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县“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涂县“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docx(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当涂县十四五”民政事业开展规划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和对民政工作 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开展理念,推动民政事业高 质量开展,依据当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和安徽省民政事业开展第十四个五年 规划马鞍山市“十四五”民政事业开展规划,结合我县实际, 制定本规划。第一章开展基础和开展背景第一节“十三五开展成就“十三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省、市民政 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民政系统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 务,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聚焦 社会救助兜底线,聚焦特殊群体谋福利,聚焦群众关切优服务, 改革创
2、新、攻坚克难,抓实抓牢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 基本社会服务,推进民政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十三五”期间,我县不断加强 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 完善救助对象群众评议、张榜公示和档案管理等制度。坚持“按 标施保”,实行动态管理、应保尽保,严格申请审批流程,确保面对新的形势,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把握开展规 律,发扬斗争精神,破解开展难题,不断绘就新时期全县民政事 业高质量开展新蓝图。第二章开展思路和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 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3、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 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开展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 开展理念,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开展有利机遇,进一步解放 思想、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着力聚焦兜底保障、聚焦特殊群体、 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 会服务等职责,不断推进民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发 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县人民,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开展 贡献民政力量。第二节基本原那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大局、融入大局,把民政工作置 于全县经济社会开展总体布局,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主动 融入国家开展战略、区域开展格局、乡村振兴战略等
4、重大开展战 略,在六稳六保中表达民政部门担当,在服从服务于全县工 作大局中加快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开展。以人为本,共建共享。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开展思想,始终 把人民群众利益贯穿民政事业各领域各环节,努力建设人人有责、 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 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强化基本民生保障能力,增进困难群体、 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和开展能力,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断变成现实。政府主导、多元共治。通过规划引领、政策创制、资金投入、 强化监管等方式,确保政府主导作用发挥到位。厘清政府和市场 在民政事业开展中的职责和权限,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培育社会 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等
5、社会力量参与民政工作、提供社会服 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促进通力协作,形成整体合力。统筹兼顾、协调开展。加大对偏远好和综合经济实力偏弱乡 镇的扶持力度,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开展差距。积极整合各方 资源,整体推进城乡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工作协同进步、均衡 开展,推动城乡公共服务标准衔接和区域统筹,促进全县民政事 业全面、协调、高质量开展。深化改革、创新开展。围绕制约民政事业开展的瓶颈问题, 持续深化民政领域“放管服”等改革,通过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 障碍,为新时代民政事业开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推动民政工 作模式、开展路径的深刻变革和转型升级,积极开展先行先试, 切实用改革的方法和全局的视野
6、推动民政工作增强内生动力和开展活力。第三节开展目标围绕马鞍山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建设 “生态福地、智造名城开展定位,根据国家和省、市、县“十四 五”经济社会开展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 向,着力补足短板,增强服务效能,以实施全县基本社会服务水 平、民政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双提升计划”为抓手,以构建民政“八 大服务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十大为民工程”建设,不断增强 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平安感。到2025年,民政工作总体 布局更加合理,城乡开展更加协调,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与高质 量开展相适应的现代民政新格局基本形成。保基本兜底线功能持续强化,民生保障“平安网
