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呼唤行业信息化3957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物流呼唤行业信息化3957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现代物流呼唤行业信息化文/戴定一对物流企业的调查十分有意义,不仅深入地了解了企业的现状,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如尽快由国家主管部门出台规划、标准以及总结经验,树立应用典型等,我认为都是中肯的意见。实际上这次调查反映了物流企业对于加快行业信息化进程的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包括企业信息化和行业信息化两个层面的内容。企业信息化的内容比较具体,近年来也出过许多成功的案例,如海尔集团、联想集团和斯达公司,这些企业的信息化做得很深入,实效也很显著。但是行业信息化究竟是什么?似乎还没有充分讨论过。物流行业具有的特殊性是,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对于整个行业信息化状况的依赖程度可能是其他行业
2、难以相比的。从发达国家的历史来看,中国传统物流企业未来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将担当整合资源的主要角色,最终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或者说是领袖企业;二是大部分传统物流企业将充当被整合的角色,在供应链中承担一定的作用,取得相应的生存空间。现代物流以整合资源 为目标,就决定了行业标准,业务规范,公共平台等等行业信息化的要求,比其他行业更加重要,没有行业的信息化,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将无所适从,所以此次调查才会对行业信息化有那么强烈的呼声。行业信息化究竟包括什么内容?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最近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高新民先生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对行业信息化的内容作了高度概括的表述,我是很认同的
3、。他指出,行业信息化主要包括整体规划、平台的整合、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互动的网络服务以及强化安全认证等内容。他认为行业信息化的最高境界是实现行业内和跨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我认为其中最核心的是标准化,如设备器具的标准化,物流信息的标准化,还有业务流程规范的标准化。标准化是一切整合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当前,现代物流在我国的发展势头很好,各类企业热情都很高,但是从行业信息化的要求来看,难度还相当大,会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对此要有清醒地认识。首先是管理物流的政府部门需要整合,否则既难以实现统筹规划,条块分割的资源也难以实现整合。其次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不成熟,企业间在竞争与合作的平衡中还没有形成供应链的
4、关系和观念。现代物流实际上是供应链管理思想的体现,是依赖于企业间战略合作关系为基础的。第三市场经济下的标准化,除了需要政府主导,还需要行业协会与领袖企业共同合作才能实现。目前行业协会的作用还很小,领袖企业还没有形成,所以往往是制定了标准或规范也难以推广实施。针对这种情况,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大力度推进行业信息化的进程。除了与有关政府部门、兄弟行业协会以及企业界的代表共同研究整体规划和行业标准、规范外,还有一项很实际的工作要抓好,就是开展案例研究和推介工作。我认为案例孕育着规范和标准,案例是可实施的规范和标准,推介优秀的案例就是实实在在的整合。我呼吁物流界、IT界和有
5、关媒体都能认识到当前研究、推介物流案例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和支持这项工作,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介绍、推荐好的物流案例,为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邮政EMS迈入数字化时代从中国入世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看,中国邮政EMS面临着全球化经营、信息化、市场化运做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而信息技术应用,已经成为国内物流企业迈入经济全球化的一道门槛。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邮政速递服务公司(以下简称EMS)在快递业中的特殊地位备受关注。在市场经济中成长起来的EMS,何以对抗跨国物流企业来势凶猛的竞争,业已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为此,结合本期报道,笔者专门采访了EMS副总经理任永信。EMS何以应对入
