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周练1生物试题 .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5137034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6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周练1生物试题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二上学期周练1生物试题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周练1生物试题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周练1生物试题 .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级中学高二年级生物周练1班级 姓名 总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体液 D.细胞液2下列哪一项是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 )A空气进入肺泡中 B水由口腔进入消化道 C药物由静脉注入体内 D病毒入侵宿主细胞开始复制3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生理盐水的浓度与血浆的浓度基本相等,其原因是( )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B使体内增加水分 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 D使体内物质保持稳定4.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出现寒战 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C.体内有轻

2、微病原体感染时,白细胞数量增多 D.干渴时,尿量明显减少5.分别向20 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与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6. 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填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D.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7.下列有关动物细胞生活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A.简单的多细胞动物的细胞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所需的食物和氧直接取自外部环境B.人体

3、绝大多数细胞需要依赖内环境才能生存,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无需细胞的参与C.血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8. 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的渗透压会下降B.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不变C.内环境的稳态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不完全相同9. 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内部环境,包含甲、丙、丁B.乙

4、表示细胞内液C.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丙中 D.肝脏中丁的O2浓度比甲的高1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11. 如图为正常人体内某组织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 B.体液中含有血浆蛋白C.图中构成了此组织细胞生存的内环境D.图中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12.人体内,外界空气中的O2通过肺部气体交换进入血液中,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至少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5、( )A3层B4层C5层D6层13.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下面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脑脑神经脊髓脊神经A.B.C.D.14. 如图中处能形成神经的部位是( ) A.B.C.D.15. 以新鲜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为材料,在bc处膜外连接一个电表,a处给予适宜的刺激,肌肉会产生收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c处都能产生负电波 B.支配腓肠肌的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C.电流计指针先右偏再左偏 D.实验说明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都是可兴奋的细胞16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和的分布特征是( )A细胞外和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细胞外和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浓度低于细胞内

6、,相反 D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相反17下列有关人类神经冲动传导或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神经纤维上及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的B两个神经元的细胞膜是直接接触的,以便于兴奋的传递C突触只允许兴奋由树突末梢传到另一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18下列有关神经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并通过树突传到其他细胞 B兴奋产生后沿神经纤维单向传导C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测得膜内外的电位是外负内正D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19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以神

7、经冲动的方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B兴奋的传导不依赖于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变化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发挥作用,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20如图所示为针刺引起的缩手反射活动中神经纤维上某一位点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点前静息电位形成是钾离子内流所致B图中ae段钠离子和钾离子进行跨膜运输均不消耗能量C若改变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则c点将不变Da点受刺激兴奋后,细胞内钠离子浓度大于细胞外21人脑中的多巴胺(DA)是一种能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的神经递质,DA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的多巴胺转运体(DAT)回收至突触前膜重复利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8、 )A细胞A通过主动运输释放DA,该过程会消耗能量BDA和细胞B表面的受体结合会使其产生外正内负的电位C利用药物阻断多巴胺转运体的作用会抑制人脑产生兴奋DDAT的作用能避免DA持续作用使人脑长期处于兴奋状态22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时间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23. 小明的手指不小心被刀割伤时,由于疼痛而咬紧牙关。这个过程中,他的神经兴奋传递途径是( )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手部感受器脊髓牵动上下颌的肌肉脑A.B. C. D.24.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

9、会立即反射性握紧电线,被解救后当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时,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对这两种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都在脊髓 B.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都在大脑C.前者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后者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D.前者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后者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25.如图为膝跳反射的示意图,图中a为神经纤维,b、c为突触,、为神经刺激点。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伸肌肌群内只有感受器没有效应器 B.膝跳反射的反射中枢包括b、c两处突触C.在处给予适当刺激可引起伸肌收缩就是膝跳反射D.刺激处,图中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50分)26根据图

10、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图1中下列液体的名称A液_;B液_;C液_, 其中A液与B和C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 _。(2)细胞1所处的内环境是_ _,细胞2所处的内环境是_ _。(3)写出图2中各标号代表的两个系统分别是:_ _,_ _。(4)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为_ _。27可卡因可以使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作用,多巴胺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如图是可卡因对多巴胺传递影响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据图可知,中的多巴胺分子通过_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_结合完成兴奋的传递,然后脱离,通过突触前膜上的_ _重新转运回流以实现重复利用。(2)可卡因可以阻断多

11、巴胺的回流,致使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持续_。(3)长期吸食可卡因的人,神经元为缓解兴奋,突触后膜会发生多巴胺受体蛋白数量_(填“增多”或“减少”)的代偿性变化,从而造成突触后膜受损,而这种结构上的改变是很难恢复的。(4)戒毒时,由于多巴胺的回流机制_,此时突触间隙中正常水平的多巴胺却只能作用于受损的突触后膜,结果让人难以兴奋,进而产生一种继续吸毒的强烈欲望。28. 图中有两个反射弧,其中膝反射的效应器为伸肌,屈肌反射的效应器为屈肌。请回答:(1)图中所示两个反射弧的感受器都位于_,在膝反射中,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称为该反射弧的_。(2)图中一共有_个神经元,其中膝反射的反射弧中有_个突触结构。(3)发生膝反射时,突触后膜的状态分别是 、 、 (填“兴奋”或“抑制”)。(4)图中膝反射的传出神经元的活动_(填“受”或“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5)若通过手术暴露出三个手术位点,在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处测到的动作电位峰值大小应是:_(填“>”“”或“<”)。若该刺激引起伸肌收缩一次,能不能称为一次反射?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