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自我接纳的改善效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自我接纳的改善效果.docx(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录1 引言11.1 自我接纳的研究现状11.1.1 自我接纳的概念11.1.2 自我接纳的相关研究21.2 自我接纳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现状41.3 问题提出41.4 研究假设62研究方法72.1 研究对象72.2 研究工具72.3 研究程序与步骤82.4 数据处理83 研究结果93.1 预分析93.2 数据处理103.2.1 团辅组与对照组前测的差异性比较103.2.2 团辅组前测与后测的差异性比较113.2.3 对照组前测与后测的差异性比较113.2.4 团辅组和对照组后测的差异性比较123.2.5 团辅组在团体心理辅导后与后续追踪的自我接纳水平上的差异性比较134 讨论135 结论15参
2、考文献:15附录一:自我接纳问卷(SAQ)19附录二:自我接纳团体心理辅导方案21附录三:知情同意书22附录四: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承诺书(SAQ)23附录五:团辅反馈表24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自我接纳的改善效果 论文题目:字体:楷体,字号:小一冯晓潼 论文题目:字体:楷体,字号:小一摘要: 自我接纳是个体能够积极接受现实自我与其所有个体特征的一种态度。自我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在大学时期,错误的自我意识不仅影响大学生学习和在校生活,而且影响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相比于其他治疗方式,团体心理辅导被发现更能促进小组成员更深入地探索自己,重新发现自己,更好地接受自己。也就是说,团辅治疗对改善大
3、学生自我接纳水平有显著干预作用。然而目前没有实证研究可以证明这一观点。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后,大学生的自我接纳程度是否有所变化。本文采取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采用自我接纳量表筛选符合要求的被试20名,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团辅组和空白对照组。设计改善自我接纳程度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对团辅组10名大学生进行每周一次(约90分钟),连续6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并在团体心理辅导后1个月的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估;同时空白对照组不予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团辅组成员接受干预后,自我接纳总分及其两个子量表的前后测得分有显著差异,而对照组实验前后在自我接纳总分及其两个子量表得分上皆无显著差异。据
4、研究成果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接纳水平有显著效果。关键词: 团体心理辅导;大学生;自我接纳The Improved Effect of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Self-acceptanceByFeng xiaotongJune,2020Abstract:Self-acceptance is an attitude that individuals can actively accept the real self and all its individual characterist
5、ics.wrong self-consciousness not only can effect studentss study and campus life,but also effect their future options of career and career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other treatments,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has been found to promote group members to explore themselves more deeply, rediscover
6、 themselves, and accept themselves.However, there is no empirical research to prove this point.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adopts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re-post test. Th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otal self-acceptance scores and scores of two su
7、bscales around the measurement, while neither of them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group counseling has a remarkable effect on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self-acceptance.Keywords: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ollege student; Self-acceptance 论文题目:字体:楷
