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企业经营理论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企业经营理论讲稿.ppt(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国际企业经营理论国际企业经营理论第一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第一节 企业国际化理论第二节 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应第7章)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第二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第一节 企业国际化理论一、企业国际化一、企业国际化二、企业国际化阶段论二、企业国际化阶段论三、企业国际化四要素论三、企业国际化四要素论四、企业国际化评估四、企业国际化评估天士力集团国际化第三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 一、企业国际化一、企业国际化指的是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逐渐指的是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逐渐发展成为国际企业或跨国公司的过程。发展成为国际企业或跨国公司的过程。1.企业国
2、际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范围扩大的过程;二是在扩张过程中企业自身组织结构、生产经营环节的扩展和演化过程。2.企业国际化的双向性:(1)内向国际化。从国外进口产品和引进技术(2)外向国际化。国内企业向国外出口产品,输出资本进行跨国经营。第四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二、企业国际化阶段论(一)安索夫的三阶段论(一)安索夫的三阶段论 (2060)从企业国际化经营由低到高渐进发展的不同形态。1.出口阶段。通过代理商在当地市场销售产品。2.国际化阶段。采取直接投资,就地设厂、就地销售,绕开贸易壁垒。3.跨国经营阶段。寻求子公司之间的经营资源的合理配置,纳入到全球一体化的经营战略中。(二)罗宾逊
3、六阶段论(二)罗宾逊六阶段论(2080)1.起始阶段。小规模出口产品,换取国外原材料。2.出口阶段。将出口作为企业经营的主要业务之一。3.国际经营阶段。国外市场成为企业经营不可缺少的部分,并开始在国外创建子公司。4.多国阶段。在多国创立子公司,形成跨国企业集团。第五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5.跨国经营阶段。企业从全球战略角度加强统一管理,使母子公司从松散到紧密。6.超国际阶段。企业将全球战略贯穿整个经营过程,淡化母公司的国籍,成为全球性公司。(三)博尔穆特四阶段论(三)博尔穆特四阶段论(2090)在罗宾逊基础上,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和权限划分。1.国外指向阶段。在国外开始建立子公司。这是国际化第一步。
4、2.当地化阶段。为减少因东道国文化差异导致经营困难,扩大子公司自主权,人才本地化。3.区域指向阶段。子公司太多,管理易失控,因此成立区域性管理单位(即地区总部),减少子公司权限。4.世界指向阶段.随着国际经营的不断深化,子公司之间相互依存度增大,跨国公司推行一体化战略。第六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三、企业国际化四要素论三、企业国际化四要素论丹麦学者托宾.佩德森和本特.彼特森1998年提出:企业组织成长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决定国际化成长的因素4个:1.市场知识。市场知识。企业组织成长是其对国际市场知识积累的过程。2.资源。资源。组织成长是随同其掌握资源的扩大,国际化能力增强的过程。3.市场占有率。
5、市场占有率。组织成长是随着其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而不断扩张的过程。4.产业内竞争度。产业内竞争度。随着企业所处产业内的竞争程度加剧,企业加强对海外市场的争夺,国际化进程加快。其核心观点:国际化速度和程度取决于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市场两方面的综合作用。第七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四、企业国际化评估(一)跨国化指数联合国跨国公司与投资公司常使用跨国化指数(二)国际化比例法国外资产总资产国外销售额总销售额国外雇员人数雇员总数1003第八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海外销售率海外销售总额全部销售总额100;海外资产比率海外净资产值全部净资产值100;投资结构水平投资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额国际长期资本总额100;生产依存度
6、境外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100外贸静流量依存度对外贸易净差额销售总额100;进口产品依存度进口总额总成本100第九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第二节 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一、垄断优势理论一、垄断优势理论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三、内部化理论三、内部化理论四、比较优势理论四、比较优势理论五、国际生产这中理论五、国际生产这中理论第十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一、垄断优势理论一、垄断优势理论Theory of monopoly advantage,产生于2060,由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在其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后经金德尔伯格、约翰逊和凯夫斯的发展形成非常有影响力的理论
