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江苏省中学教育学真题.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49029643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108 大小:2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江苏省中学教育学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2022年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江苏省中学教育学真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江苏省中学教育学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江苏省中学教育学真题.doc(10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江苏省中学教育学真题2004年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标号填在题目右下角的括号内一、选择题D2、A3、B4、C5、D 6、B7、D8、C9、B10、A 11、A12、C13、B14、C15、B (总分100, 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 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 (d)A 教育实体B 学校C 学校教育系统D 终身教育2.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 (a)A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C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D 信息革命的出现3. 教育的终身化是(b)的特点 A 古代教育B 近代教育C 20

2、世纪以后的教育D 后工业社会教育4. 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 (c. )A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 康德的论教育C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5.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D )A 物质文化B 制度文化C 校园文化D 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6.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表现身心发展的 (、B )A 顺序性B 阶段性C 不平衡性D 不稳定性7.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D)A 社会本位B 个人本位C 社会要求与个体发展的统一D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8.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C )A 引发动机B 领会知识C

3、 巩固知识D 运动知识9. 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9、B)A 直观性原则B 启发性原则C 激励性原则D 巩固性原则10. 一份教案的核心是 (10、A )A 提出教学目的B 选择教学方法C 涉及教学进程D 规划板书内容11. 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 )A 个别教学制B 班级授课制C 现场教学D 小组教学12.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C )A 知识、智力、能力B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C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知识、智力、情感13. 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B ( )A 班主任工作B 政治课教学C 思

4、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D 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14. 致力于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是 (14、C )A 认知模式B 价值澄清模式C 社会学习模式D 体谅模15.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A 理解和研究学生B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 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二、填空题1.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_1、非制度化教_的过程。2. 义务教育是国家以法律_形式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3. 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_。4.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

5、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教育再生产劳动二是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5. 舒尔茨提出的_人力资本_理论,说明了教育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因素。6. 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中_过程中实现的。7. 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_。8. 1999年6月,*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_为重点。9.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到,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_9、专门_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服务。10. 在我国,课程的文

6、本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_、教学大纲_、教科书。11. 在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中,“序”一是指学科的逻辑顺序,二是指_、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_。12. 一般来说,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_、讲授新教材_、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13.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_、合作学习_、探究学习。14.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方案,普通高中的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_三个层次构成。15. 德育过程要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必须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_ 、持之以恒、导之以行。错错对对错 610 错对错对对三、判断题1. 教育为政治制度和生产力所决定,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 )2.

7、文化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文化决定着教育。 ( )3.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 )4. “师道尊严”是师生关系在今天的新课程改革中受到了责难,新课改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交往对话的平等关系。 ( )5. 学校课程就是在学校中开设的所有课程。 ( )6. 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发展水平就越高,能力就越强。( )7.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8. 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课的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 ( )9. 一节课既有检查复习,又有新知识的讲授和巩固联系,这节课就属于综合课。 ( )10. 学生思想品

8、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所以,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不能操之过急。 ( )四、简答题1.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2.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是什么?3.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什么地方?4. 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5.班主任怎样建立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五、论述题1. 试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2. 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却变成了对学生的体罚、讽刺、辱骂,致使学生身心收到一定的伤害。请说明这种情况下违背了什么道德原则,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15 CACCD 610 BDBBC 1115 BCCAB二、填空题1

9、、非制度化教育2、法律3、赫尔巴特4、教育再生产劳动力5、人力资本6、社会实践7、教师的教学目标8、创新精神9、专门10、教学大纲11、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12、讲授新教材13、合作学习14、模块15、动之以情三、判断题15 错错对对错 610 错对错对对四、简答题1、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包括: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包括知识的数量观念和知识的质量观念。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教育过程在本质上成为一种选择过程,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发送信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接受信息。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首先,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使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

10、自动生成相应的教学进度,确定相应的针对个人的评价标准,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其次,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反馈,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这有别于传统教育。第三,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信息技术将使面对面的教学成为偶尔的情况,知识与长者和德者完全分离,教育中无法避免的师生尊卑差异将得以避免,这将极大地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学生积极人格的养成。2、(1)根据*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的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11、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3、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也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的个体认识活动,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这一活动去间接认识世界。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这不仅使学生获得关于客观的映象即

12、知识,也使学生个体的身心获得发展。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教学基本方式是“掌握”,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的认识过程,同样以教学实践活动为基础。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学生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学生的认识如果离开了师生在特定情境和为特殊目的进行的交往,教学活动的概念就可以扩大到生活教育的领域。认识的教育性。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认识是发展,认识中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养成。认识的引导性。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

