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魂灵》中五位地主的形象.doc

上传人:温桑 文档编号:48543623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死魂灵》中五位地主的形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死魂灵》中五位地主的形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死魂灵》中五位地主的形象.doc(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题目: 死魂灵中五位地主的形象 姓 名:林小雪学 号:201502010321专 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年 级:2015级学 院:文学院完成日期:指导教师:张杰本科生毕业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中没有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和伪造数据等行为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本科生毕业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海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毕业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海南

2、师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印手段保存、汇编毕业论文。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目录第一章 前言摘要5第二章 死魂灵及其作者简介82.1作者果戈里的生平简介8 2.2死魂灵出版的社会背景10 2.3死魂灵一书的主要内容11第三章 死魂灵中的五位地主形象123.1玛尼洛夫123.2科洛博奇卡153.3诺兹德廖夫173.4索巴克维奇223.5泼留希金25第四章 总结27参考文献28致谢29第一章 前言摘要【摘 要】:尼古拉华西里耶维奇果戈里是俄国19世纪40年代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和戏剧家。同时,果戈里还是“自然

3、派”的奠基人,也是世界著名的幽默讽刺大师。19世纪的俄国处于一个大动荡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都在发生重大改变,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涌现,使得俄国原本的落后的农奴制度逐渐显现它自身的弊端。果戈里的死魂灵正是在这一时期出世,文中通过主人公乞乞科夫的拜访而引出的一系列的人物,这些人物性格各异,却又在某些方面有着高度统一。果戈里继承了普希金的传统,加强了俄国文学的批判性和讽刺性,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讽刺性的幽默,因此在阅读死魂灵时,我们往往会笑,而这种笑是含泪的笑。文中通过对五位地主的描写,写出了俄国当时的统治阶级对农奴的剥削,更通过主人公乞乞科夫的所见所闻,描绘了当时田园荒芜的景象,同时也从乞乞科夫与地主

4、的聊天过程中看出,当时的农奴勇于反抗,大量出逃,这一切都在暗示着农奴制已经不再适应于俄罗斯。死魂灵无论在社会意义还是艺术手法上都有很大的成就,果戈里通过对环境、外表、语言、爱好、和心理等描写,使之成为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艺术典型。果戈里也充分利用了他独特而又尖锐的讽刺,鞭挞了这个无情的社会制度和该制度下的官僚、地主和贵族,控诉了这个制度对国家发展的阻碍。【关键词】:死魂灵、果戈里、死农奴、地主Abstract: Nigulahuaxiliyeweiqi was Russias most prominent realist novelist and dramatist in the 1840s.

5、At the same time, Gogol is also the founder of the Nature School and is also a world-renowned master of humor and satire. In the 19th century, Russia was in a period of great turmoil. Major changes were taking place in the countrys politics and economy. The emergence of the emerging bourgeoisie made

6、 Russias original backward serf system gradually show its own shortcomings. Gogols The Dead Spirit was born during this period. In the article, a series of characters were brought out through the visit of the hero Gikov. These characters have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but they have a high degree of u

7、nity in some aspects. Gogol inherited Pushkins tradition and strengthened the critical and satirical nature of Russian literature. In the article, a lot of satirical humor was used. Therefore, when reading The Dead Spirit, we often laugh, and this kind of laughter is tearful. smile. Through the desc

8、ription of the five landlords, the article wrote about the exploitation of serfs by the ruling class in Russia at that time, and also described the scene of the idyllic desolation at that time through the eyes and ears of the hero Yukov, and also from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Yukov and the landlord.

9、 See, At that time, the serfs were brave enough to resist and fled in large numbers. All this implied that Serfdom was no longer suitable for Russia. Dead Spirit has great achievements in social significance and artistic techniques. Gogol has made it an enduring artistic model in the history of lite

10、rature by describing the environment, appearance, language, hobbies, and psychology. Gogol also made full use of his unique and sharp irony, whipping this ruthless social system and the bureaucrats, landlords, and nobles under the system and accusing the system of impe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

11、ntry.Keywords: Dead Spirit, Gogol, Dead Serf, Landlord第二章 死魂灵及其作者简介2.1作者果戈里的生平简介尼古拉华西里耶维奇果戈理是俄国19世纪40年代最杰出的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和戏剧家。他是“自然派”奠基人,也是世界著名的幽默讽刺大师。他继承了普希金的传统,加强了俄国文学的批判性和讽刺性,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顶峰,对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果戈里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小镇的地主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不太富裕的地主,喜欢写诗和歌剧,母亲是一个虔诚的教徒,经常给果戈里讲故事,这些民间文化都在果戈里早年的生活中留下印记。因为家庭的关系

