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导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导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杜威民主主义与训练杜威 J Dewey,1859-1952 ,美国哲学和训练哲学的代表人物,有用主义哲学和进步主义训练哲学 的最主要的创始人;生于佛蒙特州柏灵顿市邻近农村零售商家庭里;幼年和少年时代,他是一个偏僻乡村 里的平凡而羞怯的孩子;他两岁时爆发了南北战争,其父应征入伍,参与了林肯总统的抱负兵;因家庭没 有定居一处,他快满 8 岁耐才上学校;他度过青年时代的新开发中部地区,自从南北战争终止后,开头修 建铁路和工厂,建设城市;年青的杜威在那里目睹了开拓者的积极生活,这对他体会主义、有用主义哲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外,想; 187
2、5 年 1889 年,就学于本州高校;1859 年出版的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进化论也深刻影响了他的思 18791881 年,在南方石油城一所中学里当拉丁语、代数、自然科学老师; 1881 年 1882 年,在本州一所乡村学校执教,这时期跟着佛蒙特高校教授托莱争论哲学史;1882 年,在哈利斯主编的思辨哲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的假说;1882年,入霍金斯高校攻读学位;1884 年,以康德心理学获得博士学位;18841888 年,任密执安高校哲学讲师和助理教授;1888 1889 年,担任明尼苏达高校哲学教授;18891894 年,被聘到密执安高校担任哲学系主任;争论新黑格尔主义
3、和试验生活心理学;育系主任,这期间他抛弃了黑格尔主义,转而接受工具主义;1894 1904 年,到芝加哥高校任哲学、心理、教 1896 年 1903 年,在芝加哥高校创办试验学校,起初办学校,后来始终办到高校预科,他的进步训练就在这里实地试验;18991900 年,任美国心理学争论会会长;1904 年,哥伦比亚高校聘他为哲学教授,直至 1930 年退休; 19051906 年,任美国哲学学会会长; 1915 年,任美国进步训练协会名誉会长;1938 年,被选为美国哲学协会终身名誉主席;杜威在一生中,曾到日本、苏联、中国、墨西哥、土耳其等很多国家进行讲学和拜访,并留下很多著作;据统计,共有专著
4、44 种,论文 815 篇,传播于几十个国家;其中有关训练学的主要著作有:我的训练信条 1897 年 、学校与社会 1899 年 、儿童与课程1902 年 、规律理论争论1903 年 、教育上的道德原理1909 年 、训练上的爱好和努力1913 年 、明日之学校 与他女儿合著 1915年 、民主主义与训练1916 年 、进步训练与训练科学1928 年 、训练科学的资源1929 年 、我们怎样思维修订本, 1933 年、体会与训练1938 年、人的问题1946 年 ;杜威训练思想兼有儿童中心和社会改造思想,这与其体会主义、民主主义哲学思想是相适应的;杜威训练思想作为当时进步训练运动 资本主义改良
5、主义 的一产物和对传统训练思想的一种批判,对当时美国新训练体制的产生与建立做出了突出奉献;民主主义和训练Democracy and Education ,1916 副标题是训练哲学概论,门罗PMonroe编训练学教科书系列书之一,麦克米兰社出版,后由FPPE出版,有 20 多种译文;中译本民本主义与教育,1928 年由商务印书馆印行,邹恩润译述, 陶行知校订, 1947 年和 1949 年再版, 全书共 424 页;1990年 10 月,由人民训练出版社依据纽约麦克米兰社1937 年版翻译出版, 译者王承绪, 共 399 页,30 余万字;杜威的代表著民主主义和训练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他在芝加哥
