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心理学知识教材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咨询心理学知识教材讲稿.ppt(15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咨询心理学知识教材咨询心理学知识教材第一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咨询心理学的简史咨询心理学的简史 学科形成前学科形成前学科形成前学科形成前 石器时代:在头颅“开洞”,以放出魔鬼中世纪:驱鬼患者被打得遍体鳞伤;宗教仪式1793年,开始认为情绪错乱是心理上的疾病 Philippe Pinel医生在巴黎改造庇塞特 精神病医院,开始对病人的人道治疗第二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一、心理咨询产生的学术背景一、心理咨询产生的学术背景P393l咨询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在其形成之前,已具备了几个充分和必要条件:l1、高尔顿高尔顿(F.Calton)用测量的方法对心理
2、活动个别差异的研究和“自由联想”方法的建立(1882年);l2、卡特尔卡特尔(J.M.Cattell)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的论文(1890年);l3、韦特默韦特默(L.Witmer)在宾西法尼亚大学开办儿童行为矫正诊所(1896年);l4、比内比内西蒙西蒙(A.BinetT.Simon)为帮助弱智儿童编制智力测量(1904年);l5、大卫大卫(Davis)为防止学生行为出现问题,进行行为指导(1907年);l6、帕森斯帕森斯(F.Parsons)职业指导运动的兴起(1908年)。第三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l在前期学术理念和方法学基本确立之后,心理咨询作为心理学的实践活动便开始了。尽管当时还称不
3、上是一种专门职业,但一门心理学的新分支学科己蕴育在这类活动之中了。第四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二、二、心理咨询产生的社会需求背景心理咨询产生的社会需求背景l据文献记载,心理咨询不是发端于“职业指导”,而是起源于1896年诞生的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心理咨询”作为临床心理学的早期内容,早在“职业指导”之前就已经出现了。l韦特默(L.Witmer 1896),咨询心理学的创始人。不但在19世纪末研究提出了“临床心理学”概念;而且以临床心理学家的立场,进行儿童行为问题的健康咨询;1907年创办了专业刊物第一本书临床心理学。由于他当时肩负着废止童工的社会职责,所以提出了就业前必须经过心理测量的建议。
4、这为后来咨询心理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和开辟了阵地。l1907年,比尔斯(C.W.Beers)出版自觉之心(A mind that fount)。l1908年,帕森斯(FParsons)在美国的波士顿创立“就业辅导局”。于次年又出版了职业选择一书。l1953年,美国心理学会咨询心理学分会美国心理学会咨询心理学分会规定了正式的心理咨询专家培养标准,这一“培养标准”,后来成为教育训练委员会研究生博士课程培养计划的认定标准。l1954年,由20余名心理学家发起创办了咨询心理学杂志咨询心理学杂志,该刊物成为心理咨询的专业杂志。l1955年,美国心理学会开始正式颁发心理咨询师执照。咨询心理学诞生以后,促使它
5、大踏步前进的外在因素,是社会现实的需要;内部关键因素,是该学科自身方法学的发展。第五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l1955年,APA咨询心理学分会咨询心理学分会“定义委员会定义委员会”,发表作为一个专,发表作为一个专业分支的咨询心理学报告书所规定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工作目标业分支的咨询心理学报告书所规定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工作目标(咨询心理学三个贡献)是什么?(咨询心理学三个贡献)是什么?l1、通过关心人的动机、情绪的调节,进而促进个体内在精神世界的发展;l2,通过发展人们必要的能力、动机,帮助个人与环境协调;l3、正确地利用个体差异、充分考虑所有成员的发展,加深社会对心理咨询的理解。第六页,讲稿
6、共一百五十一页哦l心理咨询职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职业指导、心理卫生运动、以及测验和测量。l心理卫生运动心理卫生运动增加了社会对于心理疾病的接纳和理解,并促使人们对于学校儿童的人格和适应不良问题更加关注,由此,指导和个体咨询的临床模型开始主导实践;l心理测验和测量运动心理测验和测量运动为指导带来了更强的理论概念和方法学;l职业指导职业指导促进了咨询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的区分。第七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 l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定义: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定义:“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
7、理问题的专业人员。”(国家颁布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用版)。2001年年8月月,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我国开始启动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化工作。这一定义函概了心理咨询作为一种职业的全部内容,其中包括:l1.是一种专业,一种职业,需要对职业负责,既需要心理学的一般知识,又要掌握心理咨询临床操作的相关知识。第八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l2.使用的方法只能是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包括:非标准化方法非标准化方法:心理咨询;标准化方法:标准化方法:心理治疗;不包括药物的使用。不包括药物的使用。l3.咨询关系是“求”和“帮”的关系(即所谓“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含义);帮助求
