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大题优练2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教师版.docx

上传人:秦** 文档编号:5132525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0.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大题优练2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届高三大题优练2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高三大题优练2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大题优练2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教师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例:中外粮食的生产与储备,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朝前期,政府沿用隋朝的粮仓,并在洛阳附近营建大型国家粮仓。其中含嘉仓规模最大,粮窖总数400个左右。第160号粮窖还保存有一窖已炭化的谷子,约50万斤。仓窖所储粮食主要是从华北地区运来的租粟和江南地区运来的租糙米。仓城设有专门管理机构,并有驻军守护。 地下储粮采用低温密封的科学原理。摘编自洛阳藏宝中的历史王恺考古文集等材料二 世界各国农业机械化大事件一览表(部分)时间事件1831年美国人发明使用畜力牵引的联合收割机1860年以后英、美等国开始大量生产畜力谷物条播机1889年美国研制出内燃机驱动的拖拉机20世纪20年代内燃机驱动的联合收割机

2、在美国大规模使用,迅速推广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农、林、牧、渔各业的各个环节上,广泛使用更为先进的农业机器21世纪初中国研发出耕耘、除草、喷药、收割等多种农用机器人(1)依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前期国家粮仓分布的特点。结合所学,概括当时国家粮仓得以大规模兴建的条件。(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世界范围内农业机械化的大致历程。【答案】(1)特点:临黄河或大运河;集中在政治经济中心附近。条件:农耕技术和工具的改进提高了粮食产量;江南成为粮食重要生产地;大运河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掌握了低温密封的科学原理,储粮技术提高;制定有粮仓管理制度;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赋税来源较为稳定。(2)历程:工业革命后,农

3、业生产上开始使用畜力牵引的农业机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采用内燃机驱动的农业机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泛使用更先进的农业机器,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农业机械化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结合材料一“在洛阳附近”和粮仓分布图可得临黄河或大运河;集中在政治经济中心附近。第二小问条件,据所学唐朝农业知识、综合国力、社会环境和材料二“仓城设有专门管理机构,并有驻军守护。 地下储粮采用低温密封的科学原理”等可得农耕技术和工具的改进提高了粮食产量;江南成为粮食重要生产地;大运河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掌握了低温密封的科学原理,储粮技术提高;制定有粮仓管理制度;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赋税来源较为稳定

4、。(2)结合所学三次技术革命成果并利用材料二中从“用畜力牵引研制出内燃机驱动多种农用机器人”可得工业革命后,农业生产上开始使用畜力牵引的农业机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采用内燃机驱动的农业机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泛使用更先进的农业机器,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农业机械化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陆资曾任德宗朝宰相,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同时也是封建正统思想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国之纪纲,在于制度,商农工贾,各有所专”,要使他们“咸安其分”。韩愈以儒家道统继承者自居,极力主张“人益农”,提出农商“相生相养”,并肯定海外贸易的通货殖财功能。摘编自吴松中国农商关系思想史纲材料二

5、帝制体系在明清商业发展中逐渐调适,由一定程度的限制,转为放任,甚至鼓励,直到实现与商业繁荣之间相互需求、支撑的结构,国家参与商业的程度也趋于加深。帝制体系与商业繁荣间的基本契合,提供了明清商业一定程度发展的条件,扩展了国家财政收入来源,也强化了帝制体制的经济基础。此种契合关系的另一面,是商业较大幅度地被纳入帝制体系控制范围,市场经济难以充分自由地演变,商人也在此环境中异化为帝制体系的社会基础。明清商业与帝制体制契合发展的复杂局面,与一般所说的早期资本主义在经济上虽有若干相似处,但总体上并未进入同一社会演变轨道。摘编自赵轶峰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陆贽、韩愈

6、的经济思想并进行简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19世纪中国政府和殖民国家对待商业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形成原因。【答案】(1)经济思想:主张通过“通商”与“务农”的互补来实现富国的根本目的。评析:陆贽、韩愈把“通商”与“务农”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其经济思想摆脱了传统的把“通商”与“务农”对立的思想藩篱;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古代重农抑商的思想,体现了农商并重理念;他们的农商互利思想,是当时商品经济活跃的反映。(2)态度:中国政府由限制转为放任;殖民国家一直支持。原因:中国:前期限制是因为资本主义还处在萌芽状态;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后期转为放任是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解决经济问