6、试验学校试验以及当时训练改革理论研讨中基本形成的训练思想;该书被誉为训练的经典著作,进步训练理论的总纲;下边依据 1990 年中译本,全书的结构、主要观点介绍如下;序;1915 年,杜威写于哥伦比亚高校;简要地指出本书争论所包括的范畴:指出建设训练的目的与方法,探究和阐明民主主义社会所包括的思想和把这些思想应用于训练事业很多问题的努力;本书的指导思想是把民主主义与科学上的试验方法、生物学上的进化观念和工业的改造相互联系起来,并一一指出这些在训练中引起的变化;除了序以外的 26 章的题目是:(1)“ 训练是生活的需要” ;2 “ 训练是社会的职能” ; 3“ 教育即指导” ; 4 “ 训练即生长
7、” ;5 “ 预备、绽开和形式训练” ;6 “ 保守的训练和进步的训练” ;7 训练中的民主概念;8 “ 训练的目的” ;9 “ 自然进展和社会效率作为训练目的” ;10 “ 爱好和训练” ; 11 “ 体会与思维” ;12 “ 训练中的思维” ;13 “ 方法的性质” ; 14 “ 教材的性质” ;151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课程中的嬉戏与工作” ;16 “ 地理和历史的重要性” ;17 “ 课程中的科学” ;18 “ 训练的价值” ;19 “ 劳动与闲暇”;20 “ 学问科目和有用科目”;21
8、“ 自然科目与社会科目:自然主义与人文主义”;22 “ 个人和世界” ;23 “ 训练与职业” ;24 “ 训练哲学” ,25 “ 熟悉论” ; 26 “ 道德论” ;下面介绍本书所阐述的主要训练思想与观点;1训练是生活的需要:生活即训练;1 生物与非生物不同,只有通过更新才能维护自己;社会生活也和生物一样,是个在适应与改造环境中更新的过程;自我更新而维护生命的原理,不仅可用于生理意义上,而且可用于体会上;这是说,社会生活是社会体会的更新过程;2 全部人之间的沟通和不同世代之间的传递是体会更新的必要条件;3 所以体会的传递与沟通是社会生活的必需;假如说“ 训练在广义上是沟通和传递过程;是社会生
9、活之必需;”“ 一切沟通都有训练性” ,而且“ 社会的生活与沟通完全相同” ,因此“ 一切真正的社会生活也都有训练性” 这是说,我们要防止偏重学校训练的观念,我们有两种不同的训练,一种是与他人共同生活中获得的训练;一种是我们为青年预备的训练;从今得出的结论是:教会生活即训练,生活即训练;2训练是社会的职能,学校是特殊环境;训练本质上是社会的职能,并不是学校固有的职能,对此杜威做了如下几点说明;1 一个人的活动与别人的活动有关系的时候,他就有了社会的环境,他们所做的事和能做的事,都要看别人的期望、要求与批评为转移;与别人有关系的人,如不顾别人的活动,就不能做他自己的活动,由于别人的活动是实现他的
10、各种趋势所不行缺少的条件,就由于如此,“ 社会的环境能通过个体的种种活动,塑造个人行为的智力的和感情的倾向” ;2 但社会的一切信仰、感情与学问能不能直接传给青年一代?训练离不开环境,只能利用环境的作用间接地进行训练,即第一步造成的一种特 殊环境 特殊媒介 ,来引起某种反映,其次步使他们变成集体活动的参与者;全部意义、价值都不能不在共用的体会、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形成;3 “ 学校之特殊环境” ;由于社会的进展与复杂性,显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 学校;学校有三个特殊重要的功能:第一,供应一种弄成“ 简易的基本的社会” 的环境;其次,把社会环境加以抱负化,排除掉无价值的因素,以使它成为“ 改良行为的媒介
11、” ;第三,制造一个 更全面、更好、更平稳 人人都有机会 的环境,以便青年不受其狭隘环境的限制;现在训练上的很多失 败根源在于忽视了视学校为社会生活一种形式的基本原就;3训练即生长 成长 ;上面已讲到“ 训练是生活所必需” ,“ 生活即训练” ;“ 生活即是进展、不 断进展,不断生长即是生活” ;那么从上述两个命题可推导出:“ 训练即生长” ;这个意思用训练上的话 来说, 1 “ 由于生长是生活的特点,训练即是不断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不能把生长看做是朝着一个固定目标进行的运动,而应把生长本身看作是目标;2 “ 训练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 ;训练的价值