12、,果戈里只能进入县立小学,再加上果戈里自身身材矮小、其貌不扬、成绩不佳而经常受到同学的捉弄和嘲笑。果戈里也不甘示弱,就用漫画和讽刺诗来回敬对方,直到高年级这情况才有所缓解。果戈里终身爱从消极方面观察事物,喜欢嘲讽,这与他青少年的经历有关。果戈里在涅仁中学求学期间,正是俄国民主意识逐步高涨的时期,他接受了爱国主义、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影响。中学期间,果戈里的文学天赋就已经显现,他在诗歌、剧作和散文等领域都开始了初步尝试。果戈里毕业后在彼得堡当过文牍小吏,薪俸微薄,生活拮据,这使他亲身体验了“小人物”的悲哀,这促进了他人道主义的发展,也为他日后创作的同类“小人物”形象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也目睹了

13、官僚们的荒淫无耻、贪脏枉法、腐败堕落。1831年到1832年期间,他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受到了广泛好评,被普希金誉为“极不平凡的现象”。1835年是果戈里创作颇丰的年份,几乎同时出版了两部小说集小品文集和密尔格拉德,完成了喜剧钦差大臣,后来因为钦差大臣的成功果戈里受到了反动阵营的攻击,不得已来到意大利罗马,从此,罗马成了他在国外的主要居住地。同年,普希金为果戈里提供死魂灵的材料,果戈里在罗马潜心写作,1841年死魂灵第一卷正式出版,为果戈里带来了“俄罗斯小说之父”的美誉。后来果戈里再次出国前往罗马写死魂灵第二部,终于在1845年夏天完成了第二部,但是果戈里不满意自己的作品,认为它不

14、能为读者指出通向崇高和美的途径,于是他焚毁了这五年劳动的所有成果。在1847年,果戈里晚年重要作品与友人书简选在圣彼得堡出版,但是因为其公然歌颂保皇主义和农奴制度的行为引起了别林斯基的愤怒,并写下致果戈里的信批判了果戈里的宗教思想和保皇立场,这成为了果戈里烧毁死魂灵第二部的原因。1848年的4月,果戈里回到祖国,晚年的他贫病交加,思想的矛盾也使他十分痛苦。1852年3月4日果戈里在烧毁自己死魂灵第二部的十天后在莫斯科去世。果戈里复杂、矛盾的世界观是时代、家庭、个人素质、所受教育等诸多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他的思想既有爱国主义、人道主义、乃至某些民主主义因素,又有封建主义和宗教迷信的因素。二者彼此

15、矛盾,贯穿果戈里的一生。果戈里主观上并不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但他的文学实践却鲜明地反映了俄国革命的必要性。他在钦差大臣和死魂灵中嘲笑的并非指向整个俄国统治阶级,而是他心中那些可憎可鄙的人和事。然而,在客观上却产生了否定俄国现存制度、推进社会革命的作用。这是果戈里始料不及和难以理解的,而这也正是他伟大的地方和痛苦的源泉。2.2死魂灵出版的社会背景果戈里和他的作品能够震动俄国文坛乃至震动整个俄国,是因为当时处于特定的背景下。果戈里所处的时代,俄国封建农奴制正处衰败瓦解,新兴资本主义逐渐崛起。1982 年俄国战胜拿破仑的入侵,唤起了俄罗斯民族意识,俄国统治阶级内部开始发生分化,进步的贵族势力迫切

16、要求改革俄国社会。沙皇当局因此极为敏感,对书籍刊物的审查制度也愈发强化。作者用逼真生动的笔触,真实地勾勒出当时俄国地主的种种丑恶嘴脸,展示了俄国农奴制下官场腐败与落寞。1842年果戈里发表了死魂灵一书,赫尔岑对此说道:“死魂灵震动了整个俄国,”别林斯基更是对该书做了全面而具体的论述,给予该书很高的评价,由此可见当时死魂灵一书对整个俄国文坛的影响有多大。果戈里本人曾说过希望自己能通过死魂灵从一个侧面来表现全俄罗斯,还计划写出未来的、理想的俄罗斯,所以死魂灵的第一部大多都是描写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不好的现象,美好的人物都在死魂灵的第二部当中,可惜在果戈里写完第二部自后,他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认为初稿不

