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鄂教版语文三班级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奶奶的慈爱、善良,教育他们懂得:只有让大家分享劳动果实,才会更感受到劳动的愉快、喜悦。 2、根据课后练习1的问题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奶奶神态、动作、语言以及她的几次笑的词语与句子,边默读边思考,体会奶奶的慈爱、善良和朴实的品质。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不知所措、一步一颤、颤颤巍巍、吩咐、分享”等词语。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本文所说明的只有让大家分享劳动果实,才会感受到劳动的愉快、喜悦。 2、抓住描写奶奶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体会奶奶慈爱、善良和朴实的品质。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
2、过程(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二十课杏儿熟了。 二、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杏儿熟了的含义。 1、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大声地朗读全文,然后说说你最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生1:我最喜欢文中的奶奶。因为奶奶非常善良。 生2:我最喜欢文中的奶奶。因为小淘淘和伙伴们“偷吃”奶奶家的杏儿,奶奶非但没有责备他们,反而摘杏儿给他们吃,所以我最喜欢奶奶。 生3:我最喜欢文中的奶奶。因为奶奶尽管年纪那么大了,但她还是摘杏儿给他吃,我觉得奶奶的心肠很好。 2、看来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奶奶。为了使奶奶的形象更加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再读课文,边读边用波浪线划出关于奶奶神态、语
3、言、行动的句子。 师生沟通。 3、我们先来看看有关于奶奶行动的句子。 奶奶急忙走出去,原来是邻居家的小淘淘偷摘杏儿,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了。 指名读、齐读。(评价:读得不错,把奶奶那种着急的心情读出来了。) 奶奶走过去扶起淘淘,给他揉揉腿。 指名读、男生读。 过了一会儿,奶奶拿了一根长竹竿从屋里出来了。她走到树下,挑熟了的杏子往下打。她脚底下站不大稳,身子颤颤巍巍的。 动词:拿、出、走、打 “站不大稳”、“颤颤巍巍”说明了什么? 能否把奶奶的年纪读得再大一点。 指名读、齐读。 4、奶奶的神态又是怎样的呢?(笑) 沟通: 奶奶忍不住笑了。 看他们吃得那么香甜,奶奶的嘴角上露出了微笑。 我有点不兴奋
4、,奶奶却笑了。 从奶奶的这几次笑中,你觉得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 (慈爱、善良、心肠好、待人宽厚) 5、关于奶奶说话的语句又有哪些呢? “多得数不清啊,要不,你数数看。” “你们先别走。” “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要记住,杏儿熟了,让乡亲们都尝尝鲜。” 个读、齐读。 6、结合上面所说的,想想“果子大家吃才香甜”是什么意思? (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果子要一起吃才好吃;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 三、抓住“我”对杏儿熟了是否要分给他们分享这件事的态度转变,体会奶奶对“我”的影响。 1、奶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了“我”。对小淘淘他们“偷”摘杏儿一事,“我”开始的态度是怎样的?用“
5、”划出“我”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 2、读好这些句子,说说“我”是怎样的心态。 没好气幸灾乐祸不兴奋、怪疑惑、似懂非懂 3、默读课文最后一节,说说从这件事后,“我”对“杏儿熟了”是怎样处理的? 4、从“我”前后的不同态度中,谈谈“我”对奶奶的这番话是怎样理解的? 出示:于是,我挑熟透了的杏儿打下一些来,给乡亲们送去给他们送去香甜,也给他们送去喜悦。 香甜:杏儿熟了的香甜。 分享劳动的愉快。 四、总结全文 是啊,快乐有时候其实很简单,与人分享,快乐更多。用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却无损于自身的光芒。当我们乐意与别人分享快乐时,不仅对自己没有损失,反而,你的一份快乐会变成更多的快乐! 最后,老师要送给大
6、家两句话:真正的快乐是与人同乐! 的快乐是给人快乐! 板书设计: 20.杏儿熟了 奶奶 “我” 行动:走、扶、揉、 开始:没好气、幸灾乐祸 拿、出、打 神态:笑 语言:“果子大家吃才香甜。” 后来:主动给乡亲们送杏儿 有快乐要与人一起分享 鄂教版语文三班级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四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意思。 教学重点: “我”和奶奶怎样以不同的态度对待“偷”杏儿的孩子们。 教学难点: 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如果你们家种的果树结了甜美的果子,有人想去偷他们,你会怎
7、么做?谈谈自己的经历。 有一个小朋友和他的奶奶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杏儿熟了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生活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非常自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同时也让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读、正音。 3、同桌互读课文,互查互评。 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采纳多种形式的检查与评价,有助于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整体感知 1、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 2、你觉得这个奶奶怎么样?从哪些内容感受、体会到的?找出相应的段落。 四、深化理解课
8、文内容 1、观察插图,选择你喜欢扮演的人物角色,给自己起一个好听好记的名字。 2、进入角色,朗读课文,想想奶奶是怎样对待你们的。找出相应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一画。 3、在小组内沟通句子,谈谈感受。(老师示范) 设计意图: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爱好,有效地改善了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中沟通,在沟通中提高,并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4、全班沟通反馈。老师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齐读58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进行课文分析的同时,指导学生朗读,引导他们读出文中的滋味,体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做
9、到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提升,体现了课改新理念。 五、学习课文910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奶奶的言行怎样影响着我? 2、指名回答。(板书) 3、自由读。齐读。 六、回到课文第一部分,理解思路。 1、自由读14自然段,说说这一部分写什么? 2、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杏儿多、杏儿好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3、分角色读。 根据教学思路,打破逐段分析的常规,将课文进行整合与利用,有利于直奔主题,更好地把握中心。 七、课堂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八、作业 摘抄你喜欢的好词佳句。 设计意图:在新课标中,教会学生学会积累,这是一个新兴的技能。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丰富学生
10、的词汇。 板书设计: 15 杏儿熟了 杏儿 奶奶小伙伴 香甜 影响 杏儿 “我”乡亲们 快乐 鄂教版语文三班级下册教案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
11、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解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沟通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老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12、。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
13、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鄂教版语文三班级下册教案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峨眉山月歌 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进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沟通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比,
14、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平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悟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沟通。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进展性练习。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 3、读后沟通诗歌意境及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 鄂教版语文三班级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
15、受到美的熏陶。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 熟读成诵,读中理解感悟。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的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16、(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解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沟通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老师随机指导。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 1.默写峨眉山月歌。 2.完成课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