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考形势下大学英语听力培养策略研究_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视角_张志杰.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851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考形势下大学英语听力培养策略研究_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视角_张志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机考形势下大学英语听力培养策略研究_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视角_张志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考形势下大学英语听力培养策略研究_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视角_张志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考形势下大学英语听力培养策略研究_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视角_张志杰.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 13 卷 第 1 期 北华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Vol. 13 No. 1 2012 年 2 月 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Feb. 2012 教育学研究 机 考 形 势 下 大 学 英 语 听 力 培 养 策 略 研 究 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视角 张志杰 杨维秀 , , 摘 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 机考 将在 语言测 试中占 主导地 位 并 对传统 大学英 语听力 , , 教学提出新的挑战 如何在机考形势下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英语听力水平 改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条 件 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丰富英语

2、听力教学模式,提高学生 英语听 力水平; 完善 大学英 语校内 测试体 系,与大学英语机考接轨是亟待解决的 问题 。 关键词 机考; 大学英语听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H313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5101( 2012) 01 0155 03 收稿日期 2011 12 05 基金项 目 教 育 部 人 文 社 科 研 究 项 目 “大 学 英 语 四 级 机 考 对 听 力 教 学 的 反 拨 作 用 研 究 ” ( 09YJA740017) ,吉林省教育厅 “十一五 ”社会科学研究 “语用测 试与大学英 语六级复 合式听 写研究 ”的 阶段性成果之一 。 作 者简介

3、张志杰,通化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 通化 134002) ; 杨维秀,上海海事大 学外语学 院讲师( 上海 201306) 。 2008 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在 关于大学英语四 、 六级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 中指出 : 四 、 六 级考试改革 的 方向和总体思路 采用具有大量试卷库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 尽可能在适当时间和适当地点 , 为考生提供以听力 为 主 、 包含读写译会话在内的 、 以测试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的计算 机考试 。 英语四 、 六级考试 在考试内容 、 考试 方法等 方 面都发生了变革 。 2010 年已在全国试点 举行了四次机 考 , 据悉 , 教育部 计划

4、在 两年内 将机考形 成定制 并在全 国大范 围 推广 。 考试不是教学的目的 而是为教学服务的 , , 但是教学又离不开测试这 把 “标尺 ”。 英语机考已 经向我们走 来 英 语 , 机考对学生的英语听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 这必将给我国大学 英语听力教 学带来新的 机遇和挑 战 。 如何 在新形 势 下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是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 基 于此 , 笔 者在课题组 前期调查 研究的基 础上针 对目前 大 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 提出机考形势下的 大学英语听力培养策略 希望为广大英语教师及学生迎接 英语机考 提 , , 供帮助 。 一 、 目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5、中存在的问题 1 听力 课时少而且教学形式单一是调查发现的凸显问题 。 被调 查的 10 所高校 中大多 数还是单 一的课 本 、 录音机 、 磁带教学 多数学校多媒体语音室数量不足 , , 有限的几个多媒体语音室中还存在因为设备故障不能使用的现象 。 2 英语 听力课上的 “聋哑 ”现象 。 课题组通 过课堂 观察发 现 , 在本该以 听说为 主的课 堂上 , 几乎听 不到学 生的只 言 片语 一半的时间都是老师在讲解 , , 有些教师一边放录音一边用汉语讲授 、 点评 对答案 、 ,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 缺乏师生 之 间的互动交流 。 3 教师和学生对听力 重视程度不够 。 访谈发现 ,

6、教师认为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非常重要 , 但是主要任 务落实在学 生 “自主听音 ”上 , 认为学生提高听力的关键在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和训练 , 一味地 要求学生 课下多听英 语 却 没有对学生 的 , 听音加以适当鼓励和理性指导 , 有的教师上听力课 很轻松 , 就 是开关几个 按钮 , 给学生放音 。 教师态度 上的放 松直接 导 致学生听力学习的懈怠 。 统计显示 , 一半的学生课外听力时间 为零 , 平均每天能够坚持听 1 小时听力的学生数不足 5% 。 由于缺乏正确的听力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导 再 加之对听力的畏惧抵触 , , 有的 学生即使花 了大量时 间去听 , 但听 力水平 仍 然事倍

7、功半 。 4 多数 师生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 , 教学情绪浮躁 。 课题组调 查发现 , 听力课上 师生大 多以做 题对 答 案为教学 方式 , 听音前缺少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 为了在有 限的课时内做完大量 听力练习题 , ,听 音之后马上 对答案 , 缺乏 对听力 材 料的分析 、 理解 、 沉淀 。 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恶 性循环 , 听力 好的学 生一门 心思只想 做对 答案 , 而听 力稍 差的学 生由 于 “屡战屡败 ”对听力的畏惧心理越 来越重 最终放弃听音各行其是 , 。 5 弄不 清听力作为一门课程同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 。 英语学习 是一个听说 读写译 有 机结合 的整体过 程