17、能为读者“指出通向崇高和美的途径”,于是在不久后就烧毁了第二部死魂灵。2.3死魂灵一书的主要内容 小说书名具有双重含义,“死魂灵”既是指已经死去的男性农奴,在俄语里,“农奴”和“魂灵”是一个词,语意双关,它表面上是指买卖死魂灵的勾当,实质上是指那些拥有着无数个农奴的农奴主,他们的所作所为才更像是一个没有血肉的魂灵。农奴主的所作所为完全表明了他们是一个正在垂死挣扎的阶级。 死魂灵写的是一个叫乞乞科夫的骗子买卖死农奴的故事。本书一共有三个叙事中心,共11章,第一章写的是乞乞科夫来到该省城N市,开始奔波各个官员的府邸,结交上流社会的朋友。第二章至第六章是第一个叙事中心写的是乞乞科夫拜访五个地主的经过

18、,这也是该篇论文的重点。第七章至第十章是第二个叙事中心写的是乞乞科夫回城办理法定手续。第十一章写的是乞乞科夫的个人经历。 小说讲述了六品文官乞乞科夫因为在政府工作,熟悉政府户口管理规定,又知道每年的农奴户籍调查中,只要登记了的农奴,无论生死,农奴主都要替他们交税。又看见一些地主经常用自己的农奴和土地作为抵押向政府贷款,于是乞乞科夫便想出了一个赚钱的方法。乞乞科夫先是低价向地主们收购死去的农奴,然后再以移民为借口,向政府申请到了俄南荒地,最后把地和死农奴一起抵押给政府,以此来骗取高额的贷款。可惜就在一切事情都在顺利进行时,一个冒失的地主将乞乞科夫买卖死农奴的事情讲了出来,并散布了关于乞乞科夫造假

19、钞、拐走省长女儿的谣言,乞乞科夫知道自己已经大祸临头了,只能匆忙逃离N市。在这里,作者巧妙的将乞乞科夫咋省城的见闻与他在乡下地主家的所见所闻放在一起,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全面的19世纪30年代俄国的城乡面貌。向我们展示了落后的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已经不再适合俄国的经济发展,指出了农奴制度走向灭亡的历史必然性。第三章死魂灵五位地主的形象3.1玛尼洛夫 玛尼洛夫是主人公乞乞科夫遇到的第一位地主。他们的初次相遇是在省长的私人宴会上,文中对玛尼洛夫的描写是和蔼可亲、礼貌周到。确实,相比后面的几位地主,玛尼洛夫显得十分的有礼貌,让人心生愉悦。因为他的年纪不算太老,还有一双蜜糖一样甜得发腻的蔚蓝色的眼睛,笑

20、起来总是眯成一条线,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他久久的握住乞乞科夫的手诚恳的邀请主人公去他家做客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相比当时也在场的索巴凯维奇只是客气的说一句也请到我家里来更让人喜欢。在乞乞科夫去他家拜访他时,他显得尤其兴奋与客气。两个人进门还彼此谦让了好一会,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彼此同时拥挤着进入客厅。此外,玛尼洛夫与自己的妻子也是十分的甜腻,虽然已经结婚八年了,但每一天都任然像在度蜜月,他每天最开心的事情也是跟自己的妻子调情,两个人分吃苹果片、糖果或者胡桃,他的爱情仿佛已经变了味,变成了肉麻的代名词。每个同他第一次见面的人,都会热情的说道:“这是一个多么可爱和出色的人啊!”但随着跟他继续深入了解

21、,你就会觉得这个人实在是无聊,似乎他的生活里都是美丽的幻想,离现实世界太远,让人觉得庸俗无聊。 他也会参与一些文化活动,只不过是为了装腔作势和附弄风雅而已。这时你就会觉得:“呸!这是什么东西呀!”他对家里的田产经营不闻不问,对自己的农奴也不上心,不管管家和下人说什么,他都会同意,家中的椅子好几年都没有完工,多年来摆着罩着蒲席的椅子,青铜烛台的支撑架早已断掉一根,却没有一个人发现,他书房的书基本上从未动过,两年才看了14页,他的家里管理的一团糟。可是每年他妻子生日时他总是不忘给她准备一些意想不到的礼物,看起来他们是那么的和和睦睦、美满幸福。地主的舒适生活完全扼杀了玛尼洛夫作为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2、他每天都只会沉溺于自己的小世界,靠自己的幻想度日。在聊天的过程中,玛尼洛夫及其夫人对着乞乞科夫就是一顿恭维,然后对该省的所有长官进行了一番恭维。后面玛尼洛夫开始高谈阔论,要不是仆人进来说饭菜已经做好了,两人还不知道要推心置腹到什么地步。饭后谈论死农奴买卖的时候,玛尼洛夫刚开始还有点疑惑,后面听到说这个交易一点也不违背法令,甚至能帮助到国库,他立马就答应了,甚至慷慨的不收乞乞科夫任何的费用,还要自己出签订合同的费用。比起后面乞乞科夫要拜访的地主,玛尼洛夫是五人之中唯一的关心法律、关心国家和俄罗斯利益的人,尽管他对重要问题的言论带有极其愚蠢的性质,往往使人发笑的性质。在乞乞科夫走后,他还沉浸在自己

