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小学数学教材培训之.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0633331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县小学数学教材培训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开县小学数学教材培训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县小学数学教材培训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县小学数学教材培训之.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开县小学数学教材培训之 一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2012年教育部审定版 汉丰三校:毕竞老师们:大家好!我个人认为:解读教材是一切教学工作的起点。自2012年2月23日修订版新课程标准正式出来以来,各个版本的教材修订也先后拉开的序幕。现在我们手里拿着的这本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就是2012年通过教育部审定的新版教材。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产生都有一个被大家认识、了解、熟悉、再综合运用的过程。教材的解读也不例外,我知道,在座大多数老师应该都是一年级的任课教师,这里我来做个小调查,教过实验版教材一年级的老师举举手,大家对实验教材应该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将是我们认识新教材的宝贵资源,现在教学一年级新版

2、教材的老师举手。你们是第一批认识并使用这本新教材的人,所以你们对这本教材的解读不仅关系到自己的教学工作,还关系到我们是否能积累的宝贵的经验去影响身边的其他人,或者说来年再使用这本教材的同行们。据了解大家手里还没有新教材的教学参考书,我也没有。所以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与老版教材的对比中,结合我们的学生和工作实际来一起解读它。一、教学内容首先,我们来从整体上关注一下新版教材的教学内容:先请大家看看课标版实验教材的目录:1 数一数 2 比一比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 认识物体和图形 5 分类 6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数学乐园 7 1120各数的认识 8 认识钟表 9

3、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我们的校园 10 总复习 后记 与实验版教材对比一下,新版教材的教学内容都有哪些变动,具体是编写了那些呢?1、将原来的数一数和比一比合并成一个单元,标题为准备课,同时删去了比一比中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的内容。2、将原来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位置提前到了本册教材,教学“上下、前后、左右”同时删去了原单元中关于“行列”的内容。3、与原来一样安排的是15的认识和加减法。4、认识图形(一),仅限于认识立体图形。5、与原来一样安排的是15的认识和加减法。6、与原来一样安排的是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接着安排了数学乐园7、认识钟表,只认整时,删去了半时的教学内容,8、20以内的进位加法9、总

4、复习。回顾一下:删去了分类单元的教学内容,实践活动也有原来的两个变成了一个,我想请老师们思考一下,整体浏览以后,你有哪些比较深刻的感受?1.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加强了孩子学习的准备性(1) 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直接命名为“准备课”。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幼儿园的学习和学前的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哪些数学学生的经验,老师需要关注,还有哪些数学学习的必要经验是孩子必须具备的,我们需要去唤醒,所以教材将原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直接命名为“准备课”。就是希望引起老师们对学情分析和学前准备高度重视。其中,数一数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

5、 “比高矮”“比长短”与最近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在我们的数学学习和数学语言表达中经常会用到关于“上下、前后、左右”的知识,所以将原来一下的“位置”提前到了一上。而原来“位置”中“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的知识因为不是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被删去。至于“左右的相对性”的教学,原教材编排不仅学生学不明白,老师也教的糊涂,所以也一并删去了。2.降低了难度(1)首先,我认为应该是左右相对性教学的要求,教材编写过程中直接删去了一个例题,同时明确规定以观察者为标准确定左右的相对位置关系。(2)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关于图形的认识

6、,先认识立体图形再认识平面图形这一编排顺序的大家早已达成共识,而原来将两个内容安排在一起,学生一下子接触太多,认识和辨别的难度太大,不易掌握。所以,新教材本册只编排了关于立体图形的认识,而将平面图形的认识延后。(3)只认识整时。“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多数人都认为: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所以本册只编排了关于“整时”的教学。二、编排特点。 在整体把握了教学内容以后,我们一起走进新版教材体会一下,它的编排特点。 仔细观察体现出来的第一个编排特点应该是:1、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体现合理的教学顺序和节奏,更有利于孩子们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1)准备课的编排。开篇第一单

