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1种群的稳态与调节随堂双基演练-中图版选修1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2-1种群的稳态与调节随堂双基演练-中图版选修12.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一章第一章种群的稳态与调节种群的稳态与调节1 1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B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C 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D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是种群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是种群,而
2、不是生物个体而不是生物个体。种群是指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集合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集合,而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中有多种生而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中有多种生物物,也就有多个种群也就有多个种群。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各个生物种群相互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各个生物种群相互联系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有规律的集合体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有规律的集合体。马尾松林地中的生物群落不仅包括所有树木马尾松林地中的生物群落不仅包括所有树木,还包括与这些树木相互联系还包括与这些树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他生物相互影响的其他生物。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
3、系统的营养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答案:答案:D D2 2以下图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以下图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图中曲线的标号与以下各点图中曲线的标号与以下各点对应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对应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种群数量最大的点种群数量最大的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该种群迁入后环境阻力明显增大该种群迁入后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从哪一点开始是从哪一点开始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
4、新能力不受破坏,捕获后种群数量应该在图中的哪一点捕获后种群数量应该在图中的哪一点A Ab ba ac cd dB Bd dc cb ba aC Cd db bc cb bD Dc ca ad dc c解析解析:K K 值为种群数量最大的点值为种群数量最大的点;当曲线斜率最大时当曲线斜率最大时,即种群数量为即种群数量为 K/2K/2 时时,种群增长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时,即为明显偏离速率最大;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时,即为明显偏离“J J型增长曲线时;捕获量应该以剩型增长曲线时;捕获量应该以剩余量等于余量等于 K/2K/2 时为标准,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为标准,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
5、率最大。答案:答案:C C3 3以下有关种群增长的以下有关种群增长的“S S型曲线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型曲线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 S型型B B到达到达 K K 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 D种群的增长率逐步降低种群的增长率逐步降低解析解析:由于空间和资源的限制由于空间和资源的限制,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通常呈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通常呈“S S型型;对于对于“S S型型曲线来说曲线来说,种群数量在种群数量在 K/2K/2 时增长率最大时增长率最大,然后种群
6、的增长率随种群密度的上升而下降然后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密度的上升而下降,当到达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当到达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即环境容纳量即 K K 值值)时时,增长率降为增长率降为 0 0;种群数量的增加除种群数量的增加除受环境因素影响外,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也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因素影响外,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也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增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是先逐渐升高,当种群数量大于种群数量的增长率是先逐渐升高,当种群数量大于 K/2K/2 时,种群增长率开始降低。时,种群增长率开始降低。答案:答案:D D4 4(2021(2021临沂模拟临沂模拟)某研究所
7、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某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发现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如右图所示曲线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如右图所示曲线。那么在那么在 t t1 1时该种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能反映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分别是群的年龄组成类型、能反映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分别是()A A衰退型和衰退型和B B增长型和增长型和C C衰退型和衰退型和D D增长型和增长型和解析解析:种群增长的种群增长的“J J型曲线中型曲线中,增长率不变增长率不变;而而“S S型增长曲线型增长曲线,由于种内斗争和由于种内斗争
8、和天敌数量变化,增长率发生改变,故该种群增长率变化曲线对应种群数量变化的天敌数量变化,增长率发生改变,故该种群增长率变化曲线对应种群数量变化的“S S型曲线。型曲线。t t1 1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此时的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此时的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答案:答案:B B5.5.如图显示了蝌蚪的生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的变化情况如图显示了蝌蚪的生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的变化情况(在同样的空间里,个数由在同样的空间里,个数由 5 5 增增加到加到 160)160),图中曲线可以说明,图中曲线可以说明()A A食物短缺降低了蝌蚪存活率食物短缺降低了蝌蚪存活率B B每只蝌蚪变态所需时间与种群
9、密度呈负相关每只蝌蚪变态所需时间与种群密度呈负相关C C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D D高种群密度下,能够变态为青蛙的可能性减小高种群密度下,能够变态为青蛙的可能性减小解析解析:蝌蚪变态所需的最小质量并不改变蝌蚪变态所需的最小质量并不改变,但从坐标中可以看出但从坐标中可以看出,种群密度越大种群密度越大,那么那么蝌蚪到达变态所需最小质量的时间就越长蝌蚪到达变态所需最小质量的时间就越长,即每只蝌蚪变态所需时间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即每只蝌蚪变态所需时间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关,间接说明了一定范围内间接说明了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呈负相关蝌
