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雨水景观化利用在住区绿地中的应用研究(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居环境-雨水景观化利用在住区绿地中的应用研究(1).docx(6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分 类 号 密级 雨水景观化利用在住区绿地中的应用研究研 究 生 姓 名: 樊丽君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刘建文教授 学 科 专 业: 人居环境设计学 研 究 方 向: 村镇社区人居环境设计 湖 南 工 业 大 学年 月 日湖南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湖南工业大学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了解湖南
2、工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他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学校可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日期: 年 月 日目 录摘 要ABSTRACT1 绪论11.1研究背景11.1.1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严峻的水资源危机11.1.2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大雨水利用效率31.1.3 国外雨水利用相关研究与现状41.1.4 国内雨水利用相关研究与现状51.2 研究目的和意义81.3 相关理论81.3.1 生态住区81.3.2 可持续景观91.4 研究内容、方
3、法、技术路线91.5 创新点101.6 住区绿地雨水景观化利用的典型案例分析121.6.1 德国康斯伯格生态城121.6.2 瑞典奥古斯特堡小区141.6.3 株洲磐龙世纪城生态小区162 住区绿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82.1 住区景观面临的水资源问题182.2 住区绿地水资源可持续设计182.2.1 水景景观的雨水利用182.2.2 绿地景观合理的结构与形式192.2.3 铺地景观材料的透水性能1923 住区绿地雨水利用途径202.3.1 渗透利用202.3.2 储存利用212.3.3 传输利用223 住区绿地雨水资源利用的景观化233.1景观化的实质233.2基本原则233.2.1生态化原
4、则243.2.2艺术化原则243.2.3本地化原则243.3 雨水景观化利用的设施要素253.3.1 渗透利用设施253.3.2 储存利用设施283.3.3 传输利用设施293.4 住区雨水景观化利用的实践应用313.4.1 屋顶花园313.4.2 雨水花园333.4.3 绿色街道343.4.4 人工湿地353.5 住区雨水景观空间组织363.5.1 平面空间雨水景观化利用体系363.5.2 垂直空间雨水景观化利用体系374 住区绿地雨水景观化利用的实践-云峰湖安置小区394.1 项目概况394.1.1 区位394.1.2 规模394.1.3 自然条件分析404.2 设计目标424.3 雨水景
5、观化利用的综合设计424.3.1 总体布局424.3.2 雨水景观设施要素设计444.3.3 小区人工湿地设计514.4 效益分析525 结论与展望545.1结论545.2 展望55参考文献56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58致 谢59摘 要众所周知,水乃生命之源泉,是我们地球生命不可或缺的资源,同时是人类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经济资源。城市化进程中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时常常忽略了生态效益,普遍的硬质化地面和不透水铺装阻隔了雨水的下渗途径,造成径流速度增大,雨污排水系统的超负荷,内涝频发,雨水冲刷城市地表的沉积物也造成了严重的城市面源污染,然而淡水资源匮乏的矛盾却日益加剧。雨水基础设施目标单
6、一,忽略雨水的利用,如今排水的方式会让使雨水大量的流失,那么这就是浪费了很多水资源,如今我们国家的主张的节约用水的提倡做法有所违背,使我国对资源的应用范围太窄,不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住区景观用水主要来源于自来水、地下水及中水系统,用水多、消耗快,夏季炎热时蒸发量大。不透水的铺装和低于绿地标高设计的路面不能将雨水径流渗透利用,雨季雨量大时,我们很经常的会看到地上的积水很多,有的甚至没过膝盖,这样的情况不单单阻碍了居民的出行,而且没办法保证居民在高水位时的生命安全。研究雨水利用是十分热门的课题,但住区的雨水景观化利用还未在全国普及,人们更是缺乏雨水利用的意识和观念,雨水基础设施并未作为住区景观的组
7、成要素。本文立足我国住区雨水利用现状,对如何将雨水利用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如何加强住区绿地的雨水收集与调蓄功能、以及对住区景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雨水景观的设计做出理论指导意见和实践参考。关键词:住区;绿地;雨水利用;雨水景观ABSTRACT Water resources is the source of life and the basis for the survival of human beings and other creatures on the earth, which is important strategic resources and economic resour
