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47536701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课时(梳理篇)【教学目标】1、熟悉鉴赏古诗表达技巧的基此题型和特点。2、熟知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3、能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教学重难点】1、熟练掌握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构思等 相关概念。2、熟练掌握解题思路,用“自我诊疗法”有效提高答题技 巧。3、规范答题思维,掌握答题步骤。一、导语。在中华五千年的浩瀚历史中,古诗词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文学艺术的星空中熠熠生辉,又像是一股升腾了千年的香 气,在文学艺术的长廊上弥漫、缭绕,也像是我们永远 精神家园,温暖而博大,学会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犹如找 到了一条回家的路。二、表达技巧术语及含义.表

2、达方式:记叙、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声色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抒情(直抒胸 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结情)、议论。1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比照、借代、对偶、夸张、排比、 双关、反复、设问、反问等。2 .表现手法:远近上下关系、托物言志/象征、抑扬、烘托、 用典、渲染、比照/对照、衬托/反衬(乐景衬哀情)、联想与 想象。3 .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浑然天成、画 龙点睛等。三、答题模板这首诗用了()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

3、()的情感(心情,心境)。四、典题赏析典例1 (2019新课标n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 的题目。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 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6 分)第一步:审题干,定方向题干已经明确“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说 明此题考查的是表达技巧。情感表达诗歌情感分析主要借助意象来理解,在此基础上, 再考虑诗句的思想感情。颈联写“雨结” “渔乡”

4、 “风传” “雁夜”等意象表达出作者孤高的人物形象。结构安排 从诗文结构来看,颈联一般来说是抒情较多,文 中看似写景,实那么写情,多婉转、含蓄之意。第二步:找依据参考答案: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 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沉着之 致。典例2 (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目。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比照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 分析。(6分)韩愈 鸟有偿冤者, 口衔山石细, 渺渺功难见, 人皆讥造次, 岂计休无日, 何惭刺客传,韩愈 鸟有偿冤者, 口衔山石细, 渺

5、渺功难见, 人皆讥造次, 岂计休无日, 何惭刺客传,终年抱寸诚。 心望海波平。 区区命已轻。 我独赏专精。 惟应尽此生。 不著报傩名。第一步:审题干,定方向题干已经明确“比照手法”,说明此题考查的是表达技巧。 第二步:据要点,找对应语句形象特点首句中的终年与寸诚,用时间之长与寸心比照 决心之坚 三四句的山石细与海波平,用细石与大海比照雄心壮志和 坚强的意志五六句的功难见与命已轻,用任务重、功业难成 与生命有限比照 精卫不能实现抱负的命运之悲参考答案“终年”与“寸诚”比照,表现了决心之坚; 细石与大海比照,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比照, 表现了命运之悲。第二课时(练习篇)1.阅读下面这首宋

6、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青玉案用辛稼轩元夕韵刘辰翁雪销未尽残梅树。又风送、黄昏雨。长记小红楼畔路。杵歌 串串,鼓声叠叠,预赏元宵舞。天涯客鬓愁成缕。海上传柑梦中去注今夜上元何处度。 乱山茅屋,寒炉败壁,渔火青荧处。注临安被占,宋幼主赵曷遁湖广,后至崖山,崖山临海, 故称“海上”。宋朝正月十五有贵戚宫人赠黄柑的习俗。可 惜南宋覆灭,传柑一事只如一梦而去了。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开篇二句从眼前的景象着笔,残雪未尽,梅花凋残,黄 昏风雨,春寒料峭,尽显凄凉。B. “杵歌串串,鼓声叠叠”是对偶句,极写昔日元宵节歌 舞不绝,热闹喧腾的景象。C.下片首句宕开一笔,描写自己漂泊天涯的境