13、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区别于一般的认识过程,教学认识是在主客体之间“嵌入”一个起主导作用的中介因素教师,形成学生(主体)一课程与教材(客体)一教师(领导)相互作用的特殊的“三体结构”。认识的简捷性。学生的认识实际上走的是人类认识的捷径。认识的多价值性。4、上好一堂课的具体要求包括: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目标明确,指教师上课时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等,也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重点突出,是指在一节课上教师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要内容(基本知识、概念和原理)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的

14、任务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加以纠正。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效果。表达清晰,是指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或幻灯字幕)要规范、准确、清楚。组织严密,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气氛热烈,是

15、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能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5、班集体的形成,实际是一个教育培养与类化的过程。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有以下几条路径: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种。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班

16、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和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良好的

17、班风一旦形成,就会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五、论述题1、国家对教师职业有明确的规定,比如学历的要求、教师资格证书的要求等。但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包括:(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态度,对学生的热爱,以及对教师集体的协作精神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它是教师专业的工作作风,也是教师专业素质的精神内核。(2)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有别于其他专业人员学习同样学科

18、的要求。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教师应该对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能广泛而准确地掌握,对基本的技能能熟练运用,对学科的基本结构能深入地理解。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包括学科间的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包括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动向,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了解推动学科发展的因素,该学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及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的表现形态。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包括领悟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域界、层次及思维的工具和方法,熟悉学科内科学家创造发明的过程及成功的原因,学习科学家身上展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人格力量。(3)教师的教

19、育专业素养。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比如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研究能力是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是对未知事物探索性的、发现性的心智、情感主动投入的过程。教师的教育研究应本着改善实践的宗旨。2、教师对学生的体罚、讽刺、辱骂违背了

20、社会主义学校德育原则即:导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因为学生正处于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年轻,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2)改变这种情况,要做到以下几点: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正面教育,要通过摆事实,讲道德,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因势利导,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明确前进的方向,使其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同时还要以必要的纪律约束为辅助手段,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健康发展。贯彻

21、此原则的要求包括:要正面说理,及时疏通,启发自觉;要树立先进的典型,用正面榜样教育引导学生;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本题中的老师没能够做到循循善诱和坚持正面教育,而是对学生讽刺辱骂,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造成恶性后果。本题中的老师没能够做到循循善诱和坚持正面教育,而是对学生讽刺辱骂,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造成恶性后果。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具体来说,要做到:讲明道理

22、,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认真执行。江苏:2009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来源:考试吧(E)2009-10-27【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模拟考场教师资格证辅导班首选欣瑞 9年专注80%选择.com2011年教师资格证辅导班开始报名.江苏各市及南京各大校区开班,咨询025-83.项目经理资格证书首选迈思拓华鼎 T:项目经理资格证书 迈思拓华鼎,提供IPMP认证,IPMP考前培训,企业内训,项目.百度推广一、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23、()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

24、标 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 A内容型策略 B

25、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二、填空题 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 。 2、教育对生产

26、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 。 3、学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 价值。 4、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 。 5、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6、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 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 。 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 和教科书。 9、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实现 的过程。 11、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 。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 、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

27、评定。 1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1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 。 15、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 。三、判断题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

28、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8、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 9、依据科尔博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10、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四、简答题 1、试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2、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做简要的说明。 3、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4、试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5、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五、论述题 1、 以“我们的思想”为主题,设计一个主题班会活动方案。(后一页附有答案)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D2、A3、B4

29、、C5、D 6、B7、D8、C9、B10、A 11、A12、C13、B14、C15、B 二、填空题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延时 4、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创新 7、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8、教学大纲 9、学校教育 10、学生身心发展 11、模象直观 12、作业检查与批改 13、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14、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15、教育者 三、判断题2、3、4、5、 6、7、8、9、10、 四、简答题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

30、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2、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3、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4、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5、(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A 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3)简要的评论(A认知模式的缺陷,B 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五、论述题(略)2003年江苏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

31、学真题试题及答案来源:考试大【分享考试大 共建考试大】2011年2月17日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江苏省中学教育学真题2003年(总分100, 考试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1. 狭义教育2. 广义教育目的3. 学校课程4.教学组织形式5. 班级的目标管理二、选择题1. 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A 文化知识教育B 艺术教育C 读写算教育D 军事体操教育2. 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教育标志是( )A 人类教育的产生B 古代学校的出现C 近代学校体系的形成D 终身教育的实现3.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A 教育的领导权B 受教育的权利C 教育目的的性质D 教育结构的变化4.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