8、ces of countrie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social benefits and economic benefits are paid attention to,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are often neglected. The generalized hard ground and impervious pavement block the infiltration path of rainwater, causing the increase of runoff speed, the overload
9、 of rain and sewage drainage system and the frequency of waterlogging. Rainwater washes away the sediments in the urban surface, which causes serious urba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Besides, fresh water resources is lacked. These problems all have become the bottleneck problems of urban developmen
10、t. In cities, the only goal of rainwater infrastructure is to drain water away and control flood and rain-flood management takes water draining as the principal thing, which wasted a large amount of rainwater resources and is contrary to the realistic water shortage of many cities. Rainwater is not
11、regarded as a valuable resource, the functional benefits it played are very limited, and it lacks value in ecology, leisure and recreation and rainwater resources use.Residential landscape water is mainly derived from tap water, groundwater and recycled water system,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12、 large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fast consumption and large amount of evaporation in hot summer. Impervious pavement and the road lower than the greenbelt level can not permeate and use rainwater runoff. In rainy season, when the amount of rainfall is large, the rainwater stored in the surface of ro
13、ad can not be drained away in time, which causes inconvenience of residents travel and even brings security risks. The study of rainwater utilization is a very popular topic, but rainwater landscape utilization in residential areas has not yet been popularized in the whole country. People lack the a
14、wareness and concept of rainwater utilization. The rainwater infrastructure is not regarded as a component of residential landscape.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ainwater utilization in Chinas residential areas,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combine the scientific use with the artistic use of ra
15、inwater utilization and how to strengthen the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storage functions of residential green space. Besides, the paper proposes theoretical guidance suggestions and practical references of the sustainable use of water resources in residential areas and the design of rainwater landsc
16、ape. Key words: residential area; green area;utilization of rainwater;rainwater landscape 1 绪论1.1研究背景1.1.1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严峻的水资源危机 众所周知,水乃生命之源泉,是我们地球生命不可或缺的资源,同时是人类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经济资源。我国的水资源不少,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当前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7115亿m3。但是尽管如此,我国的人口数量太多,增长的幅度也是非常庞大,所以将总的水资源平均到个人,其数量就微乎其微了,1。除此之外,当前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2500m3上下,通过观
