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二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第二讲.ppt(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心理学 第二讲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48页n二、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特征二、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特征n(一)初中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一)初中生个性发展的特点 Zn总体上看,有二:一是不平衡性;二是极端性或偏执性总体上看,有二:一是不平衡性;二是极端性或偏执性 Z,P87。n1、自我意识高涨,P87n2、反抗心理,P88n3、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n(1)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2)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3)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n4、人际交往上的新特点n(1)逐渐克服了团伙的交往方式;(2)朋友关系在初中生的生活中日益重要;(3)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48页n(4)与父母
2、关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四个方面:情感情感上的脱离;上的脱离;行为行为上上的脱离;的脱离;观点观点上的脱离;上的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父母的榜样作用削弱。削弱。Z,P91-92。n;(5)与教师关系的变化。P90-91n5、初中生的消极心境n(1)烦恼突然增多;(2)孤独;(3)压抑。P92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48页n(二)高中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二)高中生个性发展的特点 W,Zn1、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n高中生自我意识的特点:n(1)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n(2)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P93n(3)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n(4)自我评价的成熟。n(5)有较强的
3、自尊心。n(6)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n2、高中生的自我概念相对稳定、高中生的自我概念相对稳定n自我形象(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一个人对自身的态度。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成分:认识成分、情感成分、品行成分。n3、高中生自我评价的深化。、高中生自我评价的深化。P94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48页n自我评价是与个体认识能力发展相关的一种自我意识 表现,是一种包含社会行为准则的知识和主观经验的复杂的心理行为。具体指个体对自身的思想、能力、水平等方面所作的评价,它是自我调节机制的主要成分。P93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48页n第二节第二节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n一、什么是自我意识一、什么是自
4、我意识n(一)自我意识的定义(一)自我意识的定义n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P96-97n(二)自我意识的结构(二)自我意识的结构n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的结构包括知、情、意三方面,即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n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又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P96n(三)自我意识的特点(三)自我意识的特点n1、意识性;2、社会性;3、能动性;5、同一性;n5、独特性。P97-98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48页n二、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
5、特点二、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n(一)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一)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n1、成人感n2、自我评价能力n3、重视对自制力等意志品质的培养。P98-99n(二)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二)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n1、不平衡性n2、动荡性n3、自主性n4、前瞻性n5、闭锁性n6、社会性。P99-100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48页n第三节第三节 中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中学生价值观的培养n一、什么是价值观一、什么是价值观n(一)价值观的定义(一)价值观的定义n价值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内容尺度。第一,必须要满足主体的需要才能说有价值;第
6、二,必须能够对应作为客体的性能和属性,包括认识和评价客体,这里的客体自然包括人。P101n(二)价值观的构成(二)价值观的构成n价值观包括价值目标、价值手段和价值评价三个基本成分。n(三)价值观的特点(三)价值观的特点n1、稳定性和发展性n2、独特性和社会历史性n3、主观性和选择性n4、系统性n5、导向性。P102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48页n二、我国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二、我国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 Zn裴娣娜教授提出,当代中学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同时,呈现出四个基本特点:P109-111n第一,价值主体的转变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兼顾。n第二,价值选择的矛盾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并存。n第三,价
