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河南省郑州市某校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x

上传人:把 ****;放在&#... 文档编号:4734912 上传时间:2021-11-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年河南省郑州市某校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2021年河南省郑州市某校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年河南省郑州市某校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年河南省郑州市某校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0-2021年河南省郑州市某校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龙城”还是“卢城”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传诵千古的出塞,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抚今的感慨。一般认为,诗中的“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他长期戍守北部边境,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呼之为飞将军,一听到他的名字就畏惧、惊退。那么,诗中的“龙城”又指何处呢?历来唐诗集多作“但使龙城飞将在”。清朝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持此说,认为“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此处的“龙城飞将”,“乃合用卫青、李广事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

2、地理方位。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就是说,“龙城”不过是象征性的地名,并非特指某一具体城邑。宋朝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将“龙城”改为“卢城”。为何作此改动呢?阎若璩潜邱札记作了解释:“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所以龙城就是右北平,应为卢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唐诗选即取此说,将“但使龙城飞将在”改作“但使卢城飞将在”,认为卢城即今河北卢龙。但是,无论汉朝还是唐朝,右北平从来就没有称过卢城,只有汉书西城传中有一个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显然,此卢城不是右北平。况且,汉书

3、卫青霍去病传记载的那次威震敌胆的龙城大捷是卫青指挥的,并未提及与李广有关。清朝孙洙唐诗三百首引晋书张轨传的记载:匈奴曾筑姑臧城,“地有龙形,故曰龙城”。据此说,“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张际在“龙城”考中则认为,据史记汉书等多处记载,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之地,地方并不固定,但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汉代史籍往往采用音译,分别被写成“龙城”“笼城”“茏城”“龙庭”,“龙城”可能是音近而误讹为“卢城”,两词实为同义。西汉初年,匈奴连年犯境,汉朝无力抵御,直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起来,才命卫青、霍去病等实施反击。元光六年的龙城一战,首战告捷,一扫汉朝70多年的屈辱,大大振奋了军心民心

4、。龙城之战成为汉朝军民心目中扬威敌境、雪耻大胜的象征。李广是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的英雄,是汉家大将的杰出代表。因此,王昌龄将大捷的象征龙城,冠于西汉名将的象征李广头上,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王昌龄取“龙城”一词,还出于音律的需要,而且字面又瑰奇雄丽,选用了它,使诗句达到了音、义、色俱佳的境地。 (1)从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寓意看,以下表述不含象征意味的一项是()A.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B.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C.“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D.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

5、威敌境的意思。 (2)唐诗选不取“龙城”而用“卢城”,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A.宋朝王安石在唐百家诗选中,将“龙城”改为“卢城”。B.李广曾做右北平太守,右北平在唐为北平郡,治所卢龙县就是“龙城”。C.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编写者们认为,“卢城”就是今河北卢龙。D.汉代史籍采用音译,“龙城”与“卢城”音近而生误讹,两词实为同义。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无论汉朝还是唐朝,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被称为“卢城”。B.沈德潜认为,“龙城飞将”是把卫青的事迹加到了李广身上,作为在边境扬威的名将的代称。C.张际认为,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的地方,因其地点并不固定,故而在匈奴

6、境内统称为“龙城”。D.王昌龄作这首出塞有音律方面的要求,也要考虑字面瑰奇雄丽、诗句寓意深刻,就用了“龙城”一词。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近二十多年来,中小学课外付费补习教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其主要任务就是在课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补差、培优”,以便他们能在升学考试中获得竞争优势。由于优质高中和大学的资源分布不均,供给也相对有限,而学生个体需求和发展水平又是多样化的,一些学生家庭在正规小学、初中或者高中教育难以满足孩子个性化需求时,就借助付费的课外补习教育以求子女能够进入好的中学或大学。在我国,儒家思想中重视教育、积极向学、注重纸笔考试的文化传统,为课外补习提供了肥沃的

7、土壤。毋庸讳言的是,有的学生因为课外补习而在学校课堂上睡觉,还有学生因为提前补习相关课程,导致教师正常教学进度受到影响。由于课外时间大部分用于各种补习,学生的业余时间受到压缩,影响了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基于学校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和教师职业伦理责任的考虑,目前政府层面已明令禁止正规学校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另外,政府可以发挥办学质量较好的课外补习教育机构的作用,通过提供补习券、补习津贴等公共服务方式,帮助农村和低收入家庭子女等弱势群体,接受质量较高的免费或者低费用的课外辅导。这方面国外有成功案例,如韩国实施的“课外教育计划”以及通过卫星电视和广播放送等方式提供补习课程。某种程度上,

