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陆游诗词大全_宋代陆游诗词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陆游诗词大全_宋代陆游诗词大全.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宋代陆游诗词大全_宋代陆游诗词大全 中原草草失承平,戍火胡尘到两京。 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 译文 巍巍岳阳楼耸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 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 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平湖映着天空的影子,晴空万里,波澜不惊,大雁在空中飞来飞去。 岳阳楼许多人都在看秋天的景色,看日落君山。 往北边可以看到白首,往南边可以看到丹枫。 一路观赏景色,结果到了巴陵还没有写出来诗。 解释 帘旌(jn 诸葛孔
2、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病起:病愈。 病骨:指多病瘦损的身躯。支离:憔悴;衰疲。 孤臣:孤立无助或不受重用的远臣。江干:江边;江岸。 忘忧:忘却忧虑。 阖棺:指死亡,诗中意指:盖棺定论。 庙社:宗庙和社稷,以喻国家。 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合之地,故称。和銮:同“和鸾”。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銮”。诗中代指“君主御驾亲征,收复祖国河山”的美妙景象。 出师一表:指三国时期诸葛亮所作出师表。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亦指在灯下。 宋代陆游诗词大全(篇四)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
3、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全文赏析 这首词是于公元1173年(孝宗乾道九年)春在成都所作,时年四十九岁。公元1172年冬,四川宣抚使王炎从南郑被召回临安,陆游被改命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从南郑行抵成都,已经是年底。题目说是初来,词中写到元夕观灯、花时游乐等等,应当已是九年春。词中又说到看重阳药市,那是预先设想的话,由于从九年秋直到年底,陆游代理知嘉州,不在成都。陆游活动在南郑前线时,对抗金的前途怀着成功的盼望。被调到后方后,挐云心事
4、,不得伸展,极为苦闷,而要收复河山的信念,仍旧是坚决不移。后在不少诗篇和词作里,往往激发着慷慨昂扬的声音。这首汉宫春就能体现这一点。 词的上片,表明对在南郑时期的一段从军生活,是这样的珍视而回味着。他想到在那宽阔的河滩上,峥嵘的古垒边,手缚猛虎,臂挥健鹰,是多么惊人的场景!这些令如此兴奋而又如此爽快,因此在陆游的诗作里,时常提到,书事诗说:“云埋废苑呼鹰处。”忽忽诗:“呼鹰汉庙秋。”怀昔诗:“昔者戍梁益,寝饭鞍马间,挺剑剌乳虎,血溅貂裘殷。”三山杜门作歌诗:“南沮水边秋射虎。”写的都是在南郑从军时的生活。同时他又想到晚归野帐,悲笳声里,雪花乱舞,兴醋落笔,写下了龙蛇飞动的字幅和气壮河山的诗篇,
5、不断涌动的.令其兴致大发,豪迈之感也就变成了笔下的淋漓沈雄。这当然是值得骄傲的啦。可是卷地狂飙,突然吹破了词人壮丽的梦境。成都之行,无疑是将心中熊熊燃烧的抗金意愿置于“无实现之日”的冷宫之中,遂有了自己的文才武略,何补时艰的深深感慨?“人误许”三字,不是谦词,而是对当时朝廷压抑主战派、埋没人才的生气控诉。 下片跟上片形成鲜亮的对比。在繁华的成都,药市灯山,百花如锦,有人在那里沉醉。可是,在民族灾难深重的年月里,在词人的心眼里,锦城歌管,只能换来樽前的流涕了。“何事又作南来”一问,隐藏着多少悲愤在内!可见,词人面对这些所谓的城市文明不禁更是心酪。这里的人们都已遗忘了故土还在异族手里,往日的雄壮战
6、场场面已被面前的一切所取代。 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但并不只是埋头于悲愤之中,而是作出了坚决的回答:“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陆游大量诗篇里反复强调的人定胜天思想,在这里再一次得到了体现。心中犹存着重上抗金前线,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剧烈愿望“看记取、封候事在”,心中的爱国之志涌现在了读者面前。这里表明白词人的意志,并没有由于环境的变化而消沉,而是更坚决了。 这词的艺术特色,总体上用对比的手法,以南郑的过去对比成都的现在,以才气超然对比流涕尊前,表面是现在为主过去是宾,精神上却是过去是主现在是宾。中间又擅长用反笔钩锁等写法,“人误许”、“功名不信由天”两个反笔分别作上下片的收束,显得有千钧之力。“诗
7、情将略”分别钩住前七句的两个内容,“闻歌”钩住“药市、灯山”四句,“感旧”钩住上片。在渲染气氛,运用语言方面,上片选择最惊人的场面,出之以淋漓沉雄的大笔,下片选择成都地方典型的事物,出之以婉约的格调,最终又一笔振起,因此发出了内心的呼喊,以激扬的格调、兴奋的言辞,从而使全词的思想感情走向最.,深深地感染了读者。词笔刚柔相济,结构波澜起伏,格调高下抑扬,从而使通篇迸发出爱国主义精神的火花,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宋代陆游诗词大全(篇五)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全文赏析 组诗的第一首落笔写
8、银河西坠,鸡鸣欲曙,从所见所闻渲染出一种苍茫清寂的气氛。“一再鸣”三字,可见百感已暗集毫端。三四句写“有感”正面。一个“欲”字,一个“怆”字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第一首以沉郁胜,其次首则以雄浑胜。第一首似一支序曲,其次首才是主奏,意境更为宽阔,感情也更为沉痛。 要想理解其次首诗,必需理解“五千仞岳”,于此有人说是泰山,由于泰山最高,被列在五岳之首,历代君王也多要去泰山封禅,用黄河与泰山作为中原大好山河的象征好像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赖汉屏认为岳指华山,理由是黄河与华山都在金人占据区内。陆游诗中的“岳”是指华山,可以从宋史陆游传以及陆游的诗词中找到证据。宋史陆游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炎宣抚
9、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从中可以看出陆游收复中原的策略,就是通过四川进入陇右,先夺取长安,然后凭借关中的屏障攻击退守,像秦一样收复中原。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陆游把这么多心思用在这一块土地上,可见他的主见是横贯其诗歌创作的始终的,那么“五千仞山上摩天”中的岳指华山自然就最恰当了。“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便鲜亮突兀、苍莽无垠地呈现出来了。奇伟壮美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顽强不屈,已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然而,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扩大深沉,对仗工整犹为
10、余事。 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早已尽了。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旧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中原广阔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熬煎历程的长期,期望恢复信念的坚决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结句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他们年年岁岁希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他们不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遗忘得干洁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绝望。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希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 写作背景 宋代陆游诗词大全(篇六) 陆游赤壁词(招韩无咎游金山)原文 禁门钟晓,忆君来朝路,初翔鸾鹄。西府中台推独步,行对金莲宫烛。蹙绣华鞯,仙葩宝带,看即飞腾速。人生难料,一尊此地相属。 回首紫陌青门,西湖闲院,锁千梢修竹。素壁栖鸦应好在,残梦不堪重续,岁月惊心,功名看镜,短鬓无多绿。一欢休惜,与君同醉浮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