6、世后的考验信息化和全球化给快递业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世界在变小,市场在变大,成本逐渐降低,效益稳步提高。任永信直言,作为民族快递业的一支主要力量,邮政EMS要在这种宏观环境下迅速成长起来,就必须具备一流的眼光、一流的设备和一流的人才。目前来看,中国快递市场已经在逐步加大开放力度。中国的民族快递业必须尽快作大作强,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否则,以中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的快递业来迎接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的挑战,将破坏竞争的平衡。的确,信息时代经济竞争的层面是在国家和经济区域之间,与竞争对手互为市场。这种竞争已经超越了企业的层面。国界在信息、资金全球流动的情况下,已经越来越小。因为,处于整个社会价值链上的中
7、国企业,都在向国际化方向发展。价值链的国际化,使市场、成本、资源的整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利用,其应用必将不断深化。任永信相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恰恰为EMS迅速赶超竞争对手,实现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全球化的趋势,参与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市场的规范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比赛的前提是需要规则,中国速递业也必须要以国际规则来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全球化的挑战、信息化的挑战、国际规则的挑战,对于处于市场前沿的EMS来说是一个全方位的考验。另一方面,随着资本的自由流动,EMS必将加速海外直接投资的步伐。任永信认为,WTO既将各大型国际跨国快递公司全面带入了中国市场,同时也为中国的民族快递企业提供了走
8、出国门的机会。EMS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品牌,既然外国快递公司能进来,中国民族快递企业同样也可以出去。但邮政EMS首先要把国内的市场做好,为客户提供更加质优价廉的服务。国外企业进入中国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赢利。但作为中国邮政开办的速递业务的EMS,则不仅要考虑如何赢利,如何为邮政普遍服务多作贡献,而且义不容辞的肩负着在国家建设过程中满足社会各种需求的责任和义务。因为用户可以接受国外快递企业对自己说不,如有的地方不开办业务,有的地方无法送达等,但不能接受EMS说不。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的竞争已经形成。而经过工业化磨砺的跨国物流企业,已在全球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其强大的实力和娴熟的经营手法
9、,对于成长不久的民族快递业而言,无疑构成了强大的竞争压力。亦如张瑞敏所言,跨国集团的掠夺性在于,其一开始就准备好了亏损,利用全球资源策应局部市场的亏损,价格战打完站稳脚跟后的第二步就是质量战,随后形成兼并战,最终实现行业的垄断。更何况,跨国企业灵活的经营机制也是国内企业无法比拟的。外企可以迅速地响应市场的需求,而国内企业,特别是EMS这样的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行事,还无法单纯从企业和市场出发决定自己的行为。如在速递价格上,EMS必须经过国家层层审批,而跨国企业则是自己标价。面对加入WTO后中国快递业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清醒的分析EMS已经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任永信表示,中国邮政EMS
10、正加快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建设步伐,力求打造一站式服务的综合速递平台,形成个性化特色的邮政服务品牌。民族快递业完全有信心也有能力在将来的竞争中继续领跑中国快递市场。纵览EMS信息化建设快递行业是一个信息技术密集型行业,为推动中国速递信息化进程,促进传统邮政产业的升级,EMS展开了一系列工作。加快信息化建设。EMS自1992年开始建设EMS邮件跟踪查询系统,逐步覆盖了全国200多个城市,实现了邮件内部处理及投送环节的信息跟踪。中国邮政正在建设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把邮政速递子系统作为重点,首批建设项目已经开通运行,将逐步替代原有系统,为EMS的信息化处理、管理奠定良好的平台,也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
