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说课稿模板集锦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说课稿模板集锦8篇.docx(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实用说课稿模板集锦8篇实用说课稿模板集锦8篇 【实用】说课稿模板集锦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说课稿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麋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记叙文,它介绍了我国珍稀野生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教学这篇课文,不仅让学生了解称为四不像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同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也要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
2、课标的的教学要求,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知识目标:认识20个生字,会写其中的6个,理解部分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课文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学生学习课文,除了了解课文内容,还要用自己的话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和传奇色彩。因此我认为本课
3、的重难点确定为: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结合课文内容,学着解说员的样子来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传奇色彩。3.通过课文的学习来体会我国对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二媒体设计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服务教学为宗旨,在课件设计上我没有过多的花哨,只是出示一些麋鹿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直观认识麋鹿,导入课文。再利用教学软件突出重点段(第二、三小节),再配上相应形态的麋鹿图片,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探讨、交流,帮助突破课文的重难点。三学设计过程我预定三课时完成完成我的教学目标:第一课时:我设想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后检查学生
4、学习生字和课文的预习和朗读情况,后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并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麋鹿良好的生活环境。第二课时:我通过创设情境导入-引导深读、理解课文-我是小小解说员等环节来学习理解课文、巩固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最后我布置送一份美好的祝愿给麋鹿的作业。第三课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参与的热情,精心创设我是小小解说员的情景,让学生来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色彩。接下来我重点介绍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而我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入手,激
5、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出示麋鹿的图片说说你想从课文中了解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他们想了解的知识)跟着老师一起来认识麋字的构字结构。(复习形声字的构字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去看个究竟。第二步:初读感知。第一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这样做考虑到每位学生阅读的方式不同,尊重他们自己的阅读方式,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下学习,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第二:检查初读情况。检查生字的学习情况时让他们先自由读如遇到不会读或不理解的地方问问最近的同学,然后点名读。检查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落时,让学生试着说说这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相关的图片和内容,
6、如麋鹿角、尾巴等,同时也取得更为直观的教学效果。第三,在了解课文在向我们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色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段。第四学生在初读后能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了,然后引导学生去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三步:细读感悟第一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解决的问题来过度:原来麋鹿俗称四不像,它的经历也充满了神奇色彩,这让我们越发想深入的了解它,跟它去交个朋友,是吗?想要了解它,首先就必须知道它所处何地,环境如何。请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跟同桌交流一下麋鹿的生活环境?交流时要引导学生体会黄海滩涂的静谧、美丽,体会大丰自然保护区的确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最后引导学生齐读。第四步:最后为学生留有五
7、分让学生抄写本课的生字或认为自己值得抄写的词语。再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这样是为了改变单一的抄写,激发学生抄写的兴趣,张扬学生的个性。四板书设计:外形特点麋鹿黄海滩涂生活习性(理想场所)传奇色彩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童话故事青蛙看海讲的是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故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全文共11个自然段,分两部分。第13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讲了青蛙想看大海,必须登上前面那座很高的山,可青蛙对能否登上高山没有信心。第411自然段是第二部分
8、,讲了青蛙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最后终于到达了山顶,看到了大海。课文言近旨远,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故事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形象鲜明生动,插图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观察想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头像。二、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小朋友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出示大海图)2看,
9、大海的海水是那么的蓝,那么的清澈,那么的一望无边。你们喜欢大海吗?(喜欢)3不仅我们喜欢大海,一只住在湖边的小青蛙也很想去看大海。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10课青蛙看海。(揭题,板书。)一起来听听,青蛙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它看到海了吗?(学贵有疑,有疑亦有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动机和情感,使学生具有最佳的阅读心境,同时自然而然把教学过渡到第二个环节。)(二)整体感知。听故事。故事里出现了几个人物?(生答,师出示小动物头像。)(通过听,让学生感知了故事的基本内容,又激发了学生自读的强烈欲望。)(三)、精读感悟。1哦,原来青蛙身上发生了那么多的事呢!接下来,我们细细地来