7、”更密更牢。 城乡统筹、制度健全、精准科学、相互衔接、运行有效的社会救 助体系基本建成。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基本民生保障水平稳步 提升,救助对象满意度逐年提高。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更加完善, 保障范围进一步拓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与经济社会开展相适应的社会福利服务。 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城乡社区养老设施和网络 更加健全,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智慧养老全面开展,养老服 务质量和监管制度更加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 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平安感不断增强。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
8、推进,共治共享“新格 局”更大更高。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 保障、科技支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区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社区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城市社区建设提档升级,农村社 区建设提质扩面,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基 层社会治理基础进一步夯实。社区工作者及志愿者专业能力和服 务意识持续提升,社区基础设施及人员配备全面加强,社区公共 服务机制建设更加完善。一批有能力、有凝聚力、关注社区开展 的志愿者队伍向社区集聚,居民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全面提升,居民自治质量更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社区
9、与 社会组织、周边商户及企业、学校、医院等联系协作网络更密更 牢,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加快形成,社区治理在社 会治理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社会工作和慈善事业繁荣开展,为民服务“硬举措”更全更实。 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建立健全, 社会组织开展政策更加完善、综合监管更加有效、党组织作用发 挥更加明显、开展环境更加优化,承接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步伐加快,志愿者队伍建设进 一步完善。慈善法得到切实贯彻,大慈善格局逐步形成,公益慈善事业在促进社会开展和共享开展成果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殡葬 改革进一步深化,殡葬基础设施和殡葬公共
10、服务更加健全。与城 镇化、区域开展战略相适应的行政区划和空间结构进一步优化, 功能区域行政区融合开展,标准化地名建设、平安地名创立活动 深入推进。婚姻收养更加规范,服务更加人性化。民政工作法治 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表二当涂县“十四五”期间民政事业开展主要指标序 号主要指标单位2020 年 实际数2025 年 目标值年均增 长()属性1城市低保标准占上年度当地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例%25,3525,351约束性2农村低保标准与 城市低保标准同步与城市低保 标准一致约束性3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元/月885元/人月人均消费性 支出60%约束性4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元/月全护理300
11、半护理200不低于重残 补贴标准约束性5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40.0556.6约束性6村(居)儿童主任覆盖率%100约束性7新建城区、小区配套建 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901002约束性8乡镇政府一站式 服务中心覆盖率%9010002预期性9标准化农村社区 服务中心覆盖率%881002.4预期性10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数个预期性11慈善组织接收社会捐赠总额亿元预期性12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占总人口比例%011.47预期性13节地生态安葬率%预期性14地名标志设置率%921001.6预期性第三章持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以统筹救助资源、增强兜底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健 全工作机制,强化基层基础,
12、持续完善县、乡、村社会救助机构 建设,简化社会救助申办程序,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及时性、有 效性、精准性、信息化,构建“弱必有扶”大救助体系,加快建成 分层分类、城乡统筹、制度完备、高效顺畅的社会救助新格局, 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第一节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构建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 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分层分类的梯度救助制度体系。完 善最低生活保障及其他社会救助标准和资金投入正常增长机制。 完善低保对象综合认定标准,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将符合条件的 城镇失业和返乡人员及时纳入低保。深化低保制度城乡统筹开展, 制定低保标准量化调整方法,建立低保标准与居民消费
13、支出挂钩 机制。完善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细化核对范围,完 善与教育、就业、社保、医疗、扶贫、慈善等相关社会救助信息 共享机制,提高各类救助对象认定准确性。逐步扩大社会救助范 围,推动最低生活保障向边缘家庭救助工作延伸,推动社会救助 向收入水平略高于低保标准的困难家庭、低收入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拓展,加大农村社会救助投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加强 城乡特殊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拓展社会救助方式,健全完善 “现金+实物+服务”社会救助模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元化、 针对性救助服务,加强专业社会工作介入服务,为救助对象提供 心理辅导,链接社会资源,增进社会融入,不断增强困难群众内 生动力
