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与 CAD(A) 教学大纲.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49237074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PDF 页数:176 大小:78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图与 CAD(A) 教学大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机械制图与 CAD(A) 教学大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制图与 CAD(A) 教学大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图与 CAD(A) 教学大纲.pdf(17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 录 机械制图与CAD(A)教学大纲.1工程力学C教学大纲.4工业工程基础教学大纲.10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14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17运筹学教学大纲.21经济学A教学大纲.25工程经济学教学大纲.30系统工程教学大纲.34市场营销学A教学大纲.36工业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大纲.40会计学教学大纲.42财务管理教学大纲.46材料学教学大纲.48经济地理教学大纲.52电子商务教学大纲.56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60人类工效学教学大纲.69生产与运作管理A教学大纲.74物流管理学教学大纲.78运输与仓储管理教学大纲.83物流系统设计教学大纲.93质量管理与可靠性教学大纲.97通用设备概论教学大纲.

2、101预测与决策教学大纲.105应用统计学教学大纲.109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题讲座教学大纲.112商品学教学大纲.113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116ERP和CIM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119包装学教学大纲.121自动化仓库设计教学大纲.125生产与运作管理专题讲座教学大纲.129经济法教学大纲.132供应链管理教学大纲.135国际贸易与实务教学大纲.139管理经济学教学大纲.145现代工业企业管理教学大纲.148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大纲.151物流信息系统教学大纲.155现代制造系统教学大纲.160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64认识实习教学大纲.165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66工程经济

3、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67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68市场营销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69物流管理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70生产实习教学大纲.171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1731机械制图与CAD(A)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英文名称:MechanicalDrawingandComputerAidedDrawingA学 学 分分:6学 学 时时:96理论学时理论学时:84上机学时上机学时:12先修课程先修课程: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设计创 造能力的公共基础课程。工程图样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

4、重 要技术文件。本课程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对三维形状及相 关位置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空间几何问题的图解能力、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 能力、培养用计算机生成图形的基本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认真负责的工 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教学要求教学要求:1学习和掌握用投影法表达空间几何形体和图解几何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培养绘制和阅读投影图的基本能力,训练用仪器和徒手绘图的技能,学习标注尺寸的基本 方法。3培养绘制和阅读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4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培养计算机交互绘图的基本能力。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画法几何

5、、制图基础、机械图、制图测绘和计算机绘图基础五部分,各部分的具 体内容如下:绪论(1学时)明确本课程的地位、性质、目的和学习方法 一、画法几何(25学时)1、投影的基本知识 掌握投影法的基本概念、投影法的分类及正投影法的含义2、点、直线、平面的投影(1)掌握点、直线、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第一角中各种位置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2)掌握用直角三角形法求一般位置直线实长及对投影面倾角的方法(3)掌握直角投影定理及其应用3、点、直线、平面的相对位置(1)掌握直线上的点的投影特性以及在平面上作直线和点的方法。(2)掌握平行、相交、交叉两直线的投影特性。(3)掌握各种位置平面圆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4、投影变

6、换(1)掌握换面法及其应用。(2)了解旋转法的含义及作用。5、立体的投影(1)掌握各种基本几何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圆环)的投影特性及其表面取点、取线的作图方法。(2)掌握特殊位置平面与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的截交线的作图方法。(3)掌握几种常见的圆柱、圆锥、球之间的相贯线的作图方法。26、掌握轴测投影的概念及正等测的作图方法。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掌握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掌握用直角三角形法求一般位置直线实长及 对投影面倾角的方法,掌握直角投影定理及其应用,掌握点、直线、平面的相对位置,掌握换面 法及其应用。掌握各种基本几何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圆环)的投影

7、特性及其表面 取点、取线的作图方法。掌握特殊位置平面与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的截交线的作图方法。掌握几种常见的圆柱、圆锥、球之间的相贯线的作图方法。重 重 点点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换面法及其应用,截交线的作图方法,几种常见 的圆柱、圆锥、球之间的相贯线的作图方法。难 难 点点 换面法及其应用,截交线的作图方法,几种常见的圆柱、圆锥、球之间的相贯线的作图方 法。二、制图基础(24 学时)1、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1)遵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2)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常用的几何作图方法,会分析和标注平面图形尺寸。(3)掌握徒手作草图的技巧。2、投影制图

