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格主体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格主体的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6关于关于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格主体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格主体的的研究研究关于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格主体的研究作者雨林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注明:本文载电子商务 2007 年第 1 期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其次对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格主体进行了界定,其中详细分析了 C2C 交易模式中个人销售者是否可以成为经营者;最后建议从立法层面确定电子商务中经营者与消费者的概念并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监管。关键词:电子商务;消费者;经营者;适格主体;一、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近年来,我国网商群体从 400 万迅速增长到 2000 万
2、的规模,采用电子商务手段开拓交易市场,成为一股迅猛的.2/6潮流,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十分可观。然而伴随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的是:网络购物成为在消费者投诉的重点,其中对 B2C 和 C2C 交易中的投诉占大部分。根据中消协发布的数据,2005 年,涉与互联网的投诉达 7189 起,与上一年相比,增长幅度达到 96.3,增幅居各类投诉的首位。事实上,网络销售坑骗消费者事件的实际发生数要远远高于这一数量,因涉与金额不多或不法商家无迹可寻等各种因素,多数消费者最终选择放弃投诉。如此众多的网络欺诈对电子商务是不利的,可能导致消费者对电子商务失去信任与信心,这不利于电子商务在我国的普与与发展。目前电子签名法、
3、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都已经出台,但因为该类法规并未直接对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作出明确的规定,且在现阶段该类法规对普通消费者的适用具有一定的不可操作性,而有关网络欺诈的事件屡屡发生并呈上升趋势,说明我国在此领域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省互联网上经营主体登记后备案办法明确指出,今后“网上开店”不仅要办照,而且必须进行网上备案。B2B、B2C、C2C交易模式都属于监管围之。这意味着网上经营主体登记备案的方式将从政府方面对网上的经营者进行宏观的约束与限制,但这种约束与限制从目前我国的网络现状来看,仅仅限于“宏观”层面,而且办法作为地方规章,本身具有地域局限与无强制力。由此看来
4、,办法的实行象征意义要远远大于其实际意义。对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单从加强行政监管、实行行业自律、建立信誉评价机制、完善社会信用体制等方面入手是远远不够的,任何制度的完善都需要立法作为基础与指导。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的基础,现阶段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其在电子商务中适格主体的界定。这是消法在电子商务环境是否适用与解决电子商务消费纠纷的依据,也是建立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的法理基础。二、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格主体的界定电子商务中可能存在消费者与经营者的交易模式有三种:B2B、B2C、C2C,其中 B2C 模式中存在消费者与经营者是毫无争议的。值得探讨的是:B2B、C2C 模式中
5、是否存在消费者与经营者,对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与经营者主体资格的界定涉与到该问题的解决。我国现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没有明确界定消费者的概念,也没有对消费者的主体资格进行说明。根据国家标准局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的界定,可以成为消费者主体的只能是“个体社会成员”。而目前有些学者认.3/6为若单位购买生活资料最后也是由个人生活消费而使用,那么该单位和集体是属于消费者权益法保护围的。在这种特定情况下,“单位”、“集体”或者“组织”是否构成消费者的主体值得商榷:首先,国际通行的规则是将消费者定位于个人。从目前法学理论界的观点和世界各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惯例看,消费者的主体资格只限于个人,例如:牛津法律大
6、辞典解释是,消费者是指那些从经营者处购买、获得、使用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消费者政策委员会定义为,为个人目的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服务的个体社会成员;欧盟消费者远程合同指令定义为,非出于商业、买卖、职业目的而缔结合同的任何自然人。其次,只有自然人才能成为最终消费的主体,单位购买生活资料的基点仍是个人生活消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指的消费是个人消费,或者说是直接消费。在单位作为商品的买受人,服务合同的订立者时,其不能直接进行生活消费,不能作为最终消费者。法人或其他组织因消费而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应由合同法调整,而不应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如果单位坚持依照 消法 来主权利,这种情况下
7、它相当于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的诉讼代表人。最后,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角度看,立法宗旨是为了保护交易中弱势一方,就单位所具有的实力而言,很难将其视为市场中的弱势一方。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作为个人往往处于弱者地位,故受到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的特殊保护。且其与经营者相比较缺乏交易经验或缺乏足够的交易信息和交易能力,从而导致在交易中已不具有和对等经营者的实力,所以要求国家立法进行干预;而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进行交易时,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与团体力量和经营者抗衡,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处于强势地位,法律上无给予特殊保护的必要。因此,具有消费者主体资格的只能是个人,本文将“消费者”定义为:消费者是为生活消费目的购买、使用商