8、体,字号:小一1 引言1.1 自我接纳的研究现状1.1.1 自我接纳的概念自我接纳(selfacceptance)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中,自我接纳的概念被广泛应用。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最早提出自我接纳概念,他认为自我接纳是指个体能够积极接纳现实自我所有的个体特征:比如身体形态、能力、性格、品德和名声等一切真实的自我现状,并且认识到自身各方面的正面价值,从而表现出对物质、社会和精神自我的满意。奥尔波特将自我接纳这一定义专注于自我认知与自我体验方面。根据这一定义,随后埃利斯(1994)提出了无条件的自我接纳,认为自我接纳并不是个体根据自己外在的好坏以及别人
9、对自己的认可态度来决定的,而是根据自身的存在完全无条件地接受自己。也就是说人们之所以接纳自己只是因为他们活着,完全无条件地接受自己,不去评判或者衡量自己。埃利斯强调,自我接纳程度高的人能够看到自己的缺陷,面对这些缺陷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抱怨,而是表现出一种客观接纳的态度1。国内外学者对自我接纳这一概念有不同的的理解。马斯洛(1943)在需要层次理论中,从自我实现的角度解释了自我接纳。该理论中指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指的是一个人实现自我理想与发挥个人能力的欲望2。马斯洛认为,自我接纳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实现的,并且自我接纳是因自我实现而产生,是自我发现和发展的结果。罗杰斯(1951)认为却
10、认为一个人能够通过接受现实自我,从而改变并且超越自己现有的存在方式,也能有效改善他的人际关系3。现代的国外学者卡森(2006)提出自我接纳应专注于自我评价,他表示自我接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能向他人展现最真实自我的能力,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个体是否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具体而言,该理论认为在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时,自己如何看待自己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同样重要。因此,一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验,客观地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不是依据所谓的“客观真理”来对自己进行评判4。在国内,学者们也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自我接纳进行理解。丛中、高文凤(1999)最先编制了自我接纳问卷,在这项研究中,他们认为自我接纳的
11、内容更侧重于自我体验,认为自我接纳是个体客观中立的面对与接受现实自我的一种态度,是在情感和态度上对现实自我的接纳5。李闻戈(2003)提出自我接纳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整体以及所有的特征变现出的积极面对、正确认识和无条件接受,认为自己时客观存在的,肯定自我价值,不受他人的负面评价所影响,体现了自我认知和调节6。在朱建军(2005)的研究中,他从意象对话的角度出发,认为自我接纳是个体感知、面对、体验和接受消极情绪的产生、高涨、压抑和释放,在面对具有一定意义的形象时恢复平静的心理过程,其内容侧重于基于自我体验的自我调节7。不同的学者根据他们自己的理论假设给出了不一样的关于自我接纳的解释。然而基本都认同高
12、自我接纳者能够客观地看待现实自我,接受自己的身体,情绪,情感和经历,接纳自己的外在和内在品质,积极面对并欣然接受完整的自我,通过自我认可从而建立自我价值。1.1.2 自我接纳的相关研究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于自我接纳进行大量的研究。自尊(self -esteem)是一个人基于对自我整体与各部分特征的评价而产生的整体感受,是对自己的综合价值的肯定5。国内外学者对于自我接纳与自尊的关系研究有不一样的看法。Macinnes(2006)认为自尊和自我接纳之间存在相似性,但是这两者的概念却并不一样,存在理论上的不同8。Davies(2006)提出无条件自我接纳会影响自尊,并存在有显著的相关关系9,并在随后
13、的研究中(2008)发现:有目的的自我接纳会引起低自尊,相反,无条件的自我接纳会引起很高的自尊10。国内学者丛中(1999)认为自我接纳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自我态度,自我评价是个体区别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态度,最终以对现实自我的接纳程度表现出来;由于自尊的认知基础是自我评价,所以自我接纳是自尊最重要的特征5。周艳蕾(2016)在研究自尊与自我接纳的关系中,提出稳定高自尊的基础和前提是无条件自我接纳,但是稳定高自尊并不能引起无条件自我接纳11。自我接纳对心理健康是否存在影响效果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他们认为,自我接纳与个体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Chamberlain(200
14、1)选取了 107 名成年人作为被试进行研究,该研究发现自我接纳水平高的被试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的水平较低,幸福感水平较高12。黄高贵(2006)的研究中选取师范生群体为被试,研究表明对于自我接纳与自尊、心理健康都存在显著相关;SCL一90中的人际、忧郁、和恐怖等因子得分与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都呈负相关13。耿永红(2008)发现自我接纳水平与个体的归属感和控制感存在正相关,低自我接纳的个体会体验到失落感和无意义感,因此会引发对否定自我与排斥自我的想法,导致挫折感与自杀意念的产生14。Palo( 2014 )证实低自我接纳会引起心理焦虑、躯体焦虑和消极的自动思维,产生更多的消极情绪与观念15。廖培