8、助者解除的问题只能是心理问题或由此引发的行为问题。不帮助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第九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l咨询心理学中,“心理咨询”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l1.广义的心理咨询:它函概了临床干预的各种方法或手段。既包括“狭义的心理咨询”,也包括心理治疗。l2.狭义的心理咨询:指非标准化的临床干预措施,是各类非标准化干预手段或方法的统称。l咨询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这门学科临床干预工作的左膀右臂。面对严重心理问题,可以使用标准化手段去对付;面对一般的心理问题,可以用非标准化手段去对付。第十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l“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义:的操作性定
9、义:l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定义中的“心理咨询”是一个广义概念。l至于这个过程包括在什么条件下进行?求助者的具体问题是什么?运用什么样的理论和方法?遵循什么样的道德准则,咨询最终达到什么目标等等,都是对定义的解释和说明,这些解释和说明不应放入定义之中。第十一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l罗杰斯(罗杰斯(C.RogersC.Rogers)将心理咨询解释为: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的过程。l威尔森等(威尔森等(19491949)将心理咨询解释为:A、B两个人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受过心理咨询专门训练的A,向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的
10、B提供援助的过程,这里的A就是咨询师,B就是求助者。l陈仲庚(陈仲庚(19891989)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帮助人们去探索和研究问题,使他们能决定自己应做些什么。心理咨询应明确三个问题:待解决问题的性质;咨询师的技术;所要达到的目标。第十二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l关于心理治疗:关于心理治疗:l心理治疗的定义心理治疗的定义 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师对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l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相同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相同点 即工作目的是一样的:都为消除求助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l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不同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不同点 1、操作上:心理咨询是非规范和非标准化的;心理治疗是
11、规范化和标准化的。2、方法上: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在协商和帮助过程中解决问题(“协助解决”),心理治疗则是心理治疗师对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矫治”)。第十三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心理指导、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区别l心理指导是帮助人们做出影响生活的重大抉择的过程。l心理咨询是“应用心理卫生、心理学或人的发展的原理,通过认知、行为或系统的干预方法和策略,处理关于健康、个人成长、生涯发展及病理学等问题。”l心理治疗关注于与精神内部、内在和个人的问题与冲突有关的严重问题。l强调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区别,可以使心理咨询师在临床操作中,不把两者混淆。在交替使用两种措施时,自身的角色能随时自觉地
12、转换,以免发生角色混乱的错误。第十四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心理咨询的基本特征心理咨询的基本特征l着重正常人l对人一生的发展有重要帮助l强调个人的力量和价值l强调认知因素,注重理性的作用l研究人在制定总目标,计划,扮演社会角色方面的个性差异l充分考虑情景和环境等因素,人可利用改变环境。第十五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六六“不是不是”l不是生活咨询l不是社交谈话l不是逻辑分析l不是交朋觅友l不是安慰别人l不是替人除难第十六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心理咨询的基本条件心理咨询的基本条件 l 心理咨询师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外,在个人素质方面,尚需具备如下条件:l 一、简
