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农业农村工作的调研报告 (4)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农业农村工作的调研报告 (4) .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业农村工作的调研报告农业农村工作的调研报告XX 县区农业农村工作调研报告农业农村工作调研组按照县委“百人半月大调研”活动总体部署,县人大主任李福民、县委常委、副县长景群峰、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高永科、县人大副主任秦少峰、县政协副主席梁养民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通过召开座谈会、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等方式,集中一周时间对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现状“十一五”以来,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统揽,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这个中心,持续加大
2、“三农”扶持力度,有效克服了市场波动、自然灾害频发等不利因素影响,取得了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显著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繁荣发展的显著成绩。(一)基础设施条明显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十一五”期间,先后建成了彬蒋、彬湫、西早、底韩、太底等 17条县乡公路和通村水泥路(柏油路)955 公里,全县行政村公路硬化率达到 100,实现了“县乡油路化、村道水泥化”目标。新建、重建饮水工程 142 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 1 高到92%。完成电网改造 247 个村,实施有线电视接入工程 2.26 万户。完成林业重点工程造林 14.2 万亩,全县林地面积达到62.15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38.5%。完
3、成道路绿化 933 公里,建成绿色家园新村 84 个,治理水土流失 309 平方公里,提升改造和新增基本农田 4.3 万亩,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二)产业培育工作成效显著,农民致富渠道不断拓宽一是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44 万亩左右,粮食总产连续七年稳定在 10 万吨以上。2010 年突破 13 万吨,达到 13.97 万吨,较“十五”末增长 27.1%,创历史最高水平。二是果业地位更加牢固。累计投入资金 1070 万元,新建果园 15 万亩,全县果园面积发展到 50 万亩。2010 年实现果品总产 41.5 万吨,产值 9.5 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 3
4、 倍和 4 倍。三是畜牧生产快速壮大。累计发展养殖专业村 25个,建成养殖小区 16 个,韩家、车家庄牛羊设施养殖、底店、水口土鸡生态养殖、北极塬生猪生产、新民、龙高塬肉兔生产、太峪、香庙肉牛饲养五大养殖板块初步形成。2010 年实现畜牧业产值 1.4 亿元,较“十五”末增长 58.4%。四是特色农业蓬勃发展。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大棚 4030 亩、一村一品示范村 50 个,建成产业化龙头企业 6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27个、农业信息站 247 个,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五是劳务经济迅速崛起。全县 2 常年在外务工人员稳定在 10 万人左右,年实现收入 11 亿多元,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
5、渠道。(三)新村庄建设扎实推进,群众居住环境明显改善累计投资 21.6 亿元,实施了 186 个重点村建设,建成农民新居272.5 万平方米,涉及群众 2.27 万户,实施“告别土窑洞、告别危漏房、告别独居户”的三告别工程 9206 户,搬迁贫困人口 3.8 万人,建成村全部实现了“柏油(水泥)路、太阳能路灯、卫生计生室、文化图书室、治安调解室、百货小超市、活动广场、绿化美化”八进村和“自来水、沼气池、太阳能热水器、卫生间、互联网、有线电视”六入户目标,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根本转变。(四)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坚持推行“村财乡镇监管”和惠农补贴“一折通”制度,强化农村财务管
6、理,各项补贴资金发放率均达到 100%。启动实施了330 个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群众愿望最迫切,最急需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 2880 万元,完成了 109 个扶贫重点村建设任务,修筑村级道路 334 公里,维修扶贫重点村校舍 1.4 万平方米。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基金会,关爱行动走在了全国前列。2010 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 17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121,同比分别增长 21.5%和24.8%,农民群众持续增收。(五)农村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集中供热”、“蛋奶工程”
7、等政策措施有效落实,农村公办幼儿园和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扎实推进,龙高、炭店、新民、北极、车家庄、城关等 6 个镇(社区)被评为省级教育强镇(社区),永乐、底店、韩家、新堡子等 10 个镇(社区)被评为市级教育强镇(社区)。先后改扩建乡镇卫生院 16 所,建成村级标准化卫生室 247 个,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累计发放农村低保、五保、医疗救助资金 6200 余万元,惠及农村群众 7.13 万人(次),实现了应保尽保目标。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适龄人员参保率达到 91%,农村群众期盼的社会养老由梦想变为现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深入推进,参合率达到 95.3%,广大群
8、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六)农村管理工作全面加强,环境卫生面貌显著改观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农村城市化管理工作,成立了镇、社区城管办公室和新民、北极城管中队,配备城管人员 87 名、环卫工人360 名,配发垃圾清运车 26 辆,建设了镇(社区)垃圾填埋场,实施了龙高、新民等 10 个镇(社区)农民进城住宅小区建设项目,农村城镇化迈出了坚实步伐。同时,坚持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为抓手,以“四改”(改水、改灶、改厕、改圈)、“三拆”(拆除土坯房、土围墙、篱笆墙)、“三清”(清理垃圾、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残墙断壁)、“两化”(美化墙体、绿化村庄)、4“一建”(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扎实开展农村
9、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七)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日益彰显。制定出台了XX 县区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若干意见,龙高、北极等镇(社区)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在巩固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积极试点土地有序流转,全县共流转土地 2.1 万亩,涉及群众 5476 户。在全市率先完成了 96.78 万亩以“明晰产权,勘界发证,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主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并在全省率先启动了配套改革工作,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民兴林致富的积极性,激活了林业生产要素潜能。二、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一些