17、察世界的人均水平,我国仅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的1/4。然而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拥有的水资源量达到了世界平均占有量的80%。由此可见要想实现中国的长久发展,那么水资源的管理与应用就是政府方面考虑在内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对于目前的情况来说,如今我国对水资源的应用不够合理,对水资源的浪费情况并没有很有效的方法以制止,已经不符合我国人民对水资源的要求,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城市的发展,都提出了对水资源应用的新高度的要求。如今这个问题俨然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广泛关注的焦点3。目前,我国城市水资源存在着巨大问题,淡水资源匮乏的矛盾日渐凸显,淡水资源稀缺,部分城市的水资源量无法满足用水需求。为维持城市日常供
18、水,多数城市都被迫开采地下水,缺水量较大尤以北方城市和个别沿海城市最重,均被迫开采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这种高强度的开采致使地下水资源短缺,城市用水极度紧张,并且这种情况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出现,经过统计,其总面积达到87000km2 。更有甚者这种采水方式对于一些沿海地区造成了不单单是城市内部的问题,更有引入海水的污染。另外,更有一些人口密度比较大,或者地质比较疏松的地区产生地表下陷这种危险状况,地面上产生一个大洞,据统计分析,最大沉降面积达到9080km24。 与此同时,我国水资源广泛受到不同水平的污染。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工厂产业的迅速发展,从而带动了城市进步,但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废气
19、、污水等污染空气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水源。同时居民的生活污水、废物垃圾的排放同样完成了水资源的污染。包括一些化学用剂等等,都是伤害我们周围环境的源头。各种方面的污染源造成了我们居民用水的质量,不论是污水排放,还是流通的被污染后的雨水都是未5未经处理就被大量的排入城市水域,超过了水体的天然自净能力,导致了水质的恶化。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水资源需要保护的现状依旧被人们忽视,或者人们已经意识到,但没有能力去修补,进而克服掉这一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弱点,人们在这方面上人们常常欠缺意识,导致全国众多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任何处理便直接排入城市水体,造成严重污染。有些城市对其废水、污水做了一定的工作使之不至于危
20、害人们生存环境,但仍然参与于城市水循环之中,使达标排放失去意义6。我国城市废水、污水、受污染的径流造成约有90%的城市水体都遭到了水质上的改变,约有九成的水道已经没有了干净的水质。经过专家学者调研得知我国很多城市的地下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7。在我国,很多城市内涝严重,坚实的石灰石代替了面朝天空的土壤,雨水渗透通道收到了严重阻碍,下雨后很难闻到雨水浸润土壤后,泥土翻新的味道,反而是积累在地面上,根本无法渗透石灰层,更无法到达被石灰覆盖的土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才使得城市有暴雨时常常造成严重的内涝,远远超出排水基础设施的负荷,造成交通堵塞甚至人员伤亡等众多次生灾害8。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应对内涝
21、灾害通常是增建排水管网,在滨水区域修建混凝土防洪堤坝等以排为主的手段,虽然短时间内可以组织水的入侵,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治标不治本,只能说这是一个急救措施,而不是修补办法。要想真正的修补,就必须从根源来解决问题。那么究其根源,雨水大量积水的根本原因就是土壤层的凝固,减慢了雨水渗透的速度,使雨水不能及时渗入,那么在越来越密集的雨水中,城市地面就会出现很多积水,无法及时的流入地表深层。像这样修筑堤坝的办法,非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雨水沉积的问题,还会产生更严重的负面影响,那就是加大水压,对周围的环境甚至是居民区造成不可预测的危险。从另一方面来分析,这种方法也浪费了极大的水资源,我们非凡没有加以利用,还如此