12、在于它能否制造连续不断的生长欲望,能否供应方法;3 生长的才能,一有赖于自己的可塑性,二依靠别人的帮忙;由此可知,训练的历程即是连续不断的生长的历程,在一个人一生的每个时代里面都是以增加生长能力为目标;训练的结果,就是使人获得更多的训练才能;这种观念与如下三种传统观念相反;1 预备说:即把训练看作对某种将来责任或权力的预备;这种观念不能使师生把自己的留意力集中于利用当前的需要与可能的事情;由此发生四种恶果:使儿童丢失现有的动力;不能使环境发生训练效力;忽视同学个人的特殊才能的标准;使人不得不依靠外铄的动机;预备观的错误不在于把将来的需要看得太重,而在于视准备为现在努力的总源泉;预备当然是极为重
13、要的,所以要用全部精力尽力去丰富体会;2 绽开 开发 说,即把训练看作由内向外的开发;表面上看,这与生长观接近,但开发与预备一样,都使人忽视现在“ 有机体的趋向”与“ 环境”的相互作用; 按福禄倍尔等人的观点看人有某种含蓄不宣的、潜在的 “ 整体”、“ 绝对” ,所谓生长只不过是慢慢地把它显露出来,生长不过是过渡阶段;3 “ 官能的训练” 形式陶冶 说,即认为训练就是反复训练知觉、记忆、抱负、判定、概括、留意等能使人胜利的才能;洛克等人的理论把教材视为表面的无关紧要的东西,教材的价值在于帮忙同学训练普遍的才能罢了;其错误在于:第一,人2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4、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没有有待开发的现成的才能;其次,人的活动不行用和操练肌肉一样的方法来训练;第三,每种训练的结 果都有其特殊性,某种训练方法不能普遍利用;第四,人的活动才能与所用材料牵强划分开是属二元论;第五,观看、反思、判定、美感等都是有组织的,人之某种天赋倾向是运用某种材料所得的,才能随着所 用材料而转移;这种理论使人们偏重于训练范畴狭隘的特殊技能,忽视青年的制造才能、创造才能、重新 适应才能的培育;4训练即改造;训练是体会的连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训练无时没有一种当前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直接改造体会的特性;这种观点与他的生命观“ 更新” 和生长观 训练
15、即生长 一脉相承;杜威对训练下了一个特地定义“ 训练即是体会的改造或改组” ;训练,第一能够增加体会的意义,使受训练者熟悉他 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能够提高指挥后来体会的才能,使同学能够预料将要发生 的事,并能预先做预备,以便将来获得有益的结果和防止无益的结果;有训练功能的体会,不同于“ 呆板 的活动” 不能自主的机械动作 和“ 无恒的活动”毫无目的,不顾将来结果的活动 ,“ 训练即连续改造”的根本特点是:“ 把目的 即结果 与过程视为一件事” ;这是说,活动的体会是占时间的,它的后一步就 是完成它的前一步,后面的结果就表现出前面的目的,这种完整体会使人把握良好的行动模式
16、“ 习惯” ;“ 一切训练存在于这种体会之中” ;杜威仍强调,体会的改造不但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训练不单能发 展儿童与青年,并能进展将来的社会;训练即改造的观念既不同于上述的把训练视为遥远将来的“ 预备说” 和把训练视为有一个终极目标的“ 开发说” ;也不同于把训练看作由外面供应材料并培育智能的要素主义训练观,以及把训练视为以往的重演的永恒主义训练观;只有“ 训练即改造” 或“ 社会改造” 之训练才是进步的,要素主义、永恒主义训练是保守的;5民主主义是一种联合生活的形式;训练是“ 社会生活” 、“ 社会的职能” ,但在不同的社会生活 里,训练方法、内容、精神彼此不尽相同;但是可以提出两个可以
