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佛山第九小学 何夏明教学目标:1、使其懂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2、发自内心从小事做好。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一)少年儿童加强卫生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小学时期是少年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开始学校生活的第一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是儿童学习掌握各种基本技能,掌握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并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少年儿童大脑的可塑性很大,模仿性和记忆性都很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对获得卫生知识的兴趣浓厚。这正是逐步养成各种卫生习惯的重要时期和最佳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是进一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
2、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未来建设者的一项基本素质。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往往可以产生迁移的作用。如: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品德的形成,高尚情感的培养方面起到相辅相成的迁移促进作用。日常生活中处处爱清洁、讲卫生,能迁移到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成为一个时时处处比较自觉、办事细致认真、热爱集体、关心他人、遵守社会公德、讲究精神文明的人。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使他们从小养成以讲卫生为荣,不讲卫生为耻辱的优良风尚,对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卫生面貌,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总之,卫生习惯的养成是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培养卫生习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二)
3、研究背景目前,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广大青少年儿童的体质健康在整体上有了质的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青少年儿童的智力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现在的青少年儿童中,独生子女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孩子从小生长在蜜罐里,接受的完全是父母、长辈、亲朋好友的爱,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舒适生活,没有吃过苦,没有受过挫折。连上学、放学的书包、行李都是由“六亲”包办收拾,往返的路途都是高级轿车接送。因此,这些在爱河中泡大的“小皇帝”普遍出现生活无规律、行为霸道、不懂礼貌、丢三落
4、四、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意志薄弱、孤僻胆小、个人卫生差、自理能力差等不良行为习惯,加之改革开放下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化和一些宣传媒体的渗透都给青少年儿童带来了更多的负面影响:贪图享受、盲目追求、自以为是等。使学校德育面临着新的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由此可见,当今的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全的人格,这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二、研究内容(一)计划目标1、充分发挥学校卫生保健组的卫生管理作用和生活指导老师队伍的生活管理作用,通过各种
5、方式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充分发挥少先队活动阵地和宣传阵地的作用,开展一系列讲卫生的主题宣传、体验活动,增强学生的个人卫生和环境保护意识。3、充分利用学生寄宿的有利条件,课内与课外、教学区与生活区结合,齐抓共管,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结合学生实际,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共同教育的方式体现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更具体化特色。5、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讨小学阶段学生卫生习惯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深入研究行为习惯与人格发展的关系,促使人格健康发展。(二)研究内容本课题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1、 个人卫生方面(包括衣着整洁、坐立行的姿势和日常生活的
6、“六勤”等。)2、 家庭生活卫生方面(包括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提高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等。)3、 校园生活卫生方面(包括书写、阅读卫生、教室和宿舍卫生、饮食卫生、睡眠卫生、用眼卫生、体育卫生、青春期卫生、学校环境卫生、作息制度等。)4、 社会环境卫生方面(包括公共卫生,美化环境,保持环境美化等。)三、研究方法与原则(一)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访谈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二)研究原则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在研究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尊重、关心、爱护、帮助学生,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一致性原则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取
7、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既有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其个人经历、社会交往及个人心理特点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学校教育的研究,也要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使教师、学生、家长对研究实践的目标、意义有统一的认识,在实践中要保持行动的一致性,特别是赢得家长的支持,家校配合共同教育,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3、实践性原则卫生习惯形成的基础,是通过特定的外部条件与本能反应或有意识活动的多次联系而成。因此,我们在教育中,一方面要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抓起,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需要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选择内容和教育方式,开展各种活动