8、课外补习教育可以被看成是正规学校教育办学质量的影子或者镜子,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正规学校教育服务质量的值得改进之处,进而更好发挥学校正规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摘编自刘清华课外补习:禁与疏、利与弊之辩光明日报2018年2月3日)材料二:我国学生家庭参与校外教育情况调查表表一类别及学段学科班兴趣班小学初中高中小学初中高中参与率33.4%40%40%27.9%16.2%13.2%生均费用50213354表二类别地域差异城乡差异城市内部差异东北部东部中部西部城镇农村一线二线其他学科班参与率60.8%38.1%38.0%30.5%44.8%21.8%43.4%48.8%41.8%生均费用3693253514

9、6313082712345573937721635兴趣班参与率21.9%26.7%19.4%17.6%29.0%5.4%41.2%29.6%25.6%生均费用744114654753310828122701208809表三家庭背景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学历状况消费水平最低的5%家庭消费水平最高的5%家庭未上学大学及以上学历学科班参与率7.5%54.3%20%70%兴趣班参与率0.8%45.7%(摘编自魏易,刘舒畅谁在补,补什么,2018年2月3日光明日报)材料三: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黄全愈曾提出“三脚架理论”,这“三个脚”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再由这三个脚支撑起一个“中心”自我教育,三个支撑

10、点的教育应围绕自我教育来设计、开展。这一提法自有新意:学生作为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每一家校外培训机构重要的存在,他们的重心在于探索未知世界,而不应止步于重复证实已知世界。一个人的发展需要更丰富的内容,需要更多样的体验。一部分前沿的培训机构正在做这样的事情。比如,从数数开始,打破以往我们对数学的印象,重新建立对数学的理解;从诗歌阅读开始,品味语言的神奇;在诗经中漫步看似无追求,但又何尝不是一种追求?而这正与某些学校的探索不谋而合,何不由此探索公立学校与培训机构更好的互补形式?这些课程的兴起,正是源自一些家长的教育理念的变化,不再计较分数的起落,更关心孩子的审美、兴趣的引导,回归教育的本义。如

11、此,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从目前专注于学科培训走向真正的兴趣培训,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从强化应试教育的“训练营”成为素质教育的“成长空间”。(摘编自靳晓燕从“训练营”迈向真正的“成长空间”光明日报2018年2月3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小学课外付费补习教育能在国内迅速扩展,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并且供给有限,以及学生个体需求和发展水平多样。B.中小学生课外付费补习教育盛行,对弥补学校教学的缺漏,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能发挥积极作用。C.目前课外补习教育会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造成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对

12、其应该进行积极监管、科学引导。D.儒家思想有注重纸笔考试的文化传统,黄全愈教授“三脚架理论”却主张强化孩子自我教育、重视兴趣培养,两者格格不入、难以兼容。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学段提升,校外教育学科班的参与率明显呈逐级上升趋势;而兴趣班的参与率则与之相反,且整体上低于学科班,生均费用也同样低于学科班。B.中小学生的学科班与兴趣班的参与率在不同的地域存在着差异,其中城乡之间的差别相对较大,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之间学科班的参与率差别相对较小。C.不同层级的城市在学科班参与率上存在差别,但都高于兴趣班的参与率;家庭花在学科班上的生均费用普遍高于兴趣班,一线城市要

13、远高于二线及其他城市。D.学科班与兴趣班参与率的高低跟家庭消费水平和父母的学历状况有直接的关联,父母高学历的中小学生参与校外教育的比例远高于父母没学历的中小学生。 (3)要推动课外补习教育科学发展,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继续努力?请结合材料分条概括。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荆轲之死夏一刀荆轲从秦武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14、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摇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怎么改?”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

15、剧本扔出了窗外。“狗屁!”金科愤怒地说。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好打抱不平,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

16、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易水送别图穷匕见荆轲从秦武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

17、的。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始终拔不出剑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

18、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事件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的。B.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qn)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应。C

19、.小说写金科罢演新版“荆轲刺秦王”“自尽”时眼中噙满泪水,表现了金科对现实的无奈,抒发了他内心的悲愤痛苦之情。D.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金科罢演新编“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场所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 (2)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金科答应赵团长出演新版荆轲刺秦,在舞台上却按照老剧本演,这样安排情节有哪些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二、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见证了五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凝聚了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富有_的文化