17、作为衡量社会生活的价值:“ 一个团体 的利益,使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到什么程度;这团体与其它各团体的相互影响,能否圆满,能否自由” ;如 照此两点进行衡量,专制国家是不好的团体,由于那里很少有公共利益,社会分子之间没有自由的相互影 响,有一些人成为主人、特权阶级;其他一些人成为奴隶、“ 屈从于他人的阶级” ;此外,有些党派、秘 密机关以及团体,如只追求一群人的利益,把其它群体排外,就是反社会的;古代野蛮民族把外人视如仇 敌;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与别人接触就使自己风俗解体;上面做为标准提出的两个价值充分地表达在民 主社会;在民主社会,全体成员能以同等条件共享社会利益,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联络与相互影响
18、,社会 各种制度得到重新调整;“ 民主主义不仅是一种政府的形式,民主主义是一种联合生活的形式,在这种生 活里面,各人的体会相互传达,不是片面的;” 总之,民主主义的特性在于使共同参与的事业面积增广,个人的种种才能更能得到自由进展;在这种社会里,一方面人人有相等的求得学问的机会,进展个人的创 作才能与适应环境才能,另一方面使每个人都对于社会关系和社会制裁发生爱好,都能促进社会的变化;6训练本身没有目的;1 在民主社会里,训练的目的即是使人能连续不断地生长,也是不断地改造 社会的习惯与制度;杜威主见,不要到训练过程以外去查找一个训练目的,使训练听从这个目的;由外强 加的目的,是社会关系不公平所致;
19、由外施加的目的是固定和呆板的,不能直接与现在活动发生联系,是 遥远不切实际的,无助于挑选某种手段;不但不能示意更自由的、更和谐的活动反而阻碍活动的开展;在 训练方面,这种目的与训练即预备的观点有关,它使老师、同学工作性质变成机械的奴隶的性质;在活动 里面产生的目的,作为一种指挥活动的方案,即是目的又是手段;如把目的视为活动以外的东西,把目的 与手段牵强划分开,那么活动就失去意义,变成“ 苦工” ;(2)“ 训练本身并没有什么目的;只有人,即家长和老师等才有目的” ;一个目的所指的是任何自 然过程所发生的结果,这个过程是被意识到的,并成为打算当前观看和挑选行动方式的一个因素;即说,目的只不过是一
20、种意识,“ 先见之明” ,“ 预见的结果” ;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个性化的,即因儿童个性差异而异,因儿童的生长与训练体会进展而异;“ 先见之明” 目的 存在三个功能,能使我们查找达到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目的的方法,知道先后缓急的秩序,打算最适当的方针;良好的目的可用如下三个标准来衡量:第一,所 定目的需由现有的情形里面蕴酿出来;其次,能够依照目的在实行以前规划出试行大纲;第三,目的必需 使活动自由;进而又谈到,良好的训练目的应具有的几个特点:第一,训练目的必需依据于个人的固有活 动与需要;其次,必需“
21、翻译” 成可实施的方法,有助于训练者与受训练者共同合作;第三,必需防范普 遍的、终极的目的;(3)普遍的目的,不过是展望的、观看个别问题的着眼点,是人们靠他观看现有的环境,度量将来 可能的结果;我们可以有任何数目的目的,“ 这些目的都能彼此融洽不至相互冲突” ;实际上这些目的都 是在不同时期提出来的;在不同领域里都有不同价值,其中主要的有:自然进展、社会效率、文化修养;如以自然进展为目的,使人留意儿童身体器官与健康的需要,重视儿童身体的活动,重视儿童的个性;如 以社会效率作为目的,使人留意人人都要有的相当的工业才能和良好的公民资格;7方法从来不是材料以外的东西;1 杜威不赞成“ 教材与方法的二