15、培(2016)发现产妇的产后忧郁与自我接纳、社会支持呈负相关,而自我接纳和社会支持呈正相关16。因此得出自我接纳程度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13。美国心理学家Ruff(1989)在心理健康幸福感六维模型理论中有提到,自我接纳是影响个人幸福感的因素之一17。此观点引发了研究者们的思考,程雯雯(2008)发现自我接纳能够预测农村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自我接纳越高的个体越有可能体验到更高程度的幸福感18。然而这种预测作用得到多方面研究的证实。周嘉(2011)发现,初中生自我接纳水平能够正向预测他们对自身以及其他事物的幸福感19。郑小方(2011)则选取大学生为被试,证实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受
16、其自我接纳程度的影响与预测20。刘艳玲(2012)发现自我接纳对中小学教师的综合幸福感有正向的预测作用21。这些研究成果重叠的部分正是在表示了自我接纳和个体的幸福感有正向的关联。基于中国文化背景,我国学者在研究中发现自我接纳与人际交往当中的诸多因素有显著相关,并表示自我接纳程度高的人能看到他人的独特价值,可能拥有更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人际关系中,社交焦虑越高的大学生自我接纳的程度越低(刘芳和李松,2007)22。个体的自我接纳与自我评价越高,他的人际关系越不受负面影响(朱润瑞和李雅,2013)23。朱鸿博(2016)的研究中发现自我接纳直接影响社交焦虑,也能够通过自尊间接影响社交焦虑24。身体
17、自尊(身体自尊是个体对自我所有特征的的满意程度,并且受到个体主观体验的影响)在自我接纳与交往焦虑的关系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自我接纳程度越高的人对自己的外在越有自信,积极展示自己的优点,在人际交往中就会更自在和自信(陈欣、蒋艳菊2014)25。也有研究发现自我接纳中的两个维度(自我接纳与自我评价)能够预测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负性自动思维指的是个体不由自主产生的一种没有目的的消极观念),高自我接纳的大学生负性自动思维的相对于地自我接纳的大学生较少(张美,2011)26。大学生的自我接纳也能够显著地预测心理资本(心理资本指的是个体本身能够让其自信、产生积极行为的心理因素),自我接纳通过影响心理资本来影
18、响其生活满意度(冯盼,2016)27。1.2 自我接纳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现状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关于团体辅导的研究,并由清华大学的樊富珉教授开始传授与推广。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在团体中体验、倾听并观察自己在团体中的角色与其他成员的言语、非言语行为,从而促使个体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在人际交互作用中形成良好的适应与积极发展自我的过程27(樊富珉,2016)。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方式相对于其他心理治疗方式更能够为成员们创造具有更好的人际互动与学习氛围的团体,成员们能够通过在团体活动中的观察和学习进一步地探索自我,重新对自我进行全面的认
19、识,以致更好的接纳自我29(杨琴,蔡太生,2012)。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都证明自我接纳与许多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关,基于此,已有研究者以提升自我接纳水平为目标的团体心理辅导研究。董莹莹(2010)采用基于增强自我接纳的团体心理辅导对抑郁状态下的初中生进行干预,该研究中发现抑郁状态下的个体因消极的自我评价而导致注意力侧重于自身的缺点并忽略自身的优点,从而引起自我接纳程度低,还证明了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提高抑郁状态下的初中生自我接纳水平30。林盈盈(2010)发现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不仅能够提高了流动儿童的自我接纳总体程度,还能有效的减少流动儿童的孤独感31。刘敏,赵富才(2013)从积极心理取向的方
20、向设计以自我接纳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研究发现这种干预不仅能够增强抑郁状态下高校女生的自我接纳水平,还能够有效的降低其抑郁体验32。刘凌霜(2013)的研究中发现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改善高职特殊群体学生的自我接纳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33。相关研究已经表明了团体心理辅导对自我接纳有显著干预效果,大学生也是该领域中主要的被试群体,因此,宋朝霞(2008)发现有心理症状的贫困大学生对自己有了公正客观的正确认识,能积极接纳自己,自我接纳水平有所提高,增强了自信心34。肖秋萍(2009)的研究结果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对女大学生的自我接纳水平有显著性效果35。梁琦(2014)设计了萨提亚治疗理论的团辅与结构性团辅两
21、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干预,结果表明,相比于结构性团辅,萨提亚模式下的团辅对大学生的自我接纳与人际信任水平的干预效果更显著36。1.3 问题提出自我接纳是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的自我接纳水平与自尊、心理健康、幸福感和人际交往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也面临着学习、生活、就业等压力,在这个时期,大学生要能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35。研究表明,在大学生群体中,高自我接纳者对生活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低自我接纳者会产生自我矛盾37(吴志雄,2011)。高自我接纳的大学生不会担忧别人如何评价自己,他们会肯定自己、积极地接纳自己