7、题,维护统治; 殖民国家:采取重商主义政策;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解析】(1)第一小问经济思想,据材料一陆“各有所专”即不排斥商业,韩农商“相生相养”共同体现了主张通过“通商”与“务农”的互补来实现富国的根本目的。第二小问评析,结合所学可以从经济上唐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思想上传统的重农抑商方面分析,陆贽、韩愈把“通商”与“务农”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其经济思想摆脱了传统的把“通商”与“务农”对立的思想藩篱;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古代重农抑商的思想,体现了农商并重理念;他们的农商互利思想,是当时商品经济活跃的反映。(2)第一小问态度,据材料二“由一定程度的限制,转为放任”可得中国政府由限制转为放任

8、;据所学西方近代经济可得殖民国家一直支持。第二小问原因,中国:据所学资本主义萌芽和材料二“扩展了国家财政收入来源”可得前期限制是因为资本主义还处在萌芽状态;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后期转为放任是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解决经济问题,维护统治;结合西方自工场手工业以来重商主义知识可得殖民国家采取重商主义政策;资本主义发展迅速。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立国之初,朝廷设立负责保护山泽、林木的最高机构虞部,地方州县的林木资源则由通判或县丞兼理,由官府统一管理,不准个人承佃经营。宋太祖下诏,要求“汴河州县长吏,常以春首课民夹岸植榆柳,以固堤防”。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六月,诏“缘广济

9、河并夹黄河县分,今佐栽种榆柳”。仁宗诏令:“委令、佐劝诱人栽植桑、枣、榆、柳,如栽种万数倍多,委提占司保明闻奏,各与升差使。”朝廷要求造林“列树以表道”河北等地“缘边官道左右及时植榆柳”,数年后,“太常博士范应言诸路多阙系官材木,望令马递铺卒夹官道植榆柳五七年可致茂盛,供用之外,炎暑之月亦足荫及路人”。北宋帝王禁止砍伐河东、忻州、代州等北疆的林木,并令植树造林,以屏敌骑。人们还注意到虫害对林木资源的破坏,探索以生物防治的办法来保护之。摘编自张全明论宋代的生物资源保护及其特点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引发了社会动荡、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学理论兴起并迅速发展1933年3月,罗斯福签署公共

10、工程和保护自然资源法案组建了民间资源保护队。19331942年,民间资源保护队先后征募了约300万城市失业青年植树约20亿株,超过200万英亩。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成立后,将植树造林和防治水土流失作为该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到20世纪40年代,通过合作项目植树超过15亿棵,其中多数树木用于控制土壤侵蚀。冶理后的田纳西河全程通航,并在“美国雨量最大的区域之一建成一种近于完美的雨水控制体系”。摘编自王向红、邢小鹏美国资源与环墙保护运动的第二个高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保护林木资源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保护林木资源的特点,并说明

11、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答案】(1)措施:设置专门管理机构;官府统一管理,禁止个人承佃经营;栽培与保护江河水道护堤林相结合;奖励耕植,重视栽培经济林木;重视交通驿路的行道树栽培和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林的营造与保护;探索以生物防治办法来保护林木资源。(答出三点即可)意义:有助于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客观上推动了宋代经济的良性发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维护道路交通,密切了各地之间的联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答出三点即可,其他度言之成理亦可)(2)特点:通过立法来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政府干预;把森林资源保护与解决城市青年失业联系在一起;将植树造林和防治水土流失相结合。(答出三点即可)原

12、因:经济危机引发美国社会动荡和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的破坏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学理的兴起与发展,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更为深刻;罗斯福新政,国家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促进就业。【解析】(1)第一小问措施,由材料一“朝廷设立负责保护山泽、林木的最高机构虞部”得出设置专门管理机构;由材料一“由官府统一管理,不准个人承佃经营”得出官府统一管理,禁止个人承佃经营;由材料一“缘广济河并夹黄河县分,今佐栽种榆柳”栽培与保护江河水道护堤林相结合;由材料一“诱人栽植桑、枣、榆、柳,如栽种万数倍多,委提占司保明闻奏,各与升差使”得出奖励耕植,重视栽培经济林木;由材料一“诸路多阙系官材木,望令马递铺卒夹

