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政策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贸易政策 .ppt(6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对外贸易政策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63页(二)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 1、保护本国的市场;2、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3、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4、积累资本或资金;5、维护本国对外的经济、政治关系;6、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63页(三)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 从对外贸易政策的内部构成看应包括三个层次:1、对外贸易总政策,其中包括进口总政策和出口总政策 2、对外贸易国别(或地区)政策 3、对外贸易具体政策,又称进出口商品服务政策 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63页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一)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以直接干预,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限制进口,使商
2、品和生产要素在国家之间自由流动,在国内外市场进行自由竞争。(二)保护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商品进出口积极加以干预,利用各种措施限制商品进口,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生产,使之免受国外商品竞争;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鼓励扩大出口。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63页三、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及发展(一)、从15世纪至17世纪的重商主义时期;(二)从18世纪至19世纪的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政策并存时期;(三)从一战到二战其间盛行的超保护贸易政策时期;(四)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贸易自由化政策时期;(五)自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发达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六)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
3、政策;(七)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在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开始推行协调管理贸易政策时期。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63页历史上三次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历史上三次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第一次是第一次是18751875年前后年前后(垄断产生时期)(垄断产生时期)第二次是第二次是1929192919331933年大危机时期年大危机时期(超贸易保护超贸易保护政策政策)第三次是第三次是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中期(年代中期(19731973、19751975两次两次石油危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石油危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新贸易保护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现在学习的是第
4、6页,共63页三次贸易相对自由化浪潮三次贸易相对自由化浪潮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从(从1818世纪末开始形成世纪末开始形成,19,19世纪世纪7070年代达到高峰)年代达到高峰)二次战后时期二次战后时期(1948194819731973,美国的推动),美国的推动)WTOWTO成立以后成立以后(19951995年后)年后)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63页第二节第二节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一、重商主义理论(一)重商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二)重商主义的主要论点1、重商主义的发展阶段(1)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2)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 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63页2、重商主义的贸易
5、观(1)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2)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3、重商主义的局限性(1)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某些情况下站得住脚,并非在一般意义上能站得住脚;(2)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3)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63页二、重商主义贸易政策(一)早期重商主义贸易政策1、禁止货币出口,由国家垄断所有的货币交易;2、要求外国人来本国进行贸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的货物(二)晚期重商主义贸易政策1、奖励出口2、限制进口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63页第三节第三节 自由贸易自由贸易一、自由竞争时期的
6、自由贸易(一)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1)废除谷物条例;(2)改革关税制度,关税税率逐步降低,应税商品数目减少;(3)废除航海法;(4)签订自由通商条约;(5)改变对殖民地的贸易政策;(6)解散特权贸易公司;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63页(二)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1、自由贸易政策理论的形成2、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1)自由贸易政策可以形成相互有利的国际分工;(2)扩大国民的真实收入,减少国民消费开支;(3)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63页(三)对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理论与政策的评价1、积极的方面2、存在的问题:二、二战后至70年代中期的贸易自由化(一)这一
7、时期贸易自由化的表现1、大幅度削减关税2、降低或撤销非关税壁垒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63页(二)这一时期贸易自由化的特点1、美国成为二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推行者;最强大的国家;2、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二战后贸易自由化提供了物质基础;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加强,贸易自由化带有浓重的政府干预色彩;4、各种区域性贸易集团与关贸总协定的建立都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地区、国际范围内的贸易政策协调为贸易自由化提供了可能;5、二战后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衡 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63页(三)贸易自由化作用评价1、推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高速发展;2、确立了各国贸易政策发展的总趋势;3、为国家通过协商、协调获
