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声音的特性教案.docx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626478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声音的特性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初中生声音的特性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生声音的特性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声音的特性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生声音的特性教案初中生声音的特性教案 乐音:是物体作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但同是乐音,有的调子高,有的调子低,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这是怎么回事呢?既然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我们会这样猜想:声音的差别必然跟物体的振动情况有关,是不是这样呢?一起看看初中生声音的特性教案!欢迎查阅! 声音的特性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

2、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 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钢锯条(25根),示波器、吉他、笛子、小鼓、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引课 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

3、声音、电钻的声音)。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乐音的特性。 新课教学 &1.3声音的特性(板书) 乐音:是物体作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但同是乐音,有的调子高,有的调子低,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这是怎么回事呢? 既然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我们会这样猜想:声音的差别必然跟物体的振动情况有关,是不是这样呢? 师演示:请听:用吉他弹几个不同的音。 提问:你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回答:声音的高低不一样。 我们先来研究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 一、音调声音的高低。(板书)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生分组试验 物品:钢锯条,记录表格。 过程:把钢锯条紧压在桌边上,(1)将锯条1/5伸出桌外;(2)将锯

4、条1/3伸出桌外;(3)将锯条1/2伸出桌外,使其振动发声。 操作关键:(1)按锯条的手要用力压紧。(2)使锯条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观察:锯条伸出桌外长短不同时:振动快慢情况?发出声音的特点? 实验总结:请填表。 锯条伸出长度 振动快慢 声音高低 伸出1/5 最快 伸出1/3 较快 较高 伸出1/2 慢 最低 我的结论 振动的越快 发出的声音越高(音调越高)。 同学们,刚刚的探究活动很成功,让我们一起为同学们成功的合作及探究鼓掌加油! 我们得到的结论是: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板书) 那么能不能用一个物理量来表示振动的快慢程度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9-20页,试着回答下面

5、的问题: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和次声波了解多少?他们有什么用处? (以上问题事先写在小黑板上) 老师先引导学生回答,再讲解: 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板书)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板书) 3.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 物体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板书) 4.大多数人能听到的

6、频率范围:20赫兹20_(请自填)0赫兹(板书)(其中最敏感的频率是3000赫兹;老年人的听觉会衰退;20赫兹是听觉下限20_(请自填)0赫兹是听觉上限) 5.超声波:高于20_(请自填)0赫兹的声。次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这两种声,人是听不到的)(板书) 6.超声波特点:能量大,沿直线传播。 超声波利用:(1)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成像(B超)。举例:如何探伤;B超原理。(2)超声处理利用强超声波的高能量。举例:空气加湿器;超声洗牙、洗工件;超声钻孔。 次声波(又叫亚声波,大致范围:10-420赫兹)产生:火山爆发、地震、极光、海啸、台风、雷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还有,核爆炸、火

7、箭发射、化学爆炸、机器工作时也能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次声波特点:传播的距离远,而且不容易被吸收。 次声波利用:从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的用于预测自然灾害。 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现象和应用:有一些动物有完善的发射和接受超声波或次声波的器官。 超声波如:蝙蝠、海豚(要说明它们是如何利用超声波的)、猫、狗(讲犬笛的故事)。 次声波如:大象(解释章首图,讲海啸中大象救人的故事),狗(讲唐山大地震中,小狗救主人的故事)。 在故事中,让学生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 师演示 以上讲完后,用示波器来演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 一起来看教材上的“想想议

8、议”。 引导学生分析,蝴蝶、蜜蜂、蚊子的飞行特点,频率的高低,是否能听到。 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大小的不同。 二、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板书)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响度和振动的哪方面有关?先引导学生猜想, 生分组试验 物品:钢锯条,记录表格。 过程:把钢锯条紧压在桌边上,(1)将锯条1/2伸出桌外轻轻拨动 (2)将锯条1/2伸出桌外用力拨动 使其振动发声。 操作关键:(1)按锯条的手要用力压紧。(2)使锯条两次振动的伸出长度相同。 观察:锯条两次拨动时,振动幅度情况?发出声音的特点? 实验总结:请填表 拨动方式 振动幅度 发声特点 轻轻拨 小 声音小 用力拨 大 声音大 我的结论 振

