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方剂学基础知识.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4977421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方剂学基础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十章方剂学基础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方剂学基础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方剂学基础知识.ppt(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十章方剂学基础知识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26页第一节 方剂组方特点“药有个性之专长,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方有合群之妙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26页一、组方原则一、组方原则“君、臣、佐、使君、臣、佐、使”“主病之为君,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应臣之为使。”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26页1)君药主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君药主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主要治疗作用疗作用的药物的药物2)臣药辅药,臣药辅药,辅助君药加强疗效辅助君药加强疗效,对兼,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26页3)佐药)佐药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

2、(辅佐)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辅佐)消除或缓解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消除或缓解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佐制)(佐制)反佐药,根据病情需要,用与群药性味反佐药,根据病情需要,用与群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相反相成相反相成”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26页4)使药)使药引经药,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引经药,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病在肝引药入肝病在肝引药入肝病在上轻清上扬,引药上行病在上轻清上扬,引药上行调和药,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调和药,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26页麻黄汤麻黄汤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3、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君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麻黄君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桂枝臣药,辅助麻黄解表,增强发汗力量桂枝臣药,辅助麻黄解表,增强发汗力量杏仁佐药,降利肺气杏仁佐药,降利肺气 (与麻黄配伍,一宣一降,增强宣肺平喘功效)(与麻黄配伍,一宣一降,增强宣肺平喘功效)甘草佐使药甘草佐使药制约麻黄、桂枝发汗太过制约麻黄、桂枝发汗太过 调和药性调和药性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26页四君子汤四君子汤功用:补气健脾功用:补气健脾脾胃气虚脾胃气虚人参君药人参君药白术臣药(健脾效果不如人参且补气白术臣药(健脾效果不如人参且补气力弱)力弱)茯苓佐药,渗湿利尿,健脾

4、安神(脾茯苓佐药,渗湿利尿,健脾安神(脾喜燥而恶湿)喜燥而恶湿)甘草使药,引导诸药直达病所甘草使药,引导诸药直达病所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26页二、组成变化二、组成变化(一)药味增减臣药、佐使药的变化(一)药味增减臣药、佐使药的变化1)佐使药的加减主证不变,治疗次要兼证佐使药的加减主证不变,治疗次要兼证2)臣药的增减改变方剂的的功效臣药的增减改变方剂的的功效三拗汤三拗汤(麻黄汤桂枝)风寒犯肺咳喘(恶寒麻黄汤桂枝)风寒犯肺咳喘(恶寒鼻塞声重,头痛目眩,四肢疲倦,咳嗽痰多,胸鼻塞声重,头痛目眩,四肢疲倦,咳嗽痰多,胸闷气短。)闷气短。)麻黄加术汤(麻黄汤白术)痹证初起麻黄加术汤(麻黄汤白术)痹证初

5、起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26页(二)药量增减(二)药量增减组组 成成功功 效效主主 治治小乘小乘气汤气汤大黄大黄四两四两枳实枳实三枚三枚厚朴厚朴二两二两泻火泻火通便通便热结热结便秘便秘厚朴厚朴三物汤三物汤大黄大黄四两四两枳实枳实五枚五枚厚朴厚朴八两八两行气行气除满除满气滞气滞腹胀腹胀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26页(三)剂型变化(三)剂型变化药力大小与峻缓、病情轻重与缓急药力大小与峻缓、病情轻重与缓急人参汤脾胃虚寒较重,病势较急人参汤脾胃虚寒较重,病势较急理中丸脾胃虚寒较轻,病势较缓理中丸脾胃虚寒较轻,病势较缓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26页第二节、方剂的分类与剂型第二节、方剂的分类与剂型一、方剂

6、的分类一、方剂的分类二、方剂的常用剂型二、方剂的常用剂型(一)汤剂(煎剂)(一)汤剂(煎剂)内服用内服用特点:吸收快,迅速发挥疗效,便于加减特点:吸收快,迅速发挥疗效,便于加减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26页二)二).散剂散剂内服:细末、粗末内服:细末、粗末外用:外敷疮面、吹喉(冰硼散、锡类外用:外敷疮面、吹喉(冰硼散、锡类散)散)特点:吸收快、制作简单、便于携带、特点:吸收快、制作简单、便于携带、节省药材节省药材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26页三)丸剂三)丸剂特点:吸收缓慢,药力持久,节省药材,特点:吸收缓慢,药力持久,节省药材,服用、携带、贮存方便服用、

