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应用原则与技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应用原则与技巧课件.ppt(7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抗菌药物应用原则与技巧第1页,此课件共70页哦原则:技巧:l1)杀菌力是用药首要条件l2)安全性l3)价格低廉l4)使用方便l5)不滥用l6)注意相互作用1)PK/PD实用性l时间依赖性药物l浓度依赖性药物2)靶位浓度在治疗中的意义l全身用药后感染部位浓度l局部用药意义l细胞内病原体治疗3)降级疗法4)细菌耐药与对策l机理l对策lMPC新概念5)经验用药l病原诊断在治疗中的实际意义l菌群分布及选药技巧l依从性第2页,此课件共70页哦l抗菌药物是近年来临床应用最广泛、进展最快的药物,WHO调查17个国家发现有30%以上住院患者用过抗感染药物。我国应用率占30%60%80%,所用金额占各种药物之首
2、。l而50年代,抗菌药物只有四素(青、链、红、氯)现在抗菌药物有200余种,各种剂型、不同名称,已达数百种,令人眼花缭乱。滥用结果使耐药菌丛出不穷,人们再发明新的抗生素,新耐药菌又出现,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l研究一种新药需十几年,而耐药产生仅数月或几年,我们已经面临着后抗生素时代,专家预言:近10年不会有许多新抗菌素问世,我们面临着实际问题是:如何合理珍惜使用这些武器维护其强有力的杀伤力,为人类造福。第3页,此课件共70页哦应用原则第4页,此课件共70页哦一、药物杀伤力是控制感染最重要因素(疗效)致病菌对不同药物敏感性不同,判断杀菌力的客观指标是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
3、C)lMIC50:试验中50%受试菌被抑制lMIC90:试验中90%受试菌被抑制lMBC:试验中活菌减少99%以上如何分析试验结果:l高敏(S)常规用药时达到平均血浓度超过对细菌MIC五倍以上l中敏(I)常规用药时达到平均血浓度相当于或略高于细菌MICl耐药(R)常规用药时达到平均血浓度低于细菌MIC或产生灭活酶第5页,此课件共70页哦一、安全性(低毒)l在考虑抗菌药物疗效同时应想到不良反应l我国残疾人有0.5亿,1/3为听力残疾,其中60%与药物有关l我国药物不良反应(Adrerse Drug Reaction ADR)监测中心报告1833例药源性疾病死亡率1.6%,其中抗菌药物引起占首位,
4、225例药源性疾病死亡有抗菌药物引起者占43.1%抗结核药占33%,氨基糖甙类占20.6%,还有致畸、肝肾功能损伤等。第6页,此课件共70页哦ADR分为:lA类:量变性异常(正常剂量下)lB类:质变性异常(与剂量药理无关)第7页,此课件共70页哦内酰胺类:A类青霉素N系统一代头胞肾 B类:休克氨基糖苷类:A类肾耳大环类:A类肠胃肝耳(老年肾功不良偶发耳聋)喹诺酮类:A类消化道神经系统关节B类光敏第8页,此课件共70页哦一、价低(价廉)l青霉素400万2.2元l哌拉西林2G 6.8元l氯唑西林1G 21元l环丙沙星02(支)16.5元l氧氟沙星0.2G(片)0.3元l氧氟沙星0.2G 18元l红
5、霉素针0.25G 1.4元l庆大霉素针8万0.3元第9页,此课件共70页哦四、使用方便l口服l肌注决定于生物利用度,半衰期l静脉第10页,此课件共70页哦五、指征明确l非细菌感染不用(不是对症药,不是抗病毒药)l癌性热、胶原病、过敏、病毒感染不用第11页,此课件共70页哦六、注意药物相互作用l两种药物同时用时,可直接理化作用、蛋白结合点的竞争和置换或药物代谢酶的诱导,使其中一种药物受到干扰产生毒性或疗效改变。如:l氨基糖甙类和第一代头孢菌素单独应用时,可产生一定肾毒性,合用时毒性加剧,二者与强利尿剂呋喃苯胺酸合用更严重。l氨基糖苷类与利尿酸或呋喃苯胺酸合用耳毒性l喹诺酮类与利福平拮抗l喹诺酮类
6、与氨茶碱氨茶碱药物浓度:环丙沙星+氨茶碱氨茶碱血药浓度上升50%第12页,此课件共70页哦用药技巧l一、熟知每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动力学(PD)l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不同,他的靶位不是人体器官而是致病菌,感染器官是药物与细菌斗争的战场,因此明了药物人体致病菌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前提。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不良反应感染吞噬免疫耐药抗菌作用抗菌药物致病菌抗体第13页,此课件共70页哦lPK是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lPD是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剂量与药效的关系、药物对疾病的疗效lPAE(抗生素后效应):细菌在抗生素作用后复苏的时间,抗菌药物与细菌短暂接触,药物清除后