7、。垄断优势理论的两个核心:市场不完全性和企业特定优势。市场不完全性是企业获得垄断优势的根源,垄断优势是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什么是市场不完全性:市场上存在的不完全竞争因素,给市场带来的各种障碍和干扰,使企业可以通过垄断优势金新国际投资。第十一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一)市场不完全性是企业垄断优势根源(一)市场不完全性是企业垄断优势根源市场不完全性表现:1.产品市场不完全。垄断企业可以控制产品价格和产量供给;产品差异性、商标、营销渠道和价格联盟等控制权引致产品市场不完全。2.要素市场不完全。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市场不完全。技术拥有者与技术购买者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3.由规模经济 引
8、起市场不完全。规模经济使企业处于垄断地位,而中小企业被排挤。例如,国内超市竞争4.由政府干预经济而导致市场不完全。贸易保护和关税壁垒,政府通过税收、利率、汇率等干预手段,打破市场的完全性。第十二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二)垄断优势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二)垄断优势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垄断特定优势体现:1.产品优势。跨国公司凭借其产品性能、质量、外形、包装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在市场竞争掌握价格垄断权,获得高额利润。国际企业的垄断优势最主要的体现就是“产品异质化能力”。2.技术优势。技术优势。拥有先进的技术是国际企业最重要的垄断优势。利用技术优势垄断行业内技术的产品定价权,垄断产品在行业内的
9、优势;利用技术优势使企业在功能、结构和形态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第十三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3.资金优势。资金优势。雄厚的资金实力容易形成规模经济;良好的公司资质和信誉,容易会的融资,大大降低资本融资成本。这些是东道国企业难以比拟的。4.规模经济优势。规模经济优势。国际企业通过国际化专业生产,整合横向与纵向的一体化经营,在全球化范围获得规模化生产和经营。5.管理经验。现代化的生产运营、先进的营销手段、高效的管理技能、职业化经理人队伍,都是国际企业获得垄断优势的保证。6.范围经济优势这种范围包括空间范围和业务范围。空间:全球化的资源共享和海外子公司一体化,可以使公司获得成本、技术和资
10、金优势;业务:业务可以不断整合和优化,存在弹性;业务范围非常宽,可以在多种产业方面展开,获得多方面利益。三星、东芝、LG。第十四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7.知识资本优势通过知识资本的占有和利用,将研发的知识和技术转移给海外子公司,这种知识又是引起的技术和产品优势,使企业保持其垄断或优势地位。(三)理论的评价(三)理论的评价 P176优点:首次将国际生产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和资本流动理论区别开;解释了美国大规模向海外直接投资的行为。缺点:5点第十五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heory of product cycle 产生于2060,哈佛大学雷蒙德.费农教授196
11、6年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提出。揭示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时机和区位选择。(一)理论的基本原理(一)理论的基本原理引入市场学的产品周期理论,发展为国际产品周期理论,认为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也就是产品创新、成长和成熟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对外投资动机、时机和区位选择。(二)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及其直接投资(二)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及其直接投资1.产品创新阶段的对外直接投资 产品和技术在国内和国际均具有垄断性,技术具有改进提高潜力。产品需求弹性低定价弹性大。产品一般在国内生产。2.成长阶段的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较成熟,产品定型,成本下降;产品为消费者熟悉国内外,需求强;竞争对手模仿
12、和替代,竞争压力大。价格竞争、市场竞争和利润追求,开始海外投资和投放。第十六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3.产品标准化(成熟)阶段对外直接投资 生产技术扩散、竞争加剧、国内市场成熟甚至开始衰退,寻求低成本的生产区位和新潜力市场,使企业生产活动高度国际化。(三)理论评价 参见 p178优势5点缺陷5点第十七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三、内部化理论三、内部化理论Theory of internalization,也称为市场内部化理论。由科斯1937年提出,英国学者巴克利和卡森(1976),加拿大学者拉格曼(1981)进一步发展。(一)基本含义(一)基本含义市场不完全性市场不完全性带来的各种市场障碍和内在机制缺陷