22、元论,“ 反对忽视体会的” 具体情境;“ 教法与方法并无区分” ;“ 方法从来不是材料以外的东西” ;“ 方法不过是为了某种目的运用其材料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我们讲方法,是为了掌握体会的向前进展,为了在思想上、方法上与材料划界线; 2 方法有两种:一是长期积存的、相当稳固的方法,并为过去体会和理智分析所认可的,这种方法对学习“ 供应启示而间接地发挥作用” ;一是个人的方法,是发挥个人主动性、制造性的方法,是个人做事的方法,是“ 直接的指南” 、“ 最有效的方法;” 这两种方法不对立,一般方法可强化个人方法;3个人的方法形式多样,种类繁多, 没有一个目录表可以把它们完全排列出来;但可以推出几种
23、良好的态度,这些是在有效地、理智地处理材料的各种方法中处于核心位置,那就是:“ 直接性” 、“ 虚心” ,“ 专心“ 和“ 责任心” 直接了当的态度,敏捷的理智爱好,目的的完整性,承担活动后果的责任 ;8挑选教材必需以改进我们共同生活为目的;1 教材先由供应同学现代社会生活内容的种种价值所构成,它“ 把需要传递的当前社会生活的意义转化为具体的和具体的术语” ;2 一个课程方案必需考虑课程能否适应现在社会生活的需要,选材时必需以改进我们的共同生活为目的,保证将来比过去更美好;此外,仍必需把社会最基本的事物放在第一位;“ 训练第一必需是人类的,只是随后才是专业的” 民主社会特殊要依靠用广泛的人类的
24、标准来编制学校课程,课程里所争论的是有关共同生活的问题,所观看和传授的都能进展同学的社会学问和社会爱好;9爱好是有目的行动的动力,爱好和训练是相联系的;1 爱好 爱好、关怀、动机等 表示个人的选择态度,个人对某对象所持的态度对所遇见事物的态度;但个人的态度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对某种情境里正在发生的某事的反映,而且是其情境中的一因素;有了爱好就能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自忘其身于某种对象里面;爱好是有目的行动的动力,看爱好可以估量其推动某种工作的积极性;2 爱好在英文字里指“ 居间的事物” 即把两个有距离的东西联络起来的事物;爱好与生长是一种过程,爱好有开头的阶段和完成的阶段,中间阶段需要意志、努力;
25、(3)爱好与训练是彼此相连的,不是彼此对立的;无论是理智方面的训练仍是靠意志实行的训练都不能缺少爱好,两者其实是一件事;儿童对功课的反映,既取决于材料所引起的爱好,又取决于各人的天性及正确体会;所以对训练来说,两者都是重要的,要克服视爱好为独立存在,视训练材料为自身完善的错误观点;10从体会中学习 “ 做中学” ;1 “ 体会包含主动和被动两个要素” ,即“ 尝试的行为” 、试验、试验的要素和承担结果的要素;我们对于事物有所做为,事物回转来对于我们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单纯的行动或单纯承担结果都不是体会,对学习来说没有什么价值,“ 从体会中学习” 这句话是说:要把所做的事与所发生的影响 苦与乐 联
26、系起来,那么就能发觉事物的前因后果的关系;所以老师应把同学的“ 身体活动” 和“ 精神活动” 结合起来,在功课上把专心和用感官,在学问学习上把“ 思维” 和“ 直接用实物的作业” 结合起来;4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 所谓反思思维是指:辩别“ 所尝试的事” 与“ 由此发生的结果” 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不加以摸索;就不行能获得有意义的体会;心理学家们提出的“ 尝试与错误学习法,没有具体反映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 系,失掉了其中关键因素;杜威所讲的体会与“ 乱碰” 的体会不同,因特称之为“ 反思的体会” ;体会过