22、的不知节制的浪费,实在是不符合勤俭节约,坚决奋斗的指导思想。9。不论理论上再如何行得通,事实说明,这种方法根本无法彻底解决我国城市积水问题,我国必须转换方向,从多方面总结经验与教训,尽快的得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来。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城市的工业以及经济的稳定发展。雨水的就地利用更显重要。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诸多“水问题”,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等与城市内涝等的诸多矛盾造成的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不可回避且亟待解决的严重危机,而且,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解决这个危机10。 1.1.2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大雨水利用效率对于如何解决水资源匮乏与城市内涝、干旱频发的矛盾,对水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国家
23、提出了“有关建设海绵城市的新发展观念,并在2013年年底的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总书记着重强调,在不断加强城市排水体系建设的同时,还需要优先做到将雨水进行积存,争取利用自然力量实现排水,建设出能够实现自然以及净化的海绵城市11。这项建设是我国在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治理经验的前提条件下,同时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规划出极具中国特色的雨水管理方案,同时提出相关的城市建设体系,在我们追求城市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不断对自然原生态的环境加以改造,这似乎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长期以来,地球上的生态资源不断减少,在这种发展状态下,生态系统也遭收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对之前采取的开发理念做
24、出反思。建设海绵城市对于解决目前所承受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的不平衡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2。这项新措施具体是以生态景观为基础,建立的能够对雨水资源加以运用,将水环境以及水生态两个问题紧密相结合的一系列措施,共同构建完整的能够对水资源加以利用的体系。传统城市建设中对土地高强度开发,汛期时大量雨水排入城市下水管道,对市政管网增加了巨大压力,也造成了大量雨水资源的浪费13。而这种新的理念则强调以自然为中心,顺应自然,同时提出人与自然要能够达到和谐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实现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形成水生态和谐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海绵城市主张的是一种新型的思想,为了达到排水的目的,在海绵吸
25、水原理的基础上,将地球认作一块巨型海绵,地表能够实现对雨水的吸收,在吸收一定程度的雨水之后,能够实现雨水的积蓄,当遇到突发情况,需要利用的时候,能够及时释放出吸收的雨水并加以运用,可被利用的雨水资源量十分可观14。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是将客观的雨水资源加以利用,摒弃传统的以排为主的雨洪管理手段,利用自然力量进行排水,通过植被、土壤等自然净化能力使受到污染的水资源逐步得到改善。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手段大体来说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将建筑屋面雨水的利用,二是对原有良好水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对受到污染的水生态系统进行定点修复,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营造相应的生态环境,对植被土壤天生自带的净化能力加以合理运用,
26、借此达到修复水体的目的,从而保护我国目前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1.1.3 国外雨水利用相关研究与现状 国外的城市化进程中也同样伴随着水资源紧缺、城市洪涝灾害和生态环境被破坏等问题,20世纪末,关于住区雨水利用的研究和实践开始发展15。它主要是而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相比较而言,西方国家的雨水利用设施建立较为完善,许多国家已经制定出了有关对雨水加以循环利用的法规,在城市中也构建了相对成熟的雨水资源运用系统,雨水利用研究在许多国家开展,建成了一批不同规模的示范工程。其中德国、美国和日本等经济发达的国家雨水利用研究起步较早,因为城市化开始较早,很多城市都是暴雨洪水灾害频发,因此对于生态住区的建设体系也较完
27、善15。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展开和普及住区雨水资源利用的国家。在1989年,政府出台了雨水利用设施标准(DIN1989),到目前为止,在德国居民居住区有关对于雨水利用的研究已经高达30年,目前已经达到了标准化的发展程度,并逐步朝着集成化的方向迈进16。其联邦和各州修订的法律规定新建住区必须设计雨水利用设施,住区中无论面积大小的公共居住环境通常都需要和雨水的储存设施以及湿地景观相结合,同时还要与区域内相关基础设施相一致,在住宅区附近的绿地应该和路边的渗渠相结合,对当地地形的高低差距,建立有层次感的自然生态景观,这样以来,再遇到恶劣天气有较大的降雨量时,便会出现类似于瀑布的景观效果。住区中通过公共雨