8、得经贸发展提供了先例。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63页三、管理贸易政策(一)产生背景(二)含义管理贸易政策又称“协调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内制定一系列的贸易政策、法规,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实现一国对外贸易的有秩序、健康的发展;对外通过谈判签订双边、区域及多边贸易条约或协定,协调与其他贸易伙伴在经济贸易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63页(三)美国的管理贸易政策1、管理贸易法律化、制度化 2、管理贸易手段采取单边、双边、多边协调管理齐头并举的方式 3、管理贸易措施以非关税为主 4、突出对服务贸易及知识产权的管理 5、美国政府对贸易的强有力干预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63页(四)管理贸
9、易政策的理论基础1、管理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博弈论;负和博弈、零和博弈、正和博弈2、管理贸易是博弈论中正和博弈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五)管理贸易实现的机制和途径(六)管理贸易政策评述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63页第四节第四节 保护贸易保护贸易一、保护贸易政策的含义及类型(一)含义;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广泛利用各种措施对进口和经营领域与范围进行限制,保护本国的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给予优待与补贴。国家对于贸易活动进行干预,限制外国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参与本国市场竞争。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63页(二)保护贸易政策的种类1、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政
10、策;2、幼稚工业保护政策;3、超保护贸易政策;4、新贸易保护政策。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63页(三)保护贸易政策的经济依据1、有利于保护和增加就业机会2、促进本国产业多样化3、反对不公平贸易 抵制外国廉价劳动力竞争 反对倾销和补贴而采取保护措施 把关税作为报复手段与谈判手段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63页(四)保护贸易政策理论的总体评价1、保护贸易政策的立足点在于保护和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发展生产力,以增强本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2、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着眼于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考虑的是经济成长的长远利益。3、为了保证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平稳性,维护本国经济运行的稳定而实行保护政策。4、考虑到贸易利益
11、的分配以及贸易对各利益集团的收入分配的影响而适当采取保护措施。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63页二、幼稚工业保护政策(一)产生背景1819 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美国、德国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保护贸易政策。当时,这些国家的工业处于刚刚起步的幼稚阶段,缺乏竞争力,没有力量与英国的工业品竞争。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63页(二)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思想*小知识:1美元,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2美元,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5美元,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10美元,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20美
12、元,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50美元,尤利西斯S格兰特(Ulysses S.Grant)100美元,本杰明弗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63页“如果说杰斐逊提供了美国政治论文的必要华丽诗篇,那么汉密尔顿就撰写了美国的治国散文。没有哪位开国元勋像汉密尔顿那样对美国未来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实力有如此的先见之明,也没有哪个人像他那样制订了如此恰如其分的体制使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切尔诺夫 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63页1、汉密尔顿保护关税思想的内容1791年12月汉密尔顿向国会提交关于制造业的报告,明确主张实行保护关税政策,代表了工业资产阶级
13、的愿望和要求。(1)、系统阅述了保护和发展制造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一国只有工业发展了才能保持独立地位。(2)、美国工业起步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生产成本高,无法同英国、法国等国的廉价商品进行自由竞争,因此,美国应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以使新建立起来的工业得以生存、发展和壮大。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63页2、汉密尔顿保护关税思想的意义(1)反映了经济不发达国家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工业的正当要求和愿望,是落后国家进行经济自卫并通过经济发展与先进国家进行经济抗衡的保护贸易学说。(2)标志着保护贸易学说基本形成。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63页(三)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1、背景2、幼稚工业保护理论的主
14、要内容(1)、批评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理论(2)、保护的对象与时间(3)保护幼稚工业的手段(4)关于保护关税的运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63页4、评价(1)、第一个从理论上探讨在面临国际竞争的条件下,如何运用保护贸易的政策与措施来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建立了具有完整体系的保护贸易理论。在德国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起了积极作用;(2)、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不是绝对的:对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利益不是根本否定;(3)、理论缺陷:对生产力概念理解不科学,对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不符合实际情况。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63页二、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政策(一)超保护贸易政策产生的背景与特点1、背景;2、超保护贸易政策
15、的含义与特点;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63页(二)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根据 1、凯恩斯主义的超保护贸易学说 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是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是凯恩斯主义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出版。凯恩斯没有一本全面系统地论述国际贸易的专门著作。但是,他和他的弟子们有关国际贸易方面的观点与论述却为对外贸易政策,尤其是超保护贸易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63页(1).对古典派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 凯恩斯与其追随者认为传统的外贸理论不适用于现代社会。A、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充分就业的前提条件已不存在;古