27、 程中包含思维过程,所谈思维过程就是有意努力去发觉“ 我们做的事” 与“ 由此所造成的结果” 中间的特 殊关系;思维使体会获得聪明的要素,兼有动作和目标;“ 反思的体会” 有五个步骤,简洁地表述为:疑难、问题、假说、推论、验证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中指出的五个步骤 ;可知,反思活动的全过程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之间的过程;杜威进而提出:“ 教学法的要素和反思的要素是相同的;”11打破两类科目的牵强划分;自然科目与人文科目牵强划分是二元论,目前训练仍把科学视为是讲 物质的特地学问,把文学视为属于人本的性质,这是不对的;要熟悉到“ 自然科学的材料在人事方面也占 有他的位置” ,“ 利用自然科学可满意社会
28、的需要,解决很多的社会科学的问题,训练应使两类科目相互 增加彼此的成效;” 他说,“ 如要社会要成为一个真正民主的社会,我们必需克服训练上这两类科目分别 现象” ;12个人必需有他自己的目的和问题;训练所重视的个性有两个含义:第一,一个人必需有他的目的 和问题,并能自行摸索,“ 思维和事物的消化一样是一件个人的事情” ;其次,个人的见解,个人所喜爱学习的对象, 个人应对问题的方法等都不同;如学校用一个模式要求同学;那么其必定结果是:精神错乱,有意矫作,制造力慢慢丢失,信心消退,盲从习惯滋长;科学上的发觉,乃始于容许和勉励个人利用自己 应付材料的特异方法,所谓有制造精神的态度,就是一个人不受外部
29、强迫的反应;凡是一个进步社会都视 个人的变异如珍宝,由于社会进步依靠个人的变异;所以杜威主见:民主社会如要与它的抱负相符,必需 在他的训练规划里容许个人的自由,使特异的天才与爱好各得进展;13早期职业预备是间接的;1 “ 一种职业只不过是人生活动所遵循的方向” ,职业活动要使个人感到有意义,同时他的伴侣感到有好处;职业就是指任何形式的连续不断的活动,职业是唯独能使个人特异才能与他的社会服务得到平稳的事情;职业不仅包括专业性和事物性,也包括一切艺术才能、科学才能、公民品德等;这是由于,第一任何人都必需有各种职务、角色,其次每个职业都不能脱离其它各种爱好和技能; 2 唯独适当的职业训练是“ 作业”
30、 ;一切早期的职业预备应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这是说要通过同学依据目前需要和爱好挑选去主动作业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老师和同学真正发觉同学的个人能力倾向,防止做出过早的、武断的生活挑选;所以要通过作业进行职业训练,是由于无论什么时候,人类优秀的职业就是生活就是智力和道德的生长;3 从前训练虽然名称上不叫职业训练,实际上具有职业的性质; 目前, 有意识地强调、 审慎地实施职业训练是有其各方面的理由的 略 ;目前训练的关键在于:“ 逐步改造学校和教材与方法,利用代表社会职业的各种形式的作业,并阐明其理智的和途径的内容;但 训练不应成为永续现有工业秩序的工具,而要成为改革的手段” ;上述一系列训练
31、观点,好像有共同的根源;这个根源就是杜威的哲学观、社会观、方法论;下边从几 个方面,分析上述一系列训练观点的特点及优缺点;1 杜威依据自己有用主义、体会主义、试验主义哲学观,在宗教与社会、训练与生长,训练与体会、训练与生活、体会与科学、思维与体会、目的与手段,教材与方法、文化训练与职业训练、自然科学与人 文科学、个人与世界、爱好与训练等问题上,反对牵强划分,主见统一和结合;这对克服各种传统观的片 面性,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在另一方面,由于片面地强调对事物之间的统一性和没有明确其区分性,在不 同的问题上,在不同时期,表现出忽左忽右的倾向;2 杜威站在民主主义社会观上,极力推崇美国的民主传统和民主社
32、会,并一贯主见用民主主义来改 造训练;这在当时克服粗野的个人主义、极权主义方向,无疑是产生了进步作用,但同时产生了很大的消 极作用,其表现在:他基于社会进化论的观点,把美国民主社会加以抱负化,否定阶级、阶级斗争以及暴 力革命,否认美国社会存在的阶级、民族不公平,空喊共同利益、共同福利、机会公平、民主参与等;5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 杜威依据美国工业革命以及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的庞大变化,致力于改造旧训练,建立新训练的事业;杜威在克服自然主义、复古主义、老师中心,克服训练脱离儿童和社会的弊端等方面做的奉