14、和自我开展能力。结合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推进最低生活 保障、特困供养人员救助供养等社会救助制度城乡统筹。第二节强化特困人员救助推动特困救助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到18 周岁,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原那么上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3 倍。完善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分类分档发放低保金。合理调整低 保标准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完善社 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对不符合低保条 件的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和局部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生活的人员,农村 低保、低收入家庭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低偿或者无偿的集中托 养服务。健
15、全社会救助对象定期核查机制,对特困人员、短期内 经济状况变化不大的低保家庭,收入来源不固定、家庭成员有劳 动能力的低保家庭,实行定期核查机制。规范救助对象家庭人口、 经济状况重大变化报告机制。探索通过购买服务、购买保险等方 式,提升特困人员生活照料、医疗护理保障水平。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立供养对象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发老人能力评估、健康监测、康复护理等信息管 理系统,事项特困供养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共享、业务协 同。继续开展特困供养机构服务质量建设,根据养老机构等级划 分和评定国家标准,持续完善特困供养机构建设和服务。第三节提升临时救助水平简化临时救助程序,
16、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建立健全 快速响应、个案会商“救急难”工作机制。落实临时救助备用金制 度,着力提升临时救助时效性,完善乡镇临时备用金制度。加强 临时救助与其他救助制度、慈善帮扶衔接,形成救助合力。对遭 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受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影响或由于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 家庭或个人以及临时遇困、生活无着人员、遭遇自然灾害,进一 步简化审核确认程序、提高急难社会救助额度,保证群众遇到突 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困难能得到及时有效帮助。第四节 完善流浪乞讨等困难人员救助管理认真落实安徽省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方法,规 范完善救助工作流程,确保
17、城乡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获得食宿、 急病救治、协助返回等临时救助和管理,家庭暴力受害人人身安 全受到威胁、处于无处居住等暂时生活困境寻求庇护时,提供临 时庇护。改善救助管理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有效救助能力。加强对救助管理机构和托养服务机构的监管,维护流浪乞讨人员 的合法权益。探索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流出地与流入地协同配合救助机制,提升救助寻亲效率。完善回归稳固机制,做好长期滞留人员落户安置工作。完善部门协调机制,积极破解职业乞讨、重复救助、家庭暴力等难题。探索完善社会力量和专业力量参与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新模式。第六节 提升基层社会救助能力实施政府购买基层社会救助服务,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 助
18、具体方法和措施。推进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专业化。建全县、 乡镇、村(居)委会社会救助三级管理网络,强化属地责任,在 村(社区)配备社会救助协理员,完善主动发现机制、信息报送 机制、及时救助响应机制。研究因地制宜按照社会救助对象数量、 人员结构等因素,设置相应救助机构并配备相应工作人员的具体 方法措施。在救助对象较多的村(社区)建立社会救助服务站(点)。 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协调机制和乡镇“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平台,形成救助合力。简 化社会救助审核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推进社会救助“互联网+”建设,推进社会救助网上办理,并逐步向移动端延伸,为困 难群众提供
19、便捷的申请、办理、查询服务。鼓励支持自然人、法 人及其他组织以捐赠财产、设立工程、提供服务等方式,自愿开 展慈善帮扶活动。引导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引导以 社会救助为主的服务机构按一定比例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支 持引导志愿服务组织、社会爱心人士开展扶贫济困志愿服务,推 进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专栏1:社会救助体系提升工程1、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程。完善低保对象综合认定标准,扩 大低保保障范围,优化政策供给,完善城乡低保政策,进一步提高 保障标准、拓宽保障对象,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兜底作用,保障困 难群众基本生活。推动社会救助向收入水平略高于低保标准的困难 家庭、低收入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
20、拓展,加大农村社会救助投入, 逐步缩小城乡差距。2、县、乡镇、村(居)委会社会救助三级管理网络建设工程。 强化乡镇社会救助职责,在村(社区)配备社会救助协管员。因地 制宜设置救助机构并配备相关人、财、物。在救助需求较多的村(社 区)建立救助服务站(点)。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积极实施 社会福利院、救助站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第四章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各项 决策部署,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养老服 务供给侧改革。结合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立健全全县老年人能 力评估和需求评估体系,加快养老服务转型升级,推动形成“兜 社会救助政策公
21、开、公平、公正。同时持续加强社会救助资金发 放管理,开展低保专项治理,全面落实提标扩面工作,城镇低保 标准由户月人均495元提高到户月人均648元,同比增长30. 9%。 农村低保标准由户月人均395元提高到户月人均648元,同比增 长64. 1%O城乡低保由“十三五”初的11642户17no人减少到 9151户H880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34590. 61万元。“十三 五”期间,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标准由2016年每人每年4690元提 高至现在每人每年8268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3460元 提高至现在每人每年8268元。截至目前,全县共有特困供养对 象2046人,其中集中供养329人,分
