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汉朝的法律171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汉朝的法律17123.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五章 汉朝的法律 (前206年220年)o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汉时期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巩固和发展时期。o 汉代法制在承袭袭秦制的基础础上改革创新新,以九章章律为代表表的汉朝法律律制度的形成成,标志着中中国封建法制制的最终确立立;o 汉朝确立了“德德主刑辅”的封建正统统法律指导思思想,并开创创了“礼法结合”的封建法律律体系,对后后世产生了极极为深远的影影响,决定了了中国古代法法律的特有风风格。第一节 汉汉朝的法律指指导思想 虽“汉承秦制”,但汉朝的的法律指导思思想却与秦有有很大不同。 汉朝在法律律指导思想上上经历了两个个阶段的重要要变化。 一、汉初黄老无无为、“宽省刑罚”的思想
2、 以黄老“清静无为”思想为主,以以儒、法为辅辅。 无为而治、与与民休息。 具体表表现:1、轻徭薄赋 如,田租租:十五税一一(高祖) 三十年减减免(文帝) 三十税一一(景帝)2、约法省刑 如:(刘刘邦)颁布“约法三章” (惠帝)除除挟书令 (高后)“除三族罪、妖妖言令” “复弛商贾之之律” (文帝)“尽除收孥相相坐律令” “除盗铸钱令令” “除肉刑法”二、汉武帝后“礼法并用”、“德主刑辅”的思想 以儒儒家思想为主主,以法家思思想为辅 法律律指导思想的的中心是“德主刑辅” 确立立以新儒学为为指导的封建建正统法律思思想1、 董仲舒: 春秋大大一统主张 政政治上:实行行君主集权 思思想上:“罢黜百家,
3、独独尊儒术” 法法律上:德主主刑辅、礼法法并用2、 “德主刑刑辅”思想提出的的理论根据 阴阳学说说,阳主阴辅辅的天道观 儒、法和和阴阳等学说说的综合继承承 * 汉汉宣帝: “汉家自有制制度,本以霸霸王道杂之” 汉书元帝纪3、影响 作作为一种法律律指导思想,它它影响了汉武武帝以后的刘刘姓王朝乃至至整个封建时时代的法制实实践。第二节 汉汉朝的法律形形式 和和秦相比,汉汉代的法律形形式要更为规规范和整齐。 两两汉时期的法法律形式主要要有律、令、科科、比四种。 一、律 汉朝最基基本、最重要要的法律形式式,是封建国国家制定颁布布的成文法典典和单行法律律。 如:汉律律六十篇 汉初: * 萧何何九章律 9篇
4、 (成文法典) * 叔孙孙通傍章 18篇 汉武帝帝: * 张汤汤越宫律 27篇 * 赵禹朝朝律 6篇(一)九章律律 1、“约法法三章” 刘邦(前前206年入咸咸阳) 临时性法法令 汉代立法法的开端 “杀人者死,伤伤人及盗抵罪罪” 汉书高帝纪2、九章律(亦亦称事律) (“三章之法不不足以御奸”) 萧何(汉汉初)作 汉朝最主主要的法典 主要内内容: 盗、贼贼、囚、捕、杂杂、具、兴、厩厩、户 兴律:规定征发徭徭役、城防守守备之事 厩律:规定牛马畜畜牧和驿传管管理之事 户律:规定户籍、赋赋税和婚姻之之事 地位: 汉律的核心心和主干 汉律主要是是指九章律律 “历代代之律,皆以以汉九章为为宗。” 明史刑法