10、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产业化程度偏低。农业主导产业结构单一,规模偏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特别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加工水平低,带动能力不强,传统型的初级加工多,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少,一般产品多,名牌产品少。(二)农村债务负担沉重。“十一五”以来,我县不断加大新农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由于我县财力有限,导5 致镇、村两级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三)柿子产业链条偏短。目前,我县建成柿子园 13 万亩,年产量达到 6.8 万吨,但由柿子深加工企业少,产业链条偏短,仅靠润杨公司柿饼加工生产线和小章镇西堡村、北极镇旺安村
11、柿子加工等几家小作坊来支撑,导致柿子滞销,柿贱伤农的现象时有发生。(四)农业投入相对不足。目前,县乡财政支农资金相对短缺,加之信贷门槛过高、贷款额度偏小和贷款程序复杂等状况依然存在,农民贷款难、融资难仍然是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据调查,2010 年,我县地方财政收入达 5.03 亿元,但用于农业农村发展的资金只有万元,仅占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五)农民持续增收困难。苹果是我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但 19921993 年栽植的苹果树,大多已经老化,腐烂病、早期落叶病等病虫害比较严重,相当一部分果园亩均收入在 2000 元左右,亩均收入在 4000-5000 元的户相对较
12、少。加之,我县大部分新发展的种植、养殖业仍是示范户、专业户,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不高,辐射带动功能不强,影响农民持续增收。(六)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据统计,县农牧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 97 名,远远低于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规定的标准;县果业办现有专业技术人员 34 名,平均每名技术人员指导果园超 6 过 1 万多亩,指导效果不佳;县畜牧局现有技术人员 46名,平均每万头只畜(禽)仅有畜牧技术人员 0.22 名,技术指导和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加之技术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七)新村庄建设不均衡。目前,全县 186 个村(含三告别新村)实施了新村庄建设工程。从总
13、体情况来看,南塬新村庄建设进展快、标准高、质量好;北塬进展较慢,工作滞后,其中,新民镇实施村庄建设的仅占总村数的 50%,永乐镇仅占总村数的 42.9%,北极镇仅占总村数的 38.9%,致使南北两塬新农村建设两重天现象比较突出。三、“十二五”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思路、目标和任务“十二五”时期,是我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建设现代农业为重点,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14、,为建设国家百强县提供有力支撑。主要目标是。到 2015 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 35 亿元,年均递增 1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2000 元,年均递增18.6%。主要任务是:(一)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提质增效、龙头带动和市场开拓三大战略,努力实现粮食单产、果蔬效益、养殖规模、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五大突破。(二)着力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紧紧围绕突破瓶颈制约、突出民生水利、促进人水和谐主题,重点构建水资源配置和高效利用、综合防洪抗灾减灾、农业高效灌溉、水土保持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利科学发展制度等五大体系,全面提升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三)着力加强
15、林业生态建设。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以实施林业重点工程、扩大造林成果、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林业产业、深化林业改革为重点,加快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力争到 2015 年,全县林业有林地面积达到 77.6 万亩,林木总蓄积达到 130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 43.6%,争创省级园林城市。(四)着力推进扶贫开发。以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目标,以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三告别”工程为重点,以整村推进、板块开发为突破口,创新机制,加大投入,推进集中连片开发,不断提升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完成 12个低收入村的扶贫连片开发
16、整村推进项目。(五)着力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继续加大“三农”投入,不 8 断加强农村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农村居民住宅小区,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普及学前教育,巩固义务教育,扩大职业教育,发展特殊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到 2015 年,基本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谐发展。(六)着力推进农村各项改革。一是改革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二是改革就业体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将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就地就近创业纳入政策扶持范围,提高就业技能,实现城乡劳动者同工
17、同酬。三是改革户籍制度。完善鼓励有条件农民进城落户的政策措施,解决好进城农民的就业、工资、工伤、子女上学、住房、看病等问题。四是改革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体制。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努力实现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和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全覆盖。四、对策和建议2012 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各涉农部门必须认真贯彻中、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调整育产业,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的思路,全力以赴推动全县“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注重产业提升,全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一是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工程。积极推广良种良方,主攻粮9 食单产,大力实施以小麦高产创建、万亩