7、元安排准备课,一方面提醒老师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引导孩子为即将开始的数学学习做好准备,一方面鉴于孩子们刚刚过完暑假,进入一年级,也没有安排较重的学习任务。这种节奏的有利于孩子们从幼儿园游戏式的学生生活自然过渡到小学的学习生活,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2)各个领域内容穿插安排,互相配搭。这也将是整套教材的突出特点。后顾刚才我们一起来分享过的教学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板块:准备性知识(第一、二单元)、数与代数(第三、五、六、八单元)、图形与几何(第四单元)、综合与实践等内容。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其实,实验版教材同样体现了这样的特点,我们有很多家长都戏称现在的数学教材是大杂烩,很

8、多内容都是我们原来数学课上从未见过的,很多老师对这样的编排也不是很理解,都觉得内容太杂,教学重点不好把握,不利于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实际上,老师们应该要改变一个思想,课改这么多年,数学数学早以不再仅仅研究数的学问,作为小学的基础性学科,它本就应该囊括更丰富的内容,这有利于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有利于孩子掌握更为全面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就如本册教材数与代数板块的知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分别穿插了其他板块的内容。这样安排一方面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另一方面,也给学生的学习留了一个缓冲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既轻松又不觉枯燥地学习全面的数学知识,

9、形成数学能力。2、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更加注重让学生活动数学活动经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四基”课程目标,特别是加强了对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落实。所以新版教材在修订的过程中自然会在这一部分加大力度。对于“基本思想”的渗透,本套教材采取的措施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各个内容领域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渗透各种思想方法;二是在二至六年级的每册教材中单独设置“数学广角”单元,利用操作直观等手段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简单的集合思想、简单的模型思想、简单的推理思想、简单的分类讨论思想、简单的运筹思想等等。而在我们手中这本一年级修订后的教材中也能找到很多渗透数学

10、思想方法的痕迹。例如,准备课,比多少时渗透的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再如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比多少”的教学。(17页)情境图中小猴和各种水果是散乱放置的,教学比较多少的过程中,先引导孩子们进行分类,将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这体现了分类思想和统计思想,分类整理好以后,再比较数的大小又体现了一一对应思想。接着引出数学符号“”“”“”,介绍如何用数学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的比较结果。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经历了符号化的过程。(符号思想)再如: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理和复习第1题(101页)设计了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先在卡片上写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然后自行整

11、理成有规律的表。教材给出了晶晶同学整理的加法表的一部分,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再把表格填写完整。通过让学生进行计算,一方面巩固了20以内进位加法,另一方面让学生计算第一列算式并观察加数与和的关系,体会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不断变化,和也随之变化,渗透了函数思想。3、加强“四能”培养,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供清晰的线索和步骤。所谓“四能”就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年课改, 许多老师都反映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减弱,我想在坐的老师也深有同感。一是义务教材太强调解题技巧,而新课标教材太强调情境创设,年轻教师们往往是情境一创设,就让同学们先尝试做一做

12、,再小组合作探究,最后就是教师点拨讲解,虽然形式上看似很开放,但缺少了一些实质性的方法讲解。总之,二者都没有把落脚点放在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上。二是十年课改中的解决问题往往都安排在相关计算教学的后面,好像冲淡了主题一样。很多老师都出现了一堂课上下来不知道是在教学解决问题还是教学计算的方式方法。而这次改编后的教材明显的消除了这两方面的弊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尽量在每一单元教学内容中安排有关“解决问题”的教学例题,进一步加强在各个内容领域中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学生“四能”的教学与各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如: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36页“所有积木都用上,看谁搭得又

13、稳又高?”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46、47页等。为培养学生“四能”提供必要的素材和案例。(2)循序渐进的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开始逐步的让学生学习并体会到要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步骤。即:理解现实的问题情境,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教材一般用“知道了什么?”提示。)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案并解决之(教材一般用“怎么解答?”提示。)对解答的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和回顾反思(教材一般用“解答正确吗?”提示。)(3)提供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修订教材大大丰富了

14、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解决不同的问题,学会根据不同的问题现实,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例题中呈现不同思维水平、不同思考角度的方法,表达了尊重学生的发展现实,允许学生用合适于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如: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36页“所有积木都用上,看谁搭得又稳又高?(4)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与情境,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体现培养学生“四能”是本次修订的重要目标之一,怎样使一年级的小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发现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能提出数学问题,这对于教材的编者来说极具挑战性。此次修订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努力体现这一理