7、细菌生长仍然受到抑制的时间是药效学重要参数,抑制细菌蛋白合成的抗菌药PAE显著(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利福平)-内酰胺类中除碳青霉烯类有PAE其他药无或很短。lPCAE(抗菌后促白细胞效应):细菌与抗菌药物接触后菌体变形,易被吞噬细胞识别,促进吞噬细胞趋化和释放溶菌体酶等杀菌物质。lSME(亚MIC效应):抗菌药降至MIC以下,细菌仍被抑制,如氨基糖苷类对葡萄球菌和G-杆菌SME达1-3h或更长,大环内酯及喹诺酮类也有SME。根据PK/PD国外学者将杀菌作用分为浓度依赖性与时间依赖性药物。第14页,此课件共70页哦浓度依赖性药物特点:l(1)抑菌活性随着抗菌药物浓度升高而增
8、强,当药物峰浓度(Cmax)大于致病菌MIC8-10倍时,抑菌活性最强。l(2)有效显著的PAEl(3)血药浓度低于MIC(sub-MIC)时对致病菌仍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第15页,此课件共70页哦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特点:l(1)当药物浓度超过致病菌的MICU后其抑菌作用并不随浓度升高而有显著的增强,而是与抗菌药物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密切相关,一般24小时内血药浓度高于MIC的时间应维持在50%-60%以上l(2)仅有一定的PAE或没有PAEl(3)sub-MIC的血药浓度一般无显著的抑菌作用第16页,此课件共70页哦为提高疗效和细菌清除率(1)浓度依赖性药物应提高Cmax、AUC(药物曲线
9、下面积)与MIC的比值即:AUIC(2)时间依赖性药物应尽可能使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延长l如-内酰胺类除碳青霉烯类无PAEl头孢曲松T1/27h一次给药TMIC12hl青霉素及其他头孢类T1/28-10疗效达90%l喹诺酮类AUC/MIC125引起副作用明显,又是浓度依赖性故不宜一次/日用药(除半衰期长药物)第17页,此课件共70页哦二、靶位药物浓度的意义l药物疗效不仅看体外杀菌力,药物进入人体后对组织穿透力到达病变部位浓度及停留时间决定了体内杀菌力,以肺部感染为例:第18页,此课件共70页哦1、全身用药:因血-肺,血-支气管屏障存在,血药浓度不能反映病变部位的MIC。正常人全身用药后,支
10、气管肺组织中药物浓度为血药浓度的1/30-1/40,因分子大小脂溶性不同,药物到达肺支气管的浓度不一。易渗入者:大环内酯类、氯霉素、利福平、甲氧苄氨嘧啶(TMP)、甲硝唑次渗入者:氨基糖甙类较差者:-内酰胺类如:l大环内酯类、利福平:在痰中为血药浓度的40%-60%l氯霉素、甲氧苄氨嘧啶:脂溶性,甲氧苄氨嘧啶血浓度l氨基糖甙类:在痰中为血药浓度的20%-30%l-内酰胺类:在痰中为血药浓度的1%-10%l克林霉素:能穿透痰中粘蛋白(保护膜)而杀菌l喹诺酮类:痰为血浓度的53%-111%肺组织血浓度的3-4倍第19页,此课件共70页哦2、局部用药方法及临床意义第20页,此课件共70页哦(1)局部
11、用药理论基础:lI、感染是细菌可存在于痰、支气管粘膜、上皮衬液和肺泡巨噬细胞内,局部药物浓度低lII、治疗指数低的药物(如:氨基糖甙类)不能以提高全身用药量来增加局部浓度lIII、抗菌药物可被气道内大量脓性分泌物灭活或与分泌物中核蛋白结合,或被呼吸道定植菌产生的-内酰胺酶灭活第21页,此课件共70页哦(2)提高呼吸道局部抗菌药浓度方法lI、支气管冲洗注药术lII、气雾吸入l以2mg/kg剂量气管内注入庆大霉素30分后,气管分泌物中药物浓度达480ug/ml,4小时与6小时后其浓度分别是43ug/ml和14ug/ml,同样剂量雾化吸入后气道分泌物药物浓度仅为22ug/ml。l注入或雾化吸入头孢他
12、啶支气管内峰浓度高于大多数MIC,而且肺内停留时间较长,注入1g后支气管粘膜浓度达1300ug/ml,24小时后仍有57ug/ml.第22页,此课件共70页哦3、细胞内病原体治疗l立克次体是专性细胞内病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有细胞内与细胞外阶段抗菌药物胞内穿透性(抗菌药物与PMNL(多形核细胞)孵育1-2小时后胞内外药物浓度比值)抗菌药物细胞内/细胞外浓度比值-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利福平氟喹诺酮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克林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1101-101050第23页,此课件共70页哦抗菌药物穿透积蓄定点的亚细胞结构释放氨基糖甙类很慢(数天)很慢溶酶体很慢(数周)-内酰胺类差无细胞质快氟喹诺酮