13、述咨询师应该持有的思维方式(正确观点)与态度简述咨询师应该持有的思维方式(正确观点)与态度l(一)唯物主义观点(一)唯物主义观点 咨询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在咨询工作中,必须坚持唯物主义观点,反对一切迷信、巫术。l(二)普遍联系的观点(二)普遍联系的观点 所谓普遍联系的观点,是一种整体观念。1 1、心身一体的观点。心身一体的观点。心理和生理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2 2、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观点。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观点。引起求助者心理困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生理、心理、社会诸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一因多果,一果多因,互为因果,错综复杂。3 3、整体性观点。整体性观点。认知
14、、情绪情感、动机、行为互相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第十七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l(三)限制性观点(三)限制性观点心理咨询是有某些限定的职业活动。在咨询中规定的各种限制,是保证咨询成功的必要条件。1、咨询师的职责限制。、咨询师的职责限制。咨询师的职业责任不是无限的。只限于解决心理问题本身,而不包括引发心理问题的具体事件。也就是说,不介入、不帮助求助者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比如,可以解决离婚后的心理问题,但不能介入和解决求助者的再婚问题,因为那是“婚姻介绍所”的任务。第十八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2、时间上的限制。、时间上的限制。心理咨询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咨询时间一般定为每次50分钟
15、左右较好(初次咨询可以适当延长),两次咨询之间的时间间隔一般为一周。每次咨询时间予以限定,有助于将问题集中处理。一个时段讨论一个问题(或一类问题),可以帮助求助者更加深刻地考虑问题。两次咨询之间留有间隔,可使求助者有机会充分体验咨询的感受,并在生活实践中,落实咨询中获得的新理念。每次咨询时间予以限定也不是绝对的。根据求助者心理特点,年龄大小和问题的性质,可以适当调整,增加或减少咨询次数或间隔时间。咨询关系也是有限制的。咨询结束,咨询关系也就终止。不能再以“朋友”关系往来。第十九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3、感情限制。、感情限制。咨询师和求助者心理的沟通和接近,是咨询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但这种接近
16、是有限度的。彼此的沟通必须限制在工作范围内,感情因素必须严格控制,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关心,只能限制在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方面。除此而外,不能有意或无意地涉及及其他问题。在人本主义理论框架内进行咨询时,所谓的“情人”“坦诚”“自我开放”“情感表达”之类的操作,必须自觉控制分寸;在精神分析框架内咨询,要谨慎“反移情”等等。心理咨询禁止咨询师与求助者在咨询室之外进行任何咨询活动。情感限制另外一种含义,是咨询师不能将个人的情绪带入咨询过程。第二十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4、咨询目标限制。、咨询目标限制。心理咨询目标的确定,必须根据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性质、咨询的复杂程度、咨询师个人实际能力来决定,
17、它不是任意的。心理咨询目标只能锁定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在心理咨询的各个阶段上以及最后结束咨询时,到底能将心理问题解决到说明程度,这也是有限制的。换句话说,对咨询效果的预期,不能过分保守,也不能冒进。第二十一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l(四)历史、逻辑、现实相统一的发展观(四)历史、逻辑、现实相统一的发展观历史、逻辑、现实相统一的发展观,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至少在两种情况下,应使用这种思维方法:l1、咨询师在心理咨询工作一开始,刚刚面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时,就应当集中考虑他的心理问题有无个人史原因;若有个人史根源,这种个人史根源与现实的症状之间,又有怎样的逻辑关系。第二十二页,讲稿
18、共一百五十一页哦l2、咨询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求助者。因为求助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其本身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随着咨询的不断深入,你就会发现,他们的情绪、情感、思想方法、对问题起因的看法、对事件后果的预期、待人接物的行为以及为人处事的态度,总是发生变化。如果咨询师在求助者的演变中,善用发展眼光做动态考察,就可以用非常自然的引导方法,使求助者渐渐脱离心理问题,而向好的方向发展。个体从出生到死亡,始终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人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是变化来的,同样也是在变化中渐渐消除。这是在心理咨询中确立发展观点的事实依据。第二十三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l(五)中立性态度(五)中