8、(1)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2)掌握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及其画法和尺寸注法。(3)掌握组合体的读图。(4)掌握各种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的画法。(5)掌握局部放大图、常用简化画法和其他规定画法。(6)掌握表达方法的综合选用。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掌握组合体的形体分 析及其画法和尺寸注法。掌握组合体的读图。掌握各种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的画法。了解局部 放大图、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了解表达方法的综合选用。重 重 点点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及其画法,组合体的读图。剖视图、断面图的画法。难 难 点点 组合体的读图,剖视图。三、机械图(20学时)1

9、、零件图(1)了解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能正确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视图不少于4个)。(2)尺寸标注完整、清晰、符合标准。(3)能标注已知的表面粗糙度符号,尺寸公差与配合代号。(4)了解形位公差的概念及其标注。2、标准件和常用件(1)掌握常用螺纹的种类、画法及其标注。(2)掌握常用螺纹紧固件(螺栓、双头螺栓、螺钉)及其连接画法,并能按已知条件进行标注。(3)掌握键、销的连接画法及其规定标记。(4)掌握圆柱齿轮及其啮合画法。(5)了解圆锥齿轮、齿条、蜗轮蜗杆、轴承、弹簧的画法。33、装配图 了解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能正确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装配体要有非标准件8件左右)。基本要

10、求基本要求 了解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能正确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尺寸标注完整、清 晰、符合标准。能标注已知的表面粗糙度符号,尺寸公差与配合代号。了解形位公差的概念及其 标注。掌握常用螺纹的种类、画法及其标注。掌握常用螺纹紧固件及其连接画法,并能按已知条 件进行标注。掌握键、销的连接画法及其规定标记。掌握圆柱齿轮及其啮合画法。了解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能正确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重 重 点点 标注已知的表面粗糙度符号,尺寸公差与配合代号。常用螺纹的种类、画法及其标注。常 用螺纹紧固件及其连接画法,圆柱齿轮及其啮合画法。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难 难 点点 尺寸公差与配合

11、,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四、制图测绘(8学时)掌握零件测绘的方法和零件草图的绘制方法,了解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方法。1、测绘内容 测绘齿轮油泵2、测绘要求(1)完成全部零件(非标准件)的草图。(2)绘制齿轮油泵的装配图。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零件测绘的方法和零件草图的绘制方法,测绘齿轮油泵,绘制齿轮油泵的装配图。重 重 点点 测绘齿轮油泵。绘制齿轮油泵的装配图。难 难 点点 绘制齿轮油泵的装配图。五、计算机绘图基础(18学时)1、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2、了解计算机绘图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掌握一种AutoCAD软件来绘制二维图形。4、按要求用计算机绘制1张

12、零件图、1张装配图。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掌握一种AutoCAD软件来绘制二维 图形。按要求用计算机绘制1 张零件图、1张装配图。重 重 点点 掌握一种AutoCAD软件来绘制二维图形。按要求用计算机绘制 1张零件图、1张装配图。难 难 点点 按要求用计算机绘制1 张零件图、1张装配图。参考教材参考教材:1清华大学,机械制图(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张先虎,机械制图及微机绘图,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3焦永和,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4王冰,工程制图与AutoCAD,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4工程力学C教学大纲 英

13、文名称: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echanics学 学 分:分:5学 学 时:时:80理论学时:理论学时:72实验学时:实验学时:8先修课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测绘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安全工程专业、工业 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生产工作、科研必备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 学生掌握物体及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力系平衡方程及应用,受力杆件的内力、应力及强度与刚 度计算,并掌握力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与学习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对工程设计中有关杆件的平衡和强度、刚度、稳定性 的问题具有明确的

14、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初步的实验能力。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第一篇 静力分析 第1章 物体的受力分析与结构计算简图(6学时)1 静力学基本概念2 静力学基本原理3 约束及其简化4 结构计算简图5 物体的受力分析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掌握静力学公理,力对点的矩,力偶,约束及约束力,物体的受力分析。重 重 点:点:约束及约束力,物体受力分析。难 难 点:点:力偶,物体的受力分析。第2章 平面任意力系(12学时)1 力的平移定理2 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的简化3 平面汇交力系和力偶系的平衡方程4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5 物体系统的平衡条件6 有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7 杆件在平面力