10、学习一下。(课件出示13自然段)自由读13自然段。指名读苍鹰和青蛙的对话:边听边想:青蛙要怎样才能看到海?苍鹰对它说了什么呢?这对青蛙来说容易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相机板书)那山能不能不过呢?咱们来看苍鹰后来说的话。分角色朗读13自然段。(教学时我特别抓住关键语句:“天哪,这么高的山!”“我没有也没有?怎么上得去呢?”让学生感受到青蛙很想看大海却又怕登不上山顶的害怕、失望的语气。)(6)如果你是小青蛙,听了苍鹰的话又会怎样呢?(我设计这个换位训练是因为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我们在努力为他们创设学习的最佳情境时,还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在交流、探索
11、中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把学习引“深”或拓宽。)2学习第411自然段。首先让学生合作朗读第49自然段。通过朗读,你知道又有谁出现啦?松鼠说了什么呢?青蛙又是怎样回答的呢?(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引读、表演读、分角色朗读),体味课文的语言,感受青蛙在松鼠的关爱下心情从“失望兴奋有信心”的变化过程。)教师参与朗读活动,与学生共同体会。(因为我认为教师的参与教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朗读表演的积极性)3学习第10自然段。(教学这一自然段时我注意到了“扶”中有“放”)(1)齐读第10自然段。(2)课中律动:(播放旋律,全体学生做小青蛙,一步一步接连不断,不停地原地跳,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体
12、会青蛙上山的艰难。)(3)引导学生讨论想象:上山过程中青蛙还会遇到什么困难?(4)它又会怎样克服呢?(集体讨论讨论,为它想想办法。)(5)品读第10自然段。过渡:青蛙登上了山顶,结果呢?4学习第11自然段。出示大海的画面。如果你是小青蛙,大海就在你的眼前,你会想说什么呢?(利用文中的空白处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锻炼学生的说写能力。)松鼠又会说什么呢?(这是借松鼠的嘴说出故事蕴含的道理。)带着这种欢畅的情绪来练读第11自然段。(四)小练笔:青蛙看到大海会说什么呢?请小朋友想象一下,把他可能说的话写下来。 说课稿 篇3 一、课文简说。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
13、藏布大峡谷。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高耸入云的山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因而产生了这样壮丽的景观。接着,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然后,课文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读罢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
14、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三、教学设计:一、学习生字、新词1.读准课文中标有音节的词语2.学习生字穆玛涓滔脉卉罕二、分析1.边读边思考,理解文章大意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思考:(1)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15、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思考:(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么?2.学习词语、句子,感受文章写作特点(1)丰富的语言例:“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例:“堪称”“号称”“美誉”例:“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2)特定作用的句子例:“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三、总结全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开始介绍地理位置接着列举数字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然后写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从生
16、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峡谷的奇异景观。四、资料袋的学习雅鲁藏布大峡谷20xx年08月20日15:00深圳晚报相关链接雅鲁藏布大峡谷不仅以其深度、宽度名列世界峡谷之首,更以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及宝贵资源而引起世界科学家的注意。世界最大降水带分布在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流域;世界最北的热带气候带和自然带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濒临绝种的古老物种生息繁衍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最丰富的水能资源、稀有生物资源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大峡谷地区是西藏自治区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其中有利用价值的经济植物不下千种,具体可分为:药用植物、油料植物、纤维植物等。大峡谷地区茂密的森林及高山灌丛草甸栖息着种类繁多
17、的动物,其中不少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如云豹等。由于遭到长期大量捕杀,许多已濒于灭绝。大峡谷地区有不同类型的自然带,除海拔4200米林线以上为雪原冰漠和草甸灌丛外,几乎都被森林覆盖着,天然林区面积广、森林资源丰富,仅次于中国东北和西南两个林区,居全国第二位。大峡谷有两个基本特点:奇特的大拐弯和青藏高原最大的水汽通道,这两大特点本身构成世界上珍奇的自然奇观,构成最有特点的生态旅游资源。壮观、奇特、雄伟、秀美、原始、自然、洁净、环境独特、资源丰富无与伦比。前者最好从空中来立体观赏它,特别在空中能一睹它那全景的壮观和秀丽,后者的水汽和热量为大峡谷地区生态旅游带来山地齐全的垂直自然带,生物的多样性和
18、季风型海洋性温性冰川、高山湖泊的无穷魅力和神奇壮秀以及变化无穷独特壮丽的万千气象。雅鲁藏布江遇南迦巴瓦峰阻挡,改向南流,以南迦巴瓦峰为中心,形成世界上极为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峡谷。大峡谷入口处古堡遗址目睹了大峡谷的历史变迁。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二课线条的动与静。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四年级美术教材中的一节绘画基础课。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存在于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中的线条并巧妙地利用它们塑造形象,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少,在教学中我利用远教设备向学生展示大量图片,不但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还会有效提高美术课程
19、的文化传承作用,以达到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基于对教材的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曲线与直线能够分别表现动与静的感受,能理解曲线与直线这两种美术造型语言并运用其进行主题创作。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观察、体验、对比、讨论等方法能够说出自己对直线与曲线的独特理解并进行有趣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观察力、表现力。3、情感与态度: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美术学科里的直线与曲线。2、教学难点:绘画中线条的运用。四、远教资源的分析与利用:我校是农村远教