19、立性态度在心理咨询的全部过程中,咨询师对咨询中涉及的各类事件均应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只有这样,咨询师才能对求助者的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对其问题有正确的理解,并有可能地提出适宜的处理办法。咨询中保持中立性态度的意义是什么?咨询中保持中立性态度的意义是什么?中立性态度可以保证咨询师不把个人情绪带入咨询之中。咨询师的中立性态度可以增强求助者对自己的信任感,便于建立正常的咨询关系。要注意,既然是中立态度,在情绪、情感以及观点方面,咨询师既不能固执己见,又不能随意迎合求助者的情感观点。第二十四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理解理解”既不代表赞同,也不代表反对,是中立态度最恰当的表达词。但人本主义在“共情共
20、情”时,与“倾听倾听”的中立态度有些矛盾,“共情”是情绪活动,而理解是理性思考。第二十五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 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一般条件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一般条件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心理咨询师必须有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知识、心理测量学、职业道德与相关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此同时,还要接受正规培训后掌握心理测验、心理诊断和心理咨询的相关操作技能。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利地结合起来,才能理解求助者的困难是怎样形成的,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在那里,其次才谈得上针对性地协助者分析问题,并引导求助者走出困境,促进人格成长。第二十六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
21、哦咨询关系的特点咨询关系的特点1、心理咨询是一种职业性人际关系2、心理咨询是一种有时限性的人际关系3、心理咨询是一种平等助人、共同成长的关系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1、求助者的求助欲望和对心理学的信任;2、咨询师的责任心、态度、人格特点(真诚,尊重,热心,通情);3、咨询师的知识广度与深度,对人际关系的调节、控制能力;4、咨询师的咨询技能(谈话法的技能,等等)第二十七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咨询师的形象和心理素质咨询师的形象和心理素质1、品格。只用一句话来表达: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人。(价值观-利他与利社会。)2、自我平衡能力。心理咨询师的自我平衡能力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22、:心理咨询师每天从求助者那里所见所闻,大都是负面的信息,这些信息进入咨询师的大脑,难免影响他的心情。(面对负面信息的心理调处)第二十八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 心理咨询师也会有各种生活难题,也会出现心理矛盾和冲突,但他们应当在咨询关系以外来解决自己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在咨询过程中能保持相对的心理平衡,不因个人的问题干扰咨询工作。(面对自我心理矛盾与冲突的调处)经常处于心理冲突状态而不能自我平衡的人,是不能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3、善于容纳别人。只有善于容纳他人,才能营造和谐的咨询关系和安全、自由的咨询气氛;才能接纳各种求助者和求助者的各类问题。这既是个人的性格特点,又是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需要。(安全
23、、自由的气氛)第二十九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4、有强烈的责任心。“庸庸医医杀杀人人不不用用刀刀”,是说本事不大而又缺乏责任心的医生,可能把人治死。心理咨询师若无责任心,同样可以害人。所以,他们必须对求助者负责,面对求助者不能因自己的言行,使求助者感到“雪上加霜”;不能夸大心理咨询的作用,欺骗求助者;自己能力有限,不能对求助者提供帮助时,应向求助者说明,并转疹。(真实有效的工作)第三十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5、有自知之明。通常被理解为“清楚自己的优点、缺点,知道自己的能力限度”等等。但是往深层看,还有另一种含义,那就是能对自我生存价值进行评价,这类评价常常和自我成就感连在一起。一个人的成就感
24、,往往不在自我生存本身,而在自我的存在能否促进社会成就,能否满足社会道义的要求。(自知与自我成就)第三十一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我国心理咨询的历史、现状与展望我国心理咨询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l一、我国心理咨询的简史一、我国心理咨询的简史1、20世纪30年代丁瓒为第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关注青年心理健康问题,1937年与丁祖荫翻译出版青年心理学2、20世纪50年代末,丁瓒、李心天等使用“综合快速疗法”治疗神经症和心身疾病,良好开端。3、20世纪70年代,基本销声匿迹,钟友斌先生在坚持。4、20世纪80年代,重新受到重视。第三十二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l二、我国心理咨询业的现状二