33、献是被公认的,但没能正确对待和继承传统训练当中的珍贵遗产强调科学学问的传统 特殊是在高级阶层训练中 智力训练,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同学集体的重大训练作用等;4 本书是杜威 20 年来哲学、心理学、训练学等方面的理论探究和试验求证的产物,是广度与深度、抽象与具体、理论性与有用性较完满的结合;但仍多有不精确、可疑,有待研讨的观点;20 世纪前半叶进步训练运动的历史,大体上说明白杜威训练思想的进步性与消极性 以及反动性 ;19世纪以来,美国逐步进展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但农村与城市、老居民与新移民,新教与天主教、无产者与资产者、帝国主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对立仍构成了社会危机;杜威设想
34、通过宣扬美国传统观念民主主义以及改造训练 第一工具 ,来克服此危机,建立美国及国际社会的“ 新秩序” ;杜威顺应当时新训练潮流,提倡以解放儿童和改造社会为总目标改造旧训练和建立新训练;19 世纪以来兴起的轰轰烈烈的美国进步训练运动以杜威训练理论为旗帜,这说明杜威训练思想切合时势之需;但进步训练运动自始至终遇到来自永恒主义和要素主义等学派的挑战,他们指责进步训练不重视基础学科与学问传授,忽视智力训练等;由于忽视制定训练目的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也受到进步主义运动内部的挑战,如布拉梅尔德认为学校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和文化努力的支配,因而要重新制定训练目的,后来布拉梅尔德打出了“ 改造主义” 的旗帜
35、;1957 年苏联人造地球卫星胜利地上天之后,进步主义遭到了更广泛更严厉的批判,甚至把美国科技、国防的落后归罪于进步训练运动,随之掀起了课程改革的高潮;到了 60 年代,在美国又显现重新评判杜威的势头,杜威又被重新确定;长期以来;杜威训练理论不论在美国或在国际上都享有权威;至今,民主主义与训练和抱负国、爱弥尔一起享有训练珍宝之荣誉,誉为明白美国及国际新训练运动的实践及理论的一把钥匙;1919 年 5 月 10 日至 1921 年 7 月 10 日,杜威到中国进行了拜访和讲学,曾在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北京、上海13 个省市进行演讲,宣扬自己有用主义哲
36、学与训练思想;1919 年出版了上海江苏省立其次师范学校新学社编杜威在华讲演集,1920 年出版了北京晨报社丛书第三种杜威在华讲演;1922 年制订的“ 新学制” 明令实施儿童中心训练;陶行知等不少我国训练家都受到杜威训练思想的启示和影响;解放前,杜威是外国人当中对中国训练的影响最广、最深的人;解放后,他的训练思想和有用主义哲学一样,被当作帝国主义反动理论受到批判;自从解放思 想、改革开放以后,国内有些人对杜威训练思想进行了一分为二的分析批判;杜威主要把训练看作是改造 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 第一工具” ,同时看作是儿童生长与进展的特殊环境,因此一方面强调了训练的社会性、社会职能“ 学校即社会” , “ 训练即社会生活” 等 ,另一方面强调了训练与体会的相结合“ 教育即体会的不断改造” ,“ 在体会中学” 等 ;除此之外,改造旧训练创建新训练的胆识,理论求索和实验求征相结合的方法论,民主与科学的精神等,也都是值得我们深刻懂得和批判地学习的;6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