11、信息跟踪服务。EMS在以信息化改造传统业务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国情和企业的特征。为解决信息化过程中的操作障碍,在软件开发的时候,特别注重终端操作的简易性;业务处理的环节尽量减少,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在软件开发时下工夫。推进各环节信息综合利用与共享。自1990年起,率先推广EMS邮件条码化工作,以此带动生产作业工艺流程的优化。通过在各个作业环节的信息采集,实现了邮件信息化处理。如今,随着客户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EMS又在着力开展两项工作:一是推广EMS邮件总包袋牌的条码化工作,从而实现对邮件运输全程的跟踪;二是推广便携式数据采集器,实现EMS邮件揽收和投递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及时上网。通过这些工作,EM
12、S的目标是为客户提供无缝隙式的跟踪查询服务。逐步建设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自1996年,EMS就申请设立了 185特服专号,随后在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建立了185专号台,面向客户提供业务咨询、揽收、查询、投诉等多种功能,形成了只要拨打185,剩下的事由EMS来做的良好口碑。在此基础上,分层次、逐步建设了EMS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如今,185台已经发展壮大,为邮政呼叫中心的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更丰富的业务功能。如广东185的座席就有四百多人,开办了购药、装潢、酒店等多种信息服务。加强后台支撑系统建设力度。EMS为实现全网的科学管理,加强调控力度,在企业管理中逐步推广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
13、术等,实现管理环节的信息共享,建立了生产经营分析系统、财务分析系统、市场信息采集系统等,有力的支撑了全国EMS业务的发展。任永信认为,速递是物流的一部分,属于泛物流的范畴。邮政EMS的物流定位,是与电子商务密切相关的个性化精益物流。这类业务主要指体积小的货件递送,而煤炭、钢材、粮食等就不是邮政的长项。EMS在结合电子商务开展的业务中,如代收货款在全国的反响就很好。这种通过实物交换的形式解决了资金流的瓶颈,解决了目前信用机制尚不完善的交易难点。EMS用事实回答两种说法我们注意到,曾有媒体报道EMS的年增长率仅为2或3。而也有媒体声称,中国邮政EMS自1980年开办至今22年的时间里,始终保持了3
14、0以上的增速。何以在增长幅度上有如此大的差距,当提出EMS能否澄清在增长率上的两种说法时,任永信直接否定了前者的数字,并且明确指出,EMS的增长有着坚实的业务基础,在不同的时期,EMS都形成了自己的增长点。现在,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已有四个新生增长点在日益成长:1. 针对客户寄递批量、大件国际物品的需求,EMS自2001年3月1日起开办了价廉质高的国际经济快递业务,同时可办理一票多件服务,即对同一寄件人一次寄给同一收件人的两件以上的快件可作为一票交寄和计费,进一步为客户节约了费用,深受客户欢迎。同时增强了EMS发展批量、大件特快邮件的能力。在逐鹿含金量非常高的国际物品类快递市场上拥有了一个强有力
15、的利器。2. 由中国邮政EMS开发的代收货款业务经过几年的培育,2001年实现了规模发展。入网企业达到50余个,开办局数达1200个,实现4亿元的销售额。随着这项新兴业务的不断完善,业已成为解决电子商务商、邮购商物流和资金流瓶颈的综合平台,深受客户欢迎,今年有望再次实现量、收翻番。任永信指出,在逐渐撇掉浮躁,挤去泡沫之后,相信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必将迎来实实在在的春天,EMS的代收货款业务更将获得迅速发展。3. EMS单证类业务蓬勃发展,已形成系列和规模。针对一些行政机关、行业性管理机构或大型企业文书、单证传递的需要,适应机关办公制度改革的趋势,EMS发挥信誉好、服务佳、传递快的特点,开发了单证
16、类业务,目前主要内容有:身份证专递、法律文书专递、护照专递、大中专录取通知书专递、纳税申报专递、统计报表资料专递、保险单证专递、行政文书专递等。在这一市场上,EMS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将形成可观的业务规模。4. 成功开辟会展物流市场。受泛亚班拿公司委托为黛安芬梦醉霓裳桥全国巡展活动提供全程物流服务。整个活动历时101天,行程28000公里,跨越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在各地引起了轰动效应,并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邮政全程全网的优势和EMS高效优质的服务受到了主办方的高度赞扬。成功的先例激活了EMS会展市场,又有多家知名剧组、演出团体委托邮政EMS为其提供物流服务。可见,EMS保持的增长幅度并非空