25、、我国心理咨询业的现状l1986年,北京市朝阳医院建立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个心理咨询中心,从此,心理咨询工作在我国以空前的速度迅猛发展。(一)心理咨询已经开始职业化(一)心理咨询已经开始职业化l1、社会化水平。(涵盖的职业群体全,心理咨询机构多)l2、社会效益。(和谐、质量)l3、经济效益。(收入)l4、组织的建设和信息沟通。(刊物)l5、社会的认可。(汶川大地震)l6、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已经出台。(国家)第三十三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l(二)心理咨询师的需求与咨询力量存在差距(二)心理咨询师的需求与咨询力量存在差距l社会的需求远远超过学科自身的发展,学科的发展无论是理论归宿方面,还是在
26、方法学方面都不能适应社会的急切需求。l从业者的素质与业务能力尚不嫌不足,这也是事实。从业者的水平与素质起点低,能力尚显不足第三十四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l三、对我国心理咨询业的展望三、对我国心理咨询业的展望我国心理咨询工作的未来发展,可能有如下特点:l第一,借鉴西方,切入中国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的趋势必将越来越强。(贴近国情)l第二,社会需求的广泛性和工作的普及化已成事实。(势头强劲)l第三,职业化还将继续发展。(价值提高)l第四,它将以自己独立的诊断、操作方式和基本理论概念与邻近学科(特别是精神病学)相分离,独立性将是未来的发展目标之一。(趋于独立)l第五,主流肯定,不断纠偏。l第六,艰难有
27、序的发展。(有序发展)第三十五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第二节第二节 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精神分析理论观点精神分析理论观点 l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部分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部分 1、心理结构心理结构:分区观点:分区观点:分区观点:分区观点:意识(consciousness);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潜意识(unconsciousness)2、人格结构人格结构:结构观点:结构观点:结构观点:结构观点: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3、心理动力心理动力:心理动力观点:心理动力观点:
28、心理动力观点:心理动力观点:饥、渴等与生存有关的生理需要;性爱的驱力 4、心理发展心理发展:发展观点发展观点发展观点发展观点 5、适应问题:适应观点适应观点适应观点适应观点第三十六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一、关于心理结构一、关于心理结构(意识层次结构):潜意识理论潜意识理论意识意识前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潜意识第三十七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l潜意识:潜意识: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深层结构,包括本能与原始冲动,内容与道德相悖,无法直接得到满足,被压抑在无意识中。l前意识:前意识:是介于无意识和意识之间,其功能是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从事警戒任务,不允许无意识领域中的本能冲动随便进入意识领域,由一些现实经验所构
29、成。l意识:意识:是心理结构的表层,面向外部世界,是由种种文化内容构成。l人类的心理分为潜意识(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层次。l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意识化,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变成意识的心理过程,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使症状消失。第三十八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39意识意识前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无意识第三十九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人格结构论人格结构论超超我我自我自我本本我我二、关于人格结构二、关于人格结构第四十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l本我:本我:是人格结构的基础,遵循“快乐原则”活动,如受阻或被迟误就会出现烦扰和焦虑。l自我: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经由后天学习获得特殊的发展
30、,对“本我”发挥指导和管理功能,也是“本我”与“超我”之间的调节者(也就是说,在考虑满足“本我”本能冲动和欲望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外界环境是否允许,还要考虑“超我”是否认可),按“现实原则”活动。l超我:超我:是代表良心或道德力量的人格部分,在较大程度上依赖父母的影响,遵循“道德原则”活动。l三者保持平衡则人格正常发展,关系失调则导致神经症。第四十一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三、关于心理动力学三、关于心理动力学l心理动力学心理动力学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内容。在批判弗洛伊德的“泛性化”时,有种观点认为,弗洛伊德所谓的心理动力,只是人的性本能,即“力比多力比多”。其实,这不是弗洛伊德的本意,弗洛伊德明