18、玉米吨粮田开发、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为重点的粮食单产提高工程,不断引进高产、优质专用品种,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等配套技术,努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力争 2012 年,新建小麦高产示范田 2 万亩,亩产 480 公斤;玉米吨粮田 1 万吨,亩产 1000 公斤。二是实施果业提质增效工程。大力实施优果名牌战略,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技术指导,大力推广果树管理四项关键技术,切实提高果园管理水平;积极发展壮大以核桃为主的干杂果经济,为农民增收培育新的增长点;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加快建设柿子深加工生产线,进一步提升我县柿子加工转化水平。力争 2012 年,全县果园面积发展到 54 万亩
19、,年产果品 49 万吨,实现产值 12.7 亿元。三是实施彬州梨、大觐枣振兴工程。认真抓好彬州梨、大觐枣老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和新建园管理,积极推广南水梨、丰水梨、新高梨等新品种,切实提升彬州梨、大觐枣的知名度。四是实施畜牧收入倍增工程。加快建设以北极镇为中心的良种猪生产基地,以新民镇为中心的獭兔、肉兔养殖基地,以韩家、太峪、车家庄为中心的草食家畜生产基地,以底店镇为中心的生态养鸡和笼养鸡生产基地,力争 2012 年,全县畜禽饲养总量达到 217.3 万头(只),实现畜牧业产值 1.69 亿元以上。五是实施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工程。大力发展现代观光农业,10 依托全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建设工程,扩大设施蔬
20、菜、瓜果、花卉及生态养殖生产规模,重点抓好千亩大棚西瓜、千亩时令蔬菜、千亩食用菌、千亩大棚枣示范园建设,倾力打造泾河川道 2 万亩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农家乐示范基地、多银花种植基地、绿化苗木繁育和花卉种生产基地,逐步做大做强特色农业规模和品质。六是实施农民培训转移工程。继续坚持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思路不动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就业技能培训,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外出创业,切实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步伐,力争 2012 年,全县完成劳动力转移就业 8000 人(次),实现劳务经济收入 1 亿元以上。(二)注重基础保障,不断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一是狠抓新村庄建设。继续按照“群众自愿、政府配套、示范
21、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坚持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相结合,政府抓配套与农民建房相结合,适度超前与实际实用相结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打破村组界限,加快新村庄建设步伐,努力打造省内一流社区,促进农村群众向社区集中,向大村靠拢。力争 2012 年建成农民新居 1000 户。二是抓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把基本口粮田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工程作为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关键来抓,突出抓好基本口粮田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土地复垦工作,基本建成农业高效灌溉体系。11 三是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启动实施卧龙村、方里村、南堡子村等 10 处农村供水工程,有效解决 2.2 万人的饮水困难
22、问题;加快建设新民镇供水工程,建成日处理能力 4万吨的净水厂;认真做好红岩河水厂和红岩河水库前期工作,力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四是抓好农村电网建设。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历史机遇,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步伐,进一步解决农户用电安全系数差、用电质量差等问题。五要抓好乡村公路建设。加快乡村公路升等改造,健全县乡交通网络,加快断头路建设,提高公路通行能力,方便农村群众出行,力争 2012 年改建农村公路 156 公里。六是抓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建设南沟流域 19 座淤地坝建设工程,积极实施红岩河和太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全力推进河流水系绿化,充分发挥大自然的生态修复功能;积极实施林业重
23、点工程,认真抓好重点区域绿化,加快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步伐,力争 2012 年,完成造林任务 3 万亩、直观坡面绿化 1500 亩。(三)注重园区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加快农产品园区建设。积极发展一村一品,提倡多村一品,科学调整产业布局,积极整合现有资源,加快 XX 县区农产品加工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循环农业示范园、林家堡休闲农业观光园、小麦良种生产繁育园等五大园区建设,使其成为推 12 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各镇(社区)每年重点扶持发展 1-3 个特色专业村,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充分发挥我县农业资源优势,制定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采取
24、合同契约、股份合作等多种模式,扶持引进合作开发一批规模大、档次高、效益好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集约式发展。三是建立专业合作社组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市场营销等服务,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同时,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的合作模式,通过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等要素入股,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在产权上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四是充实农业技术力量。从省内外农业院校为我县招聘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优化我县农业技术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同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积极开展农业技术人员专业培训,进一
