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4.1 十五从军征 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2.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读杜甫的石壕吏,感受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
2、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二、 作品简介乐府诗集是一部诗歌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其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三、 背景介绍根据乐府古题要解,本诗在晋代已入乐。在它被用为横吹曲辞以前是否曾入乐已难查考。此诗原来或许是汉魏间大动乱时代的民歌,是为控诉残酷繁复
3、的兵役制度而创作的。四、朗读课文,理解大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停顿。2.在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律。3.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品味,进入意境,想像画面。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鼓励学生放声读,大胆读,力求有所提高。5.全班同学齐读课文,要求声音要洪亮、节奏要准,要读出韵律。五、检查字词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冢( zhng ) 狗窦( du ) 稚( zh )舂谷(chng)贻(y)六、精读课文,把握文章1.赏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明确:“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
4、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从军后从未回来过;一个“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2.赏析:“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明确:此处景物描写,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一幅老兵回家看到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凄凉画面,以哀景写哀情,以荒凉的景象烘托老兵心中的悲哀和绝望。3.赏析:“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明确: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七、合作探究1.诗歌选取了哪些
5、意象?有何特点?明确: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2.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明确: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八、本文主旨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乡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控诉了战乱和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九、文本特色1.以叙述抒发所见所感。这首诗以第一人称叙述,尽情渲染了老兵的不幸遭遇和内心无法忍受的悲痛。“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以问话形式点明已是家破人亡。2.用环境刻画人物形象。诗中写老兵回家后的境况:“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段环境描写将家中的悲凉凄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名句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描写近处所见荒凉、凄楚的景象的诗句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2.十五从军征一诗中和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