22、散供养1704人,累计发放 特困供养资金5861. 14万元。社会福利体系更加健全。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进一步提高, 社会散居孤儿标准提高至1050元/人、月,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孤 儿标准提高至1465元/人、月。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孤儿保 障范围,建立了孤儿巡查走访和监督评估制度,“十三五”期间, 累计发放孤儿保障金540万元。积极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 建立县、乡、村三级救助服务网络,目前全县共有救助服务网点 23个,救助联络员163名。健全街面巡查工作机制,开展“夏 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实现城镇街面无流 浪未成年人。“十三五”期间,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677人 次
23、,提供生活救助、医疗救治、返乡救助等费用共计154.75万 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有效落实, “十三五”期间,累计发放两残补贴2432. 06万元。慈善救助活 动趋于经常化,“十三五”期间,每年均组织开展全县范围的“送 底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逐 步建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基本满足全县不 同层次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既符合长三角一体化养老服务开展 方向又突出当涂区域特色的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第一节 全力推动养老服务体系转型升级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 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
24、系。强化政 策支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全面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水 平,充分发挥当涂区位和自然环境优势,打造长三角区域居家和 社区养老服务新样板。完善县养老服务中心、乡镇养老服务中心、 社区养老服务站“三级中心功能定位,推进三级中心专业化运营, 强化特殊困难老年人兜底保障,建立居家社区探访制度,为空巢 留守老人提供关爱服务,鼓励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员实行集 中供养,织密居家养老服务圈网。深入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 严格落实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要求,实现与住 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大力培育专 业化的品牌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推进“互联网+养老”
25、服务新模式,鼓励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壮大。推进县智 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 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一批健康养老示范基地。积极开 展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工作,培育一批服务优良、管理规范的星级示范养老机构。改革完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具体制度,构建以标 准规范和信用监管为主要手段的新型养老服务监管体制机制,切 实提高监管水平和监管效率。推进政府购买基本养老服务,深入 推进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制度,不断完善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 单,适时调整清单工程和保障水平。细化公办养老机构民营的路 径方法,规范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第二节深入推进医养康养结合加强规划引导,统筹设
26、置养老设施,注重加强医疗设施配备, 推动老年人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有机衔接,推动养老资源和医疗 资源的融合开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简化医养结合机构设立 流程,实行“一个窗口”办理。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 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推进各类养老机构与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协 议合作关系,支持局部闲置床位较多的一、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 转型为老年人护理院。支持医疗机构举办养老机构,享受与民办 养老机构同等扶持政策支持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主动探索 与长三角区域城市实施老年人异地就医医保即时结算。全面推广 以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 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的
27、社会保险制度,基 本形成适应我县经济开展水平和老龄化开展趋势的长期护理保 险制度政策框架,推动建立健全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的多层次长期 护理保障制度。畅通康养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通道,鼓励社会资 本进入康养领域,培育壮大当涂康养产业。促进农村和社区医养 结合,建立村医参与健康养老服务的激励机制。建立智慧康养平 台,打造“互联网+康养”开展模式,完成县智慧养老综合平台建设。第三节提高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坚持需求导向,精准把握养老需求从“生存型响舒适型转 变的趋势,调整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促进优质养老服务资源 向老年人周边、身边和床边聚集。提升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公共卫 生应急能力,开展养老服务人员、工作