16、典派的贸易理论是建立在国内充分就业这个前提下的。30年代,大量失业存在,自由贸易理论“充分就业”的前提条件已不存在。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63页B、古典派自由贸易论者虽然以“国际收支自动调节说”说明贸易顺、逆差最终均衡的过程,但忽略了在调节过程中对一国国民收入和就业所产生的影响。凯恩斯及其弟子们认为应当仔细分析贸易顺差与逆差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作用。他们认为贸易顺差能增加国民收入,扩大就业,而贸易逆差则会减少国民收入,加重失业。凯恩斯曾指出,总投资包括国内投资和国外投资。国内投资额由“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决定,对外投资量由贸易顺差大小决定。贸易顺差可为一国带来黄金,扩大支付手段,降低利息
17、率,刺激物价上涨,扩大投资,有利于缓和国内危机和扩大就业量。因此,他们赞成贸易顺差,反对贸易逆差。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63页(2).对外贸易乘数理论(Foreign Trade Multiplier)A、投资乘数理论为证明增加新投资对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好处,凯恩斯提出了投资乘数理论。凯恩斯把反映投资增长和国民收入扩大之间的依存关系称为乘数或倍数理论。它的意思是说,新增加的投资引起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增加,从而引起从事生产资料的人们(企业主和工人)的收入增加;他们收入的增加又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从而又导致从事消费品生产的人们收入的增加。如此推演下去,结果由此增加的国民收入总量会等于原增加投资量
18、的若干倍。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63页B、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在国内投资乘数理论的基础上,凯恩斯的追随者们引申出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他们认为,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有成倍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一国的进口,则与国内储蓄一样,有成倍减少国民收入的作用。他们得出结论,只有当贸易为出超或国际收支为顺差时,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就业量,提高国民的收入,此时,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为贸易顺差的若干倍。这就是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涵义。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63页(3).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局限性 A、假定国内已经处在充分就业状态,这时出口继续增加意味着总需求的进一步增加,从而将出现过度需求,引起通货膨胀。这时,出口
19、增加所引起的总需求增加与投资增加所引起的总需求增加有所不同。增加投资虽会引起通货膨胀,但过一段时期以后将会形成新生产能力,供给将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过度需求。但是,出口所形成的过度需求本身并不能形成生产能力,只会引起通货膨胀。因此,在国内充分就业时,如果扩大出口,就应当相应地增加进口,以避免出现因过度需求引起的通货膨胀。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63页B、从世界市场的角度出发,假定其他一切条件不变(包括世界的总进口价值不变),这时,除非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否则出口将无法继续增加。但是,如果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那么私人企业就会因利润率的下降而不愿扩大产量。所以,对外贸易乘数的作用只有在世界总
20、进口值增加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出来。这就是说,只有世界总进口值增加了,一国才能连续扩大出口,并通过出口来增加本国国民收入和国内就业。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63页C、不可否认,对外贸易顺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就业。但如果为了追求贸易顺差,不加节制地实行“奖出限入”政策,势必导致关税、非关税壁垒盛行,使贸易障碍增多,发生各种贸易战,从而阻碍整个国际贸易的发展。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63页2、其他支持超保护贸易政策的观点(1).国内市场扭曲的超保护论贸易观点(2).改善贸易条件的超保护贸易观点(3).维持高水平工资的超保护贸易观点(4).增加国内就业的超保护贸易观点(5).公平贸易的超
21、保护贸易观点;主要是指反倾销和反补贴;(6).改善贸易收支或国际收支的超保护贸易观点(7).作为报复手段与谈判手段的超保护贸易观点(8).国防或国家安全的超保护贸易观点 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63页三、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一)新贸易保护主义概述 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领域中形成的以非关税壁垒为主,以关税壁垒为辅的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目的是想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P190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63页(三)新
22、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特点1、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2、以非关税措施为主,保护措施多样化,隐蔽性增强。3、把贸易政策法律化、制度化,使之合法化,歧视性明显。4、贸易保护的重心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5、制定综合性的经济贸易战略和系统的贸易管理措施,强调政府对贸易的管理。6、利用区域贸易协定和双边贸易协定有选择的进行贸易保护。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63页(四)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依据新贸易保护主义是70年代中期后在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形成的一种贸易保护思潮,它以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为依据,以保护国内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为中心形成的一套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德莱;现在学习的是第42页,共
23、63页1、增加国民福利的需要单靠自由竞争不能达到最大的国民收入量,通过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一方面出口扩张,贸易顺差将直接关系到国民收入的提高和充分就业的实现;另一方面,进口的限制会促使国内投资增加,也会促进国民收入和就业水平的提高,从而在整体上增加国民福利;现在学习的是第43页,共63页2、自由贸易政策存在着自身固有的缺陷;在当今世界环境下,自由贸易政策所带来的问题比其期望解决的问题更多。例如,自由贸易政策本想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增加世界经济蛋糕的规模,并认为这一结果一旦产生,世界便可能有更多的东西分享,其中的一部分会流向贫穷的国家,缩小世界不平等现象,但带来的却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为短期利益掠夺