22、,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会臆测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也不会因为他人表现出来的言语行为而担忧自己的表现35。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不满意,自我接纳程度低,这其中的原因与大学生对自己日常生活的主观认识和感受有关,与此同时虽然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越来越客观和成熟,但有时也表现出片面、轻率和幼稚的特点,这对于他们自我接纳程度的提高有一定的影响(李闻戈2002)38。自我接纳程度影响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低自我接纳的个体会引起对自身产生不满足,从而产生弥补自身不足的动机,相反,高自我接纳的个体因为对自身状态的满足而安于现状,缺乏追求成功的动机,并且害怕失败(张郢2010)39。现代的大学生自我接纳水平在中等程度(
23、余露茜2017)40这一研究结果受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关注,也为本文提供了研究基础。虽然已有研究已经揭示了团体辅导对自我接纳的干预作用。然而现有的相关研究皆存在某方面的不足。例如宋朝霞(2008)认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群体34。在大学生群体中,自我接纳程度低的现象不仅存在于贫困大学生中,也有部分普通大学生有低自我接纳,李闻戈(2002)的研究中,2000名大学二年级学生有90%自我接纳程度低。在被试上,我们不仅仅关注被试的特征,还需要考虑被试招募的方式38。肖秋萍的研究中,团辅方案是建立在要求被试在通过每一个活动的进行,体验自己在这个团体中的感受,从而改善自我接纳的程度35,该
24、研究提高自我接纳程度的团辅方案仅仅局限于活动中,与日常生活缺少联系。基于以上,本研究选取广东培正学院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被试,并且通过先调查自我接纳的程度,再对被试进行访谈,询问是否愿意参加团辅活动再筛选被试,在团辅活动中注重感受的交流并且学习情绪ABC理论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跟以往的研究相比较,本研究更严谨的选取被试,并且注重团辅活动与日常生活的联系。1.4 研究假设基于前人对该问题的相关研究以及相关的理论指导,并结合实际情况,得出以下假设:(一) 团辅组的被试在参与了团体心理辅导后自我接纳水平与参与团体心理辅导前的自我接纳水平呈显著性差异。(二) 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其实
25、验前后的自我接纳水平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变化。2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广东培正学院的学生。一共154人参与自我接纳量表的测量,自愿参加团辅活动的有28人。对自愿参加团辅的低自我接纳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共有10位同学入选作为本次研究的团辅组被试;对其余的116人中低自我接纳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共有10名同学入选本次研究的空白对照组被试。团辅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情况如表2-1。表2-1 被试基本情况表组别性别平均年龄SD男女团辅组4620.97.361对照组55215.7052.2 研究工具研究工具采用丛中(1999)自我接纳问卷(self-acceptance questionnaire,
26、SAQ)。该问卷分为自我接纳(即个体在对自我评价基础上形成的对自我的态度)和自我评价(即对实际自我的认知觉察及判断)两个维度,每个因子各包含8个题目,共16个题项。自我接纳维度的8道题目采取反向计分。两个维度的题目成交替随机分布。该问卷的评分采用四级评分(1=非常不符合,2=基本不符合,3=基本符合,4=非常符合),两个维度的得分之和作为量表的总分。量表总分范围从16分至64分,两个纬度得分范围在8分之32分之间。问卷在子量表中得分越高,说明在该因子的水平越高,同时问卷总得分越高表明其自我接纳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73,重测信度为0.7653,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27、2.3 研究程序与步骤一、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通过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了解自我接纳与自我接纳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设计提供思路。二、被试招募。招募途径分为在线上与线下两种方式:在线上通过广东培正学院心吧客工作室公众号发布招募信息,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愿联系主试,然后发放问卷。在线下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放问卷,并且询问同学们自愿与否。再进行后续的筛选工作。三、在线上招募中,先对感兴趣的同学发放问卷,然后用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符合低自我接纳条件的被试,分别分到团辅组与对照组;在线下招募中,用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自愿参加团辅的低自我接纳的同学列入团辅组,然后随机选取低自我接纳的同学列入