28、人员的疫情防控管理培训, 完善应急响应和处置预案。开展养老院软硬件设施服务质量建设 提升行动,重点清除养老机构消防、食品等平安隐患,规范内部 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 造提升行动,分重点对全县敬老院进行改造提升,提升兜底保障 能力。推进为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对照顾失能失智 老年人的家庭成员提供养老护理技能培训,开展喘息服务。重点 推进当涂县养老体系提升工程,新建县老年康复活动中心。第四节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以失能、留守、高龄等农村老年人为重点服务对象,推动政策、工程、资金等重点向农村地区倾斜。依托乡镇养老服务中心, 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助餐、日托、文化娱乐
29、等服务。针对乡镇敬老 院失能照护能力较弱、农村失能老人刚性需求较旺的供需矛盾, 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农村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机构建设。探 索开展失能人员集中照护模式改革,为农村贫困失能半失能人员 提供稳定可持续的照护服务。深化农村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改革, 深入推进农村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提升可持续运营能力,不断 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养老服务均等化、品质化开展。 大力推进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社会化改革,发挥社会机构 优势,推进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内容。开展农村 特困供养机构提升改造,统筹整合资源,将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 务机构转型为农村养老机构,利用闲置床位,重点向农村高龄
30、、 失能失智等老年群体提供养老服务,到2022年底至少建有1个 县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料机构,形成县级失能照护机构、 乡镇敬老院、村级养老服务设施相衔接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推 动互助养老服务模式改革,聚人力资源、强服务效能,完善老年 人联系走访、定期探视走访制度,全面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巡访 和关爱服务制度,鼓励农村自理老年人开展居家养老自助互助服 务。以农村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探索实施农村“互助+ 流动”养老服务新模式,分级分类推进村级互助养老点建设,引 进第三方社工机构开展农村流动养老服务。第五节提升养老产业开展水平坚持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开展,积极开展养老产业,促 进养老服务
31、增加供给、改善质量,多渠道解决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缺乏问题。持续改善养老产业市场开展环境,简化和放宽准入,坚持准入“门槛”降下去、扶持政策跟上来,降低养老机构准入门 槛,简化登记流程,为养老产业开展输入更具活力的血液、提供 更加优越的环境。严格落实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享受税费、土地、 融资等优惠,确保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和水电气热居民 价格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有针对性地推动出台一系列配套扶持政 策,推动全县养老机构数量稳步增长,推动健康养老、旅居养老 等新兴业态蓬勃开展。建成覆盖全县的三级智慧养老数据平台及 智慧养老服务大数据指挥中心。重点布局开发各类智慧健康养老 应用软件,开发“智能硬件+云
32、平台+服务体系”的智慧健康养老综 合系统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远程医疗、健康监测及居家护 理等服务。第六节推进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合作认真落实国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开展战略,深入推进长三角 养老服务一体化试点。对标长三角区域,推动养老领域开放合作,积极主动与沪苏浙养老投资性和服务型企业共建智慧养老应用 示范基地。积极引入一批品牌化、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企业, 全面实施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品牌化、连锁化、社会化运营。引导 区域产业资本和品牌参与养老服务市场。探索制定统一的老年照 护需求评估、养老服务相关标准和养老护理员队伍评价体系等, 实现互通互认。推动建立养老服务优质品牌共享、互认和对养老 机构失信
33、行为行政处分的通报机制。鼓励区域内养老服务行业开 展强强联合,为老年人选择异地养老提供服务。充分利用当涂宜 居宜养生杰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推动与沪苏浙合作开发康养基 地,吸引沪苏浙老年人来当涂异地养老。第七节持续提升养老服务和队伍建设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积极搭建居家养老信息平台和智能终端, 将医、养服务机构与老年人连接起来,实现助餐、家政、康复理 疗等多种服务内容的自由流动。鼓励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开展老年 助餐服务,积极探索邻里助餐、“移动型”助餐服务等模式,满足 农村空巢、留守老年人的就餐服务需求。推进“互联网+养老”服 务新模式,加强养老服务智慧水平,重点建设当涂县社区居家智 慧养老服务工程。
34、完善促进居民养老和养老服务业开展的多层次 金融组织体系,探索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开展的有效途径。积极 开展老年人关爱服务工程,鼓励引导社工人员和志愿者为孤寡、 独居、残疾老年人提供探访关爱、应急救援等专业服务。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开展高素质专业化养老服务人才培 养工程,集聚养老服务人才,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养老护理人员 职业化培养,支持、鼓励职业学校开设养老护理专业,逐步扩大 招生数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有资质的社会力量开办 专门培训机构,承当陪护从业人员的培训任务,加快提升职业队 伍技能水平。加大养老护理人员技能培训与考核力度,促进陪护 行业职业化开展。实施养老护理人员岗前和在岗培训制
35、度,切实提高养老护理职业队伍素质。切实改变养护人员社会地位低、待 遇低、文化层次低的现状,持续提升养老护理人员职业化队伍建 设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养老服务需求,让老年人老 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专栏2:多层次医养康养相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1、养老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提升工程,建设养老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加强消防设施改造提升。2、老年养护院医养结合型示范建设工程,县级养老设施增设 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模块和配置应急救援设备包,提升疫情防控和应 急救援能力3、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工程,支持家庭养老功能提升, 开展家庭照护床位,开展老年人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4、智慧养