15、系作用下的内力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掌握力对点的矩,力偶及力偶系、力向一点平移,力系的简化,平面汇交力系和力偶系的平 衡方程、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刚体系统的平衡。重 重 点:点:平面汇交力系和力偶系的平衡方程,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难 难 点:点: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5第4章 杆件的内力与内力图(10学时)1 杆件内力的分析方法2 轴力和轴力图3 扭矩和扭矩图4 剪力、弯矩与剪力图、弯矩图5 剪力、弯矩与分布荷载集度间的关系6 组合变形杆件的内力与内力图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掌握杆件的基本变形,内力的分析方法,轴力和轴力图,扭矩和扭矩图,剪力和弯矩,剪力 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

16、图,弯矩、剪力与分布荷载集度间的关系及其应用,组合变形杆 件的内力图。重 重 点:点:轴力和轴力图,扭矩和扭矩图,剪力图和弯矩图。难 难 点:点:剪力图和弯矩图。第二篇 基本变形的杆件计算 第5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4 学时)1 概述2 横截面与斜截面上的应力3 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强度计算4 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变形计算5 应力集中的概念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掌握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及实例、直杆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掌握轴向拉伸和压缩时 杆的变形、纵向变形、线应变、虎克定律、弹性模量、抗拉(压)刚度、横向变形、泊松比。熟 练掌握强度条件。了解应力集中概念,重 重 点:点:直杆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

17、力,掌握强度条件。难 难 点:点:掌握强度条件。第6章 材料的力学性能(2 学时)1 概述2 金属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3 金属材料压缩时的力学性能4 几种非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5 温度和时间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6 容许应力和安全系数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掌握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安全系数,容许应力。重 重 点:点: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特性极限,容许应力。难 难 点:点:掌握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第7章 剪切(2学时)61 概述2 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3 胶粘接实用计算简介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掌握剪切的概念和实例。掌握剪切的实用计算,名义剪应力。掌握挤压的实用计算,名义挤 压应力

18、。了解胶粘接实用计算。重 重 点:点:剪切的实用计算,挤压的实用计算。难 难 点:点:联接件的计算。第8章 扭转(4学时)1 概述2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剪应力3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4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与刚度计算5 矩形截面杆件扭转的概念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掌握扭转的概念和实例,纯剪切,剪切应变,剪切虎克定律,剪切弹性模量,剪应力互等定 理。掌握功率,转速与外力矩间的关系,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重 重 点:点:圆轴扭转时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难 难 点:点:剪应力互等定理。附录A 平面图形几何性质(2 学时)1 研究平面图形几何性质的意义2 面积矩和形心3 惯矩、惯性

19、积、极惯矩和惯性半径4 平行移轴公式5 转轴公式简介6 主惯性轴和主形心惯性轴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掌握静矩、形心、惯矩、惯性积、惯性半径、简单图形惯矩和惯积的计算、平行移轴公式。掌握组合图形的惯矩和惯积的计算。了解主形心轴和主形心惯矩。重 重 点:点:掌握组合图形的形心和惯矩的计算 难 难 点:点:掌握组合图形的形心和惯矩的计算 第9章 弯曲(12学时)1 概述2 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与正应力强度条件3 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剪应力与剪应力强度条件4 梁的强度计算与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5 梁的位移与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6 积分法求梁的位移77 叠加法求梁的位移8 梁的刚度校核与提高梁刚度

20、的措施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掌握弯曲的概念和实例,梁的计算简图,掌握纯弯曲的正应力公式,弯矩与挠曲线曲率间的 关系,抗弯刚度,抗弯截面模量,非对称截面梁平面弯曲的条件,纯弯曲理论的推广,熟练掌握 梁按正应力的强度计算,掌握矩形截面梁的剪应力,工字形截面梁的剪应力,梁按剪应力的强度 校核,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掌握梁的变形和位移,挠度和转角,梁的挠曲线及其近似微分方程,用积分法求梁的挠度转角,根据叠加法求梁的挠度转角,梁的刚度校核,提高梁的刚度措施。重 重 点:点:梁按正应力的强度计算 难 难 点:点:梁按正应力和剪应力的强度计算 第10章 应力状态分析与强度理论(6 学时)1 概述2 应力单元体