32、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 )A 内发论B 外铄论C 成熟论D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5.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B 人的自然发展学C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D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6. 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方面是( )A 授受关系B 指导和被指导关系C 相互促进关系D 相互制约关系7. 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教程是( )A 基础型课程B 发展型课程C 知识性课程D 工具性课程8.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 引起学习动力B 领会知识C 巩固知识D 运用知识9. 近代随着大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教学

33、组织形式是( )A 个别教学B 班级授课制C 分组教学D 班级教学10. 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A 掌握知识B 激发情感C 道德内化D 活动和交往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考试大三、填空题1.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_教育的过程。2. 古代学校教育中作为教育内容的“六艺”是指:_、乐、射、御、书、数。3. 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_。4. 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称为_。5.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_。6. 教育目的有三个层次

34、,即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_。7. 根据儿童权利公约,学生是权利的_,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8. 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揭示了教学的_原则。9. 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_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10. 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_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四、辨析题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独立性。2. 学生由于知识等方面缺乏,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和对教师的依赖性,因此是被动的教育对象。3. 教学过程不同于科学探索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五、简答题1.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2. 试析信息技

35、术对教育的影响。3. 试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4. 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5. 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六、论述题1. 试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参考答案:一、 名词解释1、 所谓狭义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2、 广义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于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国家和社会的教育机构、学生的家长和亲友、学校的教师等,都对新一代寄予这样那样的期望,这些期望都可理解

36、为广义教育的目的。3、 所谓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其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各社区、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学校课程的形式可分为新编、改编、选择和单项活动设计。4、 所谓教学组织形式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研究教师是如何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教学活动、如何分配教学时间、如何利用教学空间等问题。教学组织形式是在人类教学实践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

37、演变的,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依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5、 班级的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班级目标管理理论的核心是将传统的他控方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管理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考试大二、 选择题15 DCDAD 610 CABBD三、填空题1、非制度化 2、礼 3、赫尔巴特4、义务教育 5、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6、教师的教学目标7、主体 8

38、、启发性 9、了解学生 10、学生四、辨析题1、错误。尽管政治经济制度对学校的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忽视自身的办学规律,更不是说学校要放弃学校教育任务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参加具体的政治运动、执行具体的政治任务。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那种在教育工作中照搬、照套政治、经济的做法,或以政治、经济取代教育,对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视而不见,横加干涉的做法,都是不利于教育工作的。2、错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相对于教师来说,他们知识较少,经验贫乏,独立能力不强,加上传统的教师权威的文化影响,学生具有依赖性和向师性,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天然的权威性,这种天然

39、的权威性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并不是对教师的完全盲从,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不同特殊素质的人。这种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学生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独立意志。因此,教师应该在尊重和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权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3、正确。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也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的个体认识活动,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这一活动去间接认识世界。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这不仅使学生获得关于客观的映象即知识,也使学生个体的身心获

40、得发展。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认识交往性,认识教育性,及有领导的认识。因此,它不同于科学探索的认知过程。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考试大五、简答题1、现代教育特别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一些共同发展趋势。包括: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和大众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建立有利于国际交流的教育制度;建构终身教育制度。2、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包括: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包括知识的数量观念和知识的质量观念。

4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教育过程在本质上成为一种选择过程,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发送信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接受信息。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首先,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使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教学进度,确定相应的针对个人的评价标准,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其次,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反馈,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这有别于传统教育。第三,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信息技术将使面对面的教学成为偶尔的情况,知识与长者和德者完全分离,教育中无法避免的师生尊卑差异将完全可

42、以避免,这将极大地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学生积极人格的养成。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系到科教兴国的战略的落实。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包括:(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又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评价方案,从而把学生的差别

43、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这是因为: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面对多样的、多变的世界,任何一个人、一种职业、一个社会都缺少不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4、教学任务是由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所决定的,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教学的一般任务如下: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为教学的其他任务都只有在引导学生掌握

44、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所以,只有扎扎实实完成这个教学任务,才能有条件完成其他教学任务,确保培养的人才的质量规格。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不仅是顺利地、高质量地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要求,因而这是现代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态度,科学的世界观的形成,必须建立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青少年的品德、审美情趣和世界观正处在急速发展和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学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原因在于教学始终具有教育性。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现代教学论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协调学生知识、智力、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各方面的因素,追求教学与教育的统一,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不仅使学生有现代科技文化知识,而且有自觉能动性、独立性和开拓创新个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产品策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