8、, 目前好 多 师生孤立地看待听力 , 将听力视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不可逾越的 “鸿沟 ”, 甚至是英语学习的 “天敌 ”, 潜意识的抵 触 情绪油然而生 大学英语听力便成了广大师生手中 , “滚烫的芋头 ”, 进退两难 。 1 155 6 , “ ” 。 , 缺少接触自然语言的环境 学生们渴望听到 原 汁原 味 的英语视 听说材 料 调查 发现 目前各 高校的 英语听 力 教学以课堂授课为主 , 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主要授课材料 。 然而学生 们认为现有课堂教学与理想听力课差距很大 , 对英 语 听力教材也不十分满意 , 有 60% 以上的学生选择 非听力 教材为听 力训练 内容 。 究 其原

9、因 , 主 要在于学 生认为 课堂教 学 尤其是教材中很 难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视听说材料 。 此外 , 调查中还发现广大师生对现行英语听力考试也存在 一些意见和建议 , 相关测试体系有待进一步完 善 。 二 、 机考形势下大学英语听力培养策略 1 改善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条件 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 一方面 , 笔者倡议各高校应加大力度改善现有教学条件 , 满足学生听音需求和模拟考试需求 。 如安装 现代化多媒 体 教室及语言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方便的听力训练模式 。 引进多媒体辅助教学 , 既给学生更多接触自然语言的机 会 , 又 能 使学生在日常听力训练时就能有身临机考的情境 为学 生实

10、际参加机 考奠定了技术基础 , 。另一方面 学生 应自主提高 计 , 算机应用能力 , 增强时间意识 。 与传统考试相比 , 机考加大了听力 比重 , 听力语速 也要快于 笔试的 听力 。 而且 除了通 过 电脑做选择题外 , 还要根据听力内容填写单词 , 由于计算机预留给 考生答题 的时间很短 , 所以 要求考生 能够用 键盘熟 练 地输入英语单词 。 此外 , 所有的题目都已经预设了答题时间 , 如果在答题 时间内没有 答出 , 电脑将自动 进入下 一题 , 考 生不能重新再答 , 因此熟练运用计算机是提高答题速 度的基 础 。 2 丰富 英语听力教学模式 , 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 ( 1

11、) 倡导 “以学生为中心 ”的理解性教学模式 。 学习是在理解 基础上的 一个不 断深化 的过程 , 英语 听力教 学最终 要 落实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 掌握和应用上 。 因此促进学生理 解是教师的主要职责 , 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 环节 。 当前英 语 听力课程教学效果不好的症结就是只求记忆 , 不求理解 , 难以 内化成为听 力素养 。 基于 此 , 教 学设计必 须从关 注教学 形 式 、 注重训练性教学向以理解为目标的教学设计转变 。 教师应充分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丰富的网络资 源 , 构建一种 着 重理解的 、 适合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 。 在着重理解的英语听力 教学过程中 ,

12、教师 应针对主题 材料展开 一系列能 引 发学生思考的活动 指导学生在原有知识背景和相关经验 的基础上 , , 深入理 解听力材料 的知识内 容和发 音特征 , 提高 学 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 首先 , 在听音前即理解性 听力教学内 容的准备阶 段 , 教师可以 为学生 导入背 景知识 , 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经验和背景发挥联想 , 培养学生听力预测 能力 。 其次 , 听音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 理解主题 内 容 。 教师要充当好启发者 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 、 , 调动学生的各 种智力和情 感因素 , 使他们 能够围绕 主题对 语言信 息 的输入进行主动自觉的整理 分析和加工

13、、 , 从而提高对语言的理 解和应用 能力 。 最后 , 在听音 结束后应 引导学 生对听 到 的主题和内容进行概括 、 复述 、 讨论以及对话与角色扮演等方式 , 使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得以发展 。 ( 2) 鼓励积极参与 提倡在理解中的合作学习 , 。 美 国心理语言学家 Stephen Krashen 认为学习外 语要突破两 个瓶颈 : 可理解的输入和排除心理障碍 。 其中 , 接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 语言习得 的必要 条件 , 而 “情感过 滤 ”因素 ( 包括学 习 目的 、 学习动机 、 自信心 、 焦虑感等 ) 则是语言习得的限制因素 。 因此 , 外语学习者能否成功习 得语言受到