5、志志(二)傍章律律(亦称汉汉仪) 叔孙通(汉汉初)作 关于维护护朝廷、宗庙庙尊严及皇帝帝权 威等礼仪制制度方面的法法规(18篇) (建建立西汉政权权的主要是布布衣:刘邦,萧萧何,曹参、韩韩信,英布,彭彭越,樊哙,周周勃,陈平,张良等)(三)越宫律律 张汤(汉汉武帝时)作作 有关宫廷廷警卫方面的的法规(277篇)(四)朝律 赵禹(汉汉武帝时)作作 有关朝贺贺皇帝的法规规(6篇)二、令 皇帝发布布的诏令,作作为律的补充充。 如养老老令、狱狱令、功功令 法律效力力最高,往往往可以取代律律。 武帝时时,廷尉杜周周:“三尺安出哉哉?前主所是是著为律,后后主所是疏为为令;当时为为是,何古之之法乎!” 汉书
6、杜周传传* 汉简 两汉律令皆皆早失传 19833-19844年,在湖北北江陵张家山山的西汉前期期墓葬里发现现了大量竹简简,其中部分分所记为汉律律,内有多种种律名。 研究汉律律比较完整的的第一手资料料。三、科 也称“事条”或“科条” 是律以外外规定犯罪与与刑罚的一种种单行禁条。 主要弥补补律、令不足足 如亡逃之之科、投投书弃市之科科四、比 又称“决事比”, 指律无正条条规定时,比比照已经判决决的同类案例例处断。 相当于秦律律中的“廷行事”。 有灵活性和和针对性,被被广泛应用。第三节 汉汉朝法律的主主要内容一、汉朝的刑事事法律 汉朝的刑刑事法律有承承袭秦制,也也有变化和发发展。(一)主要罪名名 1
7、、危害中央央集权的犯罪罪(1)阿党附益益罪 * 阿党罪罪 “诸侯有有罪,傅相不不举奏” * 附益罪罪 中央朝臣臣和诸侯勾结结。(李广) 构成以上罪罪行,以重刑刑处之。(2)酎金罪 惩罚诸侯侯在酎祭时贡贡金不合格之之法 犯此罪,按按酎金律削削地或免爵(3)左官罪 惩处舍弃朝朝廷官职而奉奉事诸侯之罪罪 犯此罪,依依左官律追追究刑事责任任(4)事国人过过律罪 诸侯王超限限额役使吏民民 免为庶人人(5)出界罪 诸侯王擅自自越出封国国国界 免为庶人人 2、危害皇权的的罪名 (1)矫制矫矫诏罪 篡改或诈称称皇帝诏令之之罪 “擅矫诏命,虽虽有功劳不加加赏也”。 汉书冯奉世世传 有两种种情况: * 出出于善意
8、,即即“矫制矫诏无无害”,可减、免免处罚; * 出出于歹意,即即“矫制有害”,处重刑。(2)废格诏令令罪 搁置皇帝诏诏令,拒不执执行或阻挠执执行之罪。 汉汉律规定:“废格明诏,弃弃市。” 史记淮南王王刘安列传(3)僭越罪 诸侯、臣臣下逾制使用用服饰、乘舆舆、器物等 免为庶人人 * 如:淮南王刘长长逾制案(4)阑入、失失阑罪 * 阑入罪无凭证擅擅自闯入宫中中 * 失阑罪对阑入者者未予阻拦或或阻拦不力(5)诬罔 以虚假情情况欺骗皇帝帝之罪 重者弃市市,轻者劳役役刑 * 如:司司马迁案(6)腹非罪 不满于皇皇帝政令而非非议于心之罪罪 * 如:汉武武帝时大司农农颜异的腹诽诽案(7)犯跸罪 冲撞皇帝帝仪
9、仗或不及及时回避之罪罪。 * 如如:“渭桥犯跸案案” 汉书张释之之传3、危害封建统统治的罪名(1)大逆无道道罪 图谋反叛叛朝廷, 即谋反之罪罪 严惩不赦赦(2)首匿罪 主谋藏匿匿包庇犯罪者者之罪 首匿死罪罪,一般处死死,有爵者可可免爵赎死。(3)通行饮食食罪 为贼盗提提供情报、充充当向导、供供给饮食之罪罪。 处以大辟辟之刑(4)见知故纵纵 官吏知人人犯法而不举举劾,故意放放纵罪犯之罪罪。 最重可处处死刑(5)沈命罪 群盗起,有有关官吏未发发觉或未能全全部捕获之罪罪 依沈命命法处死 “群盗起不发发觉,发觉而而弗满品者,二二千石以下至至小吏者皆处处死。” 汉书咸宣传传(二)刑名与刑刑罚 1、汉律中