20、载体。与西方拼音文字不同,中国人将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以及自身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标准都_在文字里,每一个汉字都有一段传奇的故事,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部富含底蕴的文化史。汉字的基本构造元素是笔画与部首,它的点、横、竖、撇、捺、提、折、钩释放了汉字之源,传递了汉字之理,也展示了汉字之美。这些构成汉字的笔画与部首,就是中华基因的密码。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既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也是教育的基石。汉字,使中华文化_。遗憾的是,随着信息化的到来,现在不少人已没有耐心去一笔一画地书写汉字,曾经在古人眼中_的汉字,在现代人眼中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化作了电脑键盘上的排列组合。随着青少年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书写的能

21、力却在退步,甚至于针对一些人来说,用笔书写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学生对那些球圆玉润、栩栩如生的汉字也不再能产生亲近感。因此,如何传承汉字艺术,弘扬汉字文化,提升汉字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是我们这代人肩负的使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生命力蕴藏绵延不绝形神兼备B.生命力孕育绵延不断形质兼美C.生存力蕴藏绵延不绝形神兼备D.生存力孕育绵延不断形质兼美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随着青少年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书写的能力却在退化,甚至针对一些人来说,用笔书写机会也越来越少。B.随着青少年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书写的能力却在退步,甚至

22、对一些人来说,用笔书写机会也越来越少。C.青少年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书写的能力却在退化,甚至对一些人来说,用笔书写的机会也越来越少。D.青少年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书写的能力却在退步,甚至于针对一些人来说,用笔书写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请根据下面文字材料提供的语境,对出下联。新婚之夜,才子要入洞房。可是,新娘子提出:对出对联才能入洞房。洞房的窗子打开,才子听到一个清脆甜美的声音吟出“双手推开窗前月”。接着,窗子啪嗒关上,四下寂然。才子苦思冥想,半天没有对出下联,就到院子里溜达。院子中间有一个湖,水平如镜,映着碧蓝的天空。那位新娘子的哥哥,也来到园子里散步。看到发愁的妹夫,他微微一笑,就从地

23、上拾起一块石头,朝湖中心掷过去。扑通一声,水面失去平静,水中的天也碎成一个个小块儿。才子看着湖面,顿时醒悟,很快对出下联。亲爱的同学,聪明的你,请把你对的“双手推开窗前月”的下联写出来。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一)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

24、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

25、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二)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履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

26、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距关,毋内诸侯(接纳) 常左右之(近臣)B.秦时与臣游(游览

27、) 发踪指示(指给看)C.故幸来告良(特意) 以何具得秦图书也(具备)D.不如因善遇之(趁机) 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只是)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季父”中的“季”与“孟春”“仲夏”中的“孟”“仲”都是表示排序的。孔子字“仲尼”,孙权字“仲谋”,表明他们都是排行老二。B.“晋侯”“秦伯”“项伯”“留侯”“沛公”“酂侯”中的“侯”“伯”“公”等都是春秋时期就有的爵位名称。C.(一)(二)两文中提到的“关中”都是指函谷关以西地区,也就是现今陕西一带。与此对应的函谷关以东地区被称作“山东”。D.“王”既是夏商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如“纣王”“周武王”等,与“

28、高帝”中的“帝”相当;也是战国时期已有的诸侯称号,如“韩王”“汉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良与萧何一样,可以看作“功人”。危急关头,张良引导刘邦否决据守关口阻挡诸侯的策略,将项伯引荐给刘邦,促使刘邦接受向项羽请罪的建议。B.刘邦认为要成就帝业,攻杀战守与深谋远虑相比后者更为可贵。张良力排众议,赞同向项羽谢罪;萧何把秦朝律令图书收藏起来;这些都属富有远见。C.刘邦以谦诚待人,对他成就帝业至为重要。他称张良为“君”,诚恳请教;把项伯视作兄长,言听计从;对萧何封赏最厚,称他为“功人”。D.刘邦看重部下对自己的忠诚度。萧何不贪,为刘邦大业着想,带领宗族几十口

29、人追随刘邦;张良可能做不到这些,论功时功劳没有萧何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四、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陶渊明先师有遗训,

30、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写法相近,都是开头点明中心,中间进行叙事、写景,结尾呼应开头,直接表明感情态度。B.尽管陶渊明在诗中表明自己本性热爱山水田园生活;但是他归隐也心有不甘,先师的“道”实行希望渺茫,也只好暂时做个农夫。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所用手法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孔雀东南飞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