21、与主平面、主应力的概念3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4 空间应力状态简介5 广义虎克定律6 变形能与变形比能7 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分析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掌握应力状态概念,主应力和主平面,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分析解析法,三向应力状 态简介。掌握广义虎克定律,三个弹性常数(E、G、U)间的关系。掌握强度理论的概念,破坏 形式的分析,脆性断裂和塑性屈服,最大拉应力理论,最大拉应变理论,最大剪应力理论,形状 改变比能理论。重 重 点:点: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分析解析法,主应力,广义虎克定律,四个强度理论。难 难 点:点:单元体概念,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分析,广义虎克定律。第11章 组合变形(6 学时)1

22、概述2 双向弯曲3 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4 扭转与弯曲的组合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掌握组合变形的概念和实例,叠加原理的应用,双向弯曲,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偏 心拉伸(压缩)、扭转与弯曲的组合。熟练掌握组合变形下的强度计算。重 重 点:点:组合变形下的强度计算。难 难 点:点:斜弯曲,偏心拉伸(压缩),扭转与弯曲的组合。第13章 压杆稳定问题(6学时)1 概述2 细长压杆临界载荷的欧拉公式83 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中长压杆与粗短压杆的临界应力4 压杆稳定计算5 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6 构件计算的综合分析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掌握压杆稳定的概念,细长压杆临界载荷的欧拉公式,杆端不同约束的影

23、响,长度系数,压 杆柔度,欧拉公式适用范围,超比例极限时压杆的临界应力,临界应力总图。掌握压杆校核的安 全系数法和折减系数法,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重 重 点:点:欧拉公式及适用范围,压杆柔度,压杆校核的安全系数法和折减系数法 难 难 点:点:欧拉公式及适用范围,压杆校核的安全系数法。实验教学:实验教学:1.拉伸实验(2 学时)验证性实验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了解实验设备的使用、观察与分析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过程中的变形现象,掌握低碳钢和铸 铁力学性能。重 重 点:点:掌握低碳钢和铸铁力学性能。难 难 点:点:实验设备的使用2.金属压缩实验(2学时)验证性实验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了解实验设备的

24、使用、观察与分析低碳钢和铸铁在压缩过程中的破坏现象,比较分析其破坏 原因。重 重 点:点:分析其破坏原因。难 难 点:点:实验设备的使用和仪器的操作。3纯弯曲梁正应力实验(2学时)验证性实验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了解电阻应变仪测量应变的方法,初步学会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观察梁截面的应力分布 规律。重 重 点:点:了解电阻应变仪测量应变的方法。难 难 点:点:初步学会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4弯曲扭转组合变形主应力测定实验(2学时)综合性实验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了解电阻应变仪测定平面应力状态下主应力的大小及方向的方法,了解应变花的用途。重 重 点:点:了解电阻应变仪测定平面应力状态下主应力的大

25、小及方向的方法。难 难 点:点:9了解电阻应变仪测定平面应力状态下主应力的大小及方向的方法。参考教材:参考教材:1 蒋桐、郭光林主编,工程力学,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2 范钦珊等,工程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3 孙训方等,材料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执笔人:郭光林10工业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英文名称:IndustryEngineerFoundation学 学 分:分:2学 学 时:时:32理论学时:理论学时:26实验学时:实验学时:6先修课程:先修课程:机械制图与CAD、高等数学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工业工程系本科生的主要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

26、理论和实践性,是学生掌握本专 业理论知识,增强业务能力的主要途径,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业工程及相关工作打下基础。本课 程全面介绍了工业工程学科的主要内容、基本分析方法、主要研究领域等内容,为学生下一步学 习本专业的其它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主要侧重于准确理解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研究与分析方法,了解工业工 程的主要研究领域,并通过相关实验,掌握在实际过程中的应用工业工程知识的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第一章 工业工程概论(2学时)1.工业工程概念2.工业工程学科的范畴和特点3.工业工程的系统分析方法4.企业中的工业工程活动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了解工业工程的定

27、义、范畴和学科特点;掌握工业工程中的系统分析方法和企业中的工业工 程技术人员、工业工程组织、工业工程职能部门等工业工程活动的内容;深刻领会工业工程中五 个意识的内在含义。重 重 点:点:理解并掌握工业工程与管理和基础的关系,掌握工业工程系统分析方法、企业中的工业工程 活动和工业工程五个意识。难 难 点:点:企业中的工业工程活动和工业工程意识。第二章 工业工程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1学时)1.工业工程的起源2.经典工业工程和现代工业工程3.现代工业工程发展趋势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了解工业工程的起源、主要人物和工业工程的发展轨迹;掌握工业工程学科体系结构;了解 工业工程的发展趋势 重 重 点:点