31、确地说过:“我想最好先请你们注意力比多这个名词,力比多和饥饿一样,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力量,本能在这里性是本能,饥饿时则为营养本能借这个力量以完成其目的”。(心理动力-人的本能。包括:性本能、营养本能。两者的复合体)l“力比多力比多”是人的性本能,但不是心理发展的唯一动力。弗洛伊德关于心理动力学的观点,的确不是单一的力比多最低限度也是力比多与自我的冲突或矛盾。(在人的性后面有一种潜力、动力,驱使人去寻求快感,这种力被称为“利比多”,是一种驱使人寻求各种感官快乐的心理能量)l本能有二,一是性本能性本能,二是营养本能营养本能。(另一种说法:生存本能(性爱本能):个体保存和种系延续;死亡本能(毁灭本能)
32、:攻击和侵略)第四十二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l神经症起源于“自我”和性的矛盾。l倾向看法: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可以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间的人格动力关系中得以阐明。它的确已经告诉人们,一个人要保持心理正常,要生活得平稳、顺利和有效,就必须维持这三种力量(本、自、超)平衡;否则就会导致心理的失常。用他的话说:“因为这种本能在移情的精神症中最易研究,而且因为精神分析必须研究人家所忽略的事件。”第四十三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四、关于心理发展四、关于心理发展他认为,性心理的个体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或时期:l1、口欲期口欲期(0-1岁左右),其快乐来源为唇、口、手指头。在长牙以后,快乐来自咬牙。l2
33、、肛欲期肛欲期(1-3岁),其快乐来源为忍受和排粪便,肌紧张的控制。l3、生殖器期生殖器期(3-5岁),其快乐来源为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恋母和恋父。l4、潜伏期潜伏期(5-12岁),这时儿童不对性感兴趣,不再通过躯体的某一部位而获得快感,而是将兴趣转向外部,去发挥各种知识和技能,以便应付环境的需要。l5、生殖期生殖期(12岁以后),性欲逐渐转向异性。这一阶段起于青春期,贯穿于整个成年期。第四十四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l发展观点心理性欲发展学说:人生性欲发展分不同阶段,这一过程,如果不能顺利进行,在某阶段受挫或从高阶段倒退回低级阶段则会造成心理异常,并成为各种神经症和精神病的根源。第四十五页
34、,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第四十六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五、关于适应问题五、关于适应问题他认为,人的本能得以实现,必须经过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形式不同的应对。两种本能的应对经历,构成人类的两种基本应对方式:l1、变相宣泄。“自我”、“本我”、“超我”相互之间总是会有距离的,“本我”要练就一套应对功夫,甚至改变存在或表达自己的模式,以求得到满足,现实不行就通过梦。如不行,则会产生焦虑。所谓“隐性梦”就是性本能的应对方式之一(即变相宣泄)。若不能宣泄就可以形成神经症焦虑。l2、自我防御。外界发生危险信号-形成真实焦虑(应对开始)-“自我”把焦虑当成一种危险或不愉快的信号-形成防御-调整得当,解决问题
35、-如调整不得当,形成障碍。第四十七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l“焦虑”是他确立适应观点的重要概念。根据产生的根源不同可分为:现实性焦虑、神经症性焦虑、道德性焦虑。l“焦虑”是冲突引起的结果,具有特殊的功能,它能换醒自我警惕,并去发现已经存在的内部或外部的危险。l当自我把“焦虑”当成一种危险或不愉快的信号时,它就会做出反应,形成防御机制。l防御机制:是个体在精神受干扰时保持心理平衡的策略,从而不致引起情绪上的严重痛苦和焦虑,以保护自我。不论是正常人或神经症病人,都会使用自我防御机制。l防御机制包括:压抑、投射、置换、反向、合理化、升华、转移等。第四十八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l钟友斌提出“中国的精
36、神分析”和“认识-领悟疗法”(即中国的精神分析疗法),很有见地,也很有理论与应用理论与应用价值。l认识-领悟疗法(简述钟友彬认知领悟疗法的主要内容)简述钟友彬认知领悟疗法的主要内容):实际上是充分利用求助者的认识能力,引导其认识自己在个体发育某一阶段上所发生的某种停滞,并认识到这类心理发育停滞造成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进而引导求助者认识这些滞留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与现在的年龄阶段是何等的不相容、不合理,最后通过领悟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不合理性,达到自觉矫治的目的。l弗洛伊德说过:“潜意识一旦进入意识,症状会立即消失”。但弗洛伊德使潜意识进入意识的操作程序,远不如钟友斌高明。第四十九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
37、【阿德勒个体心理学阿德勒个体心理学】l阿德勒(A.Adler,1870-1937)度过了一个多病的不幸的童年。获维也纳医学博士学位。先追随弗洛伊德10年,后分裂自立门户,创个体心理学。l主要观点:l追求卓越(striving for superiority):人都有一种向上意志,权力意志、企图追求优越,羡慕别人,胜过别人,征服别人。l自卑(inferiority)与补偿(compensation):人生而不是完整无缺的,因而有缺陷就会自卑,但自卑既可能摧毁一个人,也可能激励一个人发愤图强,即以取得优越来补偿。第五十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l生活风格(Life style):即一个人在早期社会生