36、老建设示范工程,开展智慧养老院、智慧社区居家 养老服务创立,重点建设当涂县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工程。5、农村养老优化提升工程,推动农村特困供养机构提升改造, 增加公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数量。6、深入推进长三角养老服务一体化试点,对标长三角区域,推动养老领域开放合作,积极引入一批品牌化、专业化养老服务组 织、企业,全面实施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品牌化、连锁化、社会化运 营,引导区域产业资本和品牌参与养老服务市场。第五章持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 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制,推动城乡社区治 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新突破。持续巩固提升基层社
37、会治 理体系,健全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进一 步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 获得感平安感幸福感。第一节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建设全过 程、各方面,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强化居务公开、村 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保障民主评议,开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依 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进一步完善选举监督机制,规范村民委员 会、居民委员会民主选举程序,确保法定环节一个不少、规定程 序一步不漏。探索实现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有效衔接的途径和方 法。深化城乡社区协商,健全城
38、乡社区协商程序规那么,确保基层 协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围绕涉及 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项制定清单、确定议题,引导群众在协商实 践中不断提高能力水平。促进城乡社区协商和其他形式协商有机 结合,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开展。进一步明确基层政府 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权责边界,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建设。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强化 权力制约和监督。进一步完善选举监督体系,确保选举工作依法 有序进行。全面推行乡镇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进一步加大“放 管服改革力度,实行“一站式服务”和“一窗式”办理。第二节强化城乡社区建设牢牢把握群众在民主、法治等方面
39、需求更加凸显的趋势,积 极推动基层社区治理从“问题本位”向“需求本位”、从“管理本位” 向“服务本位”转变。大力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区社会组织。加强社 区心理服务建设,培育和涵养居民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加强社 区文化服务水平提升,培养居民共通的情感和友爱,促进居民对 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和提升社区凝聚力。统筹推进智慧 社区管理平台、智慧社区审批平台、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智慧社 区展示平台等平台建设,着力打造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搭建多样化、多层次、多维度的参与平台和载体,完善健全群众 多元参与机制和参与渠道,切实提高群众参与各类社区事务的质 量和水平。注重培育社会资本,有效培育和提升新建
40、商品房小区、 社区社会资本的存量和质量,实现社区从“陌生人社会”向“熟人 社会”转变。健全基层应急治理体系,以巩固提升新冠肺炎疫情 防控成果为契机,以城乡社区为依托,切实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 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村 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推动农村社区公益性服务、市场化服务 创新开展,强化农村社区文化认同。第三节推动社会组织开展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加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不断 扩大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大力推进县社会组织 孵化(指导)中心工作,完善社会组织扶持政策,加快社会组织 制度建设,培育开展壮大社会组织。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完善社 会组织人才政
41、策,建立社会组织培育扶持体系。严格落实政府向 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制定具体实施细那么, 引导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事项。鼓励各乡镇(园区)探索创新 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方式,重点培育和优先开展公益慈善类、 社区服务类、为特定群体服务的社区社会组织。完善政府向社会 组织购买服务目录,搭建政府购买服务信息平台。到2025年, 每个城市社区不少于10个社区社会组织,农村每个社区不少于 5个社区社会组织,每个村(社区)至少有1个村(社区)社会 组织。鼓励社会组织创新服务方式,为居民提供个性化、定制式 服务。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协商民主、提供社区服务、培育 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和谐等方面
42、的积极作用。强化社会组织监管。着力提升社会组织服务和管理能力,强 化社会组织监管,着力促进质量提升、功能多元、形态丰富,更 好满足群众多样化需要。加强社会组织信用监管、社会监督,加 强对社会组织负责人、资金、活动的管理,加快社会组织信用信温暖、献爱心”活动,慰问全县贫困群众,累计发放慰问金1221. 81 万元。县慈善协会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组 织开展助学、助医、助孤、助老等慈善救助活动。养老服务体系质效齐升。农村养老服务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 “十三五”期间,我县投入县级福彩公益金约950万元,不断深 化农村敬老院社会化改革和硬件设施改造提升。完成了农村养老 服务机构法人登记