28、:经典工业工程和现代工业工程的关系,工业工程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工作研究(6学时)1.工作研究概述2.方法研究3.作业测定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1了解工作研究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掌握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的关系、侧重点、主要内 容和常用方法;学会使用工作研究的知识制定最佳的标准操作方法、最优工时定额以优化生产系 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重 重 点:点: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的内容和方法。难 难 点:点:如何针对实际的生产活动进行工作研究,以制定标准的操作方法和操作工时定额。第四章 设施规划和物流系统分析(3学时)1.物流系统概述2.设施规划3.物流搬运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了解物流系统的研究内

29、容和目的;掌握设施布局的程序、方式和常用分析方法;掌握物流搬 运分析的程序、分析方法和改进措施。实现企业设施规划和物流搬运效率和效益的统一。重 重 点:点:设施规划和物流搬运的分析程序、常用方法和改进措施。难 难 点:点:如何有效地进行实际系统的设施规划和物流搬运综合设计。第五章 现场劳动组织(2 学时)1.工作设计2.现场劳动组织的主要内容3.标准作业和作业标准4.“省人化”生产现场和“省力化”劳动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了解工作设计的内容;掌握两个主要理论即社会技术理论和行为理论的含义和实际指导意义;掌握现场劳动组织中人员配置、生产组织、工作地组织、人机管理、劳动纪律和保护等内容;掌 握标准

30、作业、作业标准以及“省人化”生产现场和“省力化”劳动的概念、要素及实现措施。重 重 点:点:工作设计中两个理论及指导意义;标准作业和作业标准的联系,“省人化”生产现场和“省力化”劳动的设计。难 难 点:点:如何协调人、生产系统和组织的关系,提高人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系统的效率、效益。第六章 生产计划与库存控制(4学时)1.生产计划2.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3.库存控制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了解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的概念和联系;理解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运 行过程和控制方法;掌握库存控制的概念、方法和典型的控制系统。重 重 点:点: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的关系、编制方法、运行过程和控制措

31、施;库存的主要控制方法和 控制系统。难 难 点:点: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和控制工具,库存控制系统的要素。12第七章 成本控制(4学时)1.成本概述2.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3.作业成本控制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了解成本概述的概念和划分;理解一般成本控制即全面预算控制、目标成本管理控制和标准 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了解作业成本控制的概念和形成条件,掌握作业成本控制的方法。重 重 点:点:一般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作业成本控制的意义和基本步骤。难 难 点:点:如何利用三个成本控制方法进行成本控制;如何进行作业成本分析、计算和控制。第八章 质量控制(4学时)1.质量、质量特性和质量职能2.质量管理及

32、其发展史3.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4.质量体系和质量保证模式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了解质量相关概念、质量管理发展史,理解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 基本内容、要求和基本方法;掌握质量体系和质量保证模式的概念以及典型的质量保证体系ISO9000的组成;掌握质量管理“新七种”工具的组成和主要内容。重 重 点: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质量体系和质量保证模式尤其是ISO9000 的组成;质量管 理的“新七种”工具。难 难 点:点: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质量体系和质量保证模式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意义。实验教学:实验教学:1.注意分配实验(1学时)验证性实验 基

33、本要求:基本要求:1.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不同对象上时,人的工作状态的变化,学会使用 EP708注意 分配仪进行注意分配实验2.通过实验的方法,掌握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不同对象上时,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重 重 点:点:1)掌握 EP708注意分配仪的工作原理2)人在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不同对象上时,提高工作效率的的方法 难 难 点:点:人在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不同对象上时,提高工作效率的的方法2双手协调实验(1 学时)验证性实验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结合动素分析理论,了解双手协调工作的原理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学会使用 EP711双手协调器和EP001型计时计数器进行双手协调测试实验

34、2)学会提高双手协调工作的方法,通过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双手协调能力 重 重 点:点:1)EP711双手协调器和EP001型计时计数器的工作机理132)通过重复的测试,寻找双手协调能力提高的规律 难 难 点:点:如何通过有效的实验和培训,提高双手协调的能力3反应时运动时测定实验(1 学时)验证性实验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了解人的反应的机理,学会使用EP206P运动时反应时测定仪和EP708注意分配仪2)掌握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人的反应情况的影响3)学会使用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加强人的判断力和反应的正确性 重 重 点:点:1)EP206P运动时反应时测定仪和EP708 注意分配仪的工作机理2)内外