10、新新出现的刑名名与刑罚(1)殊死 斩刑(身身首分离) (2)顾山山刑 女徒不亲亲役,归家每每月出钱三百百雇人于山伐伐木(“女徒顾山”)2、文景时期的的刑罚制度改改革(1)汉文帝废废除肉刑制 背景 * 肉刑破坏坏劳动力不利利于长治久安安 * 社会矛盾盾趋于缓和 * 直接起因因: 公元前1677年,太仓令令淳于意之女女缇萦上书。 内容 取消消黥、劓、刖刖刑 黥刑髡钳为城城旦舂 劓刑笞三百 斩左趾笞五百 斩右趾弃市 改革革劳役刑(徒徒刑) 取消无期期制 恢复古代代最高刑期为为3年的制度 缺陷 扩大了死刑刑的范围(斩斩右趾改为弃弃市) 受笞刑而死死者众多 * 班班固: “外有轻刑之之名,内实杀杀之。”
11、 汉书刑法志志(2)汉景帝改改革笞刑 减轻笞笞刑 前156年 前144年 斩左趾趾:笞五百笞三百笞二百 劓刑: 笞三百笞二百笞一百 制定垂垂令(垂有有竹字头) 规定刑具具规格、受刑刑部位及施刑刑规则等 缺陷 法律上的的规定和司法法实践往往差差距很大,封封建酷吏仍然然可用笞刑置置人于死地。(3)文景刑制制改革的意义义 是中国古代代刑制由野蛮蛮进入较为文文明阶段的转转折点; 保护了社会会生产力; 使封建刑制制摆脱了战国国以来繁杂的的状态,改革革后的汉朝刑刑罚,除死刑刑外,主要是是徒刑和笞刑刑,这就为封封建制五刑的的形成奠定了了基础。(4)注意 文文景刑制改革革,只是废除除肉刑制度,但但并没有彻底底
12、废除肉刑。肉肉刑伴随封建建社会始终。 如如汉景帝本人人曾允许用斩斩右趾代替弃弃市,汉武帝帝更是滥用宫宫刑,两宋明明清时曾广泛泛使用刺字之刑。(三)刑法原则则 1、贵族官员员有罪 “上请”原则 “上请 ”请示皇皇帝裁决(1) 依据 如,和皇室室的亲疏关系系、现任官职职的大小,以以及功劳大小小等,以此决决定减免其刑刑罚。(2) 汉代贵贵族犯罪在法法律上享受特特权,说明封封建法律是公公开不平等的的。这一规定定对后世封建建法规影响很很大。2、矜老恤幼的的恤刑原则 老幼废疾疾者或妇女犯犯罪,在定罪罪处刑上给予予优待。(1)以年龄确确定刑事责任任 (先后后曾六次颁诏诏令,有所变变化) 最低年龄龄:10岁或
13、8岁、7岁以下 最高年龄龄:70或80岁以上(2)优待: 一般要减刑刑或免刑, 逮捕或服刑刑时不加刑具具, 死罪上请廷廷尉,得免死死。3、“亲亲得相相首匿”原则 是亲属之之间可以相互互隐匿犯罪行行为,不予以以告发或作证证。 “父为子隐,子子为父隐” 论语子路 限定定在直系三代代血亲之间和和夫妻之间 (犯谋反、谋谋大逆罪除外外) 卑幼幼首匿尊长,不不负刑事责任任 尊长长首匿卑幼,除除死罪上请减减免外,其余余亦不负刑事事责任。4、 “先自告告除其罪 ”原则 “自告 ”自首 (罪行行未被发觉前前自首) 参与 “群盗 ”能自首亦可可免罪 一人犯数数罪,只免 “自告 ”之罪,其余余仍依律科刑刑。5、以
14、“法时时 ”律令论罪原原则 涉及法律律时效问题 “犯法者各以以法时律令论论之” (“法时 ” :犯罪之时时) “以法时律令令” :不溯既往往。 * 例: 成成帝时定陵侯侯淳于长坐大大逆诛,不迁迁罪其弃妻等等。二、民事法律 * 婚姻、家庭庭与继承制度度 指指导思想: “三纲” 君君为臣纲 夫夫为妻纲 父父为子纲(一)婚姻制度度 1、关于于婚龄 “女子年十五五以上至三十十不嫁五算”。 2、结婚婚程序 沿袭西周周的“六礼” 。 3、离婚婚 承周的“七出”、“三不去”制度; 如是丈夫夫提出,妻子子可将初嫁时时财物带走。 不禁止寡寡妇改嫁。(二)家庭制度度 “治国必先齐齐其家。”礼记大学 父母尊长长对子