15、念。除了在许多题目中提出“你发现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外,还安排了专门的题目让学生利用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加以解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知识整理,精心练习层次,注意让学生形成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1)注重知识整理,注意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前面我们已经结合本册教材教学内容的编排分析了本套教材内容的编写特点,以数与代数板块的内容为主,其他内容为辅,穿插其中,这种编排确实很容易让我们平时所教的内容成为一个一个相对独立,不利于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所学知识也没有达到系统化。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并且更重要的是在整理知识的过

16、程中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让学生通过编写提纲、列表等方法,将所学知识的逻辑整理出来,使教材的知识结构在整理过程中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并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将获得的新知识嵌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这样还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和加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本册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整理意识的培养,以便使学生形成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例如,在比较大的单元后面都增加“整理和复习”,全册教材的3个“整理和复习”与“总复习”前后呼应,步步完善,使学生逐步形成对这册数学学习内容完整的理解以及合理的知识结构。在“总复习”部分,在对全册学习内容复习的基础上,教材引导学生进行运用已有知识的探究活动,不

17、仅使学生受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等多方面的的训练,也为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学习数学兴趣提供了了良好的素材。(2)精心设计练习,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本册教材的练习设计独具匠心,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关注对于练习的解读。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带着前面的内容进行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p90第3题、p93第5题); 二是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p68第题、p80第3题都是为第八单元中的凑十法做准备的,p72第6题,为乘除法的学习积累感性经验,认识钟表第页做一做中问:小明时在做什么?让学生初步体会一天中有两个时,为后面学习时计时法做准备)。 三是注重相关

18、知识的渗透。如填未知加数(原来作为例题安排在6-10的加减法中,但深不深浅不浅,教学的度不好把握,渗透在各部分知识的练习中。p56第十一题暗示了未知加数,在直观图的提示下容易填出得数,P63第题通过画一画帮助学生填出未知加数、p68第题借助数的组成让学生填出未知加数)。5、设置过程性评价版块,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和评价的机会,使学生活动学习数学的良好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材在每单元学习结束时,为学生提供了反思与自我评价的板块“成长小档案”还在全部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对本学期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价。“成长小档案”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本单元学习的感想。一是提示让学生回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有哪

19、些收获,感受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成长;二是提示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事,回味学习的乐趣。这样的安排,给学生提供了进行反思、归纳、整理体验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三、具体内容介绍 由于大家手里都没有教学参考书,所以关于本册教材具体内容说明和教学建议本来是很有必要大家一起来讨论,分享一下的,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可能逐一章节的进行分析。所以,我建议:我们只讨论变化较大的单元,数的认识与加减法这样变化不大的单元,我们只做整体提示,然后回去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可以借助原教材的参考书进行解读,大家看好吗? 那首先,我们还是一起来看看:第一单

20、元准备课的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数一数部分和原来的编排完全相同,建议老师们通过游戏的方式充分地数情境图和生活中学生身边的事物,初步感知数数的方法,教师用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同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好教学的尺度,尤其是110各数字的教学,不要求学生全部认识,更不要求书写。比多少部分的内容,学生可能在学前也有了一些认知基础,甚至会用数数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但本节教材强调的是老师要教会孩子们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数量大小的比较。第二单元:位置。安排了教学“上下”“前后”“左右”等教学内容。三对方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上下”“前后”的方位儿童基本上已建立起来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6岁能完全正确地

21、辨别“上下”“前后”),所以我们先认识,并且把它们安排在一个例题中(去掉了原来专门教学前后的例2,在例1中加入了“前后”的认识);而左右相对于前两对方位难一些,所以后认识,并且专门安排一个例题进行教学。1. 上下、前后。结合情境和活动认识。教材以一座大桥为背景,有2层加上水面共3层,每层都有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都有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教材通过先示范如何用上下、前后来描述两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再让学生自己选两种交通工具像这样进行描述,以进一步明确上下方位。接着通过“做一做”的活动和练习进一步巩固“上下”“前后”方位概念。让学生充分地说。例题、第4题,每两层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系,例题、第2题每