20、模式二,在这里我找到了适合本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图片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料,我在参考远教教学设计资源的同时结合我校学生特点,重新设计了教案并利用图片自己制作了课件,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直线与曲线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有效地突破重点化解难点。五、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课件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蝴蝶飞行和蜗牛爬行的路线有什么不同?(蝴蝶飞行时曲线、蜗牛爬行时是直线。)2、启发学生说出以前学过哪些线条(课件展示)。3、教师小结:用课件展示直线与曲线给人的感觉各是什么,然后出示本课课题线条的动与静。这一部分远程教育媒体资源的作用是以直观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直线与曲线的区别,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二
21、)发展阶段:1、让学生欣赏大量具有直线特点的现代建筑图片,教师延伸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具有挺拔直线的物体?直线还能表现哪些物体?怎样去表现?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可以很容易的回答出以上问题,教师适时进行小结:这些由直线构成的建筑给我们带来了静止、稳定的感觉,那么曲线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神奇的感觉呢?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绽放的礼花、飘舞的雪花、艺术体操的图片。分别让学生说出这些景观都适合用什么样的曲线来表现。本环节的设计是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充分发挥其直观性、新颖性的特点,通过学生的欣赏和感受来进一步体验线条的变化是无穷的及线条造型的特点。3、作品欣赏:利用课件让学生欣赏一些大师的作品及优秀的学生作
22、品,从不同的视角感受线条造型给人带来的不同的视觉感受,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的探究创作欲望。同时,鼓励学生要像画家一样勇于创新,画出有个性的作品。(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思路:学生绘画时课件循环播放图片,同时要启发有困难的同学,展示、鼓励有创意的作品。(四)、评价展示:把画好的学生作品贴到黑板上,学生自我描述自己的作品,教师以鼓励为主适当点评作品。六、教学效果预测:这一课我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课前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及设备制作了课件,课堂环节也很紧凑,在教学中既重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大量的作品欣赏和教师的点拨、引导,提高了学生用不同线条表现事物的方法,培养
23、了学生对美术的持久兴趣。由于欣赏的图片和作品过于具体,可能会对一些同学的创作发挥有所束缚,在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时教师应及时引导纠正。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一定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评委与同行多加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5 【教材分析】竹影是丰子恺散文作品中一篇内涵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全文叙述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在自家的水门汀上游戏,描画映着的竹影,你一笔,我一画,竟然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孩子的游戏,在成年人眼里也许不屑一颐,但在丰子恺的眼里就有了非比寻常的意义。也许,艺术和美就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竹影为我们指出了只要留心自己的生活,即使看似天真的游戏,有时也会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受。-【教学
24、目标】1、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确立与情感和态度目标: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创造艺术的美;认识到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2、根据教材的知识构建特点,以及初一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确立知识和能力目标: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确立过程和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教学重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
25、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说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感知品读欣赏迁移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说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喜欢猜谜吗?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影子。请同学们再来听首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我现在也教我女儿唱这样的儿歌,每当这时,我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儿时的伙伴玩影子、玩各种有趣
26、的游戏,从中获得了对生活的美好体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设计这一导语,是按照情意原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充满童稚的儿歌,更能激发他们对童年趣事的美好回忆,以此为切入点,从生活走进诛堂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本文的热情,可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二、作者介绍,力求创新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侣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由生活中的发现,进行艺术美的创作的故事。(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者,突破传统的介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检验了课前学生资料搜集的能力。)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学生
27、轻声朗读,配以轻音乐)(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设计遵循渐进原理,由浅入深,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教师过渡语: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白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找到后小组内朗读,然后教师点名朗读水平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也可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来朗读。)(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品读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引起共鸣,产