31、徘徊”一样,都是兴中带比。D.由“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诗句可知,陶渊明种地一向不问收成,在意的是归隐心愿的满足和农耕过程中的愉悦。 (2)这两首诗对农村生活景象的描写富有特色,请从情景结合、意象选择、手法运用和动词使用四个方面中选取三个方面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中景物描写的特点。五、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往昔同学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句子是“_,_”。 (2)再别康桥中表现青草可爱多情的句子是“_,_”。 (3)“启发”一词来自论语,论语述而中说“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荆轲刺秦王中通过描写宾客神态渲染悲

32、怆氛围和同仇敌忾气势的句子是“_,_”。 (5)诗经氓中用斑鸠吃多桑葚会昏醉比喻女子不要迷恋爱情的句子是“_,_”。 (6)屈原在离骚中诉说自己因用香蕙作佩带被贬黜,又因采集白芷悲加上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 (7)离骚中“_,_”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 (8)曹操在短歌行中用诗经中写姑娘思念情人的“_,_”两句诗比喻自己渴望得到贤才。六、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

33、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材能触动心灵,角度比较适合、新颖,描写生动传神,情节有波澜,不得泄露个人真实具体信息,字数不少于800字。(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人们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期中考试后,班级要召开以“绘好自画像”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准备一篇发言稿,以供班会上发言。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34、得泄露个人真实具体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20-2021年河南省郑州市某校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CDD【考点】信息筛选与概括分析评价作者态度【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C项,由文章倒数第三段内容可知,这是清代孙洙引用晋书记载的推理,不含象征意味。(2)D项,由文章倒数第二段内容可知,选项表述是后来的“考证”。(3)A项,“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被称为卢城”说法过于绝对。与原文倒数第三段中“只有汉书西城传中有一个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及倒数第二段“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龙城可能是音近而误讹为卢城,两词实为同义

35、”的表述矛盾。B项,“龙城飞将是把卫青的事迹加到了李广身上”交代过于简单。原文倒数第四段表述为“乃合用卫青、李广事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C项,是张际考证史记汉书等多处记载的结果,并非其武断的观点。故选D。2.【答案】BA(3)政府方面:主动干预,出台相关政策,规范课外补习教育秩序。完善公共服务机制,帮助农村和低收入家庭子女等弱势群体接受优质的课外辅导。学校与补习机构方面:更好地发挥学校正规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探索公立学校与培训机构更好的互补形式,促成素质教育更好进行。家长方面:要以人为本,更新育人理念,选择支持能够促进孩子自我教育发展、加强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回归教育本义的教

36、育方式和教育机构。【考点】筛选并整合信息概括内容,归纳要点【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A项,以偏概全,“儒家思想中重视教育、积极向学、注重纸笔考试的文化传统”也是原因。C项,说法绝对,文中没有表露所有的课外补习教育都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造成干扰的意思。D项,无中生有,文中没有把两者进行对比,也从文中找不到两者完全对立的根据。故选B。(2)A项,“随着学段提升,校外教育学科班的参与率明显呈逐级上升趋势”错误,由材料二表一可知,校外教育学科班的参与率从初中到高中都是40%,没有呈逐级上升趋势。(3)阅读材料,从政府、学校、补习机构、家长等主体角度概括作答即可。由材料一“基于学校学生发展的教育目

37、的和教师职业伦理责任的考虑,目前政府层面已明令禁止正规学校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可知,政府应参与并出台相关政策,规范课外补习教育秩序。由材料一“另外,政府可以发挥办学质量较好的课外补习教育机构的作用,通过提供补习券、补习津贴等公共服务方式,帮助农村和低收入家庭子女等弱势群体,接受质量较高的免费或者低费用的课外辅导。这方面国外有成功案例,如韩国实施的课外教育计划以及通过卫星电视和广播放送等方式提供补习课程”可知,政府应借鉴国外成功案例,完善公共服务机制,帮助农村和低收入家庭子女等弱势群体接受优质的课外辅导。由材料一“某种程度上,课外补习教育可以被看成是正规学校教育办学质量的影子或者镜子,从中我