38、活道路上已经定型化的行为模式。个体家庭气氛、出生次序、有无父亲等因素对性格类型有重要的影响。社会兴趣(social interest)也称公共意识,指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先天具有社会兴趣的潜能,包括与他人交往时的情感,富于同情理解和帮助别人的能力。有无社会兴趣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之一。神经症、犯罪分子、酒精中毒者的心理紊乱其原因之一,就是社会兴趣发展不够。第五十一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荣格分析心理学荣格分析心理学(Analytical psychology)】荣格(C.G.Jung,1875-1961)因父母关系紧张,从小养成孤僻性格。获医学博士学位。1907年跟随弗洛伊德,共同创
39、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并被选为第一任主席。1914年离开弗洛伊德,自创分析心理学派。第五十二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l主要观点l人格整体论(personality mass theory)把心灵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从本体论来看他它是一个实体,从现实存在来看是一个自律性的主体;从个体来看是一个整体人格。具有原始的统一性和先天的整体性。它由意识、个体潜意识(情结)、集体潜意识三个层面所构成。第五十三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l关于集体潜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l是人格或心灵结构中最底层的潜意识部分。由全部本能和它相联系的原型(archetype)所组成。l所谓本能是一种典
40、型的行为模式,原型则是一种典型的理解模式。本能是原型的基础,而原型是本能自身的潜意识意象,即本能行为在心灵中的存在和模型。l原型是预示知觉的普遍模式和共同倾向;原始意象是原型的象征表现和形象化表述。第五十四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l几种原型人格面具(persona)人格最外表的掩盖真我的假象,总按别人的期望行事,与真正人格并不一致。l阿尼玛(或阴性基质)(anima)指男人身上具有的女性特质。l阿尼姆斯(阳性基质)(animus)指女人身上具有的男性特质。l阴暗自我(shadow)指人格中最内层具有兽性的低级种族遗传,包括一切不道德的欲望、情绪和行为。第五十五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l自我(s
41、elf):指先天潜在的整体性和代表人格各部分的平衡发展、意识和潜意识的相互渗透。起着将整个人格结构整合和稳定的作用。l曼达拉(mandala)指在不同文化中反复出现的一种象征,是人的整体精神的象征,是自我的象征。如一些几何图形,表现了人们奋力以求的整体的统一。第五十六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l人格动力说(personality dynamics)认为,力比多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性力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正是人格动力推动了人格的发展。l人格类型说(personalitytype)可分为:l人格态度类型,即内倾和外倾两种。凡在意识中外倾的,则在潜意识中是内倾的,反之亦然。l人格功能类型,即感觉型、直
42、觉型、思维型、情感型。第五十七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新精神分析学派背景】【新精神分析学派背景】l经济危机、世界大战使精神病因发生了改变,文化、社会调价和人际关系因素更为突出。l精神分析学说与美国的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种学、文化人类学相融合。l精神分析的许多观点与美国实用主义和行为主义观点相结合。用防御行为方式的学说代替精神分析关于内部结构和过程的学说。第五十八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l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l 霍妮(K.Horney,1885-1952)l 沙利文(H.S.Sullivan,1892-1949)l 卡丁纳(A.Kardiner,1891-1981)l 弗洛姆(E.Fro
43、mm,1900-1980)l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1994)第五十九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l主要观点:l强调自我的自主性及其整合与调节的功能。l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重大影响。l强调自尊心的启发和对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认为恶的轨迹在于社会。l强调儿童早期经验的观察与研究,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渐成说。第六十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精神分析学说评价】【精神分析学说评价】主要贡献主要贡献l开辟了潜意识心理学研究的新纪元l开创了人格动力学与变态心理学的新领域l促进了自我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的发展l促进了精神医学水平的提高 主要缺陷主要缺陷l具有非理性主义的倾向(贬低理性的价
44、值,强调潜意识作用)l具有唯心理论(精神决定论)倾向:把人的东西自然化,把心理的东西生物学化,把社会的东西心理学化。l具有神秘主义的倾向(梦的分析、原始文化的分析等)第六十一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行为主义理论观点行为主义理论观点 l20世纪初期,有些心理学家,不满意当时的心理学对心理现象的主观推测,他们试图使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一样,把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于是,他们便集中研究行为。这一类学者形成一个学派,被称为“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l方法论上,以严格的、大量的科学实验结果为依据,提出行为的脑机制,而后,以此解释异常行为,最后提出矫正方法。l特点
