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生平个人简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董仲舒生平个人简历.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董仲舒生平个人简历董仲舒生平个人简历 人物介绍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汉族,广川郡(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广川镇大董古庄)人,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董仲舒天人三策春秋繁露以儒家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黄老”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建立起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表彰六经”的主见。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当是统一的。董仲舒的儒家思想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
2、济的稳定做出了肯定的贡献。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年),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此后,在家著书,朝廷每逢大事,就会让使者及廷尉到他家,征询他的看法,足见他仍旧受到汉武帝的高度重视。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董仲舒病逝。 人物生平 幼年好学 董仲舒的老家广川在 衡水东南,邻近 齐鲁,北靠 燕赵,西界三晋。汉文帝前元元年(前179年),董仲舒诞生于家有大批藏书的大地主阶级家庭。 传授儒学 董仲舒在30岁时,开头招收了大批同学,细心讲授。他讲学,在课堂上挂上一副 帷幔,他在帷幔里面讲,同学在帷幔外面听。同时,他还常常叫他的得意门生
3、吕步舒等转相传授。 这样,许多人跟他学了多年,甚至没有跟他见过面。通过讲学,董仲舒为汉王朝培育了一批人才,他的同学后来有的当了 诸侯王国的国相,有的成了 长吏。由于董仲舒广招门生,宣扬 儒家经典,他的声誉也日益扩大,在汉景帝时当了博士,掌管经学讲授。 汉景帝时为博士。他曾走出家门,设坛教授,课讲得非常精彩,弟子许多,弟子再教弟子,一些再传弟子甚至只是听说过他的大名,但没见过他的面。他一门心思教学和讨论,甚至三年都没回家看一下。他的行为举止,都遵循礼节,许多读书人都尊他为师。 汉武帝继位后,董仲舒出任江都国的国相。他治理江都国,主要是以公羊为指导,通过推究“自然灾异”、“阴阳运行错误”的缘由,然
4、后在求雨时能关闭阳气,释放阴气,使天下雨;止雨时,能关闭阴气,释放阳气,使雨停止。在江都国,他这样做,从来都没消失误错。后来,他被废为中大夫。(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今上即位,为江都相。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中废为中大夫。 天人三问 汉武帝即位后,让各地推举贤良文学之士,董仲舒被推举参与 策问。汉武帝连续对董仲舒进行了三次策问,基本内容是天人关系问题,所以称为天人三策。第一次策问,汉武帝问的主要是巩固
5、统治的根本道理,其次次策问,武帝主要是问治理国家的政术,第三次策问主要是天人感应的问题。 董仲舒在对策中,具体阐述了天人感应,论述了神权与君权的关系,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规劝刘非 董仲舒对策后,被武帝派到江都易王刘非那里当国相。 刘非是武帝的哥哥,此人粗暴、蛮横,一介武夫,但由于董仲舒当时声望很高,是举国知名的大儒,所以对董仲舒特别敬重。而且刘非把董仲舒比作帮助齐桓公称霸诸侯的管仲,也就是盼望董仲舒要象管仲帮助齐桓公一样来帮助自己,以篡夺中央政权。 但董仲舒是主见春秋大一统的,因此,对于刘非的发问,他借古喻今进行了规劝,指出“所谓仁人,是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端正自己
6、奉行的道义而不谋求眼前的小利,修养自己信奉的理念而不急于取得成果)的仁。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而使社会风气大变,才是仁的最高境界!所以孔子的弟子即便是小孩也羞于提到五霸,由于五霸是先行欺诈后行仁义。只是耍手段而已,所以不足以被真正有道义的人提及。”示意刘非不要称霸。董仲舒为 江都易王相六年,搞了不少祈雨止涝之类的活动。 罢官教书 汉武帝建元6年(前135年),皇帝祭祖的地方 长陵高园殿、辽东高庙发生了大火,董仲舒认为这是宣扬天人感应的好机会,于是带病坚持起草了一份奏章,以两次火灾说明上天已经对汉武帝发怒。结果奏章还没上,正好主父偃到董仲舒家做客,观察奏章,因嫉妒董仲舒之才,就把奏章草稿偷走,交给了