28、水管收集雨水,将雨水简单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用来冲洗住宅小区的厕所或庭院浇洒。经计算部分地区收集利用雨水后可节约自来水量的50%。柏林等一些城市已经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雨水利用结合起来进行设计,开发了一套符合当地地形和生态环境状况的新型雨水管理体系,也就是在凹地的下方铺设一些砾石,通过凹地的地形优势,对雨水进行积蓄,同时将经过初步过滤的雨水加以净化,在将其逐渐入渗至地下,在遇到雨量较大以及超出系统的正常承受能力的时候,雨水将会通过其它方式进行排出17。除以上具有相对较大规模的利用装置,利用雨水对种植区域进行灌溉,或者在建筑物周围建立下凹式绿地等等,这些举措都能够给当地的居民带来良好的生
29、活体验。日本降雨量丰富,收集利用雨水十分必要。他们在小区的屋顶修筑了利用雨水灌溉的“空中花园”,不但可以减少小区的地表径流,还可以减少自来水的消耗。同时加大小区内绿地面积,屋顶绿化美化住区环境,同时净化了空气,提高住区内氧量。对建筑进行屋顶绿化还能吸收住区内的噪声,间接地缓解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在雨水工程设施的修建上日本给予大力扶持,以控制汛期多余的雨水径流,这些设施可以加大雨水的就地渗透和回用。另一方面减少排水设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各式雨水基础设施近年来在日本住区规划建设中被应用,如渗井、渗沟、渗池等。它们占地面积较小,因地制宜地在楼前屋后修建18。在九十年代初期,我国
30、正式对雨水渗沟计划加以实施,进行城市总体新规划的部署,当年日本政府颁布了“第二代城市排水总体规划”,规定自当时起,不论是新建的建筑,还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建的建筑,都必须对其装备能够使雨水下渗的基础设施,更具调查显示,日本目前己拥有100多座利用雨水设施的建筑物,屋顶集水面积20x104m219。此外,日本在一些住区的建筑物上修建的雨水收集设施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消防、植树、洗车、冲厕所和冷却水补给等,一部分经处理净化后作为居民饮用水。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究优化住区水环境与生态环境,探讨雨水的截留、储存、回灌、补充地表和地下水源。美国慢慢对原来只想减少雨水量的思想进行了转变,逐渐在经
31、济发展的过程中,对雨水资源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美国强调低影响开发,城市雨水利用以提高入渗能力为主要手段,在新的开发区成功地实施。从1971到1980年,10年中美国个别城市的地下水回灌总量以及高达1亿平方米,同年,芝加哥也开始兴建了地下水回灌系统,城市洪涝和雨水资源利用等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此外,许多专家学者研究了屋顶屋顶雨水滞蓄系统,以及地表雨水回灌系统,由渗池井、草地、透水路面等构成。在美国的第二代Best management practice方案中强调于住区中绿地、水体等自然景观相结合的生态设计方式,如植被缓冲区,植被浅沟、人工湿地等等,这些手段得到了环境、生态、景观等多重效益20。
32、非工程手段的生态化低影响开发备受关注,是美国雨水利用和发展的重要导向。1.1.4 国内雨水利用相关研究与现状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雨水资源利用探索与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于90年代城市起始开始发展,总体来说技术落后,缺乏综合系统考量21。北京对于我国住区雨水管理利用的相关研究实践起步最早,1981年,专家通过进行各类实验获得雨水利用相关过程的数据资料,对北京市开展雨水利用工程的相关探索。北京市水利局和德国埃森大学在2000年启动了能够对雨洪情况加以控制的大规模工程”,并且对多个小区结合雨水控制的实际情况加以设计研究。建立了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城市雨水与水环境研究组织,以车伍、李俊奇教授为代表
33、,在北京等全国多个城市内部进行了有关居民居住环境设计的重新规划,以达到对居民居住带来最小的影响22。国内对于城市雨水利用的研究和应用北京走在前列,据了解,北京城市年平均雨水最大可利用量为1.93亿m3。北京平均每年新增加的建筑面积高达五百万平方米,如果有四百平方米以上的的建筑安装了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的装备,那么每年就可以获取二百多万m3的雨水资源23。在我国许多建筑有配备相对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但是没有处理和回用设施,不能有效利用。目前我国专家对住区对雨水加以利用的设施已经做出了一定的理论性研究,对部分雨水的具体设施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分析,同时结合国内关于雨水利用合设计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对西方国
34、家的实践加以总结,结合具体场地实验收集数据,对相关雨水设施设计模型模拟测评。我国学者朱春阳在2008年建立透水砖铺装的物理模型,研究场地透水性铺装根据不同的道路结构形式模拟降雨条件下的雨水下渗过程,这对不同场地透水铺装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王思元、张善峰、李宏等在2009年前后对美国波特兰市绿色街区项目分析总结,生态停车场的建设模式、绿色街道、交通岛绿化带等发挥了积极作用的方法来研究对于雨水的各方面处理,总结其成功可行的经验,然后仔细分析不同地方的特点,将总结出的经验结合其中,探寻出雨水利用的新的方式方法。从雨水景观典型案例的探究总结出景观营造要素与提升雨水滞蓄能力的关系;一些相关专家于201
