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第三单元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应用巩固课时练习卷— 高一上学期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3第三单元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应用巩固课时练习卷— 高一上学期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3第三单元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应用随堂练习卷高一上学期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一、单选题(共20题)1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下图是实验室模拟从海藻里提取碘的流程的一部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步骤的操作是过滤B可用淀粉溶液检验步骤的反应是否进行完全C步骤、的操作分别是过滤、分液D步骤中加入的有机溶剂可以是四氯化碳2从淡化海水中提取溴的流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X试剂可用Na2SO3饱和溶液B步骤的离子反应:2BrCl2=2ClBr2C工业上每获得1 mol Br2,需要消耗Cl2 44.8 LD步骤包含萃取、分液和蒸馏3钛是一种活泼金属。从高钛渣(主要为TiO2)提炼海绵钛流程如下
2、:氯化后的粗TiCl4中含有FeCl3、SiCl4、AlCl3等杂质,相关物质的沸点如下表:化合物TiCl4FeCl3SiCl4AlCl3沸点/13631056.518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氯化”反应的尾气中的HCl和Cl2经吸收可得粗盐酸、FeCl3溶液,则尾气的吸收液依次是H2O、FeCl2溶液、NaOH溶液B“分馏”得到的低沸点物为SiCl4,高沸点物为FeCl3C已知“除铝”的方法是用水湿润的活性炭加入到粗TiCl4,目的是将AlCl3转化为Al(OH)3而除去D“还原”过程中还原剂为金属镁,气氛可以选择N24以下有关流程正确的是A侯德榜制碱法的流程:饱和食盐水NaHCO3Na2CO
3、3B除去粗盐中杂质(Mg2+,Ca2+)加入的药品顺序为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C从海带中提取碘:D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5下列各组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是A氯气、液溴B钠、镁、铝C烧碱、氢气D食盐、淡水6空气吹出法是目前海水提溴最成熟的工业方法,部分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步骤利用了溴易挥发的性质B溶液中Br2的浓度:I<IIC步骤和中Cl2的作用相同D由II得到液溴的操作是分液7“空气吹出法”海水提溴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室保存溴通常加少量水B海水提溴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C经过吸收塔后,溴元素得到了富集D
4、蒸馏塔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8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跟Cl2、Br2和I2相似,下列有关溴化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溴化碘通常作氧化剂B溴化碘跟水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溴化碘跟NaOH溶液反应后生成NaBr、NaIO和水D溴化碘能跟多数金属反应生成溴化物及碘化物9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ABCD10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的是溴水氯水碘酒氯化钾高锰酸钾溶液ABCD110.1mol镁粉分别在足量的O2、CO2、N2中燃烧,生成的固体的质量依次为m1、m2、m3,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m2>m1>m3Bm1=m2>m3Cm1=m2=m3Dm3>m2>m1
5、12指出下列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反应是AF2和H2OBMg与H2O沸水CNO2和H2ODAl和NaOH水溶液13碱式次氯酸镁MgmClO(OH)n·H2O微溶于水,不潮解,相对稳定,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无机抗菌剂,以菱镁矿(MgCO3,含少量FeCO3)为主要原料,制备碱式次氯酸镁的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流程中酸溶后溶液中只含有Mg2+、Fe2+B调pH时所选试剂只能是MgCO3C过滤1所得的滤渣含有Fe(OH)3D“混合”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只有:Mg2+ClO-+OH-+H2O=MgClO(OH)·H2O1421世纪以来,国与国之间因对海权的争夺引
6、起的摩擦接连不断,在捍卫主权的同时,人们看重的是海洋这个巨大宝藏,下列有关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海水波浪发电是将动能转化为电能B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一定伴有化学变化C从海水中提取Mg时可电解熔融态的MgOD积极研发海水直接冷却技术,可减少煤炭的使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15海水中不仅含有丰富的水资源,而且蕴藏着宝贵的化学资源。海水资源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和离子交换法等B在制盐工业中,为除粗盐中含有的Ca2+,Mg2+、SO,可依次加入Na2CO3、NaOH、BaCl2C在制镁工业中,常用Ca(OH)2做沉淀剂D在制溴工业中,步
