更是惹不起。D漫画中孩子对家长的做法心存疑虑,在家长的榜样下也效仿骄横之态,这提醒家长们要注意正能量的言传身教。19请从第一、二则材料中提取主要信息。(4分)20允许学校适当惩戒学生的新规引发社会各界讨论,请你参与新闻评论,发表看法。(3分)老师家长我(六)名著阅读(5分)21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3分)(1)豹子头林冲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到沧州后,被高俅安排看管草料场。不久,草料场被烧,林冲为躲避仇人追杀,与花和尚雪夜上梁山。( )
20、(2)水浒传中,塑造了许多性格各异的好汉形象,如头脑简单的鲁智深,粗中有细的李逵,懦弱无能的林冲。( )(3)简·爱离开罗沃德孤儿院后到桑菲尔德庄园做了家庭教师。( )2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我得往前走吗?先生?”我问。“我得离开桑菲尔德吗?”“我相信你得离开,简。我很抱歉,简妮特,可是我真的相信你得离开。”这是个打击,可是我没有让它把我打垮。“好吧,先生,往前走的命令一来,我就可以走。”上面这段文字选自世界文学名著简·爱,主人公简·爱在桑菲尔德庄园的身份是_。这个“打击”是指_三、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阅读”是人生中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姿态。“阅读”父母的点滴细节,体会劳作的艰辛;“阅读”自然的呻吟,明白要善待自然;“阅读”社会的美丑,懂得要守住道德的底线;阅读经典佳作,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请你以“在阅读中成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立意明确;符合文体;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语文试题 第5页(共8页) 语文试题 第6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