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问题及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问题及策略.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问题及策略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一)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现阶段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所有制性质和结构、管理模式、企业治理等方面都存在重大差异1,与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不同,民营企业一般不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并无强制的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必须设立内审机构。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民营企业也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需要设立一个对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进行监督的专职机构,这样,与国有企业相似,设立内审机构就成为一种必然。民营企业发展起步时一般采用家族式的管理,企业的所有者即是管理者也是监督者。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尤
2、其是股份制民营企业的出现,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必然分离,形成了委托关系,即企业所有者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企业所有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必然需要对企业经营进行监督,而内部审计监督是实现监督机制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有助于企业所有者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与增值,实现其财富最大化,有助于企业经营者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内部审计的优势 相对于外部审计或监督,内部审计存在熟悉企业业务、操作方便、形式灵活、针对性强、提前预防等优势。首先,由于他们是企业内部成员,对企业的情况比较了解,更容易发现问题;其次,审计的时间和内容不受外部条件限制,形式灵活,可以随时针对某一专项
3、内容进行审计;第三,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成果与内部审计人员的利益息息相关,使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更积极主动;第四,企业内部审计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提早堵塞漏洞、改正弥补,避免外部审计在发现问题时,对企业引起负面影响。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内部审计的建立,对民营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深化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起到了激励作用。但是由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受到其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制约,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未能体现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制约促进作用。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建立缺乏法律依据 1983年我国开始恢复建立政府审计监督制度后,从1984年开始
4、,率先在一些国有大型企业中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并在查错防弊、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时由于民营企业规模较小,并未涉及到民营企业。2021年新修订的审计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也未对民营企业是否应当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作出明确规定。由于不像国有企业一样有明确的法律和行政约束,政府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设置、业务指导和监管缺乏法律支撑。大型民营企业中一般都设有内审机构,但是由于中小型民营企业内审机构的所有者和管理者集于一身,企业的投资、经营、管理等活动都是企业负责人个人直接决定,在无法律或行政法规约束下,
5、企业负责人不会认为没必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差、定位不高 在我国,由于内部审计在隶属关系上属于企业本身,其人、财、物都受到企业的控制,这种体制决定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差。国有企业的内审机构由于其本身还受到政府审计部门的监管和指导,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其独立审计监督职能。但民营企业不受外部监督,其独立性更差,其实质上是受管理机构和财务部门的制约和影响。由于部分民营企业对内部审计的定位仅仅是差错防弊,内审机构往往设置在财务部门领导之下,或者由财务人员兼任,审计的重点还只是财务审计,这种审计定位也严重制约审计作用的发挥,使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内部地位和作用边缘化。 (三)内部审计的专
6、业技术人才缺乏 我国内部审计发展较晚,而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发展更晚。直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才为私人经济和私营企业确立身份,而199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才为健全和保障私营经济的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由于民营企业所有者不重视内部审计的地位,对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备不够科学,往往是从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抽出一部分”富余”劳动力来组建内审队伍。由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系统的审计知识培训,缺少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缺失必要的后继教育,造成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难以开展全面的审计监督,难以提出富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难以把工作紧贴企业的发展轨迹。由此造成了内部审计人员提出有价值的工作建议会越来越少
7、,工作质量和效率越来越低下。 (四)内部审计方式单一和时间滞后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开展监督服务时,往往是事后监督和事后检查多,事前审计和跟踪审计少;往往是注重财务检查和监督,缺少绩效审计和评价,工作缺少前瞻性、全局性。由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未能全过程介入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难,内部审计不能及时发现企业管理漏洞,并提前采取措施预防,控制经营、管理和财务风险,无法发挥其应尽的监督和评价作用。 (五)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水平不足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就是信息化水平的大幅提高。这也说明信息化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手段,更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途径和目标。近几年来,包括民营企业在内,在运用信息化方面
8、已从最初的会计电算化发展到管理系统信息化,除了财务数据传输和处理外,经营业务也实现了信息化,而且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已经较为紧密的联系起来。由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仅仅掌握了财务数据的审计,无法把财务审计和业务审计结合起来,不能把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与财务审计相联系,造成了审计效率低、范围窄、准确率差,严重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 三、提升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水平的对策 (一)增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要求,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必须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民营企业可以参照审计署
9、的上述规定,设立独立的、不受其他部门干扰的内部审计机构,且内部审计机构应受企业所有者的领导,与财务部门和其他经营管理部门相对独立,只受企业的最终决策人的领导和监督,其他部门不得干涉其工作,以保证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充分发挥其职能。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上市发行股票,上市公司为审计委员会和独立董事的设立提供了可能。由于独立董事的高度独立性,使其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可以不受公司管理层的制约,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通过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体现审计的监督职能,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2021年,美国世通公司内审员库帕在一次例行审计时发现了30亿美元的假账,当其向上级报告时,却遭到
10、其主管的阻挠,后来她向审计委员会直接报告,审计委员会在随后审计中共查处涉及70亿美元的财务丑闻,保护了中小股东的利益。(本文来自于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杂志。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二)提高内审人员业务素质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熟悉本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并不断通过后续教育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根据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咨询的定位,应从企业的财务部门、管理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等选拔人才,改变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知识单一、工作范围单一等现状。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积极加入政府机关指导下的内审协会,通过相互交流以促进审计思路和方式的转变。同时
11、,还应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一是培训财务审计知识和审计技巧;二是学习企业经营流程和发展目标;三是了解经济发展的宏观动态。通过上述培训和学习,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的宽度和思维的广度,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三)实行全方位跟踪审计 由于事后审计体现的更多是监督的职能,相对于民营企业来讲,设立内部审计机构除了监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之外,还需要提供管理建议,提前堵塞漏洞,避免出现问题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而只有通过事前、事后、事中的全方位审计,加强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才能有效的提前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和有价值的审计建议,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紧密相连2,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
12、流程管理、职责描述、质量标准、制度规定等)是内部审计最直接的依据3。未来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是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开展对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计,开展对企业管理中风险的评估和审计,揭示并建议纠正内控制度中的薄弱环节、失控点和风险点,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四)积极开展信息化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 由于信息化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广泛运用,内部审计要想全面介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实现审计职能,就必须开展信息化审计。在信息化审计中,首先,要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调查了解信息系统流程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其次,要实现利用信息系统同步审计,利用数据流进行远程控制,保证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实时监督。 (五)拓宽审计范围,把监督与服务相结合 在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制约、促进作用中,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应更注重服务这一职能,内部审计必须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为第一要务4,审计工作要向企业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延伸,积极拓宽审计范围,向管理层提供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的建议,提供最新经济信息和发展趋势,为企业决策和企业管理服务5。 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