38、们可以观察到正规学校教育服务质量的值得改进之处,进而更好发挥学校正规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可知,应更好地发挥学校正规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探索公立学校与培训机构更好的互补形式。由材料三“这些课程的兴起,正是源自一些家长的教育理念的变化,不再计较分数的起落,更关心孩子的审美、兴趣的引导,回归教育的本义”可知,家长应以人为本,更新自身教育理念,选择支持能够促进孩子自我教育发展、加强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回归教育本义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机构。3.【答案】B(2)耿直刚烈。如看完赵团长改过的剧本后,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坚持原则。如他在舞台上坚持按老剧本演,无人配合后悲愤“自尽”。忠诚于艺术,淡泊名利。如他对赵

39、团长追逐的奖牌、奖金不放在心上。(3)使小说前后形成伏笔和照应。前文写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埋下伏笔;金科按照老剧本演戏,与前文形成照应。这样安排更能突出人物性格。金科勉强答应赵团长,符合人之常情,而后文写金科按老剧本演戏,是他刚烈、坚持原则本性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的表现。这样安排符合情理,同时又在情节发展上制造波澜,形成转折,也使得情节发展达到高潮。【考点】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小说)分析人物形象(小说)赏析情节安排【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B项,“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应”错误,金科与荆轲有形象性格上的对照,而覃望与秦王并无对照。

40、(2)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狗屁!金科愤怒地说”,可见其性格的耿直刚烈;“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由此可知他坚持原则;“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可见他对名利的淡泊。据此概括作答即可。(3)情节安排的

41、作用主要有下面几点:对情节发展的作用、对刻画形象的作用、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对阅读效果的作用。阅读文本可知,金科之所以答应演出,是因为赵团长的软磨硬泡,之后金科还是按照老剧本演戏,这样前后形成照应;金科是一个性格刚烈、坚持原则的人,赵团长软磨硬泡,他只能勉强答应,这也符合人之常情,之后金科又按老剧本演戏,这样的安排符合常理;金科按老剧本演出,才使小说更有曲折性,并达到高潮。据此概括作答即可。二、语言文字运用【答案】AC【考点】成语的使用词语辨析病句辨析修改【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生命力:事物具有的生存、发展的能力。生存力:草木等生命体滋长存活的能力本领。此处用于“汉字”,应选择“生命力

42、”。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孕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此处指“中国人将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以及自身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标准”和“文字”的关系,应选择“蕴藏”。绵延不绝: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绵延不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故此处选“绵延不绝和“绵延不断”都可以。形神兼备:指书法和雕塑绘画作品,不但有美妙的形态且有神韵。形质兼美:外形和内在都完美。此处用于形容“汉字”,应选择“形神兼备”。故选A。(2)原句有如下错误,“甚至于针对一些人来说,用笔书写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中,“针对”用词不当,应改为“对”;“书写的能力却在退步”和“青少年敲击键盘的

43、速度越来越快”是现阶段青少年中存在的两种情况,应是分句关系,“随着青少年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是状语,应删去“随着”。据此分析可知,C项正确。故选C。【答案】示例:一石击破(碎)水中天;一石惊碎(扰)湖中天;一石惊破湖中影。【考点】对联【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回顾对联的有关知识,如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词性相对、结构相应、平仄相谐等;然后根据文段语境和场景,拟写下联即可。根据“他微微一笑,就从地上拾起一块石头,朝湖中心掷过去。扑通一声,水面失去平静,水中的天也碎成一个个小块儿。才子看着湖面,顿时醒悟,很快对出下联”可知,下联应该与新娘子的哥哥朝湖中扔石子的行为有关,再结

44、合上联的意境和词性写出下联即可。三、文言文阅读【答案】DBB(4)我进入关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占有,登记官吏、人民,封存好仓库,等待项将军(前来处置)。派官兵把守关城,是为了防备别的盗贼进出,以及发生意外的变故。如今萧何不曾有过大的战功,只不过靠的是舞文弄墨、发发议论,没有上过战场厮杀,只是封赏反而处在我们上面,为啥呀?【考点】其他文言实词文言文比较阅读鸿门宴(司马迁)姓名称谓古代地理内容概括与分析文言翻译【解析】【(二)文参考译文】萧相国萧何是沛县丰邑人。高祖担任亭长,(萧何)又经常给他帮助。等到高祖起兵当了沛公,萧何常常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沛公进入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沛公立为汉王,让萧何当丞相。项羽与诸侯的军队屠杀焚烧咸阳,然后离去。而汉王后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萧何又向汉王进言,推荐韩信,汉王就任命韩信为大将军。汉王带兵东出,平定三秦,萧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在后方,负责收服巴蜀,镇守安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