14、两方面的制约 : 其一 是否接受了足够多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 ; 其二 情 感过滤是否适 度 , 。 基于此 , 英语听 力过程 中 教 师应多 鼓励学 生 , 积极参与听音 , 克服对英语听力的畏惧心理 , 帮助学生树立听音的信心 , 再加以正确的方法指导 。 另一方面 , 积极培养 师 生间 、 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习惯 , 让优生带动差生 , 教师多帮助多指导 。 语言 学家 Jeremy Harmer 的 “平 衡活动法 ”( the Bal- anced Activities Approach) 认为 : 语言输入 联系和交际输出之间应 达到一种平 衡 、 。 我 们可以在 传统听 力

15、课上 加入适 当 的口语表达活 动 , 引导学生进行适度的信息反馈 ,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听英语的热情 , 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 让 传统枯燥的 听 力课堂活跃起来 又能真正使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入 , 、 输出达到平衡 。 ( 3) 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增强对西方文化的理解能力 , 。 传 统的听力教学 模式过于注 重答案正确 与否 , 却忽略了 文 化导入及相关文化知识的扩充 。 学生常会感觉到听得懂单词 却不解其意 , 主 要是由于对 英美文化的 了解不足 , 缺乏 背 景知识的存储 从而 免不了以中国的文化背景去设想英美国 家的语言 环境 , , 产生中英文 对译的空 白点 , 继而造 成听

16、力 理 解上的错误 。 基于此 , 笔者倡导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 ,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 技术和网络 资 源收集各种视听材料 , 播放前或播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 关的文化导 入 , 给 学生补充促 进语言理 解的英 美文化知 识 , 在 听到有关材料时才会在逻辑上进行语言以及文化的分析 , 才能更好地 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 , 激发他 们对语 言学习 的兴趣 , 从而成功实现语言教学目标 。 ( 4) 引进多媒体辅助教学 , 创设自然语言 环境 , 顺应 机考要 求 。 近年来 , 多 媒体辅 助语言教 学已成 为外语 教学发 展 的新趋势 也深受广大师生喜欢 , 。 多

17、媒体音像效果改变了单 调的 “听 ”的教 学模式 , 把人 们生活 、 学习 各方面 的音频 和 视频都展示在学生面前 , 使学生的听音过程 “身临其境 ”、 形象逼真 。 这样学生 就会感受到 真实自然的 语言环境 , 顺应 了 英语机考的自然语言交际要求 。 教师可在听力课上 BBC, CNN, CCTV9 等网站看看英语视频节目 , 了解英语 视频的特点 , 熟悉一些热点题材 多积累一些时事新闻或热点话题讨论 的专题节目知识 , 。 ( 5) 引导学生课后多渠道强化英语听说训练 , 迎 战四级 机考 。 目 前 , 大 学英语 听力课 时比较 紧张 , 要在有 限的时 间 内迅速提高听力

18、水平可能性很小 。 因此笔者建议广大英语教师鼓 励学生平时 通过多种 渠道强化听 力训练 , 为 机考做 好 充分准备 多听些跟读训练 : , 如跟读各种英语有声读物 , 然后把所听到 的故事试 着复述出来 , 以 此提高 句子跟 读能力 ; 经常练习听描述型的段落 , 如对一幅图画的描述 , 对一个小广 告或小故事 视频的描述 , 然后 归纳其段 落大意 并捕捉 其 2 3 4 5 6 7 具体细节 多去专业的英语听力网站练习英语听力 ; , 尤其是多 做英文听写 练习 ,虽然枯燥 , 但事 半功倍 ; 平 时到英 文 网站浏览一些文章 培养网上英文阅读习惯 , ; 多练习英文录入 如 用英

19、文发 , E mail, 网上聊天 , 这样可以提高四级机考 的 答题速度 。 3 完善 大学英语校内测试体系 与大学英语机考接轨 , 156 当前 四六级考试正处在由传统的 , PBT ( Paper Based Test) 向 CBT ( Computer Based Test) 过渡时 , 题型设 置 考 察 、 重点和操作方式均发生了极大变化 : 其 一 , 考 试媒介 由白纸 黑字变成 了电脑 和键盘 。 考试从 头到尾 都是 面对着 电脑 屏 幕 , 听音频 、 看视频 读文章 、 、 敲键盘 此外还要利用键盘和鼠标完成答题和写作 , 。 其 二 考察重点由阅读写 作变为听力 口