13、类快4-8倍细胞质快(数分钟)大环内酯类慢(1-2h)随品种而异100倍溶酶体()90%)或细胞质慢(数天)抗菌药物的胞内穿透、积蓄、释放对细胞内感染以氨基糖甙类/-内酰胺类治疗失败时改用细胞内抗菌药物能获得良好疗效。第24页,此课件共70页哦大环内酯类0.5-内酰胺类120.512血浆浓度组织浓度细胞间隙细胞内401.0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它球菌肺炎军团军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不同药物在体内分布示意图第25页,此课件共70页哦三、降阶梯治疗第26页,此课件共70页哦升级治疗:l开始使用一般抗菌药物,如病情恶化或细菌耐药则升级选用广谱强力抗菌药。l原因:先用便宜抗菌药及害怕细菌耐药第27页,
14、此课件共70页哦降阶梯治疗:l最快速使用强力广谱覆盖素有可能致病菌,以“重拳猛击”致病菌2-3天后病情控制明确病原后再用窄谱针对性抗菌药物,从全过程而言是减低费用、防止耐药。l临床实践证明起始治疗不当是影响死亡的重要因素,再换用致病菌敏感药物并不能提高生存率。lAlverez-lerma报道起始治疗不足组与治疗足够组病死率分别是24.7%、16.2%(P=0.04)Luna和Kollef分别报道治疗不足与足够组病死率为91.2%对37.5%和60.8%对26.7%(P1010cfu不出现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即后MPC。第45页,此课件共70页哦C8-methoxy 喹 诺酮MICMPCMI
15、CMutant Selection WindowC8-hydrogen 喹诺酮Drug Concentration(log10)Fraction of colonies recovered (log10)第46页,此课件共70页哦(3)突变选择窗概念(MSW)l药物浓度MPC是细菌必须产生二种以上耐药突变才能生长(极少有1014突变)lMIC与MPC之间浓度范围即MSW(是一个浓度范围)第47页,此课件共70页哦MPCMIC MPC 疗疗效效佳佳,无无突突变变MSW 疗效可,易突变疗效可,易突变 MIC 无效,亦无突变无效,亦无突变Serum or tissue drug concentrat
16、ionTime post-administration第48页,此课件共70页哦l传统理论认为抗菌药物浓度MIC并低于MPC时才导致耐药突变菌株选择性扩增并产生耐药。llMPC/MIC之比可比较抗菌药物选择耐药突变菌株的能力,指数越小抑制耐药突变菌株选择能力越强。第49页,此课件共70页哦(3)MSW临床意义第50页,此课件共70页哦缩小或关闭MSW可抑制耐药菌:lI、选择理想药物缩短血浆(组织、器官)药物浓度在MSW中的时间,首次用药快速达峰浓度通过MSW,其余时间保持在MSW之上。lII、减少MPC和MIC差距,C-8甲氧基FQ较C-8-氢FQ有较强杀灭突变菌株活性,故MPC低,对大肠埃希
17、菌C-8-甲氧基FQ可提高对野生型敏感菌MIC,从而缩小MSW。lIII、多数药物要获得血浆或组织液药物浓度通过MPC很困难,两种不同作用机制药物联合应用,同时处于各自MIC之上,细菌生长必须同时发生两种耐药突变才能生长,可关闭MSW。第51页,此课件共70页哦联合用药不能关闭MSW原因:lI、两种药物药代动力学不完全重叠,使MSW开放。两种药物在不同的时间内大于各自的MIC。lII、药物浓度波动使MSW开放,一种药物暂时性低于MIC,另一种仍在MIC之上。lIII、组织/血浆药物浓度波动而使MSW开放lIV、由于一种耐药突变而导致细菌多种耐药,如外排系统的突变可导致对多种不同类型抗菌药物同时
18、耐药第52页,此课件共70页哦目的不同而采用不同治疗策略:l传统治疗策略:(基于MIC策略)是通过药物杀死或抑制敏感菌,再通过宿主防御系统消灭变异菌,治愈大部分患者。l优点:用药量低,毒副作用少、患者易接受、能控制感染l缺点:大量抗菌素应用将不可避免的导致变异菌优势生长,出现不同水平耐药。ll防耐药策略:(基于MPC策略)积极靠药物消灭突变菌,目的是限制耐药菌株选择性扩增。l优点:在控制感染方面同时迈了两步,既控制感染又防止耐药菌出现l缺点:药物达到MPC可能出现毒副作用。第53页,此课件共70页哦五、经验用药第54页,此课件共70页哦1、经验用药含义:l不是个人习惯、偏好和主观臆断,是在了解