28、对照组。四、结合前人研究与导师指导制定团体辅导方案(详见附录)。五、制定活动时间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一共进行6次,每次90分钟,每周一次,与团体成员们商议后将时间定在每周五晚上。六、连续6周对团辅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空白对照组不予干预。七、 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对所有被试进行后测,整理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检测团体心理辅导的即时性。八、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一个月,对团辅组进行追踪测量,检测团体心理辅导的持续性效果。2.4 数据处理所有数据输入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在团体心理辅导实施前,对团辅组与空白对照组的前测自我接纳问卷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团辅组与空白对照组是否同质。对团辅
29、组在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前后的自我接纳量表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检验团辅组在团辅干预前后得分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对未实施干预的空白对照组在团辅前后的自我接纳量表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检验空白对照组在团辅干预前后得分是否存在差异。在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对团辅组与空白对照组的后测自我接纳问卷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团辅组与空白对照组是否存在差异。对团辅组后测与一个月后追踪的自我接纳量表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检验团体心理辅导的延续性效果。3 研究结果3.1 预分析本研究在进行推论统计分析前,会剔除所有缺失值、异常值并对所有涉及变量进行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以及方差
30、齐性检验。结果表示所有涉及的变量皆服从正态分布并满足方差齐性的条件,因此本研究数据适合采用独立样本检验、配对样本检验和方差分析对数据做差异性比较(详见表3-1,表3-2)。表3-1数据的正态性检验Wp团辅组前测总分0.9530.706团辅组前测自我接纳条目0.9330.481团辅组前测自我评价条目0.8690.097对照组前测总分0.9420.576对照组前测自我接纳条目0.9230.382对照组前测自我评价条目0.9520.695团辅组后测总分0.9520.686团辅组后测自我接纳条目0.9360.510团辅组后测自我评价条目0.9520.688对照组后测总分0.9630.824对照组后测自
31、我接纳条目0.9410.562对照组后测自我评价条目0.9530.709表3-2数据的方差齐性检验Wp团辅组前测总分与对照组前测总分0.7710.391团辅组前测自我接纳条目得分与对照组前测自我接纳条目得分2.9780.102团辅组前测自我评价条目得分与对照组前测自我评价条目得分1.5060.236团辅组后测总分与对照组后测总分0.2930.595团辅组后测自我接纳条目得分与对照组后测自我接纳条目得分0.8050.382团辅组后测自我评价条目得分与对照组后测自我评价条目得分0.4460.5133.2 数据处理3.2.1 团辅组与对照组前测的差异性比较为了证明团辅组与对照组被试没有明显差异,将两
32、组的前测分数(未经任何干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3所示,团辅组前测(M=36.40,SD=5.816)与对照组前测(M=35.90,SD=4.358)之间在自我接纳维度(t=0.067,p=0.947)、自我评价维度(t=0.295,p=0.771)以及总分(t=0.218,p=0.830)上的均无显著性差异,即两组被试在最初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把三组被视为同质性样本。表3-3 团辅组前测与对照组前测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项目团辅组(N=10)对照组(N=10)tp(M SD)(M SD)总分36.405.81635.904.3580.2180.830自我接纳18.903.84
33、318.802.7000.0670.947自我评价17.503.40817.102.6010.2950.7713.2.2 团辅组前测与后测的差异性比较经过6次团体心理辅导之后,再次要求团辅组的10名被试完成自我接纳问卷的测量,并将该结果与团辅组前测结果进行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团辅组干预前后差异进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团辅组的自我接纳总水平(t=-8.625,p=0.000)以及其下的两因子:自我接纳因子(t=-6.000,p=0.000)和自我评价因子(t=-4.160,p=0.002)存在显著的干预前后差异。团辅活动后的得分显著高于团辅活动之前,说明团辅治疗对提高自我接纳水平是有效果
34、且效果较为显著。表3-4 团辅组前后测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项目前测(M SD)后测(M SD)Ntp总分36.405.81640.905.13110-8.6250.000自我接纳18.903.84320.903.07110-6.0000.000自我评价17.503.79520.003.30010-4.1600.0023.2.3 对照组前测与后测的差异性比较相对应的,对对照组自我接纳水平的前后测分数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5所示,未经任何干预的对照组被试自我接纳总水平(t=1.327,p=0.217)以及其下的两因子:自我接纳因子(t=1.246,p=0.244)和自我评价因子(t=-0.