7、值取向的转型由人伦关系走向功利、效率关系。n第四,人格价值的冲突观念意识与行为的不一致。Zn三、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三、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n(一)增强爱国意识,提高振兴民族的责任感n(二)正确认识“金钱、地位和价值”“学历、知识和价值”的关系n(三)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潜在创造力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48页n第四节第四节 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n一、什么是创造力一、什么是创造力n(一)创造力的定义(一)创造力的定义n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新思想、发现发现和和创造新事物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能力。P114n(二)创造力的构成(二)创造力的构成n三个方面:n(1)作为基础因素的知识
8、,包括吸收知识的能力、记忆知识的能力和理解知识的能力。n(2)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能。n(3)创造个性品质,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内容。n知识、智能和优良个性品质是创造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决定创造力的水平。n(三)创造力的特征(三)创造力的特征n(1)变通性。n(2)流畅性。n(3)独特性。P115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48页n二、中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主要障碍二、中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主要障碍n(一)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培养目标n(二)古板、单一的教学形式与方法n(三)“知识化”、“笔试化”倾向的考核内容与方式n(四)“高分即优”的评价激励标准n三、培养中学生的创
9、造能力三、培养中学生的创造能力n(一)教育思想现代化,转变观念,打破常规,培养创造力n(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n(三)创设合适的环境n一般认为创设合适的环境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n1、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n2、鼓励学生的参与欲n3、对学生进行肯定性的评价。P118-120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48页n(四)让学生在学习中插上想象的翅膀n1、利用教材中插图,引导想象n2、利用文字途径,引导想象。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n3、在实践活动中鼓励想象。P120n(五)创设有助于提高创造性的问题情境n(六)设计发散思维教学类型n(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n
10、(八)开展“第二渠道”教学n(九)教会学生创造性的思考方法和学习方法n(十)考试模式综合化n(十一)评价激励标准科学化。P121-124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48页n第五节第五节 中学生智能的培养中学生智能的培养n一、什么是智能一、什么是智能n(一)智能的定义(一)智能的定义n智能是知识与智力的总和。其中知识是一切智能行为的基础,而智力是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求解问题的能力,是头脑中思维活动的具体体现。P125-126n一般认为,智能即智力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进行合理分析、判断及有目的地行动和有效地处理周围环境事宜的综合能力。P126n(二)智能的结构(二)智能的结构n(1)双因素说(一般因素与特
11、殊因素)。斯皮尔曼(C.Spearman)n(2)群因素。塞斯顿(L.L.Thurstone)n(3)三维结构说(内容、操作、结果)。吉尔福特(T.P.Guiltaord)。P126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48页n二、中学生智能发展的一般特征二、中学生智能发展的一般特征n(1)可以通过假设进行思维。n(2)思维有了预计性。n(3)思维的形式化倾向。n(4)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明显增强。n(5)思维能够跳出旧的模式。n三、中学生智能的培养三、中学生智能的培养n(一)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智能的培养n首先,家庭结构;其次,家庭中的危险因素;最后,家长的行为特别是教育方式。n(二)学校教育对中学生
12、智能的培养n教育训练对学生智能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n1、以思维品质来培养学生智能n2、用结构定向教学理论来培养、发展学生的智能n3、以“动脑筋练习”来发展学生的智能n4、以工具性强化训练法来发展学生的智能。P128-132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48页n第六节第六节 中学生品德的发展与培养中学生品德的发展与培养n一、什么是品德一、什么是品德n(一)品德的定义(一)品德的定义n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P133n(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二)品德的心理结构n道德认识、道德情感、
13、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n道德品质由上述四种心理成分所构成,它们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其中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居于核心地位,当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成为稳定的、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它们就构成道德动机。在道德动机的调控下,将某些必要的行为技能和习惯构成一定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被称之为道德行为方式。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方式是道德品质中的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道德意志使这二者加以沟通并得以实现。P134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48页n二、中学生品德的形成发展二、中学生品德的形成发展n(一)初中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一)初中生品德发展的特点n1、在道德认识水平上,比小学时有了较大发展,表现出明显的
14、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n2、开始形成道德理想、道德信念、世界观开始萌芽n3、初中生的品德情感日益丰富而且易于激动n4、初中生的道德意志迅速发展,行为的自主性、坚持性、独立性增强n5、初中阶段是孩子良好道德习惯形成的时期P134-136n(二)高中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二)高中生品德发展的特点n1、高中生道德认识表现出较高发展水平n2、高中生道德情感表现出相应年龄特征n3、高中生道德行为表现出特有不稳定性,P136-138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48页n三、中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三、中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n(一)不良品德的含义(一)不良品德的含义n不良品德行为是指错误的道德支配,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