25、步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技能,为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民增收奠定基础。(四)注重扶贫开发,保障弱势群体利益一是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按照资金捆绑、综合治理、全面发展的要求,集中解决扶贫重点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加快实施整村推进和千村贫困人口搬迁项目,着13 力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的居住环境。二是搞好社会结对扶贫。抢抓中联部、省市“两联一包”和全省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包扶我县的大好机遇,加强内引外联,积极争取包扶资金,进一步解决我县贫困人口的生活难题。三是实施信贷扶贫。进一步完善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降低信贷门槛,扩大信贷范围,切实做好小额信贷扶贫到户工作,扶持农民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四是
26、实施智力扶贫。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培训方式,调整办学方向,积极开展创业培训、转移就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五)注重民生改善,努力增进农民群众福祉。一是完善救灾应急体系。进一步加大优抚安置力度,积极完善动态管理下的社会救助机制,真正做到应保尽保。二是完善医疗救助体系。继续完善医疗救助机制,提高报销比例,扩大报销范围,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三是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大养老服务项目争取和投入力度,及时兑现养老优惠政策,逐步健全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四是完善务工人员保障体系。坚持“以点带面、稳步推进”
27、的原则,充分利用 XX 县区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基金、小额信贷担保基金等各类扶助资金的作用,扶持妇女发展特色种养、农 14 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手工艺品制作等致富产业。同时,妥善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土地承包、老人赡养、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千方百计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五)注重资金整合,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一是整合项目资金。继续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用途不改,各有其账、互相配合、统筹安排”的原则,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与粮食生产、水利建设等其他涉农资金实行捆绑使用,下功夫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集中财力办大事、办急事,努力提高涉农资金的整体投资效益。二是积极争取资金。进一步完善资金
28、投入机制,继续向上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加快基本农田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步伐,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种养业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县财政每年列支 4000 万元扶持资金,用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化解乡、村两级债务,逐年解决困挠乡、村两级多年的债务负担。四是加强资金管理。进一步完善项目资金管理机制,严格实行项目资金专款专帐专用,加强审计监督,防止跑冒滴漏,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六)注重科技服务,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一是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以粮、油、果、蔬等为重点,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关键性生产环节改进,大力发展生态 15 农业、现代农业
29、和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技术,配套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普及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加大疫病防治监测力度。二是切实完善科技服务网络。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建成新民、北极、龙高、底店四大塬区农技综合服务中心站,狠抓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科技培训网点,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科普培训面。二是健立技术推广长效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推广服务,支持农业专家大院、专业技术协会等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机构的发展,建立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与信息传播体系,着力构建和完善“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和“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
30、、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长效推广机制。(七)注重统筹兼顾,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一是实施“三化同步”。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加大“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补齐农业短板,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推动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二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进金融、财税、就业、社保、户籍、社会事业发展等制度改革,狠抓农村城乡化管理工作,推动农民向城镇和社区集中,实现城乡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16 三是推进农民进城落户工作。坚持以城中村农民、失地农民、乡镇驻地村农民、已在城镇工作生活的农民、在校或已毕业的农村籍大中专学生、农村籍退伍军人等六类人群为重点,加快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帮助进城落户居民发展生产、创业就业、增加收入,使他们能够在城镇留得住、过得好。确保2012 年,全县完成 1.25 万人进城落户任务。内容总结内容总结(1)制定出台了XX 县区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若干意见,龙高、北极等镇(社区)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有序开展(2)继续把基本口粮田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工程作为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关键来抓,突出抓好基本口粮田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土地复垦工作,基本建成农业高效灌溉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