45、:严谨、科学经典条件反射学说Ivan Pavlov(1849-1936)l先驱者:巴甫洛夫为代表及桑代克。第六十二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1、巴甫洛夫、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49-1936)的的经典性条件反应学习理论经典性条件反应学习理论l认为学习就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条件反应是其机理。l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成为强化。l经强化中性刺激变为了条件刺激,其引起的反应称为条件反应。l与条件刺激类似的其他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应称为泛化。l只对受到过强化的条件刺激反应,对其他类似而未受过强化的刺激不做出反应称为分化。l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应系统称为动力定型。第六十三页,讲稿共一百五
46、十一页哦2、桑代克的、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试误学习理论l使用观察记录老鼠走迷宫的方法,研究行为的学习过程,并提出他的著名的“尝试尝试-错错误误”定律定律。l认为学习过程是刺激情景与正确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构成的。l开创了使用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和量化手段,研究动物行为的先河。第六十四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l迷箱(猫的试误)实迷箱(猫的试误)实验验l学习的三大定律:l1、准备律:学习的预备定势,动机原则l2、练习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随练习次数增多而巩固和加强。l3、效果率:行为的效果是学习的重要原因。反应结果令人愉快学习加强,反之则削弱。惩罚使反应提高的现象即负强化律。第六十五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
47、哦3、华生、华生B.Watson(1878-1958)的的 刺激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反应联结学习理论 l受俄国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继承了美国桑代克的方法论,建立了刺激反应模式,R=f(S)l 认为个体所有行为的产生和改变都是刺激(stimulus)与反应(response)之间的联结。否认传统心理学以主观体验到的知觉或意识作为研究对象,而代之以行为,将行为归结为肌肉的收缩或腺体的分泌。l他认为,行为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的,他否认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第六十六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4、托尔曼、托尔曼E.C.Tolman(1886-1959)的的 认知地图说认知地图说l他 将
48、 行 为 主 义 S-R公 式 改 为S-O-R,其 中 O代 表 有 机 体(Organism)的内部状态,亦称中介变量。l外在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头脑中预期的证实是一种内部强化。l学习并非是学习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而是形成目标对象手段三者联系在一起的“认知地图”。刺激和行为之间,即实验变量和行为变量之间存在一个中介变量,这就是机体的内部因素。l公式:B=f(S、P、H、T、A)B是行为,S为环境刺激,P为生物内驱力,H为遗传,T为训练和过去经验,A为年龄第六十七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5、斯金纳、斯金纳B.Skinner(1904-1990)的的 操作性条件反应学习理论操作性条件
49、反应学习理论l认为个体在刺激情境中出现主动性反应之后的刺激强化物,决定是否建立条件反应。l建立了“操作性条件反射”,R=f(S.A)。其中R为反应,S为刺激。反应(R)与刺激(S)、控制变量(A)之间,是一种函数关系。控制变量A是实验者在研究中所设定和控制的实验变量,又叫“第三变量”。第六十八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l这一模式不仅考虑了某一刺激和某一反应之间的关系,而且也考虑了改变刺激与反应关系的其他条件的作用,如在刺激和反应之间所设计的第三变量。l强化作用:人类行为有“前因后果”关系,即前一个行为的结果,可以是后一种行为的激励因子并决定以后的行为。后果不同,强化的性质也不同。斯金纳用这一理论
50、解释了学习行为,包括不良行为的行成。第六十九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l由于某一刺激强化物的出现而增加个体反应频率的强化称为正强化正强化,如奖赏。l由于某一刺激强化物的消除而增加个体反应频率的强化称为负强化负强化,如不予某种惩罚。l正负强化物都会增强反应概率正负强化物都会增强反应概率。l负强化与惩罚不完全一样,惩罚是制止某种行为惩罚是制止某种行为。l惩罚运用不当,不仅不会抑制不良行为,还可能引发过激行为,甚至出现教育失误。第七十页,讲稿共一百五十一页哦、班杜拉、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的的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l他强调学习过程中,人自身的能动作用,强调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