9、幅大 声音大(响度大) 好,这次探究也很成功! 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振幅大,响度大;振幅小,响度小。(板书) 师演示 敲音叉试验,让学生注意观察。 这个小试验,验证了我们得到的结论。 另外,声音的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板书)。举例:听喇叭广播,远近听声音大小不同。 以上,我们共同研究了声音的两个特性:音调和响度。 师演示用吉他来演示,声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 用力拨粗弦音调低,响度大。 轻轻拨细弦音调高,响度小。 可见: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 讨论:(1)蚊子与黄牛的叫声。(2)1234567(老师唱出音调)指的是音调还是响度? 生做小游戏前

10、排指定一位同学不许回头,后面的同学指到谁,谁说一句话。让前排指定同学判断是谁的声音。 师做在桌子底下分别敲鼓和音叉,让学生判断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学生回答后,引出问题:我们是怎样区分开不同的声音的?这是由于音色不同。 三、音色(板书) 1.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又叫音品。(板书)这是声音特征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为什么每一种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色都不同呢? 2.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决定的。(板书)人也有各自的音色,但人的一生中,随着年龄的不同,音色会发生改变。 示波器演示音叉、吉他、笛子同是C调1的波形: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波形长相也会各有不同,

11、即音色不同。 小结本课: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振动频率;响度振幅;音色不同发声体。(板书) 作业: 1.阅读“科学世界”,把三类乐器的特点归类。 2.“动手动脑学物理”。 3.利用身边物品,制作一件简单乐器,并说明发声原理,以及如何调节音调、响度。 声音的特性教案2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节内容是声现象一章的重点和核心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声音三大特征,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能懂得日常生活中的声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表征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 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3.教学模式: 自学阅读,讨

12、论与探究,通过各种探究实验和自主实验完成本节教学目标。 【教学器材】 1.演示用:多媒体课件、音叉、乒乓球、细线、学生电源、发声齿轮、硬卡片。 2.学生用:鼓、碎纸屑、梳子、硬卡片、棉布。 【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有关,只是学生平时没有注意观察和缺少理论知识,但是学生们都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表象,很容易联系到本节的知识中来,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兴趣将会很浓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知道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和“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进

13、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通过介绍我国在研究声现象方面的成就,渗透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教育。 【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的听、看、想、做等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声音的特征,并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征。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先来聆听一组音乐。(播放不同乐器的演奏声),学生讨论,这些声音有哪些特点呢?指出这些声音是千差万别的,有强有弱,有高有低,那么声音有那些基本特性呢?这些特性又与什么有关呢?现在我们就一

14、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响度 我们先来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投影:活动1: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投影:物理学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很强的声音震耳欲聋,我们说它响度大;微弱的声音几乎听不见,我们说它响度小。) 同学们桌上都有一只鼓,要使它发出声音,怎样做呢?要使鼓声更响些,又要怎样做呢?学生操作,你们认为鼓声的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让学生思考,勇敢说出自己的猜想,根据猜想的科学性,找出有价值的猜想,进行检验。“鼓声的强弱可能与鼓面振动的幅度有关。”能设计出显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的方法吗?让学生讨论得出实验方法。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根据碎纸屑跳起的高度来显示鼓

15、面振动幅度的大小。学生实验。轻敲鼓,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试一试,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换个声源,情况又会怎样?我手上有音叉和乒乓料,怎样设计显示响度与振幅关系的实验呢?学生回答,教者演示。 (投影:物理学上声音的振动幅度称为振幅)。 (投影: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_越大,响度越大。) 2.音调 播放小孩、大人唱歌声,投影“小孩、大人唱歌”图,让学生就图中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的音乐知识,通过交流和辨析,引入声音高低即音调的学习。 (投影:活动2: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同学们桌上都有木梳,用一张硬卡片分

16、别拨木梳的粗齿和细齿,你听到卡片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卡片拨动细齿听到的声音比拨动粗齿听到的声音高,以不同的速度撕棉布,听到的声音也有什么不同?由此你认为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设置问题,引起猜想。 教者演示发声齿轮实验,检验猜想。使电动机的转速逐渐增大,注意塑料片发出声音高低的变化。启动电动机,使齿轮敲打塑料片,可听到塑料片的“轧轧”声;随着转速逐渐增大,塑料片发出的声音就会变高;当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塑料片还会尖叫起来。齿轮转速越快,塑料片振动越快,塑料片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结论:齿轮转速越快,塑料片振动越快,塑料片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投影:音调部分信息快递内容) (投影:声