15、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n(二)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二)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n1、不健康的个人需要n2、消极的情绪体验n3、人际关系的不正常n4、不良行为习惯n5、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n6、道德意志薄弱n7、心理发展的特点n主要表现在强烈的好奇心、盲目模仿心理。P139-140。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48页n(三)对形成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的矫正(三)对形成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的矫正n1、激发学生改变不良品德行为的强烈动机、激发学生改变不良品德行为的强烈动机n(1)消除情绪障碍,改善人际关系。)消除情绪障碍,改善人际关系。n(2)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16、n2、促进不良品德行为的转化n(1)环境调整法n(2)活动矫正法n(3)行为强化法n(4)榜样引导法n(5)行为考验法n3、引导内心震动,转化思想认识、引导内心震动,转化思想认识n4、运用集体力量,改善人际关系、运用集体力量,改善人际关系n5、考虑学生的差异,运用教育机智、考虑学生的差异,运用教育机智n6、合理运用惩罚、合理运用惩罚。P140-142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48页n6、合理运用惩罚n(1)少用、慎用惩罚n(2)惩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n(3)惩罚要在说理的基础上进行n(4)惩罚要在恰当的情景中进行n(5)惩罚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n(6)不能滥施惩罚。P142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
17、,共48页n第六章第六章 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中学生的学习心理n第一节第一节 中学生学习动机培养中学生学习动机培养n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是学习过程的核心。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是学习过程的核心。ZP144。n一、什么是学习动机一、什么是学习动机n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特定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习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即引起、维持和推动学习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P144n二、影响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二、影响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n(一)兴趣(一)兴趣n(1)激发学生潜在学习兴趣n(2)要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n(3)善于利用学生的学习
18、兴趣n(二)成就动机(二)成就动机n阿特金森曾提出过成就动机模式:T=MPI。其中T指人的行为趋势,M指行动者的主观愿望,P指行动者对成功的期望值,I是成功的可能性。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48页n究其实质,就是激励学生产生成就感,并使之转化为学习上的动力。P146。n(三)归因(三)归因n“归因”理论最先由心理学家威纳于1972年提出,其理论依据是“控制源”理论。所谓“归因”即从行为的结果来推究原因的方式。P146。n(四)(四)“交往交往”动机动机n三、激发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三、激发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Z,讲解掌握的方法。讲解掌握的方法。n(一)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
19、(一)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n(二)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二)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48页n创设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Z,P148n(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n(四)正确运用竞赛、考试与评比(四)正确运用竞赛、考试与评比n1、适当开展竞赛n2、正确运用考试(测验)和分数n3、正确的评价和适当地的表扬与批评。P148-15
20、0n(1)要使学生对评价有一个正确的态度。n(2)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和及时,可以适当地制定多种评价标准。n(3)评价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与性格等特征。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48页n(五)注意内外动机的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五)注意内外动机的互相补充,相辅相成n(六)注意个别差异(六)注意个别差异n在激发动机时,教师应特别考虑到学生的个别特点:n(1)以每个学生动机中独有的优点补偿其弱点。n(2)帮助每个学生确定个人的具体学习目标。n(3)教学工作要用足够的变式和不同的进度,使每个学生有机会成功。n(4)针对学生本人对其学业成败的归因,采取帮助措施。n其中,特别要注意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归因要科学客观
21、P150。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48页n第二节第二节 中学生学习迁移的培养中学生学习迁移的培养n一、什么是学习迁移一、什么是学习迁移n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P151n二、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二、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n(一)个体因素(一)个体因素n1、学生的年龄、智力水平;2、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一般是指个人在先前学习和感知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形成的,由知识经验组成的心理结构。3、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定势n(二)客观因素(二)客观因素n1、学习材料的特征;2、学习情境的相似性;3、教师的有效指导。P152-153n三、为迁移而教三、为迁移而教n(一)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迁移(一