17、穴来风,为更好的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EMS借助网点、品牌、本土等优势,已树立了全方位、多层次发展业务的思想,特别是瞄准社会日益兴起的假日经济、会展经济、考试经济及其它扩大内需的经济发展热点,针对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大力发展各种新业务和增值业务。速递不仅是服务的竞争,而且是实现服务能力的竞争快是快递业的生命线,为加快EMS邮件传递速度,树立EMS良好的服务形象,中国邮政开通10条运邮航线,建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初具规模的集散式航空快速网。一年之内,EMS完成了三步走提速战略:2001年3月28日,开通上海至北京、广州、成都、青岛、厦门的5条夜间快递航线,迈出了提速的第一步。这次调整的力度非常大,
18、实现了中国邮运史上的三个历史性突破,一是中国邮政航空公司在国内首家实现了夜航;二是首次采取自办和委办相结合的方式建设网路,谋求互惠互利的强强联合;三是航空快速网实现了由网状网向集散式辐射网的转变。7月1日,实施第二步提速战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优化特快邮件运输网络和作业流程,压缩内部作业时间,增加运输车辆、驳运班次,增开干线汽车邮路。9月12日,又增开上海至沈阳、西安、武汉、深圳的干线航空邮路,将航空快速网的范围扩大到东北、西北和华中地区。为促使EMS形成持续改进业务质量的良好制度,中国邮政自我加压,参加了万国邮联EMS合作机构制订的投递质量与终端费结算挂钩考核的计划,并正积极研究在国内业务方面
19、也推行以工效、质效挂钩为核心的考核办法,以全面提高业务质量,树立EMS特、快、专的精品服务形象。按全国重点城市间、区域间、省内地市间及同城内的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措施,进一步加快EMS邮件传递速度。对于EMS未来的信息技术投入和规划,任永信表示,首先将在推进综合计算机网改造升级,实现生产、经营、管理领域的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和共享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Internet网络技术应用程度,发挥其对综合网的有益补充作用。其次,按照重点竞争区域优先配置,全面推进的思路,推广便携式数据采集器和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争取到2005年,在全国多数大中城市中广泛使用这两项技术,进一步加强EMS邮件在途信息的追
20、踪,完善指挥调动系统,为客户提供及时服务。为此,EMS将不断更新邮件分拣设备及配套工艺项目,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流程。采访手记2000年左右,大部分物流企业都提出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如中外运成立了物流网络信息技术公司,并单列出物流部门从事外包服务。中远洋也成立相应的远洋物流公司,而中储运也加快数字仓库和中储物流在线网的建设。邮政则依托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为一体的邮政综合信息网,积极开展与电子商务密切相关的第三方配送业务。由此不难看出,物流信息化不仅是社会分工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另外,为了与企业信息化相呼应,物流企业垂直管理的业务流程改造步伐也在加快。为了灵活响应市场的变化,几家国内物流
21、巨头都在进行机制的改造和业务重组。中国储运总公司在1998年将二级公司改变成事业部,全国8个事业部不具备经营权和投资权,由总公司直接管理仓库。而中外运集团,则将以前接受地方经贸委和集团双重管理的地方机构权限上收到总部,为集团垂直化管理扫清了障碍。以上举措无疑表明,物流企业在中国入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纷纷转换观念和机制,优化和升级已有资源,以适应新形势对我国物流企业的要求。国内物流企业,大都以仓储配送和货运代理业务为主,而怎样通过信息化将传统的基础物流向供应链物流转舵,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已经提上了物流企业老总的议事日程。通过采访我们深深感到,我国物流企业还基本上处于基础物流的操作层面。信息
22、技术的应用大都在某一环节,缺乏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整合。如条码管理、GPS、GIS、立体库、呼叫中心等都在应用,但呈现出零乱和分散的局面。这当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又和企业自身的优势紧密结合。如EMS的信息系统,侧重信函与速递业务的服务;中外运的信息系统,则是在国际货运代理基础上的跨部门业务整合;而中储运的信息系统,专注于打造数字仓库为主等。可见,大多数物流企业都是在自己传统优势业务的基础上开展信息化建设。由此带来的问题是,物流信息的标准如何在物流的各个层面自由交换,使需要综合物流服务的企业得到顺畅的物流方案。这也就形成了我国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投入的资源浪费情况严重,由此产生信息交换断层,从而制约了整