13、,为保障公司经济利益,公司将本应在市场上的交易关系转化为公司内部的交换关系,通过内部市场化解决外部市场难题,而跨国投资就是企业市场内部化的延伸。(二)理论的出发点(二)理论的出发点解释企业为何不直接利用既存的世界市场实现分工,而要通过直接投资建立跨国公司(分公司和分支机构)来实现分工和经营。第十八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三)内部化的三个原理(三)内部化的三个原理1.生产要素的市场不完全导致企业内部市场化取代外部市场化,节约成本;2.企业目的在于追求不完全市场的利润最大化;3.内部化超越国界,产生对外直接投资,走向国际化企业。(四)企业内部化决定因素(四)企业内部化决定因素1.产业特定因素产品本身
14、特质:技术密集、劳动密集还是资本密集;行业特质:规模经济性和外部市场结构2.区域特定因素地理距离和文化差异3.国别特定因素财政税收政策与制度、政治的稳定性、市场成熟度、金融政策4.企业特定因素企业组织结构、管理能力、经营协调能力 上述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产业行业因素,产品多阶段生产需要许 多中间产品和原料供应,外部市场的成熟度决定采用内部供需第十九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五)内部收益(五)内部收益1.统一协调不同生产阶段供需关系,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收益。2.利用中间产品差别价格(低于市场价)获得优势收益。3.消除双边垄断的不确定性带来收益,将买卖双方置于公司内部,消除市场不确定和贸易壁垒。4.防止技
15、术优势扩散带来的收益。公司可以保持技术和生产的专业知识,难以被对手模仿。(六)理论评价(六)理论评价 p179解释对外投资由于贸易出口和许可证贸易;过于倾向于关注企业内部,强调企业主观,忽视其外部因素研究。第二十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四、比较优势理论四、比较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也称为边际产业扩张论,由日本学者小岛清于1977年在其专著对外直接投资中提出。理论的核心:理论的核心:一国应该从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开始直接投资,并以此进行。(一)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动机(一)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动机1.自然资源导向型。寻求他国资源,与本国制造业构成
16、垂直分工。2.劳动力导向型。寻求低成本劳动力价格和劳动力数量3.市场导向型。扩大产品销售额(避免贸易壁垒贸易导向、寡头垄断夸张非贸易导向)4.生产与销售国际化型。基于全球一体化战略的对外投资第二十一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二)直接投资类型1.贸易导向型。投资国的对外投资选择国内失去比较优势,而东道国具有相对优势的行业。同时,改善了两方的产业结构和贸易发展。2.贸易替代型。投资国的企业选择在本国有着强大优势的行业向国外投资,使企业直接走向国外,削弱本国的行业优势,增加本国失业率,产品有出口变为需要进口。第二十二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三)日本与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差别国别投资行业分布投资企业规模投资导
17、向日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密集,国内失去优势行业垂直分工型投资。中小企业为主,转让实用技术,以合资为主。贸易导向型美国在国内有比较优势的制造行业水平分工型投资。独资的大中型企业,高级技术的转让贸易替代型(四)评价(四)评价参见P180宏观性的解释,否定了垄断优势的决定性作用第二十三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五、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五、国际生产折中理论The eclectic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由英国里丁大学邓宁教授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一)对外直接投资产生于三大优势综合作用。(一)对外直接投资产生于三大优势综合作用。1.所有权优势(Ownership).指的是一国
18、企业具有的而别国企业没有或难以得到的资产、规模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企业的优势包括:产品、专利、专有技术、商标、销售技巧、组织管理水平、研发能力、企业规模。2.内部化优势.指的是企业为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全的影响而将其所拥有的资产进行内部化,从而获得的优势。3.区位优势(Location)。指的是企业在向外投资区位要素选择上所具有的优势。投资的流向取决于地区禀赋吸引力。区位优势包括:直接区位优势国外关税优惠政策、低廉资源、廉价劳动力等;间接区位优势国内劳动力成本太高、关税壁垒、出口运输的物流成本。第二十四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二)三要素不同组合决定了国际化经营(二)三要素不同组合决定了国际化经营形式