35、部环境的变化对人的反应结果的影响3)如何利用反应测试实验测试影响反应结果的因素 难 难 点:点:测试正常人在不受训的情况下和受训的情况下的反应时间规律4.动作分析和优化设计实验(3学时)设计性实验 人的操作过程研究是企业提高人员工作效率的基本途径之一,本次实验主要是要求学生在学 习了动作分析的有关知识后,综合运用影片和动素分析的知识分析工人的操作过程,并进行改进。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理解动素分析的概念和组成,影片分析的内容。2)学会利用动素分析某个操作过程,并提出改进意见。重 重 点:点:动素的组成和应用 难 难 点:点:如何利用动素分析操作过程中的浪费现象,从而改进。参考教材:参考教材:

36、1徐学军,现代工业工程,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罗振壁,工业工程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范中志等,基础工业工程(IE),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执笔人:邵建峰14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英文名称:ScienceofManagement学 学 分:分:2学 学 时:时:32先修课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机应用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管理学基础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管理学基础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 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

37、实现 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基础所要研究的对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管理学基础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中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管理学基础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同时由于管 理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管理案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讲 解,使学生真正掌握管理学知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2学时)1、管理的一般性2、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职能:决策、计划、

38、组织、领导、控制、激励、协调3、管理的意义4、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掌握管理的概念,管理的性质,管理的职能。熟悉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管理的产生,管理的意义。重 重 点:点:管理的性质、管理的职能。难 难 点:点:管理的性质的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的讲解和理解。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6学时)1、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理论2、行为科学理论3、现代管理理论 系统学派、决策学派、经验学派、权变学派、管理科学学派4、现代管理的新发展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掌握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

39、组织理论,决策学派理论,管理科学学派理论和现代管理 的新发展。熟悉行为科学理论。了解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系统学派理论,经验学派理论,权变学 派理论。重 重 点:点:15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理论,决策学派理论,管理科学学派理论和现代管理的新发展。难 难 点:点:现代管理理论中各主要学派的理论要点和主要区别。第三章 预测(4学时)1、预测的含义2、预测的类型3、预测原理4、预测的步骤与方法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掌握预测的步骤与方法。熟悉预测原理。了解预测的含义,预测的类型。重 重 点点:预测原理,预测的步骤与方法。难 难 点:点:预测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第四章 决策(4学时)1、决策的概念与类型 决策的

40、含义,决策的特点,决策的类型2、决策程序3、决策方法 定型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掌握决策程序,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熟悉决策的概念,决策的特点,不确定 型决策方法。了解决策的类型,定型决策方法。重 重 点:点:决策程序,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难 难 点:点:决策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第五章 计划(4学时)1、计划的类型与作用 计划的定义,计划的类型,计划的作用2、计划的编制 计划编制的程序,计划编制的方法3、计划的执行与调整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掌握计划编制的程序,计划编制的方法。熟悉计划的执行与调整。了解计划的定义,计划

41、的 类型,计划的作用。重 重 点:点:计划编制的程序,计划编制的方法。难 难 点:点:计划编制的方法的讲解和运用。第六章 组织(4学时)1、组织的含义及作用2、组织原则3、组织结构形式16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矩阵制,分部制和事业部制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掌握组织原则,直线职能制的特点、优点和缺点。熟悉组织的含义及作用,矩阵制、分部制 和事业部制的特点、优点和缺点。了解直线制,职能制的特点、优点和缺点。重 重 点:点:组织原则,直线职能制。难 难 点:点:直线职能制和分部制、事业部制和异同。第七章 领导与激励(4学时)1、领导 领导的含义,领导的性质,领导的作用,领导方式及其理论2、激励

42、 激励理论,激励模式,有效激励的方法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掌握领导方式及其理论,激励理论。熟悉激励模式,有效激励的方法。了解领导的含义,领 导的性质,领导的作用。重 重 点:点:领导方式及其理论,激励理论。难 难 点:点:激励理论,激励模式的讲授和理解。第八章 控制(4学时)1、控制的基本内容 控制的必要性和基本原理,控制的类型2、控制的要求 适时控制,适度控制,客观控制,弹性控制3、控制过程 制定控制标准,衡量工作成效,纠正偏差4、控制方法 预算控制,比率分析,审计控制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掌握控制过程,制定控制标准,衡量工作成效,纠正偏差;控制方法,预算控制,比率分析,审计控制。熟悉控制的