7、汉武帝。武帝看后大怒,打算将董仲舒斩首。后怜其才,又下诏赦免,但江都王相却被罢免,从今,董仲舒不敢再说灾异之事,而是干起了老本行,从事教学活动,又教了十年的公羊春秋。 东山再起 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公孙弘又推举董仲舒做胶西王刘端的国相。刘端也是汉武帝的哥哥,他比刘非更凶残、蛮横,过去不少做过他国相的人都被杀掉,或毒死。因董仲舒是知名的大儒,刘端对他还比较敬重。 称病辞官 董仲舒始终提心吊胆,当心谨慎,生怕时间长了遭到不测,遂于四年后以年老有病为由,辞职回家。从今以后,也就结束了他的仕禄生涯。董仲舒晚年对什么事情都不过问,只是埋头读书、著作。 虽然他辞去了官职,但朝廷有大事,还常派人到
8、他家向他请教,董仲舒都有很明确的看法。后来,张汤把询问董仲舒的部分材料,整理为春秋决狱一书。董仲舒虽然养病在家,但仍非常关怀朝政大事,甚至在临终之前,还写奏章给汉武帝,坚决反对盐铁官营的政策。 家中病逝 汉武帝 太初元年(前104年),董仲舒于家中病卒,葬于西汉京师长安西郊,有一次汉武帝经过他的墓地,为了表彰其对汉王朝的贡献,特下马致意。由此,董仲舒的墓地,又名为下马陵。 思想成就 大一统 汉初实行黄老之学, 无为而治。经济进展很快,消失了文景盛世。但在景帝时代消失了 吴楚七国之乱。统一的国家将面临着分裂的危急。景帝时任博士的董仲舒认为,重要的问题是要巩固集中统一的政权,防止分裂割据的局面消失
9、。董仲舒从儒学经传中查找统一的理由,他从公羊春秋中找到了大一统。董仲舒就依据公羊春秋的记载,提出了大一统论。他在天人三策中说:春秋所主见的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适合古今任何时代的道理。 “大一统既然是宇宙间最一般的法则,那么封建王朝当然要遵循。这就是董仲舒所要设立的政治哲学的核心。他依据大一统的普遍法则,提出了思想也要大一统的论点。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说:只要不是在六艺之列的,(所谓“六艺”,就是过去读书人必备的六种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和孔子那一套儒家思想的人。都不许其进展下去,不允许和儒家思想一起存在。那些乱七八糟的教派和学说就不会再来迷惑百姓,国家的法律和
10、制度才能显示出地位。老百姓也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教育子孙后代。只有思想统一才能有统一的法度,百姓才有行为的准则,这样才能维护与巩固政治的统一。用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思想应当统一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上,百姓也知道该遵循什么,怎么做了。只有政治统一才能长治久安,当时汉代的政治是统一了,但不稳固。统一思想成了大一统的关键。于是,董仲舒多次强调要用孔子儒学统一天下的思想。 在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思想要大一统的建议之后,施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将儒学作为正统思想,从今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产生了中国特有的经学以及经学传统。汉代立五经博士,明经取士,形成经学思潮,董仲舒被视为儒者宗。 天人
11、感应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是以社会、政治来说的。他把春秋中所记载的自然现象,都用来解释社会政治衰败的结症。他认为,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政,为政而宜于民;否则,”天就会降下种种灾异以谴告人君。假如这时人君仍不知悔改,天就会使人君失去天下。 通过秦末农夫大起义,董仲舒熟悉到农夫阶级的政治力气可打算一个封建王朝的兴亡。董仲舒在这里所说的天,是指秦末农夫起义的武装力气。他要借用这一象征农夫阶级政治力气的天,来戒惧皇帝,使之自敛。用天来限制他。 当时董仲舒为什么要采纳天人感应的形式来戒惧皇帝呢?缘由是:西汉时期社会科学水平低,天命论在人们思想中的影响极深。董仲舒就采纳了天来限制皇帝个人的私欲,制约他至高无上的权力。并把秦始皇权力不受制约,引发农夫起义,速亡国的惨痛教训,变成皇帝的精神枷锁,来限制皇帝的权力。从这方面看,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思想限制了皇帝的私欲和权力,为整个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意义是深远的。 作品 董仲舒的著作许多,有一百多篇文章、词赋传世,尚存的有天人三策、士不遇赋、春秋繁露及严可均全汉文辑录的文章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