7、遇,抒发国 破家亡、无以寄身的凄惨愁绪。D.词的末尾运用设问,再以景作答,直抒胸臆,强化了词 人的凄凉与孤独之感。(2)请结合全词分析下片中“梦中去”在结构与情感上的 作用。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江心寺柴望寺比金焦彻夜开,一山恰似小蓬莱。塔分两岸波中影,潮长三门石上苔。遗老为言前日事,上皇曾渡此江来。中流滚滚英雄恨,输与高僧入定回。注作者在宋亡国以后不久所作。金焦:指金山、焦 山,原是南宋的江防要地。三门:寺院大门,也称山门。(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诗的第二句写此处的小山,像海中的小蓬莱一样,“安 然”立在江中。B.第三句先写塔,塔势平分着沉浸在江

8、心的山影,周围环 境一片静透。C.第四句再写潮水,潮涨时,山门石上的苔痕也浸在水中, 景象极为壮观。D.第六句是虚写,写遗老们谈论起往日上皇曾经避兵此地, 渡过此江。(2)全诗运笔委婉,多用暗示手法,请结合诗句对这一手 法加以分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与东吴生相遇韦庄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注平。注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 康国泰。(1)以下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句用比喻手法写出诗人和东吴生流离失所,表达了沦 落天涯的感伤之情。

9、B.颔联写不觉花之美,只好借酒消愁,表达了年华逝去之 痛和战乱流离之苦。C.颈联写出诗人对身处陋巷贫苦生活的不满和对权贵豪门 奢华生活的期盼。D.尾联用自嘲的口吻写趁未衰之年应满怀信心,期望风调 雨顺,民康国泰。(2)诗中主要运用了比照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参考答案:1. (1)解析:D D项,“直抒胸臆”分析错误,词的末尾 是以景作答,因此是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而不是直抒胸臆。 注意,下片开头没有顺着上片的回忆来写,而直接写现在的 境遇,因此C项中“宕开一笔”分析正确。(2)答案:结构上,承上启下。“梦中去”三字承接上面所写过去都 城临安元宵节的热闹与繁华,启示下文对如今元宵节境况的 描

10、写,由昔而今、由梦境到现实。情感上,反衬比照。过去元宵节的盛大场面只成回忆,宛 如梦境,而现在国破家亡,自己漂泊天涯,反衬出今年元宵 节的凄凉,既写出了词人对往日元宵节的眷恋和对故国的缅 怀与痛悼,也表达了丧乱之苦和亡国之痛。2. (1)解析:C “景象极为壮观”错,山门石上的苔痕 也浸在水中,可见此处的荒寂。(2)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手法的赏析。题干中说“全诗 运笔委婉,多用暗示手法”,可从用典、象征、借景抒情等 角度分析。结合诗下面的注释“作者在宋亡国以后不久所作” 来把握情感。如“金焦”句暗示江防不再存在,南宋曾经的 江防要地,而今彻夜开放,江防不复存在。“遗老”句暗示 亡国之恨。从遗老

11、口中,谈论起上皇,暗示复国的希望已很 渺茫。“输与”句暗示国运难回,江水东流,浸沉过英雄的 泪水,而今只能使高僧增加些难忘的哀思,说明国事已无可 挽回。答案:“金焦”句暗示江防不复存在,南宋曾经的江防要 地,而今彻夜开放,江防不复存在。“遗老”句暗示亡国 之恨。从遗老口中,谈论起上皇,暗示复国的希望已很渺茫。 “输与”句暗示国运难回,江水东流,浸沉过英雄的泪水, 而今只能使高僧增加些难忘的哀思,说明国事已无可挽回。3. (1)解析:C C项“不满”“期盼”错,应为揭示当时 贫富不公的现状。(2)答案:颈联将“贫”与“贵”,“春偏少”与“月 最明”比照,揭示当时贫富不公的社会现象,表达对自己身 世遭际的不平和对统治者的不满。将“泪满缨”与“开口笑”比照,表现了诗人虽遭遇十年 不寻常之辛苦,但仍然不失对清平治世的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