43、要求,适时控制,适度控制,客观控制,弹性控制。了解控制的基本内容,控制的必要性和基本原理,控制的类型。重 重 点:点:控制过程和控制方法。难 难 点:点:控制方法的讲解和运用。参考教材:参考教材:1周三多等,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2吴照云,管理学原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3汪克夷,管理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4吴友富等,管理学理论与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执笔人:郭宗逵17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英文名称: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学 学 分:分:2学 学 时:时:32先修课程:先修课程:管理学基础、微机应用基

44、础、VB程序设计语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工业工程系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一门研究管理信息系统开 发全过程的学科,着重研究了如何运用结构化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法来开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并 介绍了原型法,面向对象法、软系统方法的基本原理。通过这门课的教学,学生将掌握管理信息 系统的一般原理和开发过程,为将来顺利地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并与计算机软件专业人员协作,参与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打下基础。教学要求:教学要求:管理信息系统是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决策和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它综合了管理科学 与工程、计算机科学、经济理论、统计学和运筹学等许多学科的概念的方法。教学方法主要是理 论

45、教学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并注重基本理论的掌握与开发实践能力的培养。本课程教与学相联系,实践性较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三种基本方法,掌握结构化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3能够初步运用结构化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来完成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2学时)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特点2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3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应用4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平台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特点,理解信息管理的概念。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及 其技术平台。重 重

46、 点:点:正确理解信息、数据、管理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难 难 点:点:准确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2学时)1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历史回顾2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3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4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法的概念,了解信息系统的开发环 境。正确区分几种开发方法的异同。掌握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过程。重 重 点:点:准确理解三种开发方法的异同。18难 难 点:点:把握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第三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规划(2 学时)1系统总体规划概述2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3可行性研究 基本要

47、求:基本要求:了解系统总体规划的方法,理解系统总体规划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可行性研究的方法与可 行性报告的写作。重 重 点:点:学习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写作。难 难 点:点:系统规划思想的理解。第四章 结构化的系统分析(6学时)1系统分析概述2详细调查与用户需求分析3组织机构及其任务描述4数据流程分析5数据字典与新系统逻辑模型的建立6系统分析报告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了解结构化系统分析的过程,理解数据流程图与数据字典的概念,掌握数据流程图的画法与 数据字典的建立方法。重 重 点:点:准确把握系统分析报告的写作。难 难 点:点:数据流程分析与画数据流程图。第五章 结构化的系统设计(6学时)1信息系统

48、设计的概述2总体设计与模块结构图3代码设计4数据库设计5输入输出设计6人机对话设计7计算机系统的选择8系统设计说明书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了解结构化系统设计的过程,理解系统总体设计的思想,掌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功能模块设计的方法。重 重 点:点:准确把握模块结构图的画法与系统设计说明书的写作。难 难 点:点:把握系统总体设计的思想。19第六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2学时)1程序设计2系统测试3系统切换与人员培训4系统评价与验收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与使用的语言工具,学会系统测试的基本方法,掌握系统评价与验 收的过程。重 重 点:点:学习系统测试的基本方法。难 难

49、 点:点:程序设计思想的把握。第七章 其它开发方法简介(2学时)1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2原型法3软系统方法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了解面向对象方法、原型法、软系统方法的基本开发思想。重 重 点:点:准确理解面向对象法与原型法的基本思想。难 难 点:点:把握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 第八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2学时)1运行的组织机构2运行管理3文档管理4安全管理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掌握信息系统文档的管理方法,理解什么是信息管理人员、CIO,了解信息系统运行的组织 问题。重 重 点:点:准确把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文档管理。难 难 点:点:明确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管理制度。第九章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50、实践(8学时)1可行性分析2系统分析3系统设计4程序设计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通过对一个管理信息系统选题的开发,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把握系统分析与系 统设计的方法。重 重 点:点: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与手段。20难 难 点:点:正确使用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工具与方法。参考教材:参考教材:1邝孔武、王晓敏,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黄敬仁,系统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姜旭平,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4薛华成、汪授泓,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5陈佳,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执笔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