22、)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迁移n(二)优化教学程序促进迁移(二)优化教学程序促进迁移n优化教学程序是使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优化教学程序是使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ZP153n(三)教授有效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三)教授有效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P153-154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48页n第三节第三节 中学生知识的掌握中学生知识的掌握n一、影响中学生知识理解的因素一、影响中学生知识理解的因素n(一)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n(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n(三)有理解学习的心理准备n(四)学习材料本身的性质n(五)教师的教学方法n根据上述影响因素,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n1、
23、丰富有关的经验和感性材料n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n3、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n4、扩大关键特征关键特征。(P155-156)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48页n二、促进中学生知识理解的教学途径二、促进中学生知识理解的教学途径n(一)有效运用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情材料n(二)合理运用变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n(三)充分利用比较的方法,揭示事物间的联系和区别,强化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理解n(四)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n(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区别指导。P156-157n三、中学生知识巩固的基本途径三、中学生知识巩固的基本途径n(一)及时复习;(二)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三)反复
24、阅读与尝试重现相结合;(四)复习方式多样化。P158n四、中学生知识应用的主要形式与过程四、中学生知识应用的主要形式与过程n主要形式:课堂应用和实际应用。n主要过程:审题、有关知识的重现、课题的类化。P159n五、影响中学生知识应用的因素五、影响中学生知识应用的因素n(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程度n(二)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n(三)课题的性质。抽象程度、难易水平。P160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48页n第四节第四节 中学生技能的形成中学生技能的形成n一、中学生动作技能的培养一、中学生动作技能的培养n(一)理解任务性质和学习情境n(二)示范与讲解n(三)练习与反馈。P161n二、中学生心智技能的
25、培养二、中学生心智技能的培养n(一)促进条件化知识的形成n(二)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n(三)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n(四)科学地进行练习n首先,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n其次,练习形式应多样,注意举一反三。n最后,练习要适量适度,循序渐进。P162-163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48页n第五节第五节 中学生的学习策略问题中学生的学习策略问题n一、什么是学习策略一、什么是学习策略n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的外显行为和内隐的心智活动。P164n二、通用的典型学习策略二、通用的典型学习策略n(一)认知策略(一)认知策略n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n1、复述策
26、略、复述策略n复述策略是指为了记住某信息而对信息不断积极地重复的过程。P164n2、精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n精加工策略是使新知识与已有的旧知识联系起来,以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n3、组织策略、组织策略n在实现对新知识的理解之后,我们必须寻求新知识点间的联系,通过不同的方式,把这些知识点按照它们固有的联系组织起来。P165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48页n(二)元认知策略(二)元认知策略n元认知指对认知的认识,即个体关于自己学习或如何学习的知识。它包括学生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n元认知策略即监控策略,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它主要有: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和调节策略等形式。P
27、165。n(三)资源管理策略(三)资源管理策略n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寻求支持策略。n1、学习时间管理n2、学习环境管理n3、学习努力的管理n4、他人支持的利用。P166-167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48页n三、教中学生获得学习策略三、教中学生获得学习策略n首先,首先,教给学生大量可供提取或选用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教给学生大量可供提取或选用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如复述、记笔记、拟提纲等具体方法。n其次,其次,训练学生知道如何确定学习目标,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目标),训练学生知道如何确定学习目标,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目标),n再者,再者,学生能够确认自己应该学什么学生能够确认自己应该学什
28、么,也是策略性学习这种高级形式的学习所必需的能力。n最后,最后,帮助学习储存有关学习及学习方法或策略的信息帮助学习储存有关学习及学习方法或策略的信息,并且知道何时及并且知道何时及如何使用这些策略的信息如何使用这些策略的信息。P167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48页n第六节第六节 中学生的考试焦虑中学生的考试焦虑n一、什么是考试焦虑一、什么是考试焦虑n考虑焦虑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情绪现象,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一定程度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P168。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48页n二、影响中学生考试