23、美好的幻想之中,幻想着跟乞乞科夫的各种日后的生活,甚至于君主知道了他们的友谊,赐予他们将军的头衔。后面去民政厅办理签订合同手续的时候两人还见了一次面,玛尼洛夫仍然是用最优美动听的言辞来夸奖乞乞科夫,玛尼洛夫的妻子还特意把合同纸誉抄好画上了精致的花边,以此表达对玛尼洛夫的尊敬。两人一路都互相搀扶,生怕自己对彼此照顾的不够周到。再到后来,官员们去向他咨询乞乞科夫的身份时,他还信誓旦旦说愿意为乞乞科夫担保,甚至于牺牲自己所有的财产。总的来说,玛尼洛夫他表面看起来风流体面,实则是空虚无聊。他不会经营自己的田园,坐吃等死,每天就靠着幻想来满足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一个智能低下的寄生虫。他自诩高雅,好幻想,而

24、又不付出实际劳动,过分的谦虚,过分的礼貌,以及那夸张的辞藻,都让人觉得他像是一个傻子一般。乞乞科夫在他面前大谈友谊,就让他坚信乞乞科夫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毫无保留的去维护乞乞科夫。他终日沉迷于无边无际的幻想,懒散毫无上进心,是农奴制走向没落的典型人物。3.2 柯罗博奇卡乞乞科夫遇见的第二个地主是柯罗博奇卡,已故十品文官的妻子,是一个愚蠢守旧,缺乏教养的地主婆。她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是个因循守旧的守财奴,为了体现她身上的愚昧刻薄,果戈里甚至没有给她一个像玛尼洛夫一样的美丽外衣。她整天身披披肩,头顶睡帽,亲自监督着农奴工作,不允许片刻的休息,维持着三百年前的祖先遗风,残忍的剥削这农奴的利益。这个

25、地主是在乞乞科夫的意料之外遇见的。我们的主人公乞乞科夫是打算去拜访索巴凯维奇的,因为车夫谢里方喝的酩酊大醉误打误撞才到达了柯罗博奇卡家中。在表明自己是贵族之后柯罗博奇卡才愿意留他过夜,第二天乞乞科夫从窗前看了一下这位地主的私人财产,认为她的村庄不小,这才决定留下来跟她好好谈谈,套套近乎。乞乞科夫在说明了自己的意图之后,作为一个地主,她有发财的念头,力求从一切事物中获得利益。所以柯罗博奇卡很乐意谈成一笔生意,但是柯罗博奇卡一开始是不明白为什么有人愿意购买这些已经死去的农奴,后面又开始担忧是不是乞乞科夫编了圈套让她跳,最后又怀疑这些死农奴是不是能卖更大的价钱。把乞乞科夫气的心里直骂:这老东西,真不

26、识抬举。在这里,果戈理深刻地揭露出柯罗博奇卡不谙世事,态度冷漠、庸俗、呆板、固执、愚蠢的自私心理。乞乞科夫一番劝解之后,柯罗博奇卡决定等过几天商人来了,问问他们价钱是否合适再做决定,让乞乞科夫先买她的大麻。这把乞乞科夫气的直接把椅子抓起来狠狠地丢在地上,说:“真是活见鬼了,”听到这个鬼字,柯罗博奇卡却吓得浑身直打哆嗦。此时乞乞科夫不经意间撒谎说自己是国家的采购员,经办一些国家专卖的物品,只是想照顾一下一个无依无靠的寡妇,没想到对方这么无理。柯罗博奇卡听到国家采购员五个字立马转变了态度,同意出售死农奴,并恳求乞乞科夫下次为国家采购物品时多多关照她。还热心的为乞乞科夫准备了烙饼,希望他能在下次为国

