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反思 以下是关于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的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杭州市萧山区党湾一小 赵丽娜 先说说我对这节课的理解: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第二单元的第四课,处于中间位置,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对于物理变化学生比较熟悉,也容易辨别,但化学变化对他们来说还比较陌生。不过正是由于陌生更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课中的化学实验也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变化的奇妙和有趣。 再说说对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 本课的教学环环相扣,带点神秘,还有点深奥,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用一个魔术制造神秘的气氛导入教学,并让学
2、生带着揭秘魔术的任务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和他们混合后的现象。在最后让学生用探究到的气体性质解密魔术,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这样的设计即呼应了情景,避免魔术表演流于形式,也使得情境的创设贯穿在整节课之中。 由于实验活动较多,如何更好的调控课堂,让实验探究更富实效是我备课时考虑得较多的问题。课堂实验要实效,就需要课前的精心设计。第三个实验是对实验产生的气体的性质的研究。这两个小实验中熄灭蜡烛的实验成功率不能百分之百。所以在课前做了很多次的试验,找到会导致实验失败的各种原因,更好的设计实验。实验时间过长气体散失,所以实验前让学生重新混合反应;产生的气体不够会熄不灭蜡烛,所以在物质的计量上做了调整,
3、让学生适当增加计量;由于烧杯口子太大,一打开倾倒后气体散失的较快,也试验过用饮料瓶代替烧杯,但是试验后发现饮料瓶中的气体不容易倒出,而且学生为了着急让蜡烛熄灭,挤捏饮料瓶把气体挤出,这样会产生是不是气体流动才熄灭蜡烛的问题,所以最后还是用烧杯完成实验;倾倒方式的也会影响实验的成功,倾倒在火焰的边上容易熄灭蜡烛,如果是火焰上方,因为燃烧时热气流的上升,气体很难熄灭火焰。 回顾教学经历后的一些启发:科学实验引入定量观察 学生实验中第一个就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实验,对六年级学生来说观察物质不难,但能观察的细致全面还是不多的,所以在实验之前做了指导,提示学生从形态、颜色、气味等方面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科
4、学全面的观察能力。第二个实验是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这个实验很容易操作,只是对于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也需要做适当的指导,指导学生从自己的各种感官出发看、听、闻、摸来感受实验现象。但是在摸烧杯温度的变化的时候产生了问题,很多学生说烧杯的上部变热了,其实是因为下部变冷了,与上部有温度差,学生的感觉出现了错觉的原因。由此想到:科学研究不能光跟着感觉走。 都说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现象才能有助于得出正确的结论,也试图培养学生全面的观察能力,但是这些都是定性的观察。我们的观察是否可以更科学?是否可以在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温度变化时引入定量观察呢? 记得科学课杂志中数字化科学这篇文章说:观察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一
5、个重要方面,但我们太多的观察认识都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并没有在原来的基础有实质性地提高,声音就是一例。即便是有些可以量化的观察,也停留在一个比较原始的水平,如温度计、测力计。再比如说有关电的内容,整个小学阶段都不见一个和电有关的数字或单位。即便是PH试纸这种十分价廉的初步定量东西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上也几乎不见。 科学探究,很多时候需要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这些数据从什么地方来?我们只凭感官去观察是无法获得我们所要的答案的。实验中进行的定性的观察基本上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很多定性观察研究对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科学,理解相关概念常常是收效甚微。定性的东西太多,定量的东
6、西太少,科学的严谨有打折扣的嫌疑。所以在教学后反思,考虑在这个实验中加入定量观察,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结果到底是变热还是变冷?动手试一试,用温度计测一测。(我自己测量了一下,当时的醋温是11,和小苏打混合后温度降至7。) 师傅说给个机会上节公开课,尽管信心不够,但也不敢有推却。因为年轻需要挑战自我,需要锻炼自我。不管课上的好坏都是一种历练,一份经历,一种成长。其实在准备教案、多次修改、反复试教的过程中,收获的远比最终的结果多得多。推荐阅读:教育随笔:小淘气的变化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导学案6.3 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案第二课 社会舞台中的角色第1课时 变化的社会角色学案第四单元第18课 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变化的教案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第 4 页 /总页数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