19、病原学分布,细菌耐药及药物经济学基础上结合临床选择药物的方法。第55页,此课件共70页哦2、病原学诊断在临床工作中的实际意义(为何在不明确病原的前提下用药)l病原诊断的困难:可信性差lI、痰样本可靠性仅45%-50%,以肺炎链球菌为例。lII、CAP用各种现代技术仍有50%无法获得病原lIII、样本污染、病原检出率低、检出时间滞后。l药物敏感折点不一定适合肺部感染,如血-支气管屏障;气道与分泌物中PH下降,Mg+、Ca+及菌产生的酶可灭活抗生素。lCAP病原较单纯:l肺炎链球菌65%l流感嗜血杆菌12%l非典型致病菌(支原体7%,衣原体1%,军团菌4%,病毒3%)lHAP病原较复杂:高耐及多耐
20、药菌多,病原诊断更重要,但检出率仅50%,阳性与阴性临床特征及病死率无差异,治疗失败主要原因是治疗不及时或宿主原因。第56页,此课件共70页哦3、经验治疗原则l门诊或轻症患者可取经验治疗,不必找病原菌。l重者或HAP治疗失败者,可找病原,不必待明确结果再用药。l免疫低下者或非细菌性病原体应积极找病原第57页,此课件共70页哦4、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分布CAP:肺炎链球菌是最常见致病菌占2/3l非典型致病菌占3%-40%l支原体30%-2%l军团菌2%-15%l肺炎衣原体5%-15%第58页,此课件共70页哦慢支急性发作(AECB):l病毒30%l余70%中的85%-95%为:l流感嗜血杆菌l肺炎链
21、球菌l卡他莫拉菌l混合感染细菌+非典型病原体10%-40%第59页,此课件共70页哦HAP(院内获得性肺炎)病原分布:lG-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占55%-85%lG+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0%-30%l混合菌感染40%-60%第60页,此课件共70页哦病人分组推荐药物CAP青壮年无基础病大环内酯、青霉素、SMZ10、多西环素、I代头孢、新喹诺酮老年人有基础病II代头孢、-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大环内酯或新喹诺酮需住院治疗者II代头孢+-大环内酯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大环新喹诺酮/新大环内酯青霉素/I代头孢+喹诺酮/氨基糖甙重症者大环内酯+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广谱青霉素/-内酰胺酶抑
22、制剂+大环碳青霉烯类新喹诺酮+-氨基糖甙类HAP轻型头孢菌素-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喹诺酮/克林霉素+氨曲南(青过敏者)重型(重度、晚发性五天、存在高危因素)氨基糖甙类(庆大、妥布、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联合头孢他定/头孢哌酮/哌拉西林/替卡西林/美洛西林-内酰胺类+酶抑制剂/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氨曲南万古霉素五、治疗第61页,此课件共70页哦六、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第62页,此课件共70页哦药物治疗的四个步骤l1、给药或服药l2、药物到达病灶(药动学)l3、药物发挥作用(药效学)l4、治疗显效第63页,此课件共70页哦依从性遵照医嘱按方案用药完成全疗程第64页,此课件
23、共70页哦不依从的后果l未根治、复发、恶化l耐药菌产生,感染难控制l提高药价/毒副反应l传染机会(TB、性病)第65页,此课件共70页哦不依从原因l每天次数多,不方便l副作用大l患者症状轻l与生活习惯不适l老年人、小儿、孤独者第66页,此课件共70页哦1次/天2次/天3次/天4次/天73705242依从性与每日服药次数关系:(%)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依从性第67页,此课件共70页哦提高依从性的措施l减少服药次数l与病人联系(指导)l用长效药或缓释药如:阿奇霉素:半衰期长(血中60h以上,组织3-4天,停药后保持5天)头孢曲松:半衰期长莫西沙星(拜复乐):半衰期长(12h)l固定组合包装第68页,此课件共70页哦l疗效=有效性依从性%如某药有效率:90%患者依从性50%l某药在本患者有效率=90%50%=45%第69页,此课件共70页哦谢 谢!第70页,此课件共70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