27、家采购物品的时候买自己的面粉和牲口。在乞乞科夫的恩威并施下,这笔生意就算谈成了。最后在乞乞科夫帮她写委托书的时候柯罗博奇卡还在惦记乞乞科夫的木匣子,甚至不惜花了一卢布向乞乞科夫买了一张公文纸。在乞乞科夫临走前,柯罗博奇卡也不忘再叮嘱乞乞科夫一遍自己有哪些货物可以在什么时间前来购买。这种仅仅由于贪欲所促使的精明实际上也是愚蠢的表现,作为穷乡僻壤的小地主太太的典型,贪得无厌、愚昧无知而又顽固保守,这构成了她精神的全部内容。以至于在得知乞乞科夫的事情后,她急的三天没有睡觉,最后决定马不停蹄的赶往省城,只是为了弄清楚死农奴的市价。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思想僵化了的没有精神的地主形象,尽管这样,与后来出现

28、的几个地主相比,她还称得上是个安分的地主,只是一个只靠剥削农奴的劳动为生的地主。3.3诺兹德廖夫乞乞科夫遇到的第三个地主是赌鬼诺兹德廖夫,此人是一个脾气火爆、嗜赌如命,挥金如土、生性顽劣、性格豪爽,厚颜无耻、放荡、鲁莽、谎话连篇、精神世界极端贫乏、空虚、充满兽性的地主。他蛮横无理,一年四季都在想着法滋事挑衅,通常是走到哪就引起哪里的骚乱和斗殴,简直就是流氓恶棍一般的存在。诺兹德廖夫和乞乞科夫的初次相遇是在警察局长家的宴会上,当时的诺兹德廖夫看起来是个活泼能干的小伙子,才讲两三句话便开始同乞乞科夫套近乎起来,以“你我”相称。这一次,乞乞科夫在赶路的途中偶遇诺兹德廖夫,此时的诺兹德廖夫已经赌输得精

29、光,连马车也输掉了,所以只能雇了一辆居民的马车。无论做什么事情,诺兹德廖夫总是要加上赌注,劝对方跟自己赌一把,无论赌注有多小,他都乐此不疲,而且绝不是为了占对方的便宜。果戈里在文中写道这只是因为诺兹德廖夫的性格里含有某种不安分的活泼豪爽的气质。诺兹德廖夫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爱吹牛。他的吹牛程度已经到达了连赫列斯达可夫都望尘莫及的地步,撒起谎来,那是不打草稿、不问场合、不计后果的。通常一件小事他就会添油加醋说成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样把我们的主人公乞乞科夫害惨了,因为后面诺兹德廖夫就为乞乞科夫编造了要跟省长女儿私奔的故事。诺兹德廖夫到家之后领着客人去参观自己的庄园,在花了两个小时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展

30、示过之后,又来到马厩里,吹牛说自己的枣红色公马是花了一万卢布买的,被自己的姐夫索弗朗揭穿之后又开始不服气,想要打赌,可惜没人愿意陪他打赌。接着诺兹德廖夫又继续带他们参观自己的铁匠铺,吹嘘自己是如何空手抓住野兔的,只可惜又一次被他的姐夫揭穿。觉得丢面子的诺兹德廖夫赶紧说带着乞乞科夫去参观自己的地界,到达之后诺兹德廖夫又忍不住吹嘘旁边那块地也是自己的,结果再一次被自己的姐夫质疑。回去之后,当乞乞科夫跟他讨论买卖死魂灵的事情时,诺兹德廖夫直言乞乞科夫在骗他,还说:“你是个地地道道的骗子,假如我是你的长官,我早就随随便便找棵树把你吊死了。”这些话让极爱面子的乞乞科夫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此时诺兹德廖夫又

31、补充说:“我向上帝保证,我一定会吊死你。”乞乞科夫一看诺兹德廖夫是这样的态度,就为自己打圆场,让诺兹德廖夫把死农奴卖给他。可诺兹德廖夫却要求乞乞科夫买他的马,乞乞科夫不肯,诺兹德廖夫又让乞乞科夫买他的狗,乞乞科夫还是不肯,他又让乞乞科夫买自己的手摇风琴,乞乞科夫觉得他无理取闹,坚守自己的立场,对他不予理睬。诺兹德廖夫又想出一个好点子,让乞乞科夫拿自己的马车跟他换,一辆马车换一架手风琴和死农奴。乞乞科夫不愿理睬诺兹德廖夫。无奈的诺兹德廖夫又提出一个建议说:“我们来玩一把牌,压上死农奴还有那架手风琴。”但乞乞科夫认为以诺兹德廖夫的性子,他十有八九会耍赖,还是拒绝了。这让诺兹德廖夫很是生气,但两人还

