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题型汇编之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北京版九年级总复习.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48721489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题型汇编之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北京版九年级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题型汇编之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北京版九年级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题型汇编之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北京版九年级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题型汇编之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北京版九年级总复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题型汇编之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北京版九年级总复习古诗阅读专题 西城区 (二)阅读赤壁和泊秦淮,完成7-9题。(共7分)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请结合原诗具体内容,分别谈谈作者是如何借“东风”和“商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4分) 答: 8.诗评,即对诗歌的评论。以下几则诗评,评论赤壁的一项是,评论泊秦淮的一项是。(在答题卡上填涂选项的字母序号)(2分) A.意致缠绵,语调谐婉。 B.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 C.亡国之

2、音,自不堪听,又当此景。 D.此篇乃变体律诗,前半是古诗体,以古笔为律诗。 9.除了泊秦淮首句以外,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很多写到“月”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一句是“”。(1分) 7.示例:赤壁中作者认为如果没有“东风”,赤壁之战可能会是另一种结果,借此表达对历史(或“功业”“机遇”“自身遭遇”等)的思考。泊秦淮中作者通过对商女演唱的描述,写出当时只图享乐而“不知亡国恨”的浮靡风气,表达了对国事的忧怀。 评分标准:4分。每首诗2分,其中结合原诗具体内容1分,思想情感1分。 8.答案:BC 评分标准:2分。每空1分。 9.示例一:明月几时有 示例二:我寄愁心与明月 评分标准:1分。是写月的古诗句

3、即可,有错字不得分。 东城区 (二)阅读渔家傲.秋思这首词,完成第89题。(共5分)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8.下列选项中,对本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记录了此地大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奋飞之事,暗含了边塞秋季的萧瑟、荒凉。 B.“长烟”“落日”之后缀以“孤城闭”三字,与诗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气象有所不同。 C.“浊酒一杯家万里”中“一杯”与“万里”形成对比,一杯浊酒销不掉浓重的乡愁,带给人深深的震撼。 D.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表现出将军与征夫的情绪,加之全词景物的描绘,呈现出典型的婉约风格。 9.古诗文中,常常有乐器出现:如本词中出现的羌笛,作者借助“悠悠”“羌管”描绘出的意境;关雎中,用“琴瑟”表达“君子”对“窈窕淑女”的之情;刘禹锡的陋室铭则借“调”“素琴”的行为暗指自己。(3分) 8.答案:D 评分:2分。 9.答案:凄切悲凉;渴慕;情趣高雅。 填“志趣高雅”“品德高尚”,皆可。评分:3分。每空1分。 丰台区 (二)阅读使至塞上,完成第67题。(共5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6一切景语

5、皆情语。请具体说说诗人是怎样借边关的景色来抒发内心情感的(3分) 答:_ 7四季轮回,春去冬来,诗人生发了许多感慨,留下不少经典的诗歌作品。请你从“春”“夏”“秋”“冬”中任选一季,写出你印象深刻的两句诗:“_,_”2“_”使用使至塞上中的诗句不得分,允许有两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2分) 6.【参考答案示例】大雁北归,诗人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传达诗人压抑苦闷的心情。诗人极目远眺,黄沙莽莽,无边无际,孤烟升腾,落日浑圆,面对塞外苍茫、雄浑的景象,诗人感到既惊奇而又愉快,心胸也豁然开朗了。评分标准:共3分,意思对即可 7.【参考答案示例】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

6、识燕归来。 评分标准:共2分,每句1分 门头沟区 (二)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7-9题。(共6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7.这首诗写了表达了诗人的情感。(2分) 8.作者是怎样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的?(2分) 答:。 9.“马”在古代诗歌中有丰富的内涵。诗人借“马”或表达积极性上的情感,或传达悲伤凄凉的情感,或对于平庸无能的慨叹下列诗句中借“马”传达悲伤凄凉情感的一项是:()(2分) 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B.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

7、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二)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7-9题。(共6分) 7.(2分)写了游子漂泊他乡,浪迹天涯(羁旅之苦)1分表达了思乡(孤寂、愁苦)之情1分 8.(2分)方法1分(对比、反衬或景物的直接组合);点出景物的特点1分 示例:作者选取了十个景物,以夕阳为大背景,形成不同的画面。用“小桥流水人家”这一温暖的画面,来反衬(对比)“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这些景物所描绘的凄凉、萧瑟的画面,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凄凉、孤寂、思乡之情。 9.(2分)B 石景山区 (二)阅读下面诗词,完成68题。(共6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

