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牙绝弦》教案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伯牙绝弦教案设计伯牙绝弦教案设计 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伯牙绝弦教案设计5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1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
2、欣赏的纯真友情。 高山流水的乐曲 课件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1、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课件出示:“清风徐徐 杨柳依依 明月皎皎 炊烟袅袅 ?” 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都是描写美丽的自然景物) 2、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文言文伯牙绝弦。 3、师生共同释题。 伯牙:晋国上大夫,琴艺高超。绝:断绝。弦:琴弦。 4、质疑:一代琴师为何从此不再弹琴?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
3、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三、读懂课文内容 1、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意思等) 2、师: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4、通过学习,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的?不懂的可以同学再交流。 (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并继续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5、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个“
4、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6、质疑:后面的“善哉”中的“善”可以怎么说? 相当与现代的什么?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第一次是擅长;后面表示赞叹。 7、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含义了吗? 8、课堂练习:选字填空(善的不同用法)。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 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 读好课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 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
5、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的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课前谈话: 1、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词语“皑皑白雪”,你们根据这个词语的结构来继续说像这样的词语。(AABC) 2、出示课件1: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萋萋芳草、 3、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美丽的景物) 平时如果我们多加积累这些词语,对我们的写作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课文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 2、音乐的魅力就在于那些美妙的音符,能给
6、我们带来无尽的享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音乐有关的文章。因为音乐,使两个陌生人成为挚友,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是什么样的音乐这般神奇呢?请欣赏古筝曲高山流水。出示课件2:播放高山流水 3、悠扬的古筝曲仿佛把我们带入了时光隧道,我们仿佛来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在高山流水间,寻着琴声,见到了这首曲子的演奏者,楚国琴师俞伯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俞伯牙和他的朋友钟子期的故事。板书课题:伯牙绝弦。出示课件3:25、伯牙绝弦 二、 熟读课文 1、这是一篇文言文,同学们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读不通的地方,可以反复读几遍。指导读音。同学们读得都非常好,但是有些地方还有所欠缺。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五年
7、级时学的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吗?还记得那篇课文是怎样读的吗?老师起头,学生接。读杨氏之子。出示课件4:杨氏之子的朗读节奏。 2、现在谁来试着用这样的方法读一读课文?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读课文。 a) 现在我们一起来配合音乐读课文。出示课件:伯牙绝弦的朗读节奏。 解题。出示课件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三、 品读感悟 1、同学们读得很好,老师想说,善哉,善哉是什么意思呢?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些句子在读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理解了,但可能还会有不准确的地方,老师现在就教大家一种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替换法。也就是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吧课文中的生字词替换成易懂的词语。例如课文注释 2:“鼓”理解为“弹”,
8、那么第一个句子我们就理解为伯牙善弹琴。 2、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教的方法理解课文,可以分组学习,也可以同桌间相互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a) 看看我们学习的成果怎么样,现在我来问问同学们。出示课件8、 9、10. b) 单句提问,学生回答。 c) 现在我来看看哪组同学理解得最准确,说得。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d) 这则故事虽然很短,只有77字,但却是流传了两千多年的经典文章。他给我们提供了交朋友的标准,究竟文章的魅力何在,让我们来细细品读。 e) 出示课件11:反复朗读,思考问题。文章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f) 出示课件12、13,通过这几个句子,我们对伯牙善弹琴,钟子期
9、善听琴有了更深的了解,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钟子期的赞叹和俞伯牙的欣喜,更体会到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难怪伯牙会 说: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g) 出示课件14: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翻译句子,伯牙所念,可能不只是高山流水,还会有什么呢? h) 出示课件15,换位体验。如果你是子期,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情景?你会怎么赞叹? i) 学写古文,伯牙可能会弹到明月。你能仿照课文把句子补充完整吗?注意帮助学生找到更合理的表达。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风。 j) 知音相遇,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让我们
10、以喜悦的心情在读读这些句子。 四、 能力训练 1、 我们真为伯牙找到知音而高兴,然而世事难料,相聚的日子总是短暂,故事的结局是悲惨的。 2、 出示课件16: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生活中应该不缺少别人的赞美,但他因为钟子期的死而“绝弦”了,你怎样看待他的举动?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3、 出示课件17: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
11、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情,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让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去珍惜友情,呵护友情。 课前热身:这节课我要和我们六(1)班的同学给各位领导老师献上一节精彩的课堂,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有,好,有点我们六(1)班的味道。那么我们首先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的到来。(掌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积累了不少古诗,下面老师就考考大家 填空: , 天涯若比邻。 相识满天下, . 桃花潭水深千尺, ,欲觅知音难上
12、难。 谁能起来把它们补充完整啊?(分别抽学生) 补充完整后学生齐读 师: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以上这几句古诗都是描写什么的呢?生: 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师:自古以来纯真的友谊被人们所歌颂、所颂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伯牙绝弦就是描写真正友情的一篇古文。 师:板书:伯牙绝弦,(出示课件) 二、理解课题 师:谁来读一读这个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 生:伯牙绝弦。(师适时评价、纠正。再全班齐读) 师:谁能说说这个题目中绝的意思。 (指名回答,教师引导) 三、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勾画出来,把自己认为难度较大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懂 生:自由读 师:哪个同学起来读一遍 生1:读,生2
13、:读。 师:做出鼓励性的评价。(声音哄亮,读得很有感情,读出古文的味道)古文和现代文不同,读古文的时候要注意节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现在老师也想读一读怎么样啊 师:范读 师:请同学起来读。 生1,生2.(适当评价,适当给以掌声,读古文不但要注意节奏和停顿,还要注意读出感情) 师: 同学们齐读一遍 四、总结全文 师:正是这震-撼-人-心的痛,才演绎出这凄美动人的“伯牙绝弦”。这真是让人痛不欲生、撕心裂肺啊。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得遇知音而又痛失知音才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了这个故事,以后遇到很知心的人,我们就可以叫他是我们的什么? 伯