20、, 语 。 机考中听力口语的考察占据整个 考试 分数的 70% , 并且 史无 前 例的 设置 了跟读 题来 考察学 生的 语音语 调 。 基 于 此 , 各高校应从 3 个方面逐步完善大学英语校内测试体系 : 首先 题型设置上应尽量与机考接轨 , 。 四级机考共分 3 个部分 : Section A 是 听力理解 ( 30 分钟 ) , 包括 两个新闻报 道 和 3 个长对话 , 材料读两遍 , 但语速比四级笔试略快 , 后面跟 18 道 4 选 1 单选题 。 Section B 是综合测试 ( Integrated Test) , 时间是 50 分钟左右 。 其中包含 5 种类型的考 题

21、 。 第一题 考 生先看一 段 , 4 5 分 钟的视频 , 播 放两遍 , 后面 跟 5 道单 选 题 ; 第二题是听写 ( Dictation) : 从视频中节选一段文字 , 空出 10 个空 , 按正常语 速再播放两 遍 , 要求考生填 入单词或短 语 的正确形式 , 第三题为单词选择结构题 : 从前面的听力段落中摘 出一段文章 , 空 出 15 个 空 , 每 空给出 3 个备选 项进行 选 择 。 第四题是跟读题 ( 最具特色的题型 ) : 系统会从前面 section A 的听力材料中随机抽出 8 个短句 , 系统重复 读两遍 , 让 考生在 12 秒内跟读复述出来 。 第五题是作

22、文 ( Writing Task) , 时长为 35 分钟 。 Section C 是阅读理解 , 包括两篇精细阅读 和 1 篇快速阅 读 。 其次 , 从分值比例上将大学英语考试的考查重点 逐步转 移到听 说方面 , “考试 分数高就 说明英 语学的 好 ”的时代 很 快就要成为历史了 改革后的机考更加注重英语的实际运 用能力 也就是听说能力 , , 。 最后 , 将传统的大学英语纸笔考试变革为 从题库随机抽 取试题的机 考 。 有困难 的学校可以 根据本 校实际 情况在 听 力和口语两方面率先尝试实施机考 , 使学生熟悉 使用计算机进行考试的模式 , 缓解学生在使用计算机进行考 试时的焦

23、虑 及紧张情绪 。 此外 , 在测试前相关部门要对学校硬件设施进行完善 , 如对机 房的计算机 、 耳机 进行检 测 , 摄 像内存 、 服务 器等设 备 进行完善 。 听力水平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 , 需要 师生的共 同努力 。 教师要 不断自我 完善 , 并针 对影 响学生 听力 提高的 各种 因 素 , 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 , 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 丰富 课 堂内容 , , 进行科学 有效的训 练 。 学生自 身也要 树立信 心 培 养 , 学习兴趣 , 充实语言文化知识 , 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 , 逐 步形成语言应 用的能力 。 英 语机考打破 了传统 考试时 间与空 间 的局限 , 引

24、进了声 、 像 、 场景俱全的立体传播模式 , 大大提高了考试效率 , 必将给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带来革命性 的变化 , 因而需要师生共同去学习 创造和适应 、 。 作为语言教授者 , 我们应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新形势下的外 语教学模式 及方法 , 充分利用四级机考的正向反拨作用 , 使英语教学水平再上新台 阶 。 参考文献: 1 张尧学 关于大学英语四 、 六级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 J 中国高等教育 , 2008( 18) 2 杨艳霞 , 李萌涛 大学英语口语机考环境下大学生计算机使 用态度研究 J 外语界 , 2010( 6) 3 彭慧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的基本设想 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5、 , 2004( 1) 4 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Pergamon, 1982 5 Harmer J How to Teach English M Harlow: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1998 6 文军 , 朱国振 大学英语传统视听说教学 模式 和 网络交互 式视听 说模式 的对比 研究 J 外语 与外语 教 学 , 2005( 11) 7 陈坚林 网络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新 模式下计算机 网络与外语 课程的有机 整

26、合 J 外 语电化教学 , 2006( 3) 8 赵桂玲 , 郑建凤 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研究 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 2008( 15) 【 责任编辑 李 丽 】 Teaching Strategies of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in the Light of Computer-based CET-4 From the Angle of College English Band Four Test ZHANG Zhi-jie, YANG Wei-xiu ( 1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Department of Tong

27、hua TeachersCollege, Tonghua 134002, China; 2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s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computer-based language tests will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language tests The computer-based CE

28、T-4 will challenge the traditional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The problems in college Enlish listening teaching and proposing some teaching strategies on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listening: improving the teaching situation and students computer appli- cation skills; Enriching the models of instruction and improving studentsEnglish listening; Perfecting college English testing system and integrating with the Computer-based CET-4 Key words: Computer-based CET-4;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strategies 8 1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