32、是一起吃饭。第二天一早,诺兹德廖夫还是亲切的向乞乞科夫致以问候。吃早餐时,诺兹德廖夫向乞乞科夫建议下棋,要是乞乞科夫赢了,死农奴就是全部归乞乞科夫,但最后还是不忘给死农奴加价到一百卢布,诺兹德廖夫虽然爱玩但丝毫没有忘记赚钱。下棋的过程中,诺兹德廖夫还是一如既往的各种想方设法的作弊,乞乞科夫跟他起了争执,诺兹德廖夫喊来自己的仆人打算揍乞乞科夫一顿,正好县警察局长赶来,乞乞科夫才趁机逃跑,免于一顿毒打。此后乞乞科夫就从心里嫌弃诺兹德廖夫,觉得他的出现只会阻碍自己的发财之路。在后面的省长家的晚宴上,他们两个又再一次相遇,乞乞科夫首先发现了诺兹德廖夫的存在,他当时就只想马上溜走,可惜还是没能及时脱身。

33、且喝了酒的诺兹德廖夫还在晚宴上讲出了乞乞科夫买死农奴的事情,还是放开嗓子嚷出来的,连大厅最远角落里的人也听的一清二楚。这让我们的主人公乞乞科夫十分不爽,也让他买卖死农奴的事情浮出水面。后来当人们开始纷纷质疑乞乞科夫的身份时,该省的官员向诺兹德廖夫了解乞乞科夫的情况,诺兹德廖夫还说谎说自己是乞乞科夫的同学,说了不少大话,只是没有人愿意相信他的假话,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诺兹德廖夫的出现,给了我们与柯罗博奇卡截然相反的印象。柯罗博奇卡是老老实实的剥削者,她的生活知识为了积累钱财,为了活着而生活。而诺兹德廖夫则是不安分的剥削者,他们虽然都是地主,但诺兹德廖夫他随心所欲,他不会克制自己的天性,他按照自己

34、的喜好生活着,花天酒地、吹牛撒谎、打架斗殴一件不少,他的生活似乎就是为了享受生活中的乐趣。诺兹德廖夫的为人处世没有任何固定原则和道德标准,喜怒无常的感情变得比闪电还快。他随时传播谣言,拆散婚姻,破坏交易,造成不幸。在所有人都对乞乞科夫敬而远之的时候,诺兹德廖夫主动地去乞乞科夫的旅馆找他,企图跟乞乞科夫谈条件,自己帮助乞乞科夫跟省长的女儿私奔,作为报酬,乞乞科夫要给他三千卢布。可惜他忘记了这只是他个人编造出来的谎言,乞乞科夫根本没有私奔的意图,最后他被乞乞科夫三言两语打发走了。诺兹德廖夫把捞钱当做一种生活的乐趣,他是闹市里的英雄,赌场上的狂客,他使劲一身的解数去作弊,就连警察局长和检察长跟他打牌

35、也会认真的观察被他吃掉的牌,并且他打出的每张牌都要仔细的核对一下。与玛尼洛夫和柯罗博奇卡相比,诺兹德廖夫更懂得生活,他们在剥削农奴上是一致的,但在生活上,柯罗博奇卡显得十分拘谨,把自己的财富都收集起来,玛尼洛夫则是过着寻常的地主的生活,用金钱让自己过得更舒服,诺兹德廖夫则是过着放荡的生活,他可以嗅到十几俄里之外的交易会、集会或者舞会,然后一眨眼赶到那里,但是他的到来通常会闹出点事情。有时候他赢的钱也会立刻花掉,买一大堆自己平时用不着的东西运回家,诺兹德廖夫不在乎这件事本身是否对他有益,在他眼里考虑的只有乐趣。诺兹德廖夫与玛尼洛夫和柯罗博奇卡相比显得更“无耻”。主要是表现在诺兹德廖夫是“说谎大家

36、”和“无赖”两点上。这两点使他完全失去了人的美德,堕落到动物之中,堕落到他特别喜欢养的狗群之中。所以,作家意味深长的写道,诺兹德廖夫在狗群中间,“完全好像是在他自己的家族之间的父亲”。这个评价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他人性尽失的个性特征。与前面两位地主玛尼洛夫和柯罗博奇卡相比,诺兹德廖夫已经不像是一个人,因为他完全没有任何人格和道德可言,他更像是一只动物,一只饱腹之后就到处为非作歹的动物。在对诺兹德廖夫的描写中,果戈里充分的运用了幽默的讽刺,讽刺着封建农奴制度对人内心的残害,也充分显示出了农奴制度的不合时宜,急需改变。就如文中说的,像诺兹德廖夫这样的人在短时间内是不会灭绝的,这种人无处不在,我们中间