8、品或者接受商业性服务的,由国家专门法律保护其消费权益的个体社会成员。电子商务只是人们生活消费的手段之一,它没有改变消费者的定义与法律保护,所以现行法对消费者的定义适用于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根据上文,电子商务中具有消费者主体资格的为:出于生活消费目的通过互联网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商业性服务的个人。那么,B2B 交易模式中的单位购买者不具有网络消费者的主体资格,即 B2B 交易模式中不存在消费者与经营者。消费者与经营者是相对应、相对立的二者,没有经营者就没有消费者,反之亦然。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经营者的概念未作解释,也未对其主体资格进行界定。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经营者有法人、其他组织和个.4/6
9、人。产品质量法用的是“生产者”、“销售者”概念,未将两者合称。实践中,经营者的概念也不明确,对其的认定没有统一的标准,我国对经营者注重的是经营许可证或商业行为。根据我国的实践情况,本文对经营者的定义强调的是“取得经营许可证”,故将“经营者”界定为:指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品生产、销售和商业性服务,并已经取得经营许可证的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人。同时,本文认为电子商务中具有经营者主体资格的有:通过网络技术手段达到营利目的,从事商品生产、销售和商业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人。即经营者不仅仅存在于 B2C 交易模式中在 C2C 交易模式中,虽然销售方为没有经营许可证的个人,但个人销售者应被视为经营者,以
10、令其对应的购买者自然成为消费者,双方行为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具体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角度看,消费者作为分散孤立的个人,实力弱、手段弱,在消费时处于不利或弱势地位,消法强调经营者与消费者处于平等地位,并且在规定中侧重于对消费者的特殊保护;在网络交易环境下,因网络的虚拟化、技术化、无纸化(电子化)使消费者更处于不利或弱势地位。且信息不对称性等因素更加严重,1例如:在 C2C 交易中,在线销售者只是披露商品信息或自己的身份信息,消费者无法对其信息作出真伪的鉴别。如果销售者披露的信息存在虚假,那购买者的权益将无法得到保障。信息不对称在 C2C 交易模式里表现的淋漓尽致,整个
11、交易过程中购买者始终处于弱势地位。2.在 C2C 交易模式下,企业以个人身份注册并从事经营完全可能,而购买者很难得知与其交易的对象究竟是企业还是个人。如果法律一概将企业注册为个人用户的销售者排除在经营者的围之外,那么与这类销售者进行交易的个人购买者不会被法律视为消费者从而无法受到特殊的保护。3.C2C 交易中,大部分的个人销售者以出售商品为业,主观上具有营利目的,客观上存在营利行为。由于网络的特性,个人销售者可以只凭借个人或相关证件开设“店铺”,销售商品。其“店铺”规模与产品种类甚至可以和现实生活中的商家相媲美,甚至规模更大、种类更多。其销售方式涉与“拍卖”、零售、批发等。这类个人销售者的性质
12、和现实生活中的经营者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是其不需要经营许可证就可以在网上经常性地从事经营活动。将这一类个人销售者视为经营者,更有利于网络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且当前网民对 C2C 交易中产生的纠纷或欺诈,都认为应当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体系的救济围。事实上,在 C2C 交易中遭受欺诈的网民很大都选择向相关的消协或工商部门投诉。.5/6C2C 交易模式中,如何以特定的标准来确定个人销售者为经营者,这涉与到制订法律的技术问题,本文不作论述,但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个人销售者是否以出售商品为业,具有营利目的。2.个人销售者出售商品的数额或交易频率具体达到的标准。3.个人销售者“店铺”货物的库存量具体
13、达到的标准。三、相关立法容与监管措施建议在目前网络法律规与政府监管制度不完善的状态下,笔者认为应当考虑从立法层面确定电子商务中经营者与消费者的概念,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若干容进行修订或是出台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单行法规,以推动电子商务的普与与发展:1、明确网络消费者的概念。这有利于网络交易纠纷中消费者身份的确定,从而可以令被侵权人明确选择合适的法律与合适的救济途径。目前,在国外的有关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规中都明确消费者的概念,如:新西兰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保护示法规定:消费者指任何自然人;加拿大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保护指南规定:消费者为个人、家庭成员、亲戚的需要而进行商业交易的个体社会
14、成员。2、确定网络经营者包含自然人和法人。这一点的确定较现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将扩大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从而可以适用于电子商务中涉与消费者权益的各种交易模式,令消费者在需求救济时有法可依,并且这一点的确定也符合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欧盟消费者远程合同指令中的经营者是指任何自然人或法人,其以商业或专业能力缔结合同;新西兰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保护示法中对企业的定义为:任何个人或法人,包括从事 1986年公平交易法中界定的政府机构。值得探讨的问题是:网络经营者为个人时是否必然需要取得经营许可证。3、在立法中设立网络市场准入制度。将网上经营行为纳入法律规与政府监管围,电子交易平台中的店铺的管理权由企业管
15、理转变为政府部门管理,并由政府强制备案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必然。现阶段在网络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仅仅依靠商家的道德来维系交易的秩序是不够的,诚信制度的建设更需要从法律、政府层面加以严格的规定与监管,省互联网上经营主体登记后备案办法值得借鉴。这其中要明确将网络个人经营者,即 C2C 模式中的个人销售者的经营行为必然要取得经营许可证,但对于这些以个人身份从事具备一定规模的网络交易的经营者进行有效监管同时,也要考虑到他们身份的特殊性,准入制度的设计要以方便、快捷、高效为前提。可以根据目前存在的“模式”、“模式”与非经营性备案模式设计一套符合网络交易实际情况的经营登记、备案管理模.6/6式,通过各工商管理局的网上事务办理系统进行虚拟的网络经营执照注册、登记、备案、发放。1 信息不对称,指市场活动的参与者对市场交易信息的拥有量是不对称的。导致其的因素有:1、商品或服务的复杂性与技术性。2、交易方式的多样化和格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