8、,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卫生与环保意识,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4、循序渐进原则培养卫生习惯要从少年儿童的实际和特点出发,符合他们发育成长的规律,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应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5、时代性原则对于学生卫生习惯的培养要体现时代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四、研究思路和操作要点(一)研究思路1、课内与课外结合突出课堂教学主阵地,抓课堂教学研究。课外注重研究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和完善。2、教学区与生活区结合教学区与生活区结合齐抓共管,突出生活区为重点阵地,从学生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抓起,注重研究对学生生活技能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3、校内与校外结
9、合学校要与社会、家庭结合起来,共同教育学生。同时充分挖掘环境教育资源及加强“三结合”教育方面的研究。4、内化与外化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他们的“主体地位”,使外部客观的东西自觉“内化”为自己内部主观的东西。通过促进内化进程,提高内化效果,“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5、导行与纠错结合坚持正面正确引导学生,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创设形式多样的导行氛围,使学生在形象生动中受到教育,认识自我,规范自我,完善自我。“纠错”要与“导行”相结合,及时纠正学生不良习惯。(二)研究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要经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首先是完全由老师或父母来管理和约束。
10、第二阶段是由团体管理。最后是自己管理。培养习惯的方法要科学,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针对不同班级、学生、学科、时间、地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要行之有效,要有创新。1父母和教师在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中,应共同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以身作则。父母、教师、生活指导老师和校医的一举一动,都要做儿童的模范。(2)发挥儿童的主动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孩子学习事物须自己学习。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凡办事情,父母和教师切不可一手包办,或横加干涉,应当从旁观察,相机指导,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3)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不断
11、地做,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单是“知”而不“行”,单是“理论”而无实践,样样事情都不会成功。(4)多接近自然和社会。走进自然和深入社会是养成儿童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材、活教师。2教师培养学生规则习惯的方法(1)循序渐进,形成训练培养卫生习惯要从少年儿童的实际和特点出发,符合他们发育成长的规律,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应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教师应把培养卫生习惯的目的意义讲清楚,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如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个月着重教给他们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第二个月着重教会学生能正确地做眼保健操。(2)严
12、格约束,规范训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如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安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发言、提问,按规定的姿势举手,发言时要姿势端正,声音响亮。课堂常规的培养要在课堂上落实,课前要求学生带齐学习用具,教师上课时就要检查学生带学具的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提醒,并转告家长督促孩子按照课表整理书包,每天带齐学具。(3)反复坚持,强化训练。卫生习惯的培养和不卫生习惯的纠正,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
13、。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改变已巩固的条件反射,建立新的条件反射,往往需要花较大的精力,反复坚持,才能成功。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学校与班级联合强化、教学区与生活区联合强化、小组与个别结合强化,通过对他们强化训练,必能取得良好效果。强化法可与学校的常规管理相结合,学校在不同阶段根据学生的卫生习惯的形成情况,确立强化训练点,班级、学校上下一致强化训练。(4)晨间检查,转化训练少年儿童时期卫生习惯的培养往往是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的,经常地、系统地进行晨间的检查督促,对培养少年儿童卫生习惯能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5)表扬为主,个别谈话。培养少年儿童的卫生习惯是一
14、项耐心细致的工作。班集体的卫生习惯状况是通过每个学生表现出来的。教师要对班里各种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坚持正面教育个别卫生习惯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孩子的思想实际,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习惯。习惯的养成具有一致性的特点,要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孩子的不良习惯的成因有哪些是属于家庭因素造成的,教师要认真分析,并帮助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同时,让卫生习惯好的学生成为骨干,作为榜样带动卫生差的学生,当他们有点滴进步时,及时肯定,予以鼓励。(6)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少年儿童有很强的模仿性,成人的言行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校医、老师、家长都是他们卫生知识的传授者,其表率作用是一种无声的
15、教育,应在爱清洁讲卫生方面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做到有意识地来影响少年儿童,使他们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蒙教育。(7)对于不良行为的学生要采用科学的矫正方法。科学的方法来源于教师的学习和实践,教师要学习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不良行为矫正方法等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注意总结成功经验,自觉提高自己科学育人的能力。2家长培养学生规则习惯的方法:(1)塑造好家长自己的形象。家长的形象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是一个关键。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子女是父母的影子,道理就在这里,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的内容。当然除了父母之外也包括与孩子一起生活的其他人:老人、保姆等。在家