37、就有,也许只是穿着不同的外衣而已。这个从农奴制社会土壤里孕育出来的地主的胡作非为也正好为专制农奴制的罪恶提供了显眼的罪证。3.4索巴克维奇 第四位出场的地主是索巴凯维奇,他的长相就像“ 一匹中等大小的熊”他高大健壮,笨拙贪食,他为人狡诈凶狠、精明却又残暴。对他而言,满足口腹是第一件大事,也是他思想的基本内容和行为的主要动力。他每餐所消耗的食物多的惊人,总是全鸡全鹅的吃,甚至最后连骨头也要嚼一下,直到吃饱了为止。还在饭桌上把提倡节制饮食的饥饿疗法给臭骂了一顿,还说道:“要不是正在吃饭,说话要顾及体面,我就要用别的字眼了”,这也变成了索巴凯维奇性格的本质特征。他不喜欢别人口中所谓高尚的情操,不喜欢

38、社会的文明,更不喜欢一切新事物。乞乞科夫对索巴克维奇的评价是:“的却是狗熊!简直是一只真正的狗熊!” 果戈里在描写索巴凯维奇这个人物时着重写到他的外形和性格。他的存在使人感受到威胁,它的家具也一律笨重、坚实,全部带有一种沉重而不安的性质。他挂了一个希腊女人的画像,结果一条腿竟然比一个小伙子的腰还粗,他家里的每一件家具似乎都在说我们也是索巴凯维奇。他总是用他的固执蛮横的眼光来看待他身边的一切。在与乞乞科夫的聊天过程中,他把省城中所有的官员基本上都骂了一个遍,说他们是出卖基督的坏蛋。无论是民政厅长、省长还是警察局长。索巴凯维奇的性格与玛尼洛夫截然相反,一个狡猾、粗鲁、贪婪,冷漠、他,愤世嫉俗、嘴里

39、从来吐不出对别人的好话,另一个则对人十分的客气,乐于奉承。虽然索巴凯维奇有着熊一样的外表,但他的内心却十分的细腻,仿佛能透过你的躯壳看见你的内心,我们聪明的主人公乞乞科夫在这方面甚至都比不上他。索巴凯维奇是唯一有经营能力,能管理田产的地主。但他并没有好好经营,而是采取了强取豪夺的方式。当乞乞科夫向他买死魂灵的时候,索巴凯维奇表现得很平静,不像玛尼洛夫的惊讶,也不像柯罗博奇卡一样质疑,更没有诺兹德廖夫的破口大骂。他表面平静但内心却明白,乞乞科夫肯定能通过这买卖赚到不少好处,所以,他一开口就说每个农奴要价一百卢布。这让乞乞科夫惊讶不已,张大着嘴巴,一时不知说些什么好。索巴凯维奇还热情的为乞乞科夫介

40、绍每个农奴的本事,夸奖他的农奴一个顶三个,个个都是有真本事的人,似乎这些农奴真的还活着。当他深得乞乞科夫在价钱方面不可能再加时才肯松口才肯罢休。索巴凯维奇在写完死农奴名单之后还要求乞乞科夫立马支付定金,且不肯让步,少一卢布都不行。后期乞乞科夫出事后,省城的官员曾找索巴凯维奇询问乞乞科夫的身份,索巴凯维奇还信誓旦旦的说自己卖给乞乞科夫的是活人,只是后期有没有因为什么事故死掉就不知道了,声称是上帝的安排。跟前面的几位地主相比较,索巴凯维奇的“无耻”表现在他只满足于动物的低级享受吃饱,拼命的赚取钱财,自己购买农奴时不仅挑好的还要压低价格,使用农奴时又使劲的压榨,出卖农奴时又把死的当活的价钱卖,把女的

41、顶男的卖,讨价还价时更是一幅贪婪狡诈的嘴脸。像索巴凯维奇这样的地主在19世纪的俄国上层社会大有人在,索巴凯维奇这个形象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揭示了农奴主的笨拙和愚昧,以及他们无法适应新时代变化的原因。他的出现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农奴制的可怕程度和极端的反动性。3.5泼留希金最后一位出场的是从不给仆人吃饱饭的“补丁老爷”泼留希金,是小说中最富个性,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是垂死的农奴制度和地主贵族的代表。他既是个凶狠毒辣的吸血鬼,又是个贪得无厌的吝啬狂,人性的毁灭在他的身上已经达到了无法附加的地步。他的名字已成了贪婪和吝啬的代名词。泼留希金与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称之为欧洲四大吝啬鬼。书中对泼留希金的描写是:

42、无论是什么东西,只要让他遇见了哪怕是一只旧鞋底,女人用过的破布,一颗铁钉,一块瓷片,他都捡回家去.实际上,他走过的街道就不用再扫了。吝啬是一种孤独的饥饿,犹如一匹饿狼,吃得越多,胃口越大。泼留希金便是如此,他收集的东西已经堆满了整个仓库,但他自己每天仍然穿着破烂的衣服,连自己的女儿看见都觉得很不光彩,为此还特意给他带来了一件新的罩袍,可惜最后也只是变成他藏品中的一件。他天天在村里走街串巷,留心观察桥下路边,就连酒里拌了苍蝇也不舍得倒掉。病态的贪欲使他不断地去收集各色各样的大大小小的没用的东西,使他忽略了财产的使用功效,东西堆满了仓库,有些甚至已经发霉,可是他宁愿让东西发霉都不愿意分给农奴或者自

43、己的女儿使用,他的吝啬和浪费达成了畸形的统一。泼留希金把自己的东西都堆在仓库里,最后这些东西逐渐霉烂,被虫蛀空,他自己也终于变成一个腐朽的空空的躯壳了。就连自己的女儿带着外孙回来也不曾给予女儿分毫。当乞乞科夫跟泼留希金谈及死农奴的事情时,表示自己愿意帮他分担这些死去农奴的人头税,泼留希金感动的鼻烟从鼻孔里钻出来都不在意。但是马上他的脸又恢复了之前的状态,因为他开始思考乞乞科夫如何帮他这个忙呢?是把钱交给他还是上交国家?当乞乞科夫跟他讲自己打算买下这些农奴时,他又开始担忧签订合同的经手官员会收他一大笔费用,乞乞科夫立马表示自己会承担签约的费用,泼留希金开心到叫自己的仆人去燃茶炉和去储藏室拿来上次

44、女儿给他带来的面包干,还说要是面包干外面发霉了就小心刮下拿去喂鸡,千万不要丢掉,泼留希金这种突如其来的大方连自己都不相信。乞乞科夫邀请泼留希金去一趟省城,可是泼留希金却说他这里的人都是小偷骗子,他走不开,最后只能给自己小时候的伙伴也就是现在的民政厅长写一封信,可是这时他又开始不舍得自己的那半张白纸了。这时乞乞科夫又提出一个建议,购买泼留希金逃跑的农奴,泼留希金立马露出了自己贪婪的神情,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接过乞乞科夫的钱之后立马放到抽屉里存起来了。泼留希金的所作所为让他与外界的所有人都断绝了联系,他的生活似乎已经没有其他东西了,甚至连索巴凯维奇所满足的动物的低级享受吃都不存在,他就犹如一具行走

45、的空壳,没有了感情,没有了灵魂。从玛尼洛夫到泼留希金,果戈里一步步给我们展示了在农奴制度下的地主以及农奴的生活,地主们一个个都已经被农奴制给腐蚀了,开始变得堕落、无耻。到了泼留希金这里,果戈里已经不再是在描写一位地主,而是在描写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泼留希金日复一日的苟延残存,彻底失去了人性,甚至连兽性都失去了,体现了当时俄国上层社会的黑暗没落。这一形象集中体现了贵族地主的寄生性、腐朽性和反动性,说明地主阶级和农奴制度的崩溃是不可避免的。第四章 总结死魂灵这本书光是名字看起来就让人匪夷所思。既然已经是魂灵,何故还要加上一个死字。在我们深入的了解之后才发现,原来作者的本意并不在于写这些已经死去的农

46、奴,而是拥有这些死农奴的地主们。这些地主们虽然还活着,但是他们的思想已经严重被腐蚀,他们逐步失去或者已经失去了人性。不论是玛尼洛夫的终日沉溺于幻想、柯罗博奇卡的愚蠢贪财、诺兹德廖夫的流氓恶棍还是索巴凯维奇的精明狡诈或是泼留希金的吝啬守财,随着对他们的了解,我们也逐步了解了封建的农奴制度已经不再适应于这个国家。作者通过暴露地主们的人性的堕落、行为的无耻,从而揭露出统治阶段的腐朽,使人们充分发觉十九世纪中叶俄罗斯现实中的腐烂的溃疡。研究死魂灵中的五位地主的形象更是让我明白了一个制度是否适合一个国家的发展,从百姓的生活来看是最能直接体现的。好的制度能让人积极向上去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奋斗,而不好的制度只会让人堕落,失去生活的目标,从此茫茫度日。果戈里用自己犀利的笔锋,为我们再现了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俄罗斯上层社会和底层社会人民的生活,做到了他曾说的要从一个侧面来展示全俄罗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