13、官道植榆柳五七年可致茂盛,供用之外,炎暑之月亦足荫及路人”得出重视交通驿路的行道树栽培和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林的营造与保护;由材料一“人们还注意到虫害对林木资源的破坏,探索以生物防治的办法来保护之”得出探索以生物防治办法来保护林木资源。第二小问意义,由材料一“保护山泽、林木”有助于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由材料一“林木资源则由通判或县丞兼理,由官府统一管理,不准个人承佃经营”得出客观上推动了宋代经济的良性发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由材料一“诸路多阙系官材木,望令马递铺卒夹官道植榆柳五七年可致茂盛”得出维护道路交通,密切了各地之间的联系;由材料一“北宋帝王禁止砍伐河东、忻州、代州等北疆的林木,并令

14、植树造林,以屏敌骑”得出定程度上限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2)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二“罗斯福签署公共工程和保护自然资源法案”得出通过立法来保护森林资源;由材料二“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成立”得出加强政府干预;由材料二“民间资源保护队先后征募了约300万城市失业青年植树约20亿株”得出把森林资源保护与解决城市青年失业联系在一起;由材料二“将植树造林和防治水土流失作为该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得出将植树造林和防治水土流失相结合。第二小问原因,由材料二“经济大危机引发了社会动荡、生态环境的恶化”得出经济危机引发美国社会动荡和生态环境恶化;由材料二“将植树造林和防治水土流失作为该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

15、得出自然资源的破坏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材料二“生态学理论兴起并迅速发展”得出生态学理的兴起与发展,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更为深刻;由材料二“民间资源保护队先后征募了约300万城市失业青年植树约20亿株”得出罗斯福新政,国家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促进就业。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古代长江流城航运大事记图(部分)图9据罗传栋长江航运史附录古代长江航运大事记整理绘制请提取图9中两条或两条以上与“长江航运”相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信息关联,史论结合。)【答案】【示例1】论题:长江航运业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阐述1:战国时期,都江堰水

16、利工程的兴修,促进了长江上游地区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发展。秦朝修建的灵渠,沟通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加强了岭南地区与内地各族人民的往来交流。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可见,中国古代航运业的持续发展,推动了长江流域及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各地区人民的友好往来,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任答两个朝代史实,均可)阐述2:中国古代长江航运业不断发展进步。战国以来,历代政府不断修建流域内和流域之间的大型航运工程,制定促进航运业发展的各项政策。长江航运规模逐渐扩大,除官营航运业之外,民间航运业也不断发展。这大大加强了长江流域内以及与岭南、北

17、方各地区各民族人民之间的政治联系、经济交往、文化交流,有力铸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成员的民族认同感,增强了民族向心力、凝聚力,推动了中国多元一体格局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巩固。(注:示例1为同一论题,阐述方式不同,同等给分)【示例2】论题:长江航运业的经营主体从政府转向民间。阐述:汉唐时期,受中国社会和商品经济发展水平限制,长江航运业主要由政府经营,随着经济重心南移,长江流域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宋代颁行商运商销之法,政府逐步放松了对民间航运的控制。到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城市水路畅通,商业性航运进一步扩大,民间航运逐步取代了官营航运。由此可见,随着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进步,长江航运的经营主体逐步

18、发生了改变。(9分)【示例3】论题:长江航运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阐述:秦汉以来历代政府均重视长江航运。隋朝时期,由于江南地区经济地位日益提升,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促进了长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宋代政府鼓励和规范民间商运,促进了长江航运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南方开发。明清时期,民间航运组织的出现,使长江航运业进一步壮大,推动了长途贸易的发展,大量城市兴盛,工商业市镇兴起。由此可见,长江航运事业的发展,加强了不同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促进了长江流域的进一步发展。(任答两个朝代史实,均可)(其他论题举例:长江航运事业推动了流域城市发展;长江航运事业促进了国内各地区文化交流;经济重心南移与长江航

19、运的发展;长江航运事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代长江航运事业发展的政府因素;长江航运事业发展主体的变化等等)【解析】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信息,读懂材料中的观点,例根据材料“公元前250年,李冰修筑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公元1104年,北宋政府废除了两浙海盐的官运之法,规定了商运商销之法,江淮商业性航运迅速发展”可把论题定为,长江航运业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其次,依据主题从材料和所学相关知识搜寻相关史实,论证主题,例如战国时期,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兴修,促进了长江上游地区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发展。秦朝修建的灵渠,沟通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加强了岭南地区与内地各族人民的往来交流。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升华,如中国古代航运业的持续发展,推动了长江流域及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各地区人民的友好往来,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