43、全覆盖和护河、大陇、江心三个乡镇敬老院撤 并整合,完善养老机构消防平安设施。黄池敬老院、乌溪镇敬老 院引入具备相应条件社会服务机构通过承包经营、委托运营、联 合经营等方式参与运营管理,提升养老资源利用率。实施高龄补 贴和养老机构激励政策。“十三五”期间,我县继续实施高龄老 人补贴政策,标准为:80-89周岁30元/月,90-99周岁50元/ 月,百岁老人300元/月,累计每年发放高龄补贴约460万元。 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截至目前,全县共有社 会办养老机构7家,床位1094张。积极落实一次性建设补贴、 床位运营补贴及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补贴等激励政策,累计发 放各类补贴200余
44、万元。养老机构管理服务质量显著提升。积极 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对照目标任务,实行清 单管理、对账销号,进一步强化养老院规范化管理。持续推进养 老机构“明厨亮灶”建设,提升养老机构食堂餐饮服务和食品安 全管理水平。持续开展全县养老机构平安及规范化管理督查,发 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到位,确保全县养老服务机 构平安无事故。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试点稳步推进。为弥补社区 养老服务短板,成立了当涂县竹山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 息管理系统建设,引导社会组织自我开展、自我完善,健全社会 组织退出机制,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竞争有序、诚信 自律、充满活力的社会组织开展格局。健
45、全“诚信+社会组织的 监管体系,发挥行业自律监督作用。第四节 大力开展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大力开展专业社会工作。培育壮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专业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推动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农村 留守人员关爱、社区治理等重点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完善社会工 作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机制,推动初、中级人才不 断向高级社会工作人才转变,形成低、中、高级结构优化的人才 梯队。将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由社会救助、福利慈善、社会事务等 民政领域逐步拓展到禁毒戒毒、精神卫生、社区矫正、医疗卫生 等社会治理重点领域。加大基层社会工作岗位设置,促进社会工 作与民政工作、社会治理的融合开展。完善社会工作服务机
46、构发 展支持保障体系,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规模化、 综合化开展,开展特色服务和品牌化建设。深入推进“三社联动” 建设,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有机整合、协同发 展。“十四五”末,全县各乡镇(园区)“基层社会工作站”,实现 全覆盖。培育壮大志愿者队伍。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健全志愿服务 平台,完善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完善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加快 培育一支数量众多、参与面广、服务功能强、作用发挥好的志愿 者队伍。着力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建立社工、志愿者联动信息平 台和联开工作协调机制。创新“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联动新路径, 鼓励志愿服务组织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组织筹划、工程运作
47、、 资源共享等方面协作。专栏3: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工程1、城乡社区服务体系精品化建设工程。扩大社区服务中心和 城乡社区服务站覆盖面,新建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农 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90%以上。实现县级社区公共服务综 合信息平台全覆盖。到2025年,乡镇一站式服务中心、一体化在 线政府网服务平台覆盖率100%。2、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工程。开展培育开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 行动,加快培育社区服务类、公益慈善类、邻里互助类社区社会 组织,加大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力度。到2023年,形成比拟成 熟的社区社会组织工作机制,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充满活力、健康 有序,成为参与城乡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
48、3、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扶持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培训和实训基地。每年超省定标准完成社会工作者执业证书、社 会机构管理人才、社会工作专业督导人才培训。4、乡镇(园区)社工站建设工程。按照省、市相关要求,加 快实施乡镇(园区)社会工作站全覆盖。建成一批示范性社工站、 扎根基层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实施一批民政领域社会工作服 务工程,有效增强基层民政经办服务能力,打造政府购买社会工 作服务的特色品牌。第六章 促进福利和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开展第一节持续提升儿童福利水平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建设,推动现有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 护机构转型升级。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支持体系,依托专业社 工和志愿者队伍,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行为矫正、就业指 导等服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及时发现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 遭受监护侵害、暂时无人监护等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实施救助, 承当临时监护职责。进一步完善儿童福利和儿童保护体系,推动 儿童福利机构开展集养、治、教、康于一体的社会服务,保障未 成年人健康成长。加强政府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