29、焦虑的因素二、影响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因素n(一)内源性内素(一)内源性内素n来自个体内部的因素n1、遗传素质n2、认知评价能力n3、知识准备n4、应试技能。P169n(二)外源性因素(二)外源性因素n来源于教师、家长、环境等的外在因素:n(1)期望n(2)教师的评估n(3)考试情境的知觉。P170n三、中学生如何克服考试焦虑三、中学生如何克服考试焦虑n(一)经常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n(二)往最好处做,不要计较最后结果n(三)考前要注意调节情绪。P171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48页n第七章第七章 中学生班集体心理中学生班集体心理n第一节第一节 班集体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班集体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n
30、一、班集体对中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一、班集体对中学生社会化的影响n社会化就是一个人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过程。P179n中学生社会化使使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中学生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的过程。n对于中学生来讲,他们的社会化主要依赖学校教育系统来实现。n班集体对其成员的社会化过程,就其内容来说,也就是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过程。P178n班集体作为一种高级形态的社会群体,具有调节社会、家庭、学校多重教育影响的独特功能。主要表现在:(1)筛选择优功能。(2)整合功能。(3)自我完善功能。P179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48页n二、班集体对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二、班集体对
31、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n1、班集体对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n2、班集体对中学生自我评价有比照作用。n3、班集体能深化中学生的自我体验。n4、班集体可以监督中学生的自我控制。n5、班集体可以诱导中学生自我内省。P179-181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48页n三、班集体对中学生学习的影响三、班集体对中学生学习的影响n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能从教师“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n1、在教师的“教”方面,良好的班集体具有组织、激励、协调、整合、凝聚等管理功能,集体的规范可以对每个学生的言行起调控作用。P181。n2、在学生的“学”方面,良好的班集体能激发中学生的
32、学习动机。具体表现在:n(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社会交往动机和荣誉动机。n(2)有助于学生将外部学习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n(3)有助于将近景性学习动机转变为远景性学习动机。n3、良好的班集体有助于中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n4、良好的班集体还可以发挥它的各类专门人才培养上的特殊作用,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P182-183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48页n第二节第二节 建立良好中学生班集体的心理学要素建立良好中学生班集体的心理学要素n一、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一、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n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包括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包括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P183n在制定班集体目标时,还要
33、注意以下几点:n(1)目标结构要有层次性层次性。n(2)目标的制定要体现民主性民主性,要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n(3)班级目标既要适度适度,又要有激励作用。n(4)班级目标要体现针对性针对性,要抓主要矛盾,解决班集体形成和发展中的主要问题。n在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P184-185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48页n二、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二、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n(一)班干部的选拔(一)班干部的选拔n选拔班干部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一定的标准。班干部首先应该是个在各方面表现较好、能较强、有一定的号召力的学生。他/她还应具
34、备以下几点:(1)有为集体服务的思想和热情,(2)是非界限比较明确,(3)能够以身作则和团结同学,(4)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和某一方面的特长,(5)在同学中有威信和一定的号召力。P185-186。n(二)班干部的培养(二)班干部的培养n首先,要大胆使用,精心扶植。n第二,要严格要求,任人唯贤。n第三,要建立班干部轮换制度,努力发现和培养新的积极分子。P186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48页n三、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三、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n首先,首先,通过正面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其次,其次,通过讨论、评论等形式,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第三,第三,通过表扬与批评等手段,树立班级正气。第四,第四,
35、充分发挥班级舆论阵地的作用。n四、树立良好的班风四、树立良好的班风n良好班风的特征良好班风的特征是:(1)班级成员都明确班级的奋斗目标,勤奋好学,有朝气;(2)有正确的集体舆论,有正面典型;(3)全体成员能够严格遵守纪律;(4)全班同学团结互爱;(5)全体学生都有适度的自尊感、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有争创一流的决心和信心;(6)全班学生都有自制的习惯。n培养优良班风和传统的基本做法培养优良班风和传统的基本做法是:讲清道理,树立榜样,严格要求,反复实践,持之以恒。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48页n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n(一)班级活动的含义及意义(一)班级活动的含