23、个物流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有鉴于此,众多物流企业,均呼吁国家出台规范的物流流程和信息化标准,推广与世界物流标准接轨的应用软件,以降低企业开发软件的投入成本,为物流企业对软件的二次开发和设计奠定基础。现代社会供应链管理的精髓,就是企业从计划经济时期的纵向发展,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时期的横向发展,强调通过合作与分工来降低物流成本。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的物流费用总额已达1900亿元,占到GDP的20%左右,高出发达国家10%。如此大的物流市场份额,多数物流企业却感叹,物流市场的需求怎样带动起来,形成社会供应链的专业物流分工。因为,据某权威机构调查,中国没有一家物流企业的销
24、售,占到整个市场份额的5%以上。在这种状况下,如果需求起不来,那企业在信息技术上自然很难进行深层次投入。而中国物流产业的特征却是航空、船舶、汽车、火车为一个层面的物流服务,而原材料采购、成品库存与分销、客户的配送等又是一个层面的物流服务。据交通部的数据显示,现在国内有340万个运输营业企业,而每个单位平均的运营车辆只有1.4辆。仅陆地运输就呈现出如此分散的局面,更何况我国物流还存在以下问题:1. 从运输方式来看,具有海、陆、空专业物流的基础,但并未形成联盟优势。2. 从企业需求来看,大型企业采购、仓储、配送等都是自己来做,局部外包。3. 从物流企业来看,大都只能从基础层面提供某些环节的物流服务
25、。4. 从信息建设来看,各行各业的物流信息交换标准不统一,流程混乱,5. 从物流市场来看,物流企业缺乏规范的市场准入机制,从而导致无序价格竞争。6. 从政府管理来看,地区、部门、行业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物流管理机构。为何跨国物流企业强调的物流服务是整体性的运做,国内物流企业则将物流分为多层次的服务。这就涉及到计划经济时期按行业进行纵向划分,凡事都求大而全的运做方式有关。不仅各行业有自己的货物管理标准,大多数行业的生产型企业也自建物流队伍和设施。在此基础上,国内众多物流企业,均呼吁由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规范物流市场,并制订相应的竞争准则。正如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副司长陈永杰在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一
26、文中指出的那样:打破行业垄断一定要从国家利益出发,着眼于全行业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充分整合资源,彻底打破同一资源的部门分割和封锁格局。特别是垄断行业组织结构调整和企业战略重组,要将现存于各部门的同一资源统筹考虑和部署。资源太集中、不利于竞争的,该拆分的要拆分,而且要拆分到位,以形成真正的竞争格局;资源分散的,不符合规模经济要求的,该合并的要合并,以更好地进行全行业资源整合,提高行业和企业的竞争实力。结束语目前,国内对物流概念的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某一次会议上,国内对物流的定义有17个,如果把国外的加起来决不低于100个。笔者在采访中也发现,物流企业的老总们对现代物流的说法也是各执一词。由
27、此可见,现代物流所包含的信息化范围之广,可谓是个庞大而复杂的信息系统工程。而各种情况表明,对于现代物流这个新兴的产业,如果不从国家的层面进行引导、组织和管理,在跨国资本完全本土化之前形成规模的话,物流瓶颈将会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黑洞。SSA收购CA旗下的 INTERBIZ供应链等产品系列系统软件联合全球科技有限公司(SSA GT(tm))于4月8日宣布已收购 interBiz的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系列,它原为Computer Associates International,Inc.旗下的电子商务应用部。此举使 SSA本来已在工业界获得公认的软件增添了成功有效的ERP解
28、决方案。此收购表明,SSA在其瞄准的市场上已开始重新获得领先地位,它的实力在于解决特定工业所面临的挑战,并建立可与其它后端应用完善集成的多种应用环境。合并后的公司遍布90多个国家的70余家办事处,将为超过9,000家长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公司提供服务。传统物流何 时 焕 发 青 春方世兴崔滋恩采访对象简介:沈绍基,高级经济师,自1983年-1998年,在原商业部、原国内贸易部从事储运行业管理工作,其中:1992年,主持论证中国第一批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试点方案;1996年,任国内贸易部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 1997年,任国内贸易部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
29、主任;1998年,任中国仓储协会秘书长;1999年3月倡导、组织成立了华运通物流有限公司并任总经理; 2000年7月出任华运物流实业公司总经理。早在六七十年代,物流就被西方经济学家和企业界认为是继劳动力、自然资源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而我国传统物流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拥有物流设施,仓储、运输等方面的大量积累,但由于受体制与历史包袱的影响,在发展现代物流配送的道路上却举步维艰,其服务观念、服务功能与服务水平等与市场需要相比,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然而,差距到底在哪儿?何以存在这些差距?为此,笔者希望通过对华运通公司及其领军人物沈绍基的报道