16、庭中的一些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卫生习惯等,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社会生活中的要求,如公共卫生,家长在与孩子出行时要自觉遵守,讲公共道德,以自身行为去影响孩子。(2)家长要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表扬、鼓励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还可以用微笑、点头、脸上的表情等,对某一个行为的表现表示赞同,这都是一种肯定、都是一种表扬。父母之间教育要一致、要求要一致、观念要一致、目标要一致、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因为每个孩子的特点是不一样的。(3)家长自己要提高认识,对孩子要加强引导。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少年儿童卫生习惯的重要环节。家长对孩子培养卫生习惯的同时,首先要自己提高认识。
17、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讲及有关卫生的知识,让孩子了解讲卫生的好处。卫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是非界限。如何在生活情境中帮助孩子逐渐形成明确、统一、灵活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卫生意识,家长可配以少儿卫生读物的讲解,引导孩子学习卫生知识,从而培养孩子的卫生意识。(4)教给孩子讲卫生的方法和技能。有时孩子具备了一定的卫生意识,但仍会时常出现不讲卫生的行为。那么,家长就要教孩子讲卫生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五、研究价值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形成健全人格,而健全人格必须以一系列优良素质为基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是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因此,我校要从课题为研究依据,坚持
18、常抓不懈的原则,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切入点,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使少年儿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为大方向来探讨小学养成教育模式,从而使学校德育更具针对性、实效性。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一条在新时代条件下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发展需要的少年儿童健康人格培育的新途径,以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健康人格,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培养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目标:学会做人。六、研究基础1、 研究条件积极参加全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的理论指导,通过广东省少工委的培训交流,设立行之有效的课题研究组。2、 已有相关成果办学两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学生文明行为的培养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以养成教
19、育为主狠抓学生行为规范训练,以开展文明班评比为主线来强化德育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已基本形成习惯,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加以完善,逐步走出一条以养成教育夯实学校德育的有效之路。3、学校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行为规范三自经、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礼仪守则为行为习惯培养的教材。4、主要参考文献少年儿童研究、小学生健康教育、中小学德育、中小学体育卫生管理、辅导员、小学德育活动。七、课题实施措施1、组织课题组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知识和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使课题组人员能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以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化。2、课题研究人员要在认真学习先进理论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
20、以期形成具理论含量的教育经验。同时,密切关注国内同类研究的动态和成果,以利于在对照中明确自身研究的地位和方向。3、把本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本课题的研究纳入学校工作重点。各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也要围绕课题进行,特别加强在课堂教学领域的研究。4、课题组设立研究例会制度,课题组包括各子课题组定期进行组内、组间交流活动,共同探讨,统一协调,以保证学校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圆满完成。5、建立科研档案,注意资料的收集和随时整理,保证课题取得预定的成果。八、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5.9-2005.10)准备阶段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2、 组织成员查阅、搜集有关
21、资料,进行理论学习。3、 选题讨论,申报立项,设计方案,开题论证,修改课题方案。4、 做好课题宣传、动员工作,明确研究实践的目的、意义、要求,调动积极性,人人参与,达到课题研究实践的一致性。第二阶段:(2005.10-2005.12)全面实施操作阶段1、 深入落实研究方案,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训练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2、 充分利用少年儿童研究杂志,办好家长学校,进行家庭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指导,并进行经验交流。3、 每学期召开阶段成果汇报,经验交流会。第三阶段:(2005.12-2006.1)实践总结阶段1、 汇总各种研究资料,分析比较,抓重点突破,以点带面调整,充实研究计划。2、 实践总结,推广经验,编写实验教师的论文集。3、 结题。全面整理撰写研究实践报告,汇编成果专辑。九、预期成果1、 编写“良好卫生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实践报告。2、 经验汇编3、 论文集4、 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培养的校本教材(初定)十、成果形式1、 阶段性研究成果以论文和教育个案的形式体现。2、 课题研究结题,形成一篇终期成果报告。3、 研究过程中,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一系列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