24、性开采资源,廉价出口,因此,世界环境的急剧恶化与自由贸易政策导致的全球贸易迅速扩大有着重要的关系。由于自由贸易政策存在着缺陷,因此要实现经济、公平和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就必须放弃自由贸易政策,由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所取代。现在学习的是第44页,共63页*反全球化、反自由贸易的潮流 现在学习的是第45页,共63页3、自由贸易政策在使一部分人受益的同时,也使得另一部分的权益受损,国家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这部分群体予以补偿;以美国钢铁业为例,资料显示,由于在自由贸易下的国际钢铁供应商的竞争,19901999年,美国钢铁制造工业每年有大约5000人失去工作;按照国际贸易的比较成本说和要素禀赋论,像美国
25、之类资本量较多的国家,应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然后进行交换,以获取国际分工的好处。现在的问题出在美国出于国内政治和社会的考虑,一方面,需要对这部分群体予以补偿和安抚,另一方面,毕竟钢铁业曾经是他的支柱产业,并有60万的钢铁工人,将他们转变到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去就业,是需要时间、非常困难的。出于国内政治压力,历届政府权衡各方利弊,往往会在其他行业降低关税的同时,加大对某些产业的保护 现在学习的是第46页,共63页(五)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P193现在学习的是第47页,共63页四、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贸易(一)背景 “单一经济结构”在自由贸易的旗帜下在不断地强化。为改变这种局面,一些国家开始摒弃
26、传统的自由贸易原则,实施贸易保护政策。现在学习的是第48页,共63页(二)政策特点1、进口替代政策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国内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国内市场上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又称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是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产物。现在学习的是第49页,共63页2、出口替代政策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出口,发展出口工业,逐步用轻工业产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用重、化工业产品出口替代轻工业产品出口,以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的政策。又称出口替代工业化政策或出口导向工业化政策,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产物。现在学习的是第50页,共6
27、3页二者的一个显著区别:进口替代的贸易政策着眼于本国市场,需要一个较大的国内市场;而出口导向的贸易政策其主要特点是以大量的商品出口为导向,把经济活动的重心从以本国或本地区市场为主转向以国际市场为主,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或地区经济的发展。现在学习的是第51页,共63页二战后,新独立国家为了实现经济独立,往往采用进口替代政策,从实践来看,没有达到理想的结果;而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则采取出口导向政策,实现了经济的腾飞。现在学习的是第52页,共63页在当前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时期,各国贸易政策出现重大变化,进口替代盛行,出口导向不再风光。中国也正在经历这样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政策
28、导向是鼓励发展进口替代产业,以发展国内欠缺和急需的产品,后来开放程度加大,鼓励出口,实施出口导向。中国目前和前几年的贸易形势一直是出口导向政策为主,并且在世界上创出自己的名声,使中国被誉为“世界车间”,但从去年开始下调出口退税率,鼓励进口,拉动内需,也发展部分替代进口产品的产业,如重工业产品。所以说现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也开始出口导向战略基础上有意识进行调整。现在学习的是第53页,共63页(三)理论依据1、中心外围论。2、贸易条件恶化论。普雷维什认为形成外围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技术进步利益分配不平衡;制成品的市场结构具有垄断性;中心国家的工资刚性得到工会组织的强化。美国经济
29、学家辛格则从需求的角度论证了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恶化的观点。现在学习的是第54页,共63页(四)理论政策评价1、普雷维什的贸易理论改过去将发达国家作为研究出发点的做法。2、普雷维什的贸易理论分析了不发达国家在现存国际分工与贸易体系中的不平等,探讨了不发达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趋势,提出了实行贸易保护政策,走发展工业化道路,打破传统国际分工体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一系列政策主张。3、普雷维什的保护贸易理论第一次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揭示了发达与不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关系的不平等本质。现在学习的是第55页,共63页现在学习的是第56页,共63页现在学习的是第57页,共63页新贸易保护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保护对象
30、保护对象:传统工业:传统工业+高级工业品、服务产品高级工业品、服务产品保护措施保护措施:非关税为主:非关税为主管理贸易制度色彩管理贸易制度色彩国家的管理、干预和协调国家的管理、干预和协调行政机构权力上升行政机构权力上升跨国公司成为政府贯彻贸易政策的工具跨国公司成为政府贯彻贸易政策的工具现在学习的是第58页,共63页第五节第五节 战略贸易战略贸易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概念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劫掠他人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现在学习的是第59页,
31、共63页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特点强烈的应用性(一)、政府大力支持战略产业的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如计算机和信息产业等,产业关联极强,外部经济效益明显,一旦成为主导产业,就能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二)、政府协助企业争夺出口市场。在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政府对本国出口企业的鼓励,能够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争得更多的出口利润。(三)、政府限制进口以培育本国进口竞争产业的竞争能力。由于垄断和规模经济的存在,贸易保护可以促使本国的进口竞争产业成为出口产业。现在学习的是第60页,共63页三、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基础(一)、规模经济;贸易的基础不再主要是资源
32、禀赋、技术等方面的差异,规模经济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基础。(二)、外部经济;重视通过鼓励出口或限制进口发展本国的主导产业,从而带来产业关联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这也许比贸易本身的效益要重要得多,(三)、不完全竞争;在国际市场上,自由竞争的理想状态并不存在,企业垄断和政府干预使得市场竞争不完全。现在学习的是第61页,共63页四、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合理性(一)国际贸易新理论在国际贸易政策领域的反映和体现;(二)试图设计出适宜于产业内贸易的干预政策,以改善受到扭曲的竞争环境,使市场运行处于次优境地(三)从方法论上看,广泛借鉴和运用了产业组织理论与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成果;现在学习的是第62页,共63页五、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局限性(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现依赖于一系列严格的限制条件(二)往往成为贸易保护主义者加以曲解和滥用的口实,恶化全球贸易环境(三)缺乏有力的政策干预效应的统计分析、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现在学习的是第63页,共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