30、,能令读者对国内物流状况有一个轮廓性的认识,籍此找到些现代物流的感觉。将过去当作一面镜子1993年,原商业部发了一个关于发展商品物流中心的意见文件,以此文件开始,原商业部陆续在国内搞了一批试点,同时成立了华运物流实业公司,而华运物流实业公司也是在国家工商局注册的第一个国内专业物流公司,这标志原商业部在国内做现代物流试点的工作正式启动。期间,商业部前后投入几个亿,搞了两个物流中心试点,五个区域性配送中心试点。但工作一直到1998年都不是很成功,无论是储运公司的转型、还是和连锁企业接轨,都没有找到赢利的具体切入点。而1998年底正值原商业部机构改革,在原商业部、原国内贸易部从事储运行业管理工作多年
31、的沈绍基,便进入华运物流实业公司。当多年后沈绍基回想这段经历时认为,整个项目的失败充分暴露了现代物流在国内发展遭遇的尴尬,主要有两点:一是国人肥水不流外人田 传统心理,长期制约企业的物流发展;二是储运公司本身由于历史包袱、管理局限、观念陈旧等原因,利益机制无法驱动物流企业的创新和变革。由此可见,时下较多媒体炒作的现代物流概念,其实国家早在九十年代初就已经提出并运做了。但很大程度上没有改变的就是,而今一谈物流还是强调搞设施、车队、征地、分检机等,这不正是当初原商业部搞试点失败的根源吗?好比那时在北京和天津投入了两条分检机流水线,而现在却是一堆废铁。随之又搞的物流中心不也失败了?可见,现代物流不仅
32、只是一个中心或实体就能解决的问题。错误在于,拿了别人全自动的设备,不问青红皂白就用,结果只能一败涂地。对自身行业供应链特征和物流技术的结合没有想透,就一口气想当然吃个胖子,全然忽视现代物流是一个网络信息系统结合递送实体的产业。就像目前国内仓储一方面过剩,另一方面却在征地建造的矛盾。沈绍基一针见血言道,能利用旧有设施改造成立体库的,就没有必要在建新库,即便要建,也不要再建平房仓或楼房仓,必须建造立体库。立体库本身不在于作业的面积,而是作业速度的提高。但事实上,出于成本和利益等原因,很多地区还在陆续建造大型的物流基地,投入上百亿资金一征就是几千亩地。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1998年刚到华运物流实业公司
33、的沈绍基清醒的看到,那时的华运物流实业公司实质上还是一个传统的储运企业。下属的华运物流天津分公司、大连分公司、连云港分公司、青岛分公司、厦门分公司等子公司看起来场面很大,而实际上却是基于仓库和车队等传统观念之上的实体,每个公司占个两三百亩土地独立作战。沈绍基在原商业部项目中吸取了太多的教训,进入华运物流实业公司后不久便发起成立了华运通物流有限公司,由华运物流控股,全国十六个地方商业储运公司参股。当时十六家地方物流企业的老总一拍即合,可见大家都感觉到未来市场全球化的压力。搞了十来年的试点,基本没有什么成功,但这些商业储运公司已经感到危机来了,希望通过大的整合,改变被动的局面。但从1999年4月华
34、运通公司成立后四个月中,却没有接过一笔生意,截止当年九月份才收入50多元。而1999年6月份当沈绍基从日本开会回京时,对于华运通运做模式缺乏认同的第一批员工离职,至今任让沈绍基心痛不已。而随后的业绩证明客户逐渐认可了华运通的运作模式:依托物流总代理的地位,统一运作全国八个分公司,三十个配送中心的实体,将信息的利用变为企业的赢利点,定位在物流系统的设计和管理的结合。华运通在随后的十月份进帐27万元,而十一月份就猛增到将近100万元。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服务,满足客户的需要。从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出发,使整个系统的优化,最终实现局部优化,终于令华运通的员工,感受到了沈绍基对现代物流的领悟。拆除传统物流企
35、业围墙在传统经济条件下,物流往往是从某一企业来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而电子商务则要求物流以社会的角度来实行系统的组织和管理,以打破传统物流分散的状态。这就要求企业在组织物流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本企业的物流组织和管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全社会的整体系统。现代物流的基本目的就是加快实现点对点的运递速度,缩短点对点的距离。华运通不是被动的搞一个环节、搞一个仓储、一个运输,而是针对客户供应链的特点,设计、咨询、规划客户的整个系统,规范其物流的每一个流程和环节。华运通的信息系统,由信息采集与传输、各项业务管理、决策支持三个层次构成,通过Internet和专线将公司总部与全国各地的配送中心联结成一个内部通信
36、网,这个网也可与上游的厂商和下游的最终收货人联接。通过这个系统实现公司总部对各配送中心的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和集中决策;通过这个系统,客户可随时了解货物的动态情况。而华运通在各地建立的配送中心,也突破了传统储运业务只能按地区、分环节进行的局限,实现了物流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统一设计、统一运作,形成覆盖全国的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与网络。几年以来,华运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建立覆盖全国的物流信息平台,并陆续成立了华运园国际物流公司,华运兴物流设备公司。仓储由库存变为对商品的管理,其核心就在于信息的管理,讲究最低、合理的利用库存。正如沈绍基一直强调的,物流不是高回报产业,而是资产密集型的产业。立体库在于和