17、源振动的频率_,声音的音调高;声源振动的频率_,声音的音调低。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与声源振动的频率,)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4一段文字。 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的。 (投影: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却是声音的响度。物理学中的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惟一,不能产生歧义,所以在物理语言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用声音的“大”“小”来描述响度。) 练习:一个男低音放声歌唱,一位女高音轻声伴唱,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 3.音色 (投

18、影:活动3:辨别声音) (听一听)、(辨一辨)播放用几种不同的乐器先后演奏的同一首歌曲,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区别?“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你能否只凭听觉辨出声音是哪个乐器发出来的? (游戏)“闻其声,知其人”,找几位学生读一段文字,其他人闭上眼睛,能否说出读书人的名字?“正因为各各位同学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我们才可以区别出他们。” (投影:声音的另一特性音色) 阅读课本P35“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投影: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 阅读课本P35“生活、物理、社会”,看编钟图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小节 四、课堂练习 1.听力题: 2.填空题: 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要

19、大点声,自习课研究问题时要小点声,指的是(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我市溪桥镇素有“小提琴之乡”的美誉。制作小提琴用的木板和弦线非常讲究,如弦线有羊肠线、尼龙线、钢线等,不同的弦线做出的弦在发音时()不同。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一个人从儿童到青年有一段变声期,经过边声期,发出声音的()变低了。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五、课后作业 1.课本36页1、3 2.上网查阅,完成课本36页4 声音的特性教案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

20、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重点】 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师准备】 音叉、小锤、

21、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请举例你听到过哪些声音? 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 二、进行新课 (一)声音的产生 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3.让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 4.教师演示: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物理研究方法指导:转化法)。 师生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5、引导解决: a.指导学生看教材12页图

22、1.1-1、13页1.1-2,是什么物体在发声?为什么会发声? b.我们能把声音记录下来吗? 学生自学P13课本,教师指导。 (二)声音的传播 1、演示:(没有器材,教师讲述) a.把正在响的闹钟放进玻璃罩中,听声音的情况。 b.用抽气机往外抽气,听声音的变化情况。 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2、哪些事实或实验说明固体、液体、气体能够传播声音?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方案一:把正在响的闹钟用塑料袋包住,放进水中,听声音的情况。 方案二:在水中,敲击两块石头,旁边的人能听到声音。 方案三:一同学轻敲课桌一端(或把闹钟放在课桌一端),另一同学把耳朵贴近课桌的另一端,听声音的情况。 得出结论:声音的传

23、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学生自学P15第一自然段。 在黑板上画水波。(物理研究方法指导:类比法) 指导学生看图1.16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 提出问题:平时我们说话时,一张口,马上就听到声音了。那么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 教师预备:1.百米比赛时,计时员是怎样计时的呢?为什么? 2.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能马上听到回声吗? 3.看烟花时,一看见烟花爆炸,就能听到声音吗? (雷电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 共同归纳: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也就是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 介绍资料

24、、指导读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学生讨论:在读表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特点?(教师指导) 1.150C时,V声=340米/秒 250C时,V声=346米/秒; 2.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3.一般情况下:V固V液 V气 三、课堂小结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 150C时,340米/秒(空气) 四、作业布置: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

25、的.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物理与生物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从而培养学生学科间的综合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我们自己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体现了物理是“生活中的物理”,是“身边的物理”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能力. 2.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教学重点 1.人类听到声音的“物理过程”. 2.骨导的原理.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 音叉(若干个)、人耳的构造挂图、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人耳的构造 1、出示人

26、耳的构造挂图. 2、分组讨论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 3、耳聋是怎么回事? 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神经性耳聋;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非神经性耳聋,神经性耳聋不能治愈,非神经性耳聋可以治愈。 4想想做做课本第17页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 (二)、骨传声. (三)、科学世界双耳效应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 (1)空气传导 (2)骨传导 2.双耳效应 四、布置作业 1.把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写在作业本上. 2.布置学生下一节课带乐器。 3.查阅资料了解双声道立体声. 五、板书设计

27、第三节 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教学难点 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 钢尺(若干)、示波器、音叉

28、、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1、学生分辨1、2、3、4、5、6、7音调的高低 2、实验:钢尺在桌面振动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结论: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0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物体振动得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 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次声波了解多少?能说出它们的一些用处吗? 4、观察声波的波形、简单介绍示波器 初中生声音的特性教案相关文章: 24 / 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