7、骤分别为氧化、还原、氧化16镁及其合金是用途很广的金属材料,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如图是工业上提镁的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解熔融MgCl2制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是MgCl2(熔融)Mg+Cl2B“反应池中和”过程的主要作用:除去海水中的其他杂质;提高镁的含量C“中和”时,Mg(OH)2与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g(OH)2+2H+=Mg2+2H2OD在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氯化氢气体17海水提镁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业上常用CaO作沉淀剂B试剂M能导电,故其是电解质C根据流程图可知,试剂M可以循环利用D实验室在进行操作a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3
8、种18在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溴水和四氯化碳,用力振荡后出现的现象是A液体呈紫色B液体呈棕黄色C液体分上下两层,上层呈紫红色,下层接近无色D液体分上下两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呈紫红色19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业生产流程如下:海水 Mg(OH)2 MgCl26H2O MgCl2M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此法的优点之一是原材料来源丰富B步骤涉及的分离操作是蒸发结晶C步骤中HCl气流的作用是抑制氯化镁的水解,并带走水分D该提取镁的过程中涉及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漂白粉的成分是次氯酸钙B氟化氢在空气中呈现白雾,这白雾有毒CKI的水溶液能使淀粉变蓝D氟气通入水中有HFO生成二、综合题
9、(共4题)21以水氯镁石(主要成分是MgCl26H2O)生产碱式碳酸镁Mga(CO3)b(OH)cnH2O的主要流程如下:(1)溶解时将水氯镁石粉碎的目的是_。(2)预氨化过程中有Mg(OH)2沉淀生成,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3)沉淀镁时反应的温度不宜过高,原因是_。(4)将上述流程中的滤液浓缩结晶,所得的主要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_。(5)上述流程中检验“过滤”后碱式碳酸镁洗涤是否干净的操作为_。(6)高温煅烧碱式碳酸镁得到氧化镁,取碱式碳酸镁4.84g,高温煅烧至恒重,得到固体2.00g和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0.896L,通过计算确定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写出解题过程)_22从海水中
10、可以获得淡水、食盐,并可提取镁和溴等物质。(1)请写出海水淡化的一种方法:_。(2)步骤中已获得,步骤中又将还原为,其目的是_。第二次通入后,为了除去过量的微量,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_(填字母),充分反应后,要提取还要进行的操作为_、蒸馏。A溶液B溶液C溶液D饱和溶液(3)工业上从母液中获取用石灰乳而不用溶液的原因是_。(4)从母液中得到的沉淀中混有少量的,除去少量的方法是先将沉淀加入_(填化学式)溶液中,充分搅拌后经过滤、洗涤可得。(5)写出冶炼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_。23我国拥有很长的海岸线,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广阔前景。(1)工业上海水淡化的方法有_、_。(填两种)(2)空气吹出法是用于
11、工业规模海水提溴的常用方法。其工艺流程如下:步骤中获得的离子方程式为_。根据上述反应可判断三种物质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步骤中若吸收剂为饱和溶液(足量),则完全吸收共有_个电子转移(用a和的代数式表示)。(3)某化学兴趣小组按如下实验流程提取海带中的碘,请回答相关问题。i.第步是将海带放入_(填仪器名称)中,用酒精灯充分加热灰化。ii.实验第步骤后应检验碘单质的存在,具体方法是_。iii.海带灰中还含有其他无机盐类(硫酸盐、硝酸盐、碳酸盐等),这些盐类是在流程图中的第_步(填编号)与碘分离的。iv.写出中在酸性溶液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4某NaCl样品中含有少量Na2CO3、Na2SO4
12、和不溶于水的杂质,为了提纯NaCl,设计如下流程: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需要2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为_、_;(2)步骤中加入试剂I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3)检验沉淀完全的方法是取少量混合物A,_;步骤的目的是_;(4)试剂III是_(填名称),加入它的目的是_;(5)步骤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其目的是_。参考答案1D2C3D4C5D6D7D8B9A10C11A12C13C14C15B16D17B18D19B20B21(1)提高溶解速率(2)(3)碳酸氢铵不稳定,加热易分解(4)NH4Cl(5)取最后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碱式碳酸镁未洗干净,反之则洗净(6)22(1)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2) 富集溴元素 B 萃取、分液 (3)石灰乳原料丰富,成本低(4)(5)23(1) 蒸馏法 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 (2) (3) 坩埚 取氧化后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淀粉溶液,若溶液变蓝证明含碘 24(1) 搅拌 引流 (2) BaCl2+Na2CO3=BaCO3+2NaCl BaCl2+Na2SO4=BaSO4+2NaCl (3) 加稀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若没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已沉淀完全 除去过量的BaCl2 (4) 稀盐酸 除去过量的Na2CO3 (5)防止因局部受热不均匀而引起液体飞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