35、361,p=0.726)在干预前后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大学生的自我接纳并不会在短时间内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佐证了团辅活动对提高个体自我接纳的有效性。表3-5 对照组前后测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项目前测(M SD)后测(M SD)Ntp总分35.904.35835.304.270101.3270.217自我接纳18.802.66918.302.406101.2460.244自我评价17.102.31217.302.26310-0.3610.7263.2.4 团辅组和对照组后测的差异性比较为了证明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团辅组与对照组被试存在差异,将两组的后测分数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检验,结果如表3
36、-6所示,团辅组后测(M=40.90,SD=5.131)与对照组后测(M=35.30,SD=4.270)在自我接纳维度(t=2.107,p=0.049)、自我评价维度(t=2.134,p=0.047)以及总分(t=2.653,p=0.016)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团辅组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团辅活动的有效性。表3-6 团辅组后测与对照组后测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项目团辅组(N=10)对照组(N=10)tp(M SD)(M SD)总分40.905.13135.304.2702.6530.016自我接纳20.903.07118.302.4062.1070.049自我评价20.003
37、.30017.302.2632.1340.0473.2.5 团辅组在团体心理辅导后与后续追踪的自我接纳水平上的差异性比较为了检验团体心理辅导团辅组被试的后续影响,在实验结束后的一个月不给予团辅组任何干预,并再次邀请团辅组的被试们进行了自我接纳问卷的追踪测验。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团辅组后测与追踪后的差异进行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团辅组后测(M=40.90, SD=5.131)与追踪测验(M=41.60, SD=5.168)在自我接纳总水平(t=-1.481,p=0.173)不存在差异,以及在两个子量表:自我接纳因子(t=0.391,p=0.705)和自我评价因子(t=-1.809,p=0.104
38、)上都不存在差异。说明团体心理辅导对自我接纳的改善效果并不随着团辅的结束后消失,且该效果持续时间至少为一个月。表3-7 团辅组后测与团辅组追踪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项目后测(M SD)追踪(M SD)Ntp总分40.905.13141.605.16810-1.4810.173自我接纳20.903.07120.703.199100.3910.705自我评价20.003.30020.803.70610-1.8090.1044 讨论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究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是否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自我接纳水平,从而改善其心理健康。希望能从认知层面上找到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案,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者提供参考。
39、本研究结果表明,团辅组在为期6周的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其自我接纳总分前后测得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自我接纳的子量表(自我接纳因子和自我评价因子)的得分都存在显著差异。而不进行干预的对照组则没有显著变化。这一结果正是证明了本研究的假设。本研究的结果与前人对自我接纳团体辅导的研究29、34、35一致,再次证实了自我接纳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高自我接纳水平。团体心理辅导对自我接纳的改善有效果,究其原因:一、针对性的团体活动能够提高小组成员对自我的全面认识,从过去仅关注自身的不足,到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后,学会关注自己的优点,更全面的认识自我并且团辅可以提供团队成员一个开放式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发现每个人
40、都存在不完美和困难,最重要的应是学会如何利用自己的优点来克服这些不完美与困难41;二、团体即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是一个现实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身临其中团体成员能够体验现实的经历,同时能从其他成员的表达中获得反馈信息来反思自己,觉察自己36;三、团体动力的影响,团体中领导者与团体成员之间设定了团体目标与建立了良好的团辅关系,领导者能够关注每一位成员的言语与非言语行为并做到适当的活动安排,有助于增强团体凝聚力,形成活跃积极的团体气氛,能让成员们在团体中真实的展现自己并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35。其次,本研究在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一月进行的追踪测验显示,自我接纳总分及其两个子量表的得分在干预后一个月内数值没有