35、2年对于雨水花园设计的各种指标作了进一步的探索,比如其类型等等,以及其中的植物配置方式,分析探究影响植物生长的雨水花园环境因素,雨水花园植物的配置原则、方法和后期养护管理的措施等;蒙小英和张红卫等人通过对国内外历史上相关雨水收集案例的研究,进行大量的分析,综合出一些用于处理雨水的方法以及需要的设施,比如排水渠等等。根据研究的结果综合出系统的利用方式;李海燕从住区的用于景色游览的相关水资源来分析,比如喷泉之类,综合目前来说其造成的影响以及水资源的利用情况,明确提出了雨水资源对景观用水的补给和解决住区景观用水问题的可行性,通过典型案例总结住区雨水景观的设计方法;2013年北大荒集团酒店的屋顶花园设
36、计,曹传生等学者探析屋顶花园对雨水径流利用的可行性,以及可加以利用的雨水量等,一些屋顶花园建设时用的到的数据做出了统计和数据收集;许多专业人士在这方面同样做出了各自领域的研究表明,有关于用于游览的景区对雨水的使用情况,王思思于2014年以此做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根据不同类型的景区观光地点的特点,给出了利用雨水资源的不同办法;另外,对于植物方面的利用,张炜等专家通常情况下会设置植物浅沟来对雨水资源进行利用,他们就浅沟这一设计进行了细致的讲述,比如其设计理念以及计算等方面,与此同时,还根据不同植物不同的浅沟设计类型,进行了具体分析;郑利国和邹志对住区内绿色可行的停车方式做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37、对于空间安排以及地质安排的合理性作了具体的探究;另一方面,雨水的直接降雨大部分应用到城市街道上,那么就这一方面,刘家琳等专家们用多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名叫“Grey to Green”的计划安排,对这类情况,讲述了一些进一步建设性方法。可见当前研究雨水利用是一个十分热门的课题,但对于住区的雨水景观化利用来说还未在全国普及,人们更是对于雨水的再利用几乎没有想法,那雨水再利用的必备建设也没有普遍成为绿化园艺的构成要素在住区规划设计中被应用25。目前我国很多已设有雨水利用设施的住区也常常只注重设施的功能性,对其在使用中赋予艺术修饰等特点几乎没有,一般表现在水管、水沟、出水口等细节的处理,只是简单的安置
38、于外部环境,和优美的住区环境不相匹配。绿化规划对于住宅环境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通常较好的绿化环境不仅提供小区住户的一个休闲放松观赏景物之地,同时也有存蓄雨水、保证空气清新等实用功能。鉴于我国当前住宅地的绿化规划状况比较堪忧,像绿植的有效分配存在一定问题,过于拔高地理位置培育植物,一般住宅路面铺设均低于绿化地理位置,造成日常绿化修缮等的高费用支出。在绿植的分配上,通常会在住宅区内大区域的铺设草坪等,载种的树木既不考虑实际的存活率,是否适于生长等因素,也甚少顾及植物在积蓄雨水方面的功能性。这无疑产生积蓄雨水方面的功能也较差。另外小区一般铺设的道路忽略雨水的存储再利用,大部分道路无法排水,雨水唯有通
39、过下水道大量排走,无法做到雨水的循环利用,雨水流经路面时会带走很多污染物,不经处理排入城市水体则会造成对自然水系的污染27。据统计住区住区现在在城市建设中,土地的使用面积已经占了最高比例,对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活动重要场所的规划、设计、建设水平能直接并强烈的影响着民生。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生活理念的变化,民众对住宅区都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如住区的功能性、艺术性、生态性等方面都提出生态住区的概念28要求其有超越的传统住区的优势,特指生态的住区具有节约能源、环境友好、设施智能等方面的优势,这也是住区设计建设的先进理念,也是世界各国住区的未来发展方向。对于生态住区室外环境设计,雨水利用是重要内容之
40、一,可以通过绿地的建设最大限度的引入雨水渗透的方法,绿地和水景对雨水进行自然净化的利用等,对于一个住区景观设计同样也是重要发展的方向。住区的生态效益和环境美学离不开雨水与景观设计之间的结合,他们的结合将进一步提高住区价值的提高。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城市化进程中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时常常忽略了生态效益,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城市中普遍的硬质化地面和不透水铺装阻隔了雨水的下渗途径,造成径流速度增大,雨污排水系统的超负荷,内涝频发,雨水冲刷城市地表的沉积物也造成了严重的城市面源污染,淡水资源紧缺,解决这些矛盾迫在眉睫。笔者基于国外在这一方面的突破性研究,综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对
41、雨水景观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丰富当前我国雨水景观化利用的理论和方法,立足我国住区雨水利用现状,对如何加强住区绿地的雨水收集与调蓄功能、如何将雨水利用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以及对住区雨水景观的设计做出理论指导意见和实践参考。 通过对云峰湖安置区雨水景观化利用专项设计研究,为住区绿地雨水景观的设计提供了实践方面的基础,使设计更趋完善、合理。 1.3 相关理论1.3.1 生态住区 生态住区(ecological community),也被称为绿色住区(green community)或可持续住区(sustainable community),是通过保持原有的住区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稳定,综合社