28、生更多的火花,当学生有了心得之后,读相关的语段感情就要充沛、真挚。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应鼓励、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五、拓展欣赏,艺术熏陶教师过渡语:一次童稚的游戏,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多媒体展示,配音乐)(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一个很专一的理论,教师如果过多的解释,反而会越描越黑气通过媒体的视听效果,加以音乐的陪衬,学生凭借自身的审美力、想象力,去感悟艺术的美。同时,扩充艺术的欣赏内容,也增强了语文课的容量,学生得到
29、艺术的熏陶,对自己的终身发展也有益。)六、口语交流,人文培养教师过渡语: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语文学习要出于教材,但又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由童年的游戏引发的体验,应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在共同的交流切磋中,人人参与说话,互相沟通、互相合作,学生的积极性高,表现欲弦,这也符在合活动原理。)七、课堂小结,归纳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
30、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演示板书)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结束语: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本节人口的迁移是人口机械增长的表现,是引起人口增长的另一种原因。本节内容的教学从知识能力要求的角度要求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地理现象、地理规律,掌握阅读人口迁移路线图的能力和结合实例分析总结人口迁移
31、的原因的能力,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的角度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具体人口迁移的知识,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培养憎恶殖民统治和种族、民族歧视,同情尊重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感情。为了更好地实现知识培养和情感培养目标,教学中通过国际、国内人口迁移不同时期的四个人口迁移案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阅读人口迁移路线图,并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故教学重点在案例分析,难点在于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二、课标分析课标: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活动建议:1运用比较法,对比二战前后人口迁移方向、迁移路线、迁移原因等方面的差异。2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3结合其他案例对人口
32、迁移的原因进行探究。4举行小型辩论会,加深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影响的理解。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能利用资料或图表,掌握分析人口迁移案例的思路和方法。3.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过程与方法:1利用地图,运用比较法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2运用比较法分析我国不同时期国内人口迁移具有的不同特点。3联系当地及古今中外人口迁移的案例,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人口迁移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发展。2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3. 培养憎恶殖民统治和种族、民族歧视,同情尊重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感情
33、。四、说学情在讲国际、国内人口迁移时会涉及历史知识,这部分知识学生已经学过,可以加深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本课的学习要用案例分析法和比较法。学习时我会将相关资料准备好,让学生分析。另外对于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比较,要引导学生看图,对重点的迁移流向及迁移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五、说教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法六、说教学程序1教学用具:多媒体展示;人口迁移的视频。2设计思路:本课没有完全按照教材顺序走,而是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在讲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的知识时,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基本都涉及到了,因此,可以直接用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的大量案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导入时,用一组对比鲜明的图片,
34、引发学生的情感。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然后换位思考,可能会引起人口迁移。结束时,再让学生观看这些图片,并进行情感的升华。3教学流程(一)新课引入放映两组图片,一组是天津的美好生活图片,另一组是西部贫困生活的图片,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产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的感触。提问:假如现在给你一个机会,让你重新选择住所,你会选择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们站在西部这些贫困孩子的角度,你们会选择什么地方呢?我们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就可能发生人口迁移。多媒体展示: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首要驱动力。 布洛赫希望原理(二)讲授新课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提问:什么是人口迁移?“人们出于某
35、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板书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提问:旅游、购物、出差等属于人口迁移吗?为什么,请简单说说理由。”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出符合“人口迁移”的个要素:()空间移位(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区界限);(2)居住地变更(迁移目的是改变“定居地”);(3)时间限度(一般在一年以上)。多媒体展示:超越行政区域界限的判断。学生活动: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并说出判断理由。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3外出读书,寒暑假回到家乡的大学生;4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