8、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结合诗歌阅读,完成题。(共2分) 本诗开头一句由沉埋的断戟,触发了对战争风云的回想。下列诗词也运用了这种方法开头的一项是(1分) A诗经.周南.关雎B使至塞上(王维) C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D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下列诗句中也像“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样借用了典故的一项是(1分)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7下面是李白的同题材作品咏赤壁,与杜牧的赤壁比较有什么不同?请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2分) 咏赤壁 李白 二龙争战

9、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答: 8诗人杜牧托物咏史,借赤壁之战慨叹英雄成败。这让你联想到三国演义中的哪个人或哪场战争?说说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2分) 答: 6D(1分)A(1分) 7示例:李诗宏观地描写了曹军战船灰飞烟灭的战争场面,客观述说了吴军大胜曹军的历史。杜诗从细节入手,将折戟沉沙的结局展现在读者面前,不仅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表现得如此蕴藉,还进一步提出了个人的独到见解。 (2分。角度1分,分析1分。) 8示例一:我联想到诸葛亮,他身遇明主,将毕业精力奉献于兴复汉室,他为蜀汉政权的建立鞠躬尽瘁,即使“出师未捷身先死”,他的功绩与品格仍令后人深深敬仰

10、。 示例二:我联想到官渡之战,曹操率军与袁绍展开决战。曹操派兵奇袭乌巢,继而击溃袁军主力,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2分。联想1分,理由1分。) 海淀区 (二)阅读泊秦淮,完成79题。(共5分)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有人说:“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说说你对这种看法的理解。(2分) 答:_ 8.诗人通过“犹唱”一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答:_ 9.古代诗歌中常出现“月”,有时是自然之月,有时是借月感叹时光流逝,寄托思念之情,象征哲理的启迪下列诗句中,与“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月

11、”表意相近的一项是(1分)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示例:诗句中“夜泊秦淮”既点出了上一句景色的时间、地点,又照应了诗的题目;“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和“后庭花”,由此触动了诗人的忧国情怀。这句诗承上启下,体现了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 (共2分。对“夜泊秦淮”的理解,1分;对“近酒家”的理解,1分) 8.示例:“犹唱”是指国运衰微时,商女还在唱后庭花这样的亡国之音。表面上是指责商女,

12、实则却是讽刺那些不顾国事、沉迷享乐的达官显贵,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共2分。分两层,每层1分) 9.A(1分) 昌平区 (二)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共5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0.本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请你在画线诗句中选择一处与色彩相关的词语进行赏析。 (2分) 答:_ 11.诗歌尾联引用战国时燕昭王设“黄金台”以重金招揽天下士的典故,写出边关将士们 的决心。(1分) 12.“云”是古代文人墨客创作诗文时常用的形象,下列诗句中对于“

13、云”形象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荡胸生曾云”作者以“云”抒怀,通过描写遥看泰山层层涌起的白云,抒发自己云气涤荡,无比开阔胸襟。 B“不畏浮云遮望眼”作者以“云”喻难,表现作者不畏艰难,勇于变法革新的决心和抱负。 C“黑云压城城欲摧”作者以“云”写情,通过描写黑云,来表达作者因为边关天气恶劣而低落的心情。 D“白云千载空悠悠”作者以“云”咏叹,虚实结合,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二)古诗阅读(共5分) 10.答案示例:(2分) “燕脂”写出战场大块胭脂般鲜红的血迹,展现战斗的激烈与悲壮。 “凝夜紫”写出战士们血染沙场,透过夜雾呈现出一片紫色。展现战斗的悲壮与惨烈。 1

14、1.答案示例:(1分) 报效朝廷(报效国家) 12.C(2分) 房山区 (二)阅读使至塞上,回答下列8-10题。(共7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8.在“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诗中,作者是怎样借助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的。(3分) 答: 9.发挥想象,说说诗中画线句描绘出了怎样一幅画面?(2分) 答: 10.“雁”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可以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永不褪色的亲情;可以把雁视为传递音讯的“使者”;可以用雁来表达雄浑悲壮或凄苦伤悲的审美感受下列选项中,把雁作为传递音讯“使者”的一项是()(2分) 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D.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二)阅读使至塞上,回答下列8-10题。(共7分) 8.答案示例:诗人用“蓬”“雁”自喻,写出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般出使边塞,像北飞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抒发了自己的惆怅、孤寂之情。(3分) 9.答案示例:茫茫大漠,无边无际,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没有一点儿风声,只有一缕袅袅青烟,直升天际;一条大河静静流滴,圆圆的落日孤悬,夕阳下的河水泛起粼粼波光。(2分) 10.B(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