22、两辆车,每两个人的位置都有前后关系,因此,可说的内容很多。让学生充分地说,既能调动积极性,又给他们大量的练习机会。描述的语言不要过分单调、机械。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谁在谁的上(下)面”“谁在谁的前(后)面”,也可以说“谁的上(下)面是什么”“谁的前(后)面是什么”。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说法来描述,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可以把对两种事物相关描述对照起来,如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语文书在数学书的上面,数学书在语文书的下面等,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2.左右。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认识:认识左右手-感知身体的左右-以自身为中心。儿童辨

23、别“左、右”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判断左、右的根据是身体的左、右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不是身体,而是手。也就是说,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教材教学左、右概念时,就是按这样的顺序来编排的。让老师背对着学生,学生模仿老师举右手,再让学生想一想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再通过“做一做”第1题,初步感知身体的左、右。再通过练习二的第1题,让学生以自身为中心确定物体的位置,逐步建立左、右的概念。不涉及左右的相对性。去掉了,一方面

24、是因为有一定的难度(儿童一般在7岁左右,不仅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而且也能以别人为标准辨别左右)。另一方面主要是这方面的原因,教学中老是纠缠以谁为标准。将左右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车辆、行人靠右行、少先队员敬礼用右手等。加深对左右的认识。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是教学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开始,本册教材关于这两方面的内容在知识层面的编排上都和原来没有太大的变化,老师们可以具体参看原来的教师用书,只是因为有很多孩子在学前都已经有比较好的知识基础,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老师们往往会忽略一些知识点的要求,甚至是把有些知识点遗漏了,(1521)现在老师们不

25、妨以本节教材为例,仔细观察,思考一下:“关于数的认识”到底我们需要教学的知识点有哪些?有多少个?(基数、数的顺序,读、写,大小比较,序数、数的组成)数序容易被遗漏,本册教材较之以前比较强调书写。(17)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关注数学思想和数学活动经验的渗透。(情境分类统计通过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数量大小的比较从具体数量比较过渡到数的大小比较符号化表征)(20)关于序数的教学,加大了与基数意义的对比和联系,在对比和联系中让学生理解数的序数意义。(24)加减法更加关注加减法的意义:(情境图点子图说算式的意义) 关注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渗透(情境图计算方法)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35)增加了例2,立体图形

26、的拼组,通过让学生用所学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活动,初步体会各种立体图形的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进一步体会所学立体图形的特征,另一方面以后的学习积累一些感性经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改变了“一图几式”的编排:压缩“一图二式”(不再作为一小段),直接由“一图二式”过渡到“一图四式”,最后由“一图四式”过渡到特殊的“一图二式”(一加一减)。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1)11-20各数的认识11-20各数仍然是从数概念的几个方面:数数、数的顺序、比大小、序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来认识的。虽然仍然是从这些方面认识,但由于数的范围不同,数的特点也不同了,因此侧重点也不同了。所以在教学中老师们

27、一定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借助计数单位“十”认识1120各数。(74)教材在认识11-20各数时,就是在认识计数单位“十”的基础上,借助计数单位十来认识1120各数的。(例1接着数很快拿等数学活动)结合数的组成按数位写数。(75)教材把用小棒计数的结果,先用计数器(是数位的具体化)表示出来再对照教学写数。还通过11中两个1的对比,让学生体会位值的意义。(原教材用的是14、17和20) 丰富数数的经验数学乐园: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所学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综合在一起,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体会、巩固和应用。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把这些卡片都贴在黑板上,先不出问题,只出序号,在讲

28、游戏规则时,说明每张卡片上都有一个问题,答对了才能停在哪里。然后再作示范,之后可以让同桌的两个同学用提前准备的游戏盘,进行活动。活动后进行全班交流,重点放在学生有问题的地方。如6个正方体是不是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可以通过拼一拼来确定。活动最后,还可以把这些问题按知识领域归类,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对于教材呈现的问题,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改编或设计,从而使活动的内容更加适合本班的学生。第七单元:认识钟表只安排了认识整时的内容。重点教给学生认识整时的方法和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第八单元:20以内进位加法:知识要求没有什么变化,但是例题编排却由原来的9个变成了现在的6个,教学思路和层级看起来更加清晰明了。(1情境引入多样算法,重点讲解凑十法2重点运用凑十法3拆大、拆小和交换,优化4灵活运用5、6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教材的具体编排和教学层次把握。(提醒老师关注编写层次和解决问题策略的运用:算一算、画一画、数一数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