36、;5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6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7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工的农工。8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由于不同的缘故、特点,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人口迁移”,请大家看书本,找一下 “人口迁移”有哪些类型?(永久迁移、季节迁移这是按时间划分;自发迁移、有组织迁移;个人迁移、集体迁移;自愿迁移、被迫迁移这是按迁移方式划分;国际迁移、国内迁移这是按地理范围划分。“人口迁移”类型的划分方法有多种多样,其中“按地理范围(也就是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划分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是主要的分类方法。多媒体展示:为什么要迁移呢?引发学生的思考进入下面的学习。问卷调
37、查:家族人口迁移的过程及原因,分析图表,结合现实举例、分析回答问题。问卷结果可能有两种时期的人口迁移,一个是改革开放前的,一个是改革开放后的,让同学们总结人口迁移的的方向和原因。(投影显示: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路线图)引导学生读图找出“20世纪50年代支援边疆建设有组织的人口迁移”、“20世纪80年代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的迁移路线,得出结论:又可分为两个阶段。1.改革开放前让改革开放前人口迁移的同学结合调查结果,回答问题。提问 1:当时人口迁移的路线是什么? 迁出地在哪?迁入地在哪?提问 2:哪类地区的经济水平较高?哪类地区的自然条件较好?提问 3:当时人口这样迁移的原因何在?结合新中国成立后
38、的人口迁移图把迁入区和迁出区总结一下。板书 迁移特点:人口自由迁移较少,国家大规模有组织的迁移迁移方向:从经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由沿海向内地迁移净迁出区:上海、四川、浙江、江苏等地净迁入区:东北、内蒙古、青海、西*等地迁移原因:响应国家号召,开发内地和边疆(国家政策)。老师简介当时人口自由迁移较少的原因。2.改革开放后探究活动:材料1:截至20xx年年底,本市常住人口为1075万 人,比上年增加32万人计算人口增长率:材料2:本市20xx年人口出生率为7.67 ,死亡率为6.07 计算自然增长率:以上两个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材料3:天津市流动人口快速增加,从1987年的3.03万人,迅速
39、增加到20xx年的89.14万人。流动人口年均增加速度达到25.19%。说明我国地区间的人口流动有什么新的特点?观看民工潮的图片,让学生感知流动人口确实在增加。课外调查:选择一个建筑工地走访和调查:1. 建筑工地人员数量、年龄和性别比例2. 建筑工地人员收入和居住情况调查3. 建筑工地人员子女生活状况调查4. 建筑工地人员外出打工的原因5. 建筑工地人员家乡所在省或地区让学生汇报调查的结果,并进行整理,总结人口流动的特点。得出结论:从性别构成看:流动人口以_性为主从年龄构成看:流动人口以_为主从迁移方向看: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_。从迁移原因看:_。针对前两个特点,几个工地可能不能完全概括
40、出这个特点,这样,就选择另一个途径,就是通过春运时民工返乡的图片来反映。观看春运图片,让学生体会图片中反应的男女性别比例,年龄特征等。针对人口流动的方向,让学生观看改革开放后流动人口流向图,概括总结。强调: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是国内人口迁移的一种重要形式。课堂活动:组织一个小型辩论会,让学生体会民工潮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这部分知识算是对课标的延伸,让学生正确认识民工潮,产生尊重民工的感情。由于课时有限,所以辩论会要限时3分钟,并让学生在课下充分查找资料,从民工潮对迁入地和迁出地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辩论。共计6人,3人作为正方,辩题是:民工潮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利大于弊。另外3个人是反方,辩题是:民工潮对
41、社会经济的发展弊大于利。同学们辩论的真是很激烈,说明课下真的下了不少功夫,查找了大量资料,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感谢。目前,我国正进行西部大开发,人口流动出现了新变化,谈谈西部大开发对我国人口迁移的影响,并说出西部大开发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多媒体展示:政策移民(政治因素)结合以下案例说明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案例一:三峡移民的图片和资料三峡移民的原因:生态环境因素案例二:巴勒斯坦难民图和资料分析迁移原因:战争(政治因素)案例三:印巴分治的图片和资料迁移原因:(民族歧视)社会文化因素最后,让学生再举出一些人口迁移的例子,并分析原因。总结:经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因
42、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及其他因素。其中,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因素。板书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结束语:再观看图片引出结束语:再次看图片大家又有什么感触呢?我们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如果大家都进行迁移,谁来开发自己的家乡。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并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1、 教材简析: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整个单元的课文都是通过有趣的故事来揭示一个道理,这篇课文也是同样如此,主要讲了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的事情。课文通过蚂蚁冒着炎夏烈日搬运粮食,而蝈蝈则乘凉、唱歌、睡觉
43、,等到寒冬来临时,蚂蚁以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则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的生活习性进行对比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的道理,富有教育意义。本文通过“有的有的个个”的句式描写,将小动物的神态描写得十分生动传神。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通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故事所蕴涵的道理,从而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能将自己所悟出的道理付诸于行动。根据新课程的阶段目标、教材特点,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新偏旁“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力目标:1、正确、流
44、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培养学生看图说话能力,学会用“有的有的个个”说句子,增加学生对蚂蚁和蝈蝈这两种动物的了解。情感目标:懂得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道理。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教材本身的情况等,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课文寓意的参透能力比较弱,所以理解课文的内涵,揭示课文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因此,需要做好以下教具准备。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搜集蚂蚁和蝈蝈的相关生活习性资料。二、说教法和学法: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直观的画面,可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同时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课堂培养目标,因此学习本课是以读为主,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读中感知,读中悟情,读中培养语感。另外课文内容和插图都很生动,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