19、形式。投资类别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对外直接投资具备具备具备出口贸易具备具备不具备许可证贸易具备不具备不具备第二十五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一、小规模技术理论二、技术地方化理论三、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四、不均衡理论第二十六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一、小规模技术理论一、小规模技术理论产生于20 8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刘易斯.威尔斯(Louis T.Wells)于1983年第三世界跨国企业中提出,探讨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ies,简称DC)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和动机。(一)(一)DC跨国公司也具有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跨国公司也具有对外直
20、接投资的动机保护出口市场是对外投资的非常重要的动机。只有靠资本输出才能使他们的大多数市场得到保护。(二)世界市场多元化和多层次结构为(二)世界市场多元化和多层次结构为DC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空间。供了空间。世界市场发展的不平衡和多元性,产生了对于不同技术要求、产品品质和规模经济的的需求,因此很多DC可以找到投资的缝隙和机会。第二十七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三)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具有的比较优势。(三)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具有的比较优势。1.小规模生产技术和小市场需求的相适应性,使DC跨国企业具有了产业比较优势。许多发达国家企业不愿意进入这个市场。我国在纺织、家具、小物件方面的跨国
21、经营。2.其低价产品营销战略成为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有力武器,物美价廉是DC国际企业产品的最大特点。小规模技术理论的最大特点:就是摒弃了只能依赖垄断的技术优势打入国际市场的传统观点,将DC对外直接投资竞争优势的产生与这些国家自身的市场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DC企业对外投资的理论依据。第二十八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二、技术地方化理论二、技术地方化理论1983年英国经济学家拉奥(Sanjaya.Lall)在新跨国公司:第三世界企业的发展中提出。通过对DC国际企业消化引进的技术和吸收中的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从而解释了DC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和投资行为。1.DC引进技术的当地化也是技术创新的过程。
22、通过消化、改造形成自己的技术能力。2.技术当地化为DC带来相对的产业比较优势。产品的改造和创新不仅满足了本国的要求,而且能够辐射到周边的国家或其他发展中国家。3.产品差别化可使DC国际企业拥有竞争优势。市场需求多元化、发展中和不发达国家的消费能力,使DC企业能够打破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市场垄断。第二十九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三、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三、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产生于2080年代后期,英国经济学家坎特维尔和托兰提诺1989年在技术创新和跨国公司中提出。主要用来解释新兴工业化国家(如韩国、新加坡)向发达国家投资并构成对当地企业的强有力竞争力。这一新趋势。1.DC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
23、不断积累的结果。技术创新是国家产业和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和不断学习能够使DC企业掌握先进的技术。2.DC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直接相关。技术创新程度低容易导致投资单一,产业无优势,难以满足企业的资本投资要求,难以和发达国家国际企业对抗。3.某一特定的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和地理分布是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变化,并在一定程度可以预测。随着技术能力的提高,DC直接投资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资源依赖型向技术依赖型投资发展。第三十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四、不均衡理论四、不均衡理论由美国学者穆恩和罗伊在1993年和2001年提出。他们认为资源和要素方面的不均衡才导
24、致了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特别是向发达国家投资。他们认为:企业不仅可以因为其所有权由市对外投资,也可以因为其所有权劣势到国外投资。DC企业直接投资的原因:1.为了寻求市场,具有所有权劣势的企业更需要通过对外投资来达到与所有权优势企业的均衡。第三十一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2.为了寻求恰当的生产要素供应。向发达国家投资,不是为了发挥所有权优势,二是学习先进技术和利用优质生产要素来弥补要有权劣势。3.为了获得原产国效应及解决产品形象地位问题。改变发展中国家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的重要途径4.对竞争对手作出的反应。为使领先地位企业和追随地位企业的所有权地位均衡,后者必须通过转移到国外投资,规避在本国的激烈竞争和竞争威协,从而尽快建立所有权优势。第三十二页,讲稿共三十二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