37、信息流的高度集成,实现物流高速运作。如果只停留在提高作业面积的储量,单位面积储量根本不算是指标。在去年青岛海尔举办的研讨会上,有人就提出海尔做立体库能否收回成本等问题,沈绍基在会上就谈了自己的看法:海尔物流也罢、立体库也罢,本旨不在其本身,而是通过物流的概念,再造了供应链流程,加速了流程的高速运转从而节约了成本。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系统和流程的整体概念,就算搞了立体库也没有用。现在的一些家电企业盲目学海尔的物流模式,自己的供应链尚未优化,就成立物流公司,忽略海尔物流是建立在系统和流程优化之上的一个环节。国内物流的竞争状况沈绍基将国内物流行业的状况用了三句话来形容:外资企业来势汹汹、国有企业维持现状
38、、民营企业受制太多。2000年以前,沈绍基去谈客户时,竞争对手寥寥无几,有时一看只是些运输车队,根本不是竞争对手。但现在一接触,坐下来的就是马士基、联邦快递、UPS等跨国物流公司,完了还有一些国内大的物流企业。这使他明显感觉到:在同行竞争不断增大的同时,还要面对货主自己做第三方物流的压力。未来经济全球化的主体由跨国公司领导,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国际上大型物流公司的纯利润,大约是3%左右,但国内的利润却是高达10%或更高,在这种情况下,跨国物流企业在技术、管理等非常优秀的基础上,国内的企业不被挤压才怪。现在的物流也一样,国外并不认为物流是怎样的高利润,所言的利润也是规模化后所得相当于社会平均利润的
39、回报就差不多。而国内物流市场的空间及利润很大,正是吸引国外资本介入的原因。但反过来,现在的媒体一谈物流,动则第三利润源泉的大帽子一戴,全不管其所以然就误导视听。国内物流市场通过两三年的培育,在引来竞争者的同时,对货主也产生了误导。既然物流是第三方利润源泉,为什么自己不能做呢?至于有些人提出:找不到所谓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这话乍然一听有一定的道理,但在找不到的情况下思路的取向,国外企业在进入中国找不到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情况下,是把国外的合作伙伴引近来或是培养物流合作伙伴共同成长,而国内企业的第一选择却是自己来做。是物化资产,没有大量的流动现在国内物流呈现的状况不仅是竞争者之间的竞争,还是物流企业同货
40、主间的竞争。一个货主一旦觉得自己做物流更合适的话,这的确是件很麻烦的事情。在工业化过程没有完成的前提下,人们社会专业分工思想还没有根深蒂固的形成。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一上来就要自己做的想法,明显是传统思维的惯性在作怪。这和欧美国家的企业遇到困难的做法不同,专业化的思想会让他们首先去寻找,然后才是合资或培养。这种思维方式的惯性,如不经历大的淘汰、整合的代价,恐怕很难转变。在市场全球化的前提下,目前是国家做大股东,未来谁做大股东关键吗?其实只要把事情作好了,还是民族、国家的发展。时下华运通的增资扩股,就在于国有资产很多资金将很难盘活。现阶段,很多国有物流企业不难维持,但在跨国物流企业进入、货主自建物
41、流的情况下,只有规模大才能站住脚的情况下,维持和被淘汰有任何的区别呢。跨国企业的资金雄厚,一相情愿或个人感情的东西,何以经受住经济规律和市场行情的考验。中国物流产业未来的发展,可能有货主自己的物流子公司、外资物流公司、国有物流公司和民营物流公司组成。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的差别在那里,首先是市场,以前是企业有什么就提供什么,而现在是客户需要什么企业就能提供什么。其次是主动和被动,现在是需求拉动式的服务,而非过去推销式的服务。第三就是运作方式,从系统设计开始,通过网络提供多点配送的全面服务。将传统的储运向现代物流业转变:一是产权的改变,二是经营模式的改变。这无疑导致在中国入世的大背景下,传统国有物流
42、公司面临着如何重组、改制焕发青春,找准现代物流的感觉,就像中外运、中国物资储运等一样。还有就像广州宝供一样的民营企业能不能快速成长,摆脱资金、政策、地区和部门分割带来的制约。后记中国企业如若没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根本不可能谈什么全球化竞争。从现在看来,如果说市场要全球化,那物流更是一个全球化的概念,物流做不到全球化,那市场的全球化就是一句空话。在这个前提下,联邦快递、UPS等跨国企业延伸到中国,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这些跨国物流企业只要不像中国人一样建立大量的仓储阵地,那竞争还是在中国人之间进行。在中国区域内的物流,将来还是中国人的天下。假若外资同国内企业分道扬镳,这时的国内物流企业也成熟起来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外资的进入不是件坏事,确实能锻炼一批专业的物流人才,而社会的竞争,也不外乎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