41、发生明显变化。该结果与余林42(2008)、王砚玉43(2018)等研究结果一致,证明了团体心理辅导对自我接纳的改善效果具有短期的持续性。虽然本研究的结果符合预先的推测,并且团体辅导的改善效果较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索与改进:研究被试的局限性:因为被试总体的局限和招募时间的紧迫,团辅组的被试数量过少且仅局限于广东培正学院的学生,这可能会导致样本的代表性不足,因此对于本研究结果是否适用所有人口样本还需要进一步检验,团体心理辅导设计的局限性:对于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案设计的选择和安排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完成团体活动之后的分享环节应预留较多的时间让成员们充分的表
42、达与交流;初认识的环节太短,成员之间了解不够深入,团体凝聚力在后期活动中才能体现。以上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注意和完善的,因为这些团辅设计的不足也可能对研究结果造成潜在影响。由于研究时间有限,团体心理辅导的时效性检测仅考虑干预后一个月内团辅组的情况。这并不能反映出干预方案准确的时效性,对于本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的持续性,仍需要未来研究进一步检验。在上文中有提到个体的自我接纳水平影响着其自尊、心理健康、幸福感和人际交往等方面,从而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与社会适应情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广泛关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要有正确的自我评价,也就是说能够客观全面的认识自我,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并将其改善
43、与发展,不断的完善自我44(焦彩娟,2008)。据本研究的结果显示,采用自我接纳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能够引导并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改变自己,学会运用积极的思维模式与生活方式使其对自我有充分的认识与接纳,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未来的挑战。基于以上,本研究建议学校除了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体心理咨询干预与对新生开展心理测试以外,在平日里多也可以多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开展各类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这将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以及为适应社会做准备。5 结论通过研究,验证了研究假设,具体研究结论如下:团体心理辅导在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接纳水平有明显效果,并且在短时间
44、内有持续性的效果。本研究所制定和实施的针对自我接纳设计的团辅方案有效。即可通过本研究制定的团辅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接纳水平。参考文献:1 Ellis A Reason and emotion in psychotherapy New York: A Birch Lane Press book 1994: 23-502 Maslow A H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1943,50: 370-3963 Rogers C RClient centered therapy Boston, MA:Houghton M
45、ifflin, 19514 Carson S H, Langer E J Mindfulness and selfacceptance Journal of RationalEmotive 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 2006, 24(1): 29-435 丛中,高文凤. 自我接纳问卷的编制与信度效度检验 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1):20-22.6李闻戈. 女大学生自我接纳和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125-1277朱建军. 乌云遮月心明朗自我接纳与意象对话 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8 M
46、acinnes, D.L.(2006).Self esteem and self acceptance: an examination into their relationship and their effect on psychological health.Journal of Psychiatric and Mental Health Nursing, 13 (5), 483.9 Davies, M. F.(2006).Irrational beliefs and unconditional self-acceptance.I. Correlational evidence linking two key features of REBT.Journal of Rational- Emotive & 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 24 (2), 113-124.10 Davies, M.F.(2008).Irrational Beliefs and Unconditional Self-Acceptance.Ex- perimental Evidence for a Causal Link between Two Key Features of REBT.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