14、牙绝弦教案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目标2 三、教学难点:目标3 四、课前准备:课件、音乐欣赏 五、教学过程: (一)板书文言文题目,直接导入。 1、板书:伯牙绝弦 同学们,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呤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大屏幕出现课题伯牙绝弦) 2、释题大屏幕出示 “伯牙”俞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为“琴仙”。绝:断绝。“伯牙绝弦”讲述的是俞伯牙
15、因为钟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的故事。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以此为题,直接点出课文内容,简洁明了。 (二)教学设计 1、复习文言文学习方法。 反复朗诵。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2、(大屏幕出示)文言文在节奏和重音的读法。(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个别读) 3、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讨论回答) 4、感知内容。 文言文写了谁和谁(板书:伯牙、子期)。他们俩互为什么?什么是“知音”。 从哪里看出伯牙和子期互为知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板书:善鼓琴善听,所念必得。 5、品读体味,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
16、运用。 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样赞叹?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 6、口味知音之情。 正当伯牙为遇到知音而高兴时,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伯牙悲痛欲绝。难一句话表现了伯牙悲痛的心情呢?(齐读)板书:绝弦之死 伯牙为什么把琴摔了,终身不弹琴?(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板书:知音难得。 7、深悟知音。 为了追悼知音,伯牙写了一首短歌(大屏幕出示短歌) 师领读,学生齐读。 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答以前那无人理解的生活中去,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
17、?只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人们根据这个动人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听的乐曲。曲名叫高山流水,下面我们来欣赏这首曲子。 听完曲子你感受到什么?你们是从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画面去感受的,你们感受到伯牙用琴声表达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了吗?你们感受到他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间的智慧了吗? 8、升华感悟 读完这课,你们有什么感受? 小结 请学生收集到古今交友名人名言。老师出示大屏幕的名人名言。 学生齐读。 9、有感情背诵文言文。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 【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
18、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 “艺术的魅力”为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预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学情分析】 学习文言文伯牙绝弦,学生已有了杨氏之子作为基础。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注释、结合上下文了解文章大意;指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揣摩作者表达方法,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文言文和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19、。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读通、读懂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习得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体会文言文的无穷魅力。 2.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设计理念】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小学文言文传统教学方法是小学文言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小学生的学习兴
20、趣是决定学习成果的一大因素,面对深奥难懂的文言文,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伯牙绝弦的教学中,我采用情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时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体会感情双线并行,一改以往文言文串讲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感引导中完成学习内容。语文课首先要有语文味,古文更是如此。伯牙绝弦一文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所以需要老师灵活多变而又扎扎实实的朗读指导,多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读、思、议、悟,要读得充分,读得入情,读出韵味,理解自然水到渠成。本课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感,积淀语感,领悟语言规律,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时效,体会文言文的无穷魅力。
21、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故事导入,引入课题。 讲警世通言中伯牙和钟子期偶遇的故事导入,指导学生看插图,猜猜文中人物。 设计意图: 故事导入让学生快速过渡到学文中来,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2.板书课题,指导“弦”的读音和写法。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绝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绝弦?)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读通课文,感知文意 1.由杨氏之子导入文言文学习方法。读通课文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明确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交流:读文言文给你
22、什么感觉? 3.检查预习。学生个人读后指导。教师范读,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 4.领读,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设计意图: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教师以富有韵味的领
23、读,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的情景之中,点燃学生热爱阅读文言文的热情。 三、读懂课文,领会情感 1.课文读通了,还要把课文读懂,大家说,有什么办法?(结合注释、结合上下文)请同学们按照这些方法,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大意。读懂课文,是文言文学习的第二步。 2.学生自学。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大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照注释,揣摩句意,理解文本,课文的文言形式已经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形成了白话文。 3.交流。 (1)从哪里看出二人是知音? (2)引出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体会古文的一词多义。抓住“善哉”指导学生理解子期的由衷赞叹,并指导读。 课件出示句子,透过文字看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山和江河?读
24、出你的感觉。 揣摩表达形式,抓住“峨峨兮” “洋洋兮”体会古文用字的精炼。 设计意图: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此环节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来理解文本,丰富想象。 (3)对啊!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伯牙所念,仅仅是这些吗?角色转换,假如我志春风你看到了什么?用上文中句式说一说。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谈话设计,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而且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易于教学的展开。为课文的拓展做好了铺垫,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的说话训练铺好路。 (4)课件再次出示二人资料。质疑:伯牙当时已经是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交流) 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是啊!知音欢聚,情投意合,将是何等的其乐融融!再读课文,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快乐。 (5)故事过渡。二人相见恨晚,结为兄弟,并相约一年后中秋之夜再在这里相聚。第二年中秋,伯牙兴冲冲前来赴约,假如你是伯牙,你会给子期带些什么礼物呢?(交流后起音乐)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课件再次深化二人资料。 19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