36、义及意义n班级活动是在班主任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实现班级教育目标而举行的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是集体形成的基础、发展的催化剂。其意义意义主要有:n1、班级活动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n2、班级活动有助于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n(二)开展班级活动的原则(二)开展班级活动的原则 Zn1、目的性原则;2、针对性原则;3、自主性原则;4、多样性原则;5、整体性原则;6、易操作性原则。P190-192n(三)开展班级活动要做好的几项工作(三)开展班级活动要做好的几项工作n1、制订活动计划;2、落实组织准备工作;3、处理活动中的偶发事件;4、活动总结。P192-193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48
37、页n第八章第八章 中学课堂教学心理中学课堂教学心理n第一节第一节 中学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中学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n一、什么是课堂心理气氛一、什么是课堂心理气氛 Zn心理气氛又称心理气候、心理氛围,是指群体和集体中占优势的比较稳定的情绪状态。Z,P196n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n二、中学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特征二、中学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特征 Z,重点在学习方法重点在学习方法n(一)内隐性与外显性n(二)稳定性与易变性。P196。n良好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主要特征有良好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主要特征有:Z,P197,n1、注意力注意力集中n2、认知认知活动积极n3、师生情
38、感情感和谐融合。P197。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48页n三、影响良好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因素三、影响良好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因素n(一)教师因素(一)教师因素n1、教学效能感n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教师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及对教育理论的了解,确认自己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信念。n2、教学能力n3、课堂调控n4、管理方式n5、教育思想的转变。P197-198n(二)学生因素(二)学生因素n1、学习态度与动机;2、学习方式。P198n(三)环境及其他因素(三)环境及其他因素n1、班级文化;2、班级规模和座次编排方式;3、师生关系。P199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48页n四、怎样营造良好的
39、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四、怎样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n(一)提高教学能力(一)提高教学能力n(二)采取民主型的课堂领导方式(二)采取民主型的课堂领导方式n(三)掌握课堂调控能力(三)掌握课堂调控能力n1、敏锐的观察力n2、注意分配能力n3、教育机智。P199-200n(四)建立积极的教师期待(四)建立积极的教师期待n首先,教师不应无区别地对待每个学生,其次,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最后,教师要不断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调整不适当的期待。n(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n首先,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其次,要关爱、尊重和理解学生。最后,要采取民主型的课堂管理方式。n(六)
40、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n(七)构建安全的心理环境。(七)构建安全的心理环境。P199-201现在学习的是第42页,共48页n第二节第二节 中学课堂教学的心理技巧中学课堂教学的心理技巧n一、组织课堂教学的艺术一、组织课堂教学的艺术n其基本要求及技艺有:n(一)建立课堂教学常规n(二)认真抓好上课的开始环节n(三)创造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学习环境n(四)教学方式法灵活多样。P201-202现在学习的是第43页,共48页n二、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二、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n导入艺术实施的程序程序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明确教学目的引入学习课题。n(一)
41、课堂教学导入的基本要求(一)课堂教学导入的基本要求n1、新旧知识相联系n2、目的明确,针对性强n3、简洁明了n4、新颖有趣,具有悬念。P203-204n(二)课堂教学导入的技巧(二)课堂教学导入的技巧n1、直接式;2、温故知新式;3、实验式;4、联系实际;5、故事式;6、因势利导式;7、激趣式;8、设问式。P203-208现在学习的是第44页,共48页n三、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三、课堂教学语言艺术n(一)课堂教学语言的要求(一)课堂教学语言的要求n1、音量适中、音量适中n2、语速适度n3、抑扬顿挫n4、流畅自然n5、课堂教学中的忌讳语言。P208-209n(二)课堂教学语言的技艺(二)课堂教学语言
42、的技艺n1、用词准确,符合学生特点n2、亲切热情,礼貌文静n3、生动有趣,富有哲理。P209-210现在学习的是第45页,共48页n四、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四、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n(一)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要求(一)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要求n1、要有计划性n2、要讲求新颖n3、要讲求逻辑性n4、要重视诱导性n5、把握好提问的数量、难易度n6、提问后应当进行点评n7、提问对象有四忌。忌偏爱、惩罚、讽刺、齐答P211-212n(二)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二)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n1、精心设计问题n2、把握发问时间n3、善于启发引导。P213-214现在学习的是第46页,共48页n五、课堂教学机智的要求五
43、、课堂教学机智的要求n1、适时调整教学内容n2、灵活改变教学方法n3、巧妙处理教学失误。P214-215n(二)课堂教学机智的技巧(二)课堂教学机智的技巧n1、趁热加工法n2、冷却处理法n3、以静寓动法n4、幽默法n5、诱导法。P215-217n六、课堂教学结束的艺术六、课堂教学结束的艺术n(一)课堂教学结束的基本要求(一)课堂教学结束的基本要求n1、首尾照应,紧扣中心n2、留有余地,让学生回味深思。P217-218现在学习的是第47页,共48页n(二)课堂教学结束的技巧(二)课堂教学结束的技巧n1、归纳式n2、概括中心式n3、比较式n4、激发情感式n5、发散式n6、联系巩固式n7、活动操作式。P218-219现在学习的是第48页,共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