10、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呈负相关。综合分析综合分析,种群密度种群密度越大越大,那么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可能性就越小那么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可能性就越小。关于蝌蚪的发育问题关于蝌蚪的发育问题,可以结合甲状腺激可以结合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进行分析素的作用进行分析:使用甲状腺激素后使用甲状腺激素后,蝌蚪的发育加速蝌蚪的发育加速,即缩短了变态的时间即缩短了变态的时间,但青但青蛙的体型很小。蛙的体型很小。答案:答案:D D6 6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情况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情况,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 A A、B B、C C 三三组实验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
11、酵母菌进行计数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的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分别绘制出的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为线为 a a、b b、c c,如下图。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如下图。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A A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B B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 A 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C C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 B 组的环境容纳量大组的环境容纳量大D D三组的营养物质初始供应量可能不同,三组的营养物质初始供应量可能不同,C
12、 C 组的营养物质初始供应量最少组的营养物质初始供应量最少解析解析:如果研究温度对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如果研究温度对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那么从题图中可以看出那么从题图中可以看出,B B 组的酵组的酵母菌数量在培养液中的最大值比母菌数量在培养液中的最大值比 a a、c c 都大,所以都大,所以 B B 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答案:答案:B B7 7如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如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以下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选项是时的四种情
13、形,以下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 A假设图假设图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那么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那么 a a 点后变化的原因只能是大量点后变化的原因只能是大量放养放养了该种鱼类了该种鱼类B B假设图假设图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那么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那么 b b 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了营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养供应应C C图图中中 c c 点后发生的变化说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在逐渐减小点后发生的变化说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在逐渐减小D D图图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解析解析:图图a a
14、点后种群数量突然大幅度增加点后种群数量突然大幅度增加,原因很可能是大量放养了该种鱼类原因很可能是大量放养了该种鱼类;发酵发酵罐中酵母菌数量大量增加罐中酵母菌数量大量增加,可以认为是改善了生存条件可以认为是改善了生存条件,使环境容纳量提高使环境容纳量提高;捕捞时不捕捞时不要使海洋中某种生物数量少于要使海洋中某种生物数量少于 K/2K/2,否那么海洋中该种生物数量将很难恢复否那么海洋中该种生物数量将很难恢复;图图中所中所示的物种已经灭绝,生物种类减少,抵抗力稳定性减小,恢复力稳定性增加。示的物种已经灭绝,生物种类减少,抵抗力稳定性减小,恢复力稳定性增加。答案:答案:C C8.8.(2021(202
15、1威海模拟威海模拟)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后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后,发现除有发现除有树木、杂草外,还有食草昆虫、兔、狼等动物。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答复:树木、杂草外,还有食草昆虫、兔、狼等动物。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答复:(1)(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森林中松树的种群密度,应采取研究小组要估算该森林中松树的种群密度,应采取_法;取样时,关键是要法;取样时,关键是要做到做到_。(2)(2)此森林中迁入了一种野兔,甲图为与这种野兔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此森林中迁入了一种野兔,甲图为与这种野兔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由图可知该种
16、群在化曲线。由图可知该种群在 C C 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可能原因是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可能原因是_。甲甲乙乙(3)(3)请根据甲图在乙图坐标系中画出该种群数量曲线请根据甲图在乙图坐标系中画出该种群数量曲线(将将 B B、D D 标在纵坐标适宜的位置标在纵坐标适宜的位置上上)。(4)(4)下表所示为该森林中甲、乙两种树木种群密度的数据:下表所示为该森林中甲、乙两种树木种群密度的数据:第一年第一年第二年第二年第五年第五年第八年第八年甲种群甲种群4 4 5605604 4 28028077771111乙种群乙种群0 01201203 3 2802804 4 600600甲甲、乙种群之间存在的乙种群
17、之间存在的_关系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除此除此之外,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之外,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_。甲种群逐渐减少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甚至可能灭绝,这种状况对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这种状况对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是是_。解析:解析:(1)(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取样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才能保证调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取样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才能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查结果的准确性。(2)(2)在一个种群中,当种群数量在在一个种群中,当种群数量在
18、 C C 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可能原因有生活资源和空间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可能原因有生活资源和空间的有限或天敌数目增多或种内斗争加剧等等。的有限或天敌数目增多或种内斗争加剧等等。(3)(3)根据甲图,可知该种群数量增长呈根据甲图,可知该种群数量增长呈“S S型,甲图中型,甲图中 B B、D D 分别对应种群增长曲线分别对应种群增长曲线的的K/2K/2 值与值与 K K 值。值。(4)(4)甲、乙两种生物种群数量此消彼长呈现竞争关系,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甲、乙两种生物种群数量此消彼长呈现竞争关系,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可能还有寄生可能还有寄生、捕食捕食、种内斗争以及其他非生物因素种
19、内斗争以及其他非生物因素;甲种群逐渐减少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甚至可能灭绝会使以甲种群为食的其他生物种群减少或可能灭绝会使以甲种群为食的其他生物种群减少或可能灭绝;每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调节每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能力,使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答案:答案:(1)(1)样方样方随机取样随机取样(2)(2)生活资源和空间有限生活资源和空间有限(或天敌增多或种内斗争或天敌增多或种内斗争)(3)(3)纵纵坐标起点不为零的坐标起点不为零的“S S型曲线;型曲线;B B 点对应点对应 K/2K/2 值、值、D D 点对应点对应 K K 值值(4)(4)竞争竞争寄生寄生、捕食捕食、种内斗争等种内斗争等以甲种群为食的其他生物可能灭绝以甲种群为食的其他生物可能灭绝(或生物种或生物种类减少或生物多样性降低类减少或生物多样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