15、女卑幼幼拥有教令权权和惩戒权,子子女必须绝对对服从。 * 如:衡山山王刘赐长子子刘爽告父案案 子女必须须按礼教规定定为父母服丧丧,如居丧期期间婚嫁或有有性行为,治治“居丧奸”罪。 妻子始终终处于从属地地位,“相夫教子”是其基本义义务。(三)继承制度度 1、爵位继承 嫡长子继继承制 2、财产继继承 (1)诸子均分分制 (2)已有遗嘱嘱继承 ( “遗令” ) (3)女儿可变变相继承(嫁嫁妆)第四节 汉汉朝的司法制制度一、汉朝的司法法机关体系 (一)中央司司法机关 皇帝廷尉 中央最高司司法审判机关关 *汉初:三公九卿制制,丞相权力力极大; *西汉汉中期后:尚尚书台地位逐逐步提高。 *后汉汉:三公变
16、“三司”,形同虚设设 (大司徒、大大司马、大司司空)(二)地方司法法机关 * 汉初: 承秦郡县县两级制,行行政与司法合合一。 * 武帝: 设立十三三州部刺史,监监察地方。 * 东汉末末年: 州牧,形形成州、郡、县县三级制。二、汉朝的诉讼讼审判制度 (一)起诉“告劾” 告(当当事人或亲属属直接到官府府控告) 劾(代代表国家纠举举犯罪并提起起诉讼) 对对告的限制: * 由县到郡,再再到中央,严严禁越级告诉诉,违者受刑刑事处罚。 * 严禁卑亲属属告尊亲属,否否则不孝罪。严严禁诬告,诬诬告反坐。(二)审判 “鞠狱”和“断狱”审讯和和判决。 “五听”审讯基本本方法 “传复”取得口供供三日后,复复审 “读
17、鞠”宣判 “乞鞠”不服上诉诉,不超过三三个月。 “奏谳”疑狱案件件,逐级上报报复审。 (汉汉创制)(三)录囚 皇帝或上上级司法机关关通过对在押押囚犯的复核核审录,监督督和检查下级级司法机关的的司法审判活活动的制度。 有发现和和平反冤狱,督督办久拖未决决案件,改善善司法状况的的作用。 起自西汉汉,东汉以后后逐渐制度化化,并一直延延续到明清。三、春秋决狱 亦称“经义折狱”、“引经决狱”。 官吏在断断狱判案时可可抛开法律,直直接引用儒家家经典的内容容,尤其是其其中的伦理道道德原则,作作为审判的依依据和准绳。 倡导者是是董仲舒。其其历经魏晋南南北朝,到隋隋唐退出历史史舞台。 主要依据据的是孔子春春秋一
18、书中中的“微言大义” 。 春秋决狱狱为儒家经典典法律化开了了先河。(一)主要原则则 论(原)心心定罪 “志善善而违于法者者免,志恶而而合于法者诛诛” * 例: 养父隐藏藏犯罪的儿子子(匿奸)无无罪 儿子殴打未未抚养自己的的生父不构成成不孝之罪 儿儿子为救父亲亲而误伤父亲亲不构成不孝孝之罪。 (二)作用 * 减减轻刑罚,有有利于社会稳稳定 * 董董仲舒春秋决决狱232件,救救活许多人 (三)弊端 1、破坏坏了法律严肃肃性; 2、造成成司法随意性性,法律成一一纸空文。四、秋冬行刑 由由董仲舒提出出而被汉武帝帝采纳,为后后世各朝所继继承。规定死死刑的执行应应在秋冬之际际,以顺应天天时。 一般案件件由县、郡(有有执行死刑权权)执行;重重大案件经皇皇帝裁决后交交司法机关执执行。 思 考 题1汉朝法律指指导思想经历历了怎样的发发展变化。2文景时期刑刑制改革的主主要内容和历历史意义。3西汉中期法法律开始儒家家化的主要表表现。4汉朝婚姻家家庭制度的基基本特点。5汉朝的录囚囚制度及其评评价。6. 试评述“春秋决狱”现象。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