7、携带、贮存方便慢性、虚弱性疾病;急救慢性、虚弱性疾病;急救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蜡丸、微丸、滴丸蜡丸、微丸、滴丸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26页四)膏剂四)膏剂内服:流浸膏、浸膏、煎膏内服:流浸膏、浸膏、煎膏外用:软膏剂、硬膏剂外用:软膏剂、硬膏剂特点:使用方便、药效较快特点:使用方便、药效较快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26页五)酒剂五)酒剂特点:便于保存,内服或外用特点:便于保存,内服或外用多用于补益剂、祛风通络剂多用于补益剂、祛风通络剂六)丹剂六)丹剂内服:丸剂或散剂(药品贵重或药效显著)内服:丸剂或散剂(药品贵重或药效显著)外用:矿物药,常用于外科外用:矿物药,常用

8、于外科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26页茶剂茶剂露剂露剂冲剂冲剂片剂(泡腾片、口含片)片剂(泡腾片、口含片)针剂(注射剂)针剂(注射剂)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26页气雾剂、胶囊剂、条剂(药捻)、线剂气雾剂、胶囊剂、条剂(药捻)、线剂(药线)、搽剂、栓剂(坐药或塞药)、(药线)、搽剂、栓剂(坐药或塞药)、糖浆剂、口服液、灌肠剂糖浆剂、口服液、灌肠剂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26页第三节 方剂的应用一、中成药的用法与用量(一)用法1、给药途径(口服、皮下、肌肉、穴位)天花粉枳实百部2、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用药时间、多少、途径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26页二)用量根据病人性别、年龄、体质确定用量:根据病

9、人性别、年龄、体质确定用量:妇妇女月女月经经期、老年、体弱、儿童用量宜期、老年、体弱、儿童用量宜轻轻,男子、体壮、年男子、体壮、年轻轻用量宜重。用量宜重。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26页二、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二、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毒性中药:马钱子、附子、黄药子、广防己、马兜铃忌口:生冷、辛热、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等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26页三、汤剂制备与服药法一)汤剂制备1.煎药工具:以砂锅、砂罐为好,也可用搪瓷罐或不锈钢锅,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2.煎药用水:以水质纯净、新鲜的自来水、井水,符合饮用水标准为好。用水量: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水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现在学习的是

10、第22页,共26页3.煎药用火:先武(大火)后文(小火),先武(大火)后文(小火),用武火煎沸,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4.4.煎药方法:煎药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2030分钟。解表药及其它芳香性药物,一般沸后文火维持1015分钟左右即可,而矿物药、贝壳类及补益药等,一般宜文火久煎30分钟以上。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26页特殊的煎服法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26页煎法煎法 药物药物 方法方法_先煎先煎 质坚、介壳、矿物类药物质坚、介壳、矿物类药物 打碎先煎打碎先煎后下后下 气味芳香或久煎会丧失有效成分的药物气味芳香或久煎会丧失有效成分的药物 其他药

11、煎好前其他药煎好前4-5分钟时入锅分钟时入锅 包煎包煎 细小种子、粉末状、花粉类药物细小种子、粉末状、花粉类药物 纱布包好,再与其他药同煎纱布包好,再与其他药同煎 另煎另煎 某些贵重药某些贵重药 切成小片单煎取汁,再与其他药混合切成小片单煎取汁,再与其他药混合 服用服用 烊化烊化 胶质、粘性大且易溶的药物胶质、粘性大且易溶的药物 单独溶化,趁热与煎好的药汁混合均匀单独溶化,趁热与煎好的药汁混合均匀 口服口服冲服冲服 某些芳香、贵重药及不耐高温且难溶于某些芳香、贵重药及不耐高温且难溶于 研细末或取汁,用药液或温开水冲服研细末或取汁,用药液或温开水冲服 水的药物水的药物泡服泡服 某些不耐高温煎煮的

12、药物某些不耐高温煎煮的药物 用开水泡服用开水泡服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26页(二)服药法 (1)(1)服药时间服药时间 饭前约饭前约1 1小时服为宜;对胃肠有小时服为宜;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滋补药及驱虫药宜空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滋补药及驱虫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急病不拘时间服;慢性病应定时服。急病不拘时间服;慢性病应定时服。(2)(2)服药方法服药方法 汤剂,一般每日一剂,煎两次取汤剂,一般每日一剂,煎两次取汁,分汁,分2 23 3次服,通常为早餐前、晚餐后,次服,通常为早餐前、晚餐后,服药与用餐时间最好间隔服药与用餐时间最好间隔3030分钟。病情重分钟。病情重或老年、儿童酌情增减。或老年、儿童酌情增减。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2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