42、会经济与自然生态,减少污废水排放,提高资源节约效率,以实现住区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而创建的自然和谐、经济高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住区29。1.3.2 可持续景观 可持续景观是指能够保护和恢复场地内植物净化和储水能力、缓解城市内涝灾害和水污染问题、能够实现就地雨水贮存(如建筑绿色屋顶、渗水铺装,通过植被来拦截、渗透、蒸发雨水)的对环境影响低的景观设计。可持续景观中雨水也可以由蓄水池等设施来收集和贮存,以便于景观或建筑雨水的再利用30。在我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倡导下,营造可持续景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1.4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各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基本
43、要求,城市园林绿地雨水景观的建设对于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尤其重要。 本文重点研究雨水资源在住区绿地中的景观化利用,以下为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在进行雨水景观化的研究过程中,笔者首先对国内外在次方面的诸多参考研究进行了汇总,随后基于我国当前雨水利用的现状,就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再次就我国当前在雨水景观化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展开了论述。2、为了使所提出的策略更具有针对性,笔者以国内外许多雨水景观化方面的典型案例为基础,将其借鉴之处进行了论述。 3、提出住区绿地水资源问题、对住区绿地水资源进行可持续设计的方法,论述住区雨水利用的主要方式和途径,探讨景观营造和雨水利用之间的密切关系。 4、点明雨水利用景
44、观化的实质及三项基本原则,对住区雨水储存、渗透、传输利用途径及各项设施要素在雨水景观中的实践应用分析探讨,并对住区雨水景观进行总体布局,营建整体化的雨水利用体系。 5、以云峰湖安置小区为例,对当地的现场环境进行了了解调查,将雨水利用措施合理的融入到了景观设计中,并计算适宜的雨水花园面积,计算分析小区内雨水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我国住区雨水景观化利用提供实践意义。图1-1 论文技术路线图1.5创新点 1.视角创新 通过笔者对诸多参考文献的分析,发现当前的许多学者都是从市政工程展开论述,笔者则是从雨水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希望该论文可以为构造和谐绿色的住区环境做出贡献。 2.内容创新
45、笔者对雨水利用新理念进行了深入研究,就雨水景观化对良好居住环境构建的作用进行分析。内容方面从雨水利用景观化的实现方式以及雨水基础设施的艺术化设计等方面出发,研究将雨水利用与住区环境中的各类景观元素相结合的途径;对雨水景观空间的组织做出分析,建立完整的平面空间与垂直空间交错体系,大大提高雨水利用的效率。2 住区绿地雨水景观化利用的典型案例分析2.1.1 德国康斯伯格生态城 (1)项目整体概况 在德国汉诺威市康斯伯格城区内,有着欧洲最大的生态示范城区康斯伯格生态城,其用地面积达1200hm2,该示范区凸出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现代生态住区的典范。康斯伯格生态住宅小区的设计背景是在汉诺威世界博
46、览会之下,总工程占地面积大约为150 hm2。 ,这一小区从设计到施工处处体现了生态这一理念,在世博会期间,这一小区主要是用来招待来自他国的贵宾,在世博会举办完成之后,这一小区则成为了当地人们的住宅区。康斯伯格生态住宅小区在地址选择上经历了诸多专家、学者的讨论,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这一地址就已经被考虑在内,因此,康斯伯格生态住宅小区所处的地理环境是经过认真筛选的。但却迟迟没有敲定方案,到2000年,世界博览会在紧邻康斯伯格城区的世博会区召开,这才促成了规划的真正实施和完成。康斯博格生态城的设计执行是经由汉诺威世界博览会组织委员会以及德国环境基金会等协会共同通过的,作为2000年汉诺威世界博览
47、会的一部分,也是很大程度上契合了世界博览会人类自然技术的主题31。康斯伯格生态住宅小区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向人们宣传用于环保的最新科技,充分宣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这一主体。低影响地开发住区环境,参照二十一世纪议程主旨,康斯博格生态城在设计过程中处处注重生态住区的这一理念,从设计到施工的各个过程中都将生态放在第一位,而这一生态城也被当做了生态住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对于生态住区的设计可以起到参考作用。于2001年时,在奥地利林茨市能源节约奥斯卡大奖,来自83个国家1260个竞争项目,汉诺威市康斯伯格生态住宅小区的设计从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二名;奥地利圣泼尔腾在次年11月,当时,整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为HansMoenninghoff,随后为了表彰其在环保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特别授予了“气候之星”的殊荣 32,以表彰康斯伯格城区在能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展现的模范作用。 (2)生态城中雨水利用措施 康斯伯格生态住区的雨水设计采取雨